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椒有哪些方法育苗早熟又高產?

小眼睛文哥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朝天椒屬於茄科種類,使用育苗的方法進行栽培,可獲得早熟、優質、高產栽培的關鍵技術是培育壯苗,對於後期獲的高產也特別重要。如下是我為你介紹三種育苗而又非常實用的方法,


小拱棚育苗方法


朝天椒常種植的地區,一般都使用小拱棚育苗方法。拱棚由支架,塑料薄膜、草苫和風障四部分合成,苗畦一般寬約1.2米,(可以隨覆蓋薄膜的寬度隨時決定),長一般為15米左右。需要將畦土翻鬆,在結合翻地時施下有機肥。假如苗床面積為19平方米,可以每畦施優質腐熟農家肥60/100千克,尿素0.75千克,磷酸二氫鉀0.3千克或硫酸鉀復混三元素3/4千克,一起和糞土攪拌均勻即可整平,一般來說,在播種提前3/4天,把苗床水灌透,以苗床不在滲水為標準,灌水以後假如出現畦面不平,可選用苗床中碎的糞土將畦面填平,到水滲幹後,用刀將苗床縱橫切成4釐米左右方塊,每個方塊裡可播種3/4粒為宜,不想切塊也可以直播方式,播種後蓋土一般為1/2釐米較合適,這樣育苗才會顯得健壯及整齊。


在苗床的周圍可建一個為18釐米左右的畦埂,再用竹片做一個高為0.8米左右的小拱棚,然後在拱棚上面覆蓋一層厚度為0.2毫米塑料薄膜,薄膜上面在覆蓋一層草苫,一般草苫長為2米左右,寬為2米,(也可以根據苗床的寬度而定)橫向蓋在薄膜上面即可。



事實證明,利用小拱棚育苗,白天有陽光時棚裡氣溫可增加10/20度,晚上可增加溫度3/4度。


同在一個地方多年育苗,對於防害蟲是不利的,如果立苗床地方上半年已經使用過育苗,必須把以前的床土清理乾淨,運到別處,然後選用之前沒有種植過辣椒,或茄子的田塊運來新土,建立新的苗床。



選擇陽畦育苗方法


陽畦育苗於同小拱棚育苗區別不大,一般陽畦南北畦寬1.3米(可根據覆蓋物的寬度而定)東西畦長15米左右,在畦的北面建高為15/30釐米高牆,東西兩面牆需建斜坡,畦面有竹片做支架,在支架上面覆蓋一層塑料薄膜,薄膜上面在加蓋草苫或草,草苫寬為2米,厚一般約為3/4釐米比較適宜,使用草苫即方便又保暖,而且還實用,如在寬闊地育苗,可在北側苗床增加風障,避免大風,(可選用玉米、高粱杆編好),一般風障2米左右比較合適,同時要與地面形成80度夾角,可以避免降低風速,提升溫度,其餘地方與小拱棚內似,不過選用陽畦育苗同小拱棚相比要先進許多,重點是升溫速度快,增溫效果好,平均可比小拱棚溫度提升1/2度左右。


地熱線育苗方法

地熱線育苗方法就是苗床上鋪設電熱線,使用電能加熱的一種育苗方法,每度電可以增加熱量為3600.6千焦,按每平方米苗床每天需耗電量為0.2/0.5千瓦時,使用電熱線溫床育苗,容易控制苗床的溫度,操作也很方便,出苗整齊,有條件地區,還可以實現自動控溫方法,在有電源地方,可以選用。


地熱線育苗方法基本和陽畦育苗相同,只是需要在陽畦苗床內用8/10釐米間距鋪設電加溫線。市場上有600瓦、800瓦等,規格長為80/100米不等的電熱線,佈線前,需要再床底鋪設一層厚為8釐米左右稻草或草木灰之類,作為隔熱材料,佈線時,先在苗床兩端分別按規定間距插上木樁,然後從木樁一端開始佈線,佈線時,注意電線一定要收緊,拉直、不能交錯、重疊,同時電熱線引線需要留在苗床的同一方向,方便接電,電線如有接頭要留在土裡,引線留在外面,然後再接通電源,查看電路是否正常通電,是否升溫,線布好以後,就可以在苗床上鋪上一層約2釐米厚的細沙土,沙土上在蓋一層營養土,此方法與陽育苗一樣。


