疫情背後是人類敬畏心的缺失

疫情背後是人類敬畏心的缺失

道德經說:“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如果人們對自然萬物沒有了敬畏之心,自我膨脹,為所欲為之時,必然會面臨巨大的災難。

人類社會的發展,科技水平的進步,讓人類擁有了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與此同時“人類能創造一切,人類無所不能”的信念已經佔據了大部分擁有巨大資源和權力的個人或組織的思想。

曾有人狂妄的認為,智能科技的發展完全可以取代人工,當所有的事情都能實現自動化以後,就應該消滅地球上所有的無用之人,這裡的無用之人指的就是手中沒有資源財富的人,地球資源不應該被無用之人浪費。


《論語》有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疫情背後是人類敬畏心的缺失

科技的發展也讓人類開始過度膨脹,無所畏懼,失去了對天地對生命的敬畏心。人一旦沒有了敬畏之心,就會被富貴、名利、聲色所驅使,在慾望的誘惑下變得無知墮落,道德觀價值觀被扭曲,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我們知道野生動物危險,會傷人,可是有些人就是不怕,就是敢去捕殺,是什麼驅使著他們冒險的呢?是利益,利益面前人可以不顧生死,不顧法律。

所謂利慾薰心,應該就是如此吧,利慾高於一切,包括自然天地。可是天地自然才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所在,逐本求末必將失其根本。

疫情背後是人類敬畏心的缺失

老子有言:“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唯有如此,才能守正執中,利國、利民、利天下;反之,天不怕,地不怕,什麼喪天害理的事都敢幹,就是逆天叛道,終將害人害己。

大自然是人類懶以生存的資源,人類要懂得適可而止,敬畏天地,善待自然,我們就能得到大自然的善待,反之就是災難。

敬畏道德。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人無信不能立,守得住本心才能成就大道。利益權勢都不應該是你違背本心的理由,你要知道,真正能夠成就你的是無形的品行,權力金錢隨時都會散去,唯有美好道德品行,是你無盡的財富。

李文亮用他的行動告訴我們,不管別人怎麼對待我,我都要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去做對的事情,哪怕會失去生命。他依然活著我們每個人的心裡。

疫情背後是人類敬畏心的缺失

敬畏知識。無知者無畏,無畏的結果就是迎接災難。決定對錯的,不應該是權勢地位,而應該是專業知識,是亙古不變的真理與智慧。不管你在自己的領域成就多高,對其他領域請保持敬畏心。

敬畏此次疫情。所有的災難都不是偶然,今天所受的難是還大自然的債,也是大自然給我從新開始的機會。做好防護,好好珍愛自己和家人的生命,疫情過後,重拾敬畏之心,像珍愛自己一樣去珍愛眾生萬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