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好看 性能就不错?这不适用于国产武器 特别是“蚕”式导弹


“外形好看的武器,性能一定不错”,毕竟只有性能达标了,设计师才有多余的心思琢磨外形。这个说法,用以评判不少国家的武器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用来评判国产武器嘛,可就不一定准了。


外形好看 性能就不错?这不适用于国产武器 特别是“蚕”式导弹

军迷圈有个广为流传的段子“不土,就没有战斗力,没蒙三色布,绝对不是黑科技”


“外貌协会”的评定标准,在很多地方是能适用的,但是用在国产武器上,特别是强敌环伺时期的国产导弹上,就会大错特错。毕竟当时我们搞的武器一要讲究性能有所提升,二要操作,维护保养,仓储,甚至发射架都有继承性,也就是能通用。


没怎么花钱,却得到一款性能不错的导弹,这简直是好得不能再好的事了。


而要实现发射架共用,仓储,运输,养护又不发生大的变化,新导弹外形基本与上一级导弹保持一致,大部分零配件能通用就成了先决条件。


经费极度紧张的70~80年代我国就曾搞过这样一款导弹,仅仅改过内核,就让技战术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比如将液体发动机换成了战备效能更高的固体发动机,加大了推进剂箱容积,就让射程提高了2倍,还实现了更高的命中精度,更低的巡航高度,成为一款更难拦截的通用反舰导弹。


外形好看 性能就不错?这不适用于国产武器 特别是“蚕”式导弹


海空通用,液态换成固态,射程提高了2倍,你该不是说“鹰击-8”系列导弹吧?


不是,不是,真不是。


相对于C-801到C-802再到C-803中规中矩的渐改来说,这款“外形不变,内核大变样”的导弹不只和“鹰击8”系列一样做到了“自成门派”。


鸡贼的它,甚至还把隔壁门派的功夫都学全了。难怪部队对它喜欢得紧,90年代初甚至演绎出了“老导弹抢新导弹饭碗”的神奇戏码。


外形好看 性能就不错?这不适用于国产武器 特别是“蚕”式导弹


1962年4月,我海军的“四大金刚”全部出动,在青岛外海与美海军的3艘驱逐舰进行过长达8天的海上对峙。(人民海军初创时期,4艘引进自苏联的07型火炮驱逐舰,合称“四大金刚”,舰名分别是鞍山,抚顺,长春,太原)


1963年国庆节前,拱卫京畿安全的“鞍山”号“抚顺”号驱逐舰再次奉命在长山列岛附近与美军驱逐舰又进行了一次长达8天的海上对峙。


外形好看 性能就不错?这不适用于国产武器 特别是“蚕”式导弹


虽然当时我们成功逼退了美军,让他们试图闯进我国内海做武力展示及军事侦察的阴谋破产。但是当时美军船多船大,可以在我们任意薄弱处搞抵近侦察,毕竟美国人只承认3海里的领海权。


通过多次对峙,我们也暴露出海军大型军舰少,舰艇续航能力差的问题,面对敌人的不断骚扰,有些疲于奔命的感觉。


我们渴望强大的海防力量,不能重蹈1840年后“有海无防”的被动局面,1840年后几次大的外敌武装干涉及入侵几乎都是由海而来,以史为鉴,教训惨痛呀。而当时我国的海防格局是渤海强,山东半岛强,一路向南后的海洋防御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外形好看 性能就不错?这不适用于国产武器 特别是“蚕”式导弹


1960年后苏联向我们交付了542岸对舰导弹,544舰对舰导弹的样品及技术图纸。有效射程约100公里的542岸舰导弹配合能与海军舰艇前出的544舰对舰导弹,让人民海军第一次拥有了比较可靠的近岸防御能力。


反舰导弹远超于当时岸防火炮的射程,硬生生把我们岸防力量的海区控制面积拓展了4倍以上。


这里额外提一句,542及544导弹其实是技术同源,外形相仿,但射程及使用场景不同的两种导弹。


毕竟当时苏联从二战德国搞到了HS-293反舰导弹的样品及技术图纸后,就走了“机载优先”的捷径。也就是先搞定机载反舰导弹,再以机载反舰导弹为基础发展出了岸对舰,舰对舰,潜对舰等不同流派的导弹。


外形好看 性能就不错?这不适用于国产武器 特别是“蚕”式导弹

HS-293是世界第一款实用反舰导弹,并且在实战中取得了较大战果,这玩意是空射的,苏联第一款实用的反舰导弹


542岸舰导弹射程大是大(是当时544舰对舰导弹的近3倍)但是命中精度比较感人,苏联人早期的武器试射就有多次失败的经历。而我们在苏联技术专家的指导下,试射也出现了多次近弹,给部队留下了精度不够,全靠威力来凑的印象。所以从国民经济困难的1961年开始,我们就决定压缩战线,集中力量仿制更成熟更容易取得成功的544舰对舰导弹。


1966年仿制544导弹的“上游1号”舰对舰导弹取得了9发8中的好成绩,并于次年通过了国家定型并进入批量生产,但舰对舰导弹问题解决了,我们还缺一款可靠的岸对舰导弹呀。


外形好看 性能就不错?这不适用于国产武器 特别是“蚕”式导弹


于是在仿制“上游1号”成功后的第二年,国家就下达了“上游”上岸,增大射程搞“海鹰”岸对舰导弹的研制任务。


由于当时海防压力大,时间紧,研制任务重,我们的资金及技术储备也有限,不大改“上游1号”的气动外形,仅仅增大推进剂箱,延长发动机工作时间以增大导弹射程的小改方案得到了国家批准。


