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月亮与六便士》中“一个女人可以原谅男人对她的伤害,但永远不能原谅他对她所做的牺牲”这句话?

Chloe1014


斯特洛夫是个老好人,或者说他对自己喜欢的东西虔诚到失去了尊严,对妻子,对斯特克利兰,以及斯特克利兰的作品,以及他身边的人。这样不求回报的付出让他变得廉价滑稽,别人只会一味地从他身上索取,榨干他的血肉和骨髓里的油扬长而去。另一方面,他的妻子并不爱他,和他在一起只是感激与感恩。有一种感情,开始是友情,时间长了是亲情,但它绝不是爱情。


认真的雪142234486


谁都没必要为谁牺牲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说:一个女人可以原谅男人对她的伤害,但永远不能原谅他对她所做的牺牲。

第一次读到这一段的时候,很是不解,以为是翻译出错了。

于是特意去买了一本英文版,查看个究竟。

原文是这样的:“A woman can fogive a man for the harm he does her" he said,"but she can never forgive him for the sacrifices he makes on her account."

反复验证,翻译似乎没有错:女人可以原谅男人伤害过自己,却无法原谅男人为她做出太大的牺牲。

于是沉下心来,仔细思索一直未得其解,也许当时太年轻了。

但今日看到这一句话,却突然明白了。

人与人的关系不会因为牺牲而变得对等,牺牲和隐忍不能完美到凌驾于道德至高点,让人无法喘息,无法释放,无法忍受,这不是原谅能解决的问题。

谁都没必要为谁牺牲。

《月亮与六便士》斯特里克兰(男主)破环了斯特洛夫(好心男)的妻子布兰奇的婚姻,鸠占鹊巢之后又无情地抛弃了布兰奇。

而布兰奇从开始非常厌恶男主,而丈夫好心男出于对天才的喜爱,定要将生活困顿的男主接回家,布兰奇反对无果,一来二往布兰奇莫名其妙地爱上男主,好心男虽然崩溃却选择退出,还把家整个让出来给他们。

很明显男主并不爱布兰奇,最后弃她而去,布兰奇自杀终了。

这样狗血的剧情,在今年的综艺节目《一本好书》中被演绎了一遍,赵立新似乎成了毛姆的代言人,黄维德释演的斯特里先生,居然让人愤怒不已,我的愤怒不减当年。

这是一个人性极致的剧情,在老好人斯特洛夫的角度上看,是农夫与蛇的故事。

在布兰奇的角度上看,是一次绝望的自毁。而斯特里说:我何必在乎你们怎么看我?

这太令人抓狂了,年少时读到此处,反而无感,如今却愤怒不已,因为懂了。

懂得人性之卑微,斯特里之卑微在于被理想绑架,理想如此疼痛却还要拼命追求。

老好人斯特洛夫之卑微在于没有血性,没有原则,没有底线,他站在道德的至高点绑架了布兰奇而不自知,只知道一味地对她好,一味地纵容,却从未问询过她的内心欲求。

而布兰奇的卑微在于在嫁给斯特洛夫之前的不堪的经历,斯特洛夫一厢情愿地牺牲自已,以为是在成全他人,事实上一步步把布兰奇推上了绝路。

布兰奇何尝不是一直在牺牲呢,因为自己的不坚定,最终陪上了卿卿性命。

《月亮与六便士》这一段着墨并不算多,布兰奇在斯特里的心里似乎什么也没留下。

牺牲和自我牺牲根本都没必要,婚姻关系如此,亲子关系亦是如此。

现在明白,似乎有点晚了。

从某种程序上看,《月亮与六便士》被过度神化了,

当年初识毛姆,就觉得这人面目可憎,非善类。

但抵不住对他的作品的喜爱:《月亮与六便士》、《刀锋》、《面纱》都不可或缺。

《月亮与六便士》买过好几个版本,都不知道丢在何处了,只有英文版的这一本,

一直存留在身边,当年只花了7.10元购得的这本书,读到人性千面。


你好,我是珞历,爱读书写字。

关注阅读和内心修养,那是自我成长的捷径。

阅读是世间最美的时光,原岁月静好安静从容。

喜欢我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愿一路有你相伴!



