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每户人家银行存款都有增加赚钱,那问题来了到底谁在亏钱?

欣儿的妙妙屋


我来举个例子说明一下,个人观点可能不太准确,供参考!

你把钱存进银行,银行给你利息,比如10万,年化3%的利息,你将获得利息3000元!

银行再把10万块钱借给个人或者企业,年化6%,贷款利息收入6000元!

银行贷款放款还是在本行,存款账户和贷款账户都是银行开设的子账户,我们假设借出的10万块钱,有5万转到其他银行或者取现,3万块钱由他行转入或者存入,那还有8万块钱,这8万块钱就可以继续借出,利息还是6%,利息收入4800!如果不取现金,不转他行,那钱就是个数字,可以循环往复…

你存入的10万块钱,银行放贷18万,利息总收入10800元,支付你的存款利息3000,银行赚利息差价7800,你的钱其实还是在银行,所以银行是挺赚钱的!当然如果有坏账,那银行损失也不少!

就银行这块来说,你赚钱,银行也赚钱!

贷款放出去以后,个人和企业用于生活和生产,有了现金流,自然也就能赚更多钱,还掉贷款,剩下的都是利润!





洪钛


讲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有一个城市,居民总共存款100万。银行给居民存款年利率4%。然后银行把这100万贷款给了一家企业,收取企业贷款年利率为9%。结果就是,一年后,居民获得了存款利息4万,企业支出了贷款利息9万,银行赚了5万。看起来结果就是居民和银行都赚钱了,企业亏了。所以,表面上看起来,银行和居民的盈利来源于企业的利息损失。

但是,企业获得这100万贷款后,会用于扩大经营。如果经营情况好,超过预期,一年的利润率达到了20%,那么这100万帮助企业赚了20万,扣除9万的贷款利息,企业还有11万的利润。这样看来,实际上最后的结果是银行、居民、企业三方都赚钱了,并没有人亏损。

怎么会这样呢?

事实上,你觉得有人赚钱,就一定会有人亏损的前提是,社会总财富值是不变的。但是现实生活中并不是这样。如果只是靠金融系统的资金运作,社会财富确实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增长,就算增长了也是超发货币带来的泡沫,没有实体作为支撑的空中楼阁。所以现在国家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只有实体经济才能真正创造财富价值,实现真正的经济增长,增长的财富才有落脚点。


老萌有个存钱罐


讲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有一个城市,居民总共存款100万。银行给居民存款年利率4%。然后银行把这100万贷款给了一家企业,收取企业贷款年利率为9%。结果就是,一年后,居民获得了存款利息4万,企业支出了贷款利息9万,银行赚了5万。看起来结果就是居民和银行都赚钱了,企业亏了。所以,表面上看起来,银行和居民的盈利来源于企业的利息损失。

但是,企业获得这100万贷款后,会用于扩大经营。如果经营情况好,超过预期,一年的利润率达到了20%,那么这100万帮助企业赚了20万,扣除9万的贷款利息,企业还有11万的利润。这样看来,实际上最后的结果是银行、居民、企业三方都赚钱了,并没有人亏损。

怎么会这样呢?

事实上,你觉得有人赚钱,就一定会有人亏损的前提是,社会总财富值是不变的。但是现实生活中并不是这样。如果只是靠金融系统的资金运作,社会财富确实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增长,就算增长了也是超发货币带来的泡沫,没有实体作为支撑的空中楼阁。所以现在国家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只有实体经济才能真正创造财富价值,实现真正的经济增长,增长的财富才有落脚点。







修合一生


有人存钱,自然有人贷款,银行赚的就是存贷差。

也就是银行用较低的利率吸纳我们的存款,然后再以较高的利率贷给需要的人,从中间赚差价。

就比如:

我存了10万块到银行,银行给我一个年化4%的利息,

过两天,有人要买房来贷款,银行以4.8%的利率贷给他,解决了他的需要。

那如果我的存款到期了,银行放的贷款没到期,银行会不会没钱给我呢?

银行的存款储备还是很大的,而且借出去的钱也不是一笔一笔对应的,而是从总的盘子里往外借。

也就是说,只要银行盘子里面还有钱,足够支付我们的存款和利息,就可以运转下去。

什么情况下盘子里会没钱呢?

1、大批贷款者欠钱不还。

这个情况可以参考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最后演变成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银行肯定不希望这种情况发生,所以会通过严格贷款审核、上征信等手段,来督促贷款者按期还款。

2、大规模挤兑。

这种情况发生的话,银行基本离破产不远了。

到时候我们的存款就要按存款保险条例处理,50万以内刚性兑付,50万以上的就打水漂了。

所以,存银行也是有风险的,不是稳赚,建议同一家银行,存款金额不要超过50万。


七七的理财秘籍


这个问题说明题主有两个欠缺:第一欠缺社会知识;第二个欠缺经济知识。

首先,是问题论断的错误。“每年每户人家银行存款都有增加”?这个就是属于“何不食肉糜”的推断。从宏观经济的总数来看,居民存款是在增加,但是具体到家庭,则未必是这样。常有报道有些困难家庭,没有收入来源,每天都在花钱,何来存款增加?题主看到的是一些好的家庭,但没有看到困难的家庭,所以说是没有社会知识。

其次,是问题“非此即彼”的逻辑错误。这个世界,不是说有人赚了就一定亏了,在经济领域,不是非黑即白的零和关系。很简单地比方,例如股市,股市大跌的话,谁在这里赚了?或许有,但是从宏观来看,大家都是亏的,因为一次大跌可能数千亿就“蒸发”了,谁能把这数千亿赚到的话,也就意味着股市市值并不是“蒸发”而是转移所有者了。