最后我们搞出来的“海鹰”岸对舰导弹,在外观几乎和“上游”舰对舰导弹一致,而部件通用率更是接近了8成。


外形好看 性能就不错?这不适用于国产武器 特别是“蚕”式导弹


1978年我们从埃及搞来了10枚先进的AS-5空对地/舰导弹,极大的促进了我国“鹰击”系列的发展。


说起AS-5导弹,这可是我们的老相好了。苏联的AS-5导弹是AS-1导弹的改进型,而AS-1空舰导弹的岸舰型就是前面提到的542岸舰导弹,而542导弹和544导弹前文也说了技术同源,于是苏联人能把AS-1/5导弹装上图-16上面,我们也能把我们技术同源的上游/海鹰导弹挂我们自己的轰-6上面。


外形好看 性能就不错?这不适用于国产武器 特别是“蚕”式导弹


当时的情况是腿短的强-5攻击机改改还能配上鹰击-8(C-801K)导弹,而我们腿长的轰-6却似乎无弹可用。能把长射程的“海鹰”导弹挂在腿长的轰-6上面,人民海军就能把近岸防御的“岸”字改成“海”字,毕竟海区控制面积又拓展了数倍嘛。


于是“上游”舰对舰,“海鹰”岸对舰,“鹰击”空对舰多流派发展的局面开始形成。由于不论是上游还是海鹰,甚至后面发展出来的“鹰击-6”,最初的技术源头都是544导弹(就是大名鼎鼎的“冥河”反舰导弹),并且为了部件通用化,3大分支流派在外观上还保持了高度一致,都是圆滚滚的。


外形好看 性能就不错?这不适用于国产武器 特别是“蚕”式导弹


被搞得有点脑乱的外军,统一将我国仿制的544导弹及其后续发展型都称之为“蚕”式反舰导弹。“蚕”式导弹别看外形笨拙,威力及命中精度可老猛了,毕竟外观高度一致是为了省钱(当然不排除有迷惑敌人的功能),人家“蚕”宝宝内核的东西变化老大了。

外形好看 性能就不错?这不适用于国产武器 特别是“蚕”式导弹

如果“蚕”宝宝也能来个末端S型走位加超音速突防,谁敢说“蚕”宝宝不够先进


所以在我国拥有了“鹰击-83”导弹前,即使我们研发出了C-801及C-802等二代反舰导弹,各种“蚕”宝宝仍能牢牢占据着“达摩院首座”的位置。


外形好看 性能就不错?这不适用于国产武器 特别是“蚕”式导弹


比射程?采用了固体燃料的舰射/岸射“海鹰”射程能达到120公里以上,空射射程更是达到了200公里,当时的C-801才40多公里,后期增程的C-802才达到120公里。比威力?各种“蚕”宝宝装药都超过500公斤,而同期的C-801及C-802只有165公斤。


军内不满意“鹰击-8”系列导弹的射程,速度,及威力,而各式“蚕”宝宝通过不断锤炼内功,搞技术升级,不只性能不弱,价格便宜,维护保养和操作都有极大的继承性,所以在近几次的阅兵式上,“蚕”宝宝们还是有露过脸的。


外形好看 性能就不错?这不适用于国产武器 特别是“蚕”式导弹


提起“蚕”宝宝的威力,不得不提80年代两伊搞的油轮战。坊间盛传伊拉克曾想用“鹰击6”+轰-6D的配合,狠狠的撸美国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一把。奈何伊拉克空军飞行员脱战太快,导致弹载系统抵达目标区域时自动挑上了个大玩意,要是伊方当时用“人在回路”的功能纠偏,锁定美舰,就不会砸中了旁边的超级油轮了。


中东这疙瘩的兵员素养真是战五渣呀,那么好的玩意,居然不会使。要知道,“鹰击-6”定型的时候可是和轰-6D打出过4发4中的好成绩。当时如果真砸中了提康什么加的,国产武器的销量起码得翻上几番。


外形好看 性能就不错?这不适用于国产武器 特别是“蚕”式导弹


事情是不是真实的,赤剑不知道。反正80~90年代那会,美国的确不只一次在媒体上吐槽“蚕”宝宝们严重威胁了美国在波斯湾的利益,我们的各类反舰导弹在波斯湾卖得特火,美国则对拥有众多导弹的中东某国一直都颇为忌惮。


“蚕”宝宝们为什么那么厉害?全靠一波又一波“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的军工人一直在逐梦呀。国家贫弱,造不出像样的武器保家卫国,只能被强敌从海上,空中肆意欺凌,就算外购武器还要忍受别人的白眼和刁难。


外形好看 性能就不错?这不适用于国产武器 特别是“蚕”式导弹


“先进武器一定要有,一定要国产化,国家没有,就算耗尽毕生心血去学习,去研究,也一定要搞出来”“一万年太久,我们只争朝夕”。


别说看一眼就怀孕了,要强的国人还能触类旁通把人家没教过,不会的科技树都给点上了。就拿红外探头版的“蚕”宝宝来说,苏联老师没有教过我们,我们的军工人都能追踪国际装备发展的动向,自力更生的把它搞出来。


外形好看 性能就不错?这不适用于国产武器 特别是“蚕”式导弹


这一科技进度仅比当时苏联晚3年,要知道当时的苏联可是反舰导弹领域里公认的南波完(No 1)。所以当时的中国人才有底气说出,我们的导弹,在不少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正是靠着争一口气的信念,中国军人,中国军工人硬是在强敌环伺的年代以一腔报国的热忱捍卫了祖国的安宁。“科技强军,产业报国,此生无悔”。(本文完)


PS:附上岸舰版“蚕”宝宝的部分性能数据,弹长7.36米,弹径0.76米,弹重3吨,导弹翼展2.4米,最大射程95~120公里,巡航速度0.9倍音速,导弹平飞高度为30~50米,战斗部重量513公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