珞历


“一个女人可以原谅男人对她的伤害,但永远不能原谅他对她所做的牺牲”,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在亲密关系中,“过度付出”其实是一种自私行为,时间长了,它会比“直接伤害”更让人难以接受。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从心理学视角,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释。

1.过度付出会打破亲密关系的平衡状态

有一对夫妻,结婚近20年,男方突然提出要离婚,大家非常不解。

女方非常顾家,家里里里外外的大事小事全都一手包办,而且还异常好脾气,向来是不急不躁,从来不发脾气。男方性格正好相反,懒散,急躁,好在妻子对他十分包容。

看起来这一对夫妻很互补,但是在关系中表现不好的这个男人,却表示忍受不下去了。他说,妻子无可挑剔,全家人都觉得她为这个家付出一切,而自己无论做什么,在家人眼中都比不上妻子,感觉自己根本不被这个家庭需要。

在一段亲密关系中,付出与接受之间保持对等,关系才能够维持平衡,才能够走得持久。一旦打破这个法则,即便过度付出的一方乐在其中,不被需要的一方也会想要逃走。

2.过度付出会让对方产生低价值感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不想去麻烦别人,或者只是一味付出,不去接受别人的馈赠。

这种行为看起来很无私,但是被拒绝的一方感受并不好。因为,被需要才能体现一个人的自我价值,一旦长期被拒绝,就会产生自己无用的低价值感。

在婚姻中为什么那么多人出轨,并且选择的对象远不如自己的另一半?就是因为,他们在婚姻中长期感到低价值,找不到存在感。

找个更差的人,就能够填补他们内心的这种情感黑洞,重新找回自己的价值感。

3.过度付出会让人很难产生真实的情感联结

一个在行为上无可指摘、滴水不漏的人,看起来总是压抑又失真的。

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结构理论,指出一个人是有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其中,本我代表人的原始本能,超我代表道德准则,自我调节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平衡。

一个过度付出的人,其超我异常强大,严重挤压了本我,就让人显得不真实,别人也很难跟这个人产生推心置腹的情感联结。

总之,在一段关系中只有相互需要、相互付出,才能实现感情的正常流动。


创作者【双子姑娘】简介:管理学、心理学硕士;热爱文字创作,十年纸媒及自媒体写作经验;头条优质情感领域创作者,专注心理学视角评书评剧评影。

双子姑娘


《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作家毛姆根据法国传奇画家,印象派大师高更的生平事迹写就的一部小说。

小说中,男主斯特里克兰原来是一个证券经纪人,薪水丰厚,妻子美丽大方,气质高贵,两个孩子健康开朗,这是一个令人艳羡的中产阶级家庭。

我们平常人坚持996式的奋斗,最终不就是想过上这种日子吗?

然而,突然有一天,斯特里克兰毫无征兆的离家出走,理由是——他想画画。而他此前没有任何绘画基础,也没有表现出关于这方面的任何天赋。

不用说在当今社会,即使那个时代,他的这种做法也不得不让人认为是个奇葩,他的脑回路和一般人不一样。

无独有偶,正在他走投无路时,遇到了另一个奇葩——施特略夫,把他真的当天才一样尊敬,并把接到了自己家里,也等于是引狼入室。

不久,斯特里克兰和施特略夫的妻子勃朗什搞到了一起。可当施特略夫退出,离家出走后,斯特里克兰又离开了勃朗什,其实就是始乱终弃。

当所有人指责斯特里克兰的行为时,他说出了这番有点儿拗口的话。


毛姆借斯特里克兰之口把深藏人性剖析的淋漓尽致,同时,也暴露了他的毒舌本性。

我是这样理解这句话的:一个女人宁肯容忍一个男人不爱她,抛弃她,甚至是始乱终弃。也绝不想这个男人假装爱她,选择凑合在一起过,为了找个理由,还会冠上各种各样高尚的名头。

我认为,这当然是一种高级的想法,有点儿“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意思。

生活中,我所见到的大多数的爱情和婚姻,都是在凑合着过,为了孩子,为了面子,迫于亲朋好友的各种压力,即使两个人不爱了,甚至过得是有名无实的无性婚姻,也不选择分手或者离婚,而依然在苦苦的撑着,且在外人面前,始终是一副恩爱有加的样子。


但是,我们大多数人是普通人,不是斯特里克兰,也不是勃朗什,隐忍苦逼就是我们生活的常态,如果头脑一热,选择潇洒走一回这种看似高级的行为,很可能会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所以,有些深刻漂亮的高级话只能看看听听,别太当真。


田获三狐


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斯特里克兰占有了斯特洛夫的妻子布兰奇,后又抛弃了她。当其他人对他的行为嗤之以鼻时,斯特里克兰说:“一个女人可以原谅男人对她的伤害,但永远不能原谅他对她所做的牺牲”。

这句话的重点在“伤害”、“牺牲”这两个词上。

一、牺牲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牺牲意味着道德绑架。斯特洛夫对布兰奇的牺牲,都是出于斯特洛夫的意愿,而不是布兰奇的意愿,甚至布兰奇从没有要求斯特洛夫做什么。