播種前先要接通電源,讓苗床問答提升到30度左右,在進行播種結束後,就可以把電熱線慢慢拿掉,如用力過大會造成線斷或損毀線的絕緣層,地熱線育苗床來年或下半年可以照常使用。





東東在農村


朝天椒一般選擇苗床育苗,塑料薄膜覆蓋,十二公分左右移栽,現在正是朝天椒育苗的好時節。

選擇苗床,一定要選擇沒有多年生雜草的地塊,撒上有機糞,把地翻耕整平以右,一次性澆透水,待水滲完,馬上均勻地撒上辣椒籽,後用半乾的土,均勻蓋上薄薄的一層土,然後打上除草劑敵草胺以後,就可以插弓蓋膜了,一般有二三個人協助完成。

蓋好薄膜後,周圍一定要二次壓土,以防春天風大,把膜刮開。

也有的把辣椒種子直接播種到地裡,這樣種易斷壟,苗兒出齊長到五公分左右,得間苗,這種方法比較適合南方高溫地區,北方不行,麥椒套種不行。

早熟,需要選擇早熟品種,籽粒飽滿的種子,如新一代,三櫻椒等。種植朝天椒,必須地力要厚,多上腐熟的豬糞,雞糞,畝上一方左右,另外每畝追施復混肥八十斤左右。這樣,畝產最少幹椒五百斤。





青草地4783


(1)確定栽培季節:觀賞朝天椒與普通辣椒相似,生長髮育需要較為溫暖的條件,對日照長短要求不嚴格,只要溫度條件適宜均可栽培。但是,因觀賞是其主要功能,對於公園或其他特殊用途的栽培,應人為創造適合其生長髮育的環境條件,使其能在特定時節結果。一般華南地區一年可栽培兩季,春季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播種,秋季於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種。華東地區一般也可栽培兩季,春季播種在11月中旬至2月中旬,根據育苗及栽培環境而定,秋季通常在7月下旬播種。

(2)育苗:由於觀賞朝天椒種子價格相對較高,為提高成活率,低溫季節播種提倡催芽,電熱溫床育苗;高溫季節直接播種於營養缽,每缽1~2粒種子。播種前,對種子進行消毒,一般先在10%磷酸三鈉溶液中消毒15分鐘,用清水洗淨後浸泡在30℃溫水中2~3小時,然後在25~30℃環境下催芽,種子露白後播種。建議採用無土基質育苗,基質配比為泥炭、河沙、珍珠岩6∶3∶1,或草炭、蛭石3∶1。低溫季節育苗時,幼苗具有1~2片真葉時假植進缽。當秧苗具5片左右真葉時定植。

(3)定植:選擇前2~3年未種植茄果類蔬菜的田塊栽培。定植前結合整地,每667平方米施用腐熟農家肥1000千克,複合肥30千克。畦寬1米,溝寬40釐米,畦高25釐米以上。雙行定植,一般品種株距30釐米左右。株型大的品種,株距適當加大,定植時儘量保留育苗時完整的基質,以保護根系,促進緩苗,定植後澆透水。對於株型小的品種可進行盆栽,塑料盆直徑20~25釐米,盆內填充肥沃營養土,每盆1株。

(4)定植後管理:定植後管理的目標是保花疏果。定植後約1周,秧苗已經成活,此時澆1%複合肥。開花前10天每667平方米施用複合肥15千克,以後根據實際生長情況適時追肥。盆栽的一般在花蕾出現後適量追施磷鉀複合肥。當環境溫度低於15℃或高於30℃時,開花結果不良,可採用15~25毫克/升防落素噴花,以促進坐果。結果盛期如果結果數較多,應及時採收老熟果,以減少養分消耗。

(5)植株調整:觀賞朝天椒整枝較為嚴格,一般將分杈處以下的側枝全部摘除,分杈以上的側枝適當保留,特別是株型較矮小的品種應注意植株造型,防止出現強弱枝,影響觀賞效果。大田栽培尤其是保護地栽培時,對於植株較高大的品種,應立支架以防倒伏。

(6)病蟲害防治:觀賞朝天椒的主要病蟲害有病毒病、疫病、青枯病以及蚜蟲、薊馬、白粉蝨、茶黃蟎等,應及時防治。


大山勒菇娘


選擇優質的朝天椒種子,用肥沃土做成營養土塊,採用塑料薄膜種植。



村居即事


蓋薄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