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們,吃麵吧”

“孩們,吃麵吧”。

“多喝點,天冷,不夠家裡還有”。

“注意保暖,別感冒了”。

“缺啥,跟姐說,家裡有”。

………


“孩們,吃麵吧”

人未到,爽朗的笑聲總是先來,天生嗓門亮,大姐叫史秀珍,是孝義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隊疫情防控包聯小區毛皮廠宿舍住戶,未曾相識卻勝似多年親屬。幾日來的進出登記工作斷續瞭解到,大姐熱心大方,是小區裡的“多把手”,小區年老,物業不完善,大姐經常自發組織大家大掃除,無償幫居民送交水電費,幫助老人做護工。

簡短的話語,透著真情與呵護。北風吹著,天寒凍著,聽到話語的瞬間,讓這些執勤中的鐵骨男兒的眼眶溼了,喉嚨哽了。恍如家人的聲音,親人般的唸叨,這些笨嘴男兒只會說:“大姐,夠了”、“謝謝大姐”、“不用了”。

簡單故事在這個特別年節每天重複著。

2020年的年節過得有些安靜,突如其來的疫情拉響了孝義公安的警鈴。1月29日起,疫情阻擊戰打響,在警情就是命令的徵召下,巡特警大隊請願上一線去,這注定是一場大戰、硬仗、持久戰。年輕的“後生們”放下了盾牌裝甲,抬上一桌一椅奔赴戰場,這裡是他們請戰的包聯小區毛皮廠宿舍,一個承接了歷史的舊家屬院,沒有柵欄圍欄。警戒線拉起,紅袖標紮起,“前線”戰壕備齊;桌椅架好,疫情防線立起。

疫情加重了冬日的嚴寒,藉著北風的呼啦,巡特警隊員的手腳早已是寒麻難忍。街市上的商鋪都被捲簾罩著,阻隔著心中的祈盼,乾糧和熱水就是他們的大餐。

“來喝點熱水,家裡做上飯了,一會上家裡來吃”,小區裡走出的大姐,送來了一壺熱水,一包紙杯。

就著滾燙的開水,民警撕開了自備的方便麵盒,多年的習慣很是熟練。

“快放下吧,家裡做上飯了,馬上就好,進家裡吃吧”,大姐按下了隊員李國華的泡麵盒。收到熱水已是很滿足了,在這個人躲人的疫情背景下,到別人家裡是絕對不能去的,這是他們的紀律,更是他們的心底良心。再三的推脫,大姐也說服不了隊員們,不甘心也只好轉身離去。樸實的話,純粹的情,溫暖的心。收下壺中的熱水,執勤民警很是感動。


“孩們,吃麵吧”

泡麵還沒泡好,好心的大姐和愛人端著三碗熱氣騰騰的面小跑著過來了。

“孩們,吃麵吧”,這是碗極普通的白菜撥面,聽著一聲“孩們”的叫喚,這本該是親屬長輩、家人的稱呼,在場的李國華看見了隨行隊友李強的眼中紅紅的,他相信是淚水打紅的,因為此刻他也在擎著淚花。他倆都是多年的巡特警老隊員了,酷熱受過好心人的涼茶,執勤中有過市民的友商饋贈,此刻他們是顫抖的,鋼鐵漢子,柔弱的心,就在剎那間碰觸了。


“孩們,吃麵吧”

“這是我吃過最舒心、最溫暖的面了,寒風裡也是最熱的”。


“孩們,吃麵吧”


大姐不間斷的送水送飯,也只是簡單的饅頭,稀飯,山藥蛋,麵條,但卻是世界上最美的“大餐”。這詮釋了警民魚水情,是大姐代表小區群眾對執勤民警感激之情的內心真實表達,送飯事雖小,但警民情之大。民警們吃著這一口口的感恩飯,對自身更加嚴格要求自己,更好地為包聯小區群眾做好安全防護。


“孩們,吃麵吧”


“我就是送了一碗飯而已,”大姐套用微信圈的話,你們才是最辛苦的,“我們宅的無聊的家,正是你們最想回的家”。這個和善的女人,走路都帶著笑容的女人,感恩有你,你是這場疫情中最美的人。


感謝在疫情中像大姐一樣所有好心人,感謝你們,警民同心,力戰疫毒。

再次感謝史秀珍大姐!


“孩們,吃麵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