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与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说起

​​从“与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说起

乔志峰

3月6日,媒体报道了一则消息:新京报社原社长、总编辑戴自更被双开。由于《新京报》和戴自更本人在传媒界和社会上的较大影响,该消息迅速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与这则新闻同时走红的,还有某网络平台推送的新闻标题。大多数媒体和平台的标题都是《新京报社原社长、总编辑戴自更被双开》,而这家平台的标题则很有“特色”——《新京报社原社长、总编辑戴自更被双开:与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

从“与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说起

“与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被刻意写入标题予以特别强调,难免给人一种印象,似乎作风问题和乱搞男女关系是戴自更被双开的主要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对读者和网友产生误导。并且,这种从新闻中人为提炼“亮点”、直奔“下三路”的做法,也未免显得太过“下三滥”,恶心他娘哭半夜——恶心死了。

有“好事”的网友还扒出,该平台玩弄“标题党”这一套,早已不是第一次了。不说别的,单单是“与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就已经无数次堂而皇之出现在其平台标题中。几年前,相关部门针对网络媒体“断章取义”、“夸大事实”、“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标题党”违规行为进行了通报,该平台就牵涉其中。难道为了招徕眼球、满足某些人的低级趣味,真的要“语不惊人死不休”,拼命挖掘那些低俗恶俗甚至龌龊的内容,连平台的格调也不要了吗?

“标题党”由来已久,纸媒时代便已大行其道。最著名的,当属“知音体”。作为市场化的杂志,《知音》办得还是非常成功的,巨大的销量便是明证。但杂志过度煽情、一味猎奇的风格,也久为人们诟病。前两年,网络上就掀起过恶搞“知音体”标题的风潮。《泰坦尼克号》被改写成了《冰冷的大西洋!带走我的爱人!一个富婆与穷画家的旷世畸恋》,《唐伯虎点秋香》被改写成了《我那爱人打工妹哟,博士后为你隐姓埋名化身农民工》……网友们用这种方式狠狠地调侃了“知音体”一把。

市场化的媒体也需要严格把关,也要讲公信力。适度的煽情无可厚非,但读者需要的是真情,而非虚情假意,更非虚构事实。为了制造煽情乃至“惊悚”的效果以达到吸引眼球、招徕读者的目的,甚至不惜发挥“想像”、添油加醋,不仅影响了媒体本身的声誉,更是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从“与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说起

进入网络时代之后,信息传播更加快捷迅速,媒体和平台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标题党”在更大氛围内被当成了低俗传播的“杀手锏”。“标题党”的问题,并非只存在于上述平台一家,其他平台也或多或少存在。特别是某些自媒体平台,简直就是“标题党”的天下,触目惊心,沦为令人作呕的垃圾堆。

除了或明或暗的利益考量,“标题党”和垃圾内容泛滥成灾,也跟一些平台的审核推荐机制有关。现在都在搞所谓的“人工智能”,由机器算法进行内容的审核和推荐。现有技术条件下,机器其实是非常愚蠢的,很容易被愚弄。

有人纠集一帮农妇洗稿、发到自媒体平台牟利的新闻,想必不少人都还记得。其实,那只是冰山一角,相关领域早已产业化,成为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不说别的,单单是对文稿标题的“研究”,就已经达到相当“先进”的程度。比如,标题要采用什么格式(也就是所谓的几段式)才能吸引人,都是有规矩的。甚至,连标题字数在多少字到多少字之间,才能提高打开率,也是精确得很。

根据网络传播规律,文稿起标题时,当然是尺度越大、越惊悚就越能够吸引人,但尺度大了也很容易触动机器的敏感词,于是乎,一种旨在让作者规避敏感词的小程序便应运而生——起了标题,先输入小程序检测一下,打分高的说明很“健康”,可以放心使用,不会被限流;分数低的,就要放弃,重新再起标题。如此做出的文章、炮制的标题,能有多少价值?只能是在规避机器制订的机械规则的同时,尽最大限度低俗化、垃圾化。

当然,有些平台之所以对“与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式标题趋之若鹜,主要是为了迎合部分读者的低级趣味和猎奇心态。当我们在谴责“标题党”的时候,也要反思一下:我们在接受信息的时候,是不是也存在一定的畸形心理,更容易被某些龌龊字眼刺激?我们平时看似无意的行为,是不是客观上助长了“标题党”现象的泛滥?

从“与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说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