这种付出将布兰奇绑架在了斯特洛夫的身上,一旦布兰奇有哪些不适,她也不能畅所欲言的表达。这种所谓的付出就会成为布兰奇身上的软肋,把她伤的体无完肤。

所以,如果一个人真心为你好,绝对不是为你牺牲,而是考虑双方的需求,在需求中取得平衡。单方的牺牲只会让接受者内心长满刀子。

对接受者和被接受者来说,牺牲是被迫的。

二、伤害

布兰奇能够轻易的原谅斯特里克兰对她的伤害。原因在于这种伤害是由于是由于布兰奇自愿参与而产生的。她自己掌握着自己的主动权,所以即使被伤害她也能接受。

斯特里克兰与布兰奇之间是需求的平衡,双方自愿的选择,没有任何一方被胁迫,这种正义的伤害才是能被真正接受的。

日常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所谓“牺牲”了,妻子为了家庭事业、成长;丈夫为了家庭牺牲身体陪酒,当存在这种牺牲的心理时,付出就变得对自身没有意义,甚至会生出抱怨、责备。当牺牲的接收方认同这种牺牲时,自己就会被绑架,没有自由可言。


亦书亦影


还记得电影《玉观音》里赵薇扮演的安心和柳云龙扮演的杨瑞吗?

杨瑞这个看似拈花惹草用情不专的小色男,却对隐姓埋名的安心一见钟情,百折不回,可以放弃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远赴异地去追寻她,甚至还为此身中数枪差点丢掉性命。

但他获救后头一个念头想到的就是安心,头一句话问的就是安心,他不曾感到后悔,更不觉得这就是“牺牲”。

尽管差一点就真的牺牲了。

如果真正发自内心地爱一个人,为他(她)所做的一切都会是心甘情愿的,不会感到这是奉献,更不觉得自己是在牺牲。

牺牲这个词带有太沉重太强烈的悲剧意味,代表着于心不愿又不能不做的义务责任的承担,是被动勉强的,甚至是被逼无奈的。

这样殉道式的姿态等于无声的“我并不爱你,只不过是没有办法才这样做”的告白,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魅力的彻底否决,是对她个人尊严的剧烈伤害。

真正爱一个人所为他(她)做出的奉献,固然本人不会觉得这是一种牺牲,对方也不会这样想,因为他(她)也同样愿意而且可以这样做到。

所以,当一个女人感到对方是在为自己做出“牺牲”,肯定知道自己是被可怜着而不是被深爱着的。

谁会愿意做一个感情上的乞丐,尤其是“牺牲”这个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回报的施与,那更是一种心理沉重的负担。

所以,女人宁肯接受和原谅来自一个男人的伤害,最起码对方还当她是一个平等和需要重视的对手来看待,而没有把她当成没有人爱没有人真心在乎的爱情上的可怜虫。

而且,男人伤害了她,是他欠她的,他对不起她,需要在内心背负负疚感的是他而不是自己。

不计较甚至原谅别人的伤害,是能够得到一种道德上的优越感的。

这比欠别人的感觉会好很多。

所以为什么那句话说,施比受有福,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人人都有尊严感,人人都不愿意被施舍。


我是情感领域创作者仇意,欢迎您的关注。


情感领域创作者仇意


《月亮与六便士》中“一个女人可以原谅男人对她的伤害,但永远不能原谅他对她所做的牺牲”这句话,我是这样理解的:

可以原谅男人对她的伤害

伤害是可以量化的,即便伤到底,让人痛彻心扉,也总有办法可以治愈,无论是新欢还是时间,总会慢慢愈合。伤害在明面上,痛与恨都明明白白摆在那里。每个人都会经历遇人不淑,或爱错了人。对方给予伤害,倒是很好的提醒,赶紧撤吧。

永远无法原谅他对她所做的牺牲

很显然,心不在他那里的女人,每天被他的毫无底线的包容和忍让笼罩着,那种愧疚和无力是会让人窒息的。所谓道德绑架就是最有力的摧毁。以至于最终《月亮与六便士》中的女主自己结束了生命。

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亮

这样一个悲伤的故事里,可以领悟到,爱到尘埃必然难以持久,卑微的爱一定是换来背板和不珍惜。毫无原则的退让,也并不能让爱延续。所以,做自己,爱自己,完美的爱自然会来垂青你。学会在平等中,享受偏爱。


读书写字讲故事


一个女人为什么会原谅男人对她的伤害?

01 这个女人因为男人的伤害,快速成长,她的眼界和格局都已经改变。思想和经济都已经独立,她已经强大到不依赖任何人。

这个女人从新进入了一个新的圈子,结识了更厉害的人,那个伤害过他的男人,她已经可以释怀或者无视他。他们已经不再一个圈子里了,不再会有任何交集。

02 这个女人可能因为从小的家庭教育或者周围的生活环境关系,经常面对伤害。她已经学会遇到伤害自我化解,原谅伤害过她的人,她才可以走出那些情景,她才可以去遗忘他。



一个女人为什么不能原谅他对她所做的牺牲

01 他为什么要为她做出牺牲,是因为做出对不起她的事情而弥补吗?没有人会愿意被迫原谅那个伤害过她的男人而做出的牺牲。

女人可以无视男人,但做不到看男人消失而无动于衷。

谁都不愿意被迫的去感激伤害她的人。一辈子戴着道德的枷锁。

02 他为她所做的牺牲是因为爱。男人可以因为爱为女人牺牲,这个女人在生活中是被疼宠的。她的一生是幸福的。但是男人牺牲了,带给她幸福的人没有了。幸福的女人面对危险时,会做和男人一样的事情。幸福的女人不是不能原谅牺牲的男人,而是永远无法忘记他。原谅就是遗忘,幸福永远的消失了。



原谅伤害,是自己做出的选择。

牺牲是一个无解的漩涡,永远没有选择的机会。

女人是愿意和你一起面对还是负重前行,是双方共同决定的。




诺来时光记


这就是毛姆刻画的人性,人性的复杂面。

大家都知道这是说的施特略夫、思特里克兰德和勃朗什三个人之间的事儿。

01牺牲

勃朗什之前在一个贵族家庭做家庭教师,后来被浪荡公子搞大了肚子,那个男人又不肯娶她,她想到了自杀。施特略夫就是在这个时间出现的,施特略夫救了勃朗什,娶了她,她才活下来的。

但我觉得,勃朗什并不爱施特略夫,她嫁给他只是为了报恩,但每每看到施特略夫,她总会想起以前所受的侮辱和不堪。


02伤害

伤害自然是思特里克兰德造成的。

思特里克兰德快被饿死病死的时候,施特略夫不顾妻子的强烈反对,把他带回家中疗养。朝夕相处中,勃朗什对思特里克兰德的态度发生了大逆转的改变,她爱上了这个冷漠的男人但又有点怕他。

施特略夫知道以后非常愤怒,他让思特里克兰德立刻搬走,可勃朗什却坚决地要跟他一起走。于是这个老好人把房子留给了写对背叛他的人。


这个思特里克兰德虽然对理想很狂热,但对女人可没那个耐心。日子久了点,他觉得这个女人拖累了自己,变成了一个包袱一个累赘,勃朗什又被抛弃了。

勃朗什服用草酸自杀了,被送到医院急救,声带损伤的也很严重。施特略夫每天到医院去看望,她都避而不见。思特里克兰德一次都没去过。勃朗什在死之前都没见上思特里克兰德一面。

03为什么我们能原谅伤害自己的人,却不能原谅为自己牺牲的人

能伤害自己的人一般都是至亲至爱

就像《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面演的一样。梅婷完全可以偷偷安装视频监控,把家暴画面录下来,但是她没有。她一次次被伤害,却选择一次次原谅,而不是去揭发他。这都是因为他还爱着那个男人,她不忍心把他送进监牢。

不能原谅为自己牺牲的人,这就是人性里的一点阴暗

按道理来说,有人为自己牺牲,为自己我,我们应该感激才是,应该用心回报才是,可现实恰恰相反。



就像《乱世佳人》里面,斯嘉丽一直苦苦追寻一个得不到的艾希礼,却对为自己出生入死、百般宠爱的白瑞德不屑一顾,直至白瑞德离她而去,她才悔不当初。

有句老话,人生最可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珍惜现在所拥有的。


书影生香


区别太大了

伤害对应补偿,而牺牲对应内疚

男人伤害女人,说明他欠这个女人的,女人是债主,男人是债务人。

那么在感情中,女人是高位男人是低位,男人如果主动补偿道歉,相当于是欠债还钱,女人接受也是理直气壮;如果男人不还,那么女人也是付出方,心理层面的高位依然不会改变。


男人为女人做出牺牲,这属于道德绑架,这种类似pua的行为会让人很不适,比如“我都是为你好”“我为了你...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这种言行会让对方感到窒息痛苦,会让对女对男人有种亏欠感,这时候男人成了债主,女人成了负债方;在感情中,女人处于低位,男人成为了高位。久而久之这种良心谴责的亏欠感会积累成羞愧感,就像贷款一样利息越来越高直到最后还不清,濒临崩溃。


最近北大女生被精神操控致脑死亡这个事就是典型,男方一直让女方对他充满愧疚感和恐惧感,到最后羞愧到无地自容而走向自我毁灭。


没有哪个人是愿意欠别人的,这种羞愧感是最强大的负能量,可以致死

大家看图就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