最后,是存款增长与亏钱的关系。实际上,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实在不断增长的,也就是说,社会财富实在不断增长的。所以,也就意味着居民的存款是增长的,因为居民社会财富主要体现在存款。具体到微观层面,确实有人赚钱有人亏钱,但是从宏观角度讲,只要社会生产在不断进行,财富就会不断被创造出来,不是说有人赚了就肯定有人亏了。

我是空谷财谭,与您分享我的观点。


空谷财谭


1、客户存100万元资金到银行,银行按3%的年利息付给客户(1年后有103万);

2、银行拿到资金后,按5%的年利息付给借款人(1年后有105万);

3、借款人拿到资金后,采购原材料、机器设备等生产物资,这个时候资金流就变成了物资流;

4、生产出来的物资按照成本价的200%,进行销售,这个时候物资流就变成了资金流(1年有200万);

5、借款人给10个员工发工资用了80万,归还银行105万,自己剩下15万,然后再存回银行,完成一个循环?

综上,你就可以看出来社会的财务增加了,本质上是因为物资的溢价产生。

如果你想知道谁的资金变少了,那就是物资不再产生溢价,甚至发生亏损的时候,这个时候就会有资金在减少。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期市零点归航


我们就用一个例子先来说明吧!

某地某年的总财富(包括地方、企业和居民)共计200亿,而其中的130亿是通过向外部融资所获,年利息费用按照8%记取(等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另外的70亿是居民的存款。如今居民把钱全部存入了银行,这样加上融资的130万,合计总资产200亿。

负债分配如下:200亿中的50亿给予了居民,另外的100亿用于企业生产,还有余下的50亿给了地方。而且,支付了利率却是低于外部融资的8%,只有按照5%利率计算。

而居民的存款全部存入了银行,银行给予的利率只有3%。那么,一年下来70亿确实存款利率增加了2.1亿。可是,由于外部融资的利息却是增加了8%,等于分摊到了利息费用5.6亿。等同于损失了5%的现值。原本的70亿即便加上2.1亿的利息,可也是等同于现值66.5亿。

就算把50亿的贷款也纳入了进来,那么还有20亿的外部融资要扣到居民身上,也就是损失的1亿还是在全部居民身上分摊。货币的贬值必然会带来存款财富的相对减少。

我们就以如今的货币供应量8%,而存款利率5%来计算。假如存入银行100万,年终得到5万利息,可货币贬值了8万,105万等于现值的97万,还是缩水了3万元。十年后将只剩下74.6万,二十年后等于55.6万,而三十年后仅41.5万,不到原值的一半。

货币通过银行存款来进行保值是最不可取的方式,短暂的避险或无机会来寻求暂时的增量是可以的,但绝不能以此为中长期投资策略。一定要寻找国家具有收益率的投资渠道进行投资。当然,风险与收益拥有是成正比,风险越大收益机会越大,要根据不同的风险把控来最未来的投资组合,这才是最核心的,也是最科学的方式。


鞅论财道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问题,为什么有了赚钱的,就必须有赔钱的呢?难道您没听说过双赢或者是多赢这个概念吗?

假如社会财富的分配是分蛋糕的话,那在蛋糕大小固定的情况下,我多拿了,那你就会少拿,这时候会涉及到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可以社会财富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不断增长,这个时候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就会越来越来越大,这个时候即使我们分到的份额降低了,但我们拿到手的蛋糕可能还是增加的,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亏钱。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假如你是一个工薪阶层,在工厂里面打工,工厂的老板给你发工资。老板给你钱,老板亏钱了吗?老板亏钱的可能性很小,为什么呢?理由很简单,老板还给你发工资,没有开除你,说明你还在为老板创造者财富。

老板没有亏钱,那他是怎么赚钱的呢?原因也很简单,老板把你制造出来的产品交付给下游客户,从下游客户那里赚到钱。这个时候,下游客户会赔钱吗?同样不会,因为他也有自己的下游客户。

这样循环下去,结果就是形成了错综复杂的财富网络,大家在这个网络中,各自发挥各自作用,创造社会价值,同时获取属于自己的个人财富。

当然,每个人创造财富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肯定有赔钱的时候,但如果社会财富在增加,那大家整体上都是赚钱的。


红枫财侠


首先可以肯定的说,并不是每家每户多存款都能每年增加,是否增加要结合家庭负债来看才行。


房价快速上涨的过程,也是居民家庭债务不断攀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相当比例的居民家庭每年存款有限,而负债远高于存款金额。


除了房贷债务,超前消费也是年轻人负债的根本原因,收入不高,消费不低,大量透支信用卡,借网贷。不要说存款每年增加了,部分年轻人一年到头能剩下万八千元就不错来。


显然,每户人家的存款都能每年增加是错误的,因为只看存款不看负债不能说明问题。


财富的分配并不能均匀到社会每一个家庭,少数人拥有多数财富是不争的事实。大制造业每年创造新的财富,这些财富在流通领域进行分配。看起来每家每户都赚到了钱,只是有的多,有的少。


得到更多财富的家庭自然存款能够明显增加,还可以选择各种投资理财方式,将存款变成房产、股票、外汇、理财产品、黄金等等。拿到少量财富的家庭存款也能增加,只是增加的数量少。当这些家庭选择买房或大额消费时,存款就不够了,有可能需要掏空六个钱包来凑出首付,存款不但不会增加,还会产生负债。


买房如此,大病也是如此。一场大病能够消灭一个中产家庭,动辄数十万元的治疗费用足以拖垮一个本来条件不错的家庭。


具体讲谁在亏钱,可以简单以负债的人作为答案,更详细的就是部分购房者、炒股失败的人、透支消费的人、创业失败的人、生大病的人等等。


财智成功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想纠正的是,这不是一个零和博弈市场,有人赚钱不必一定有人亏损。相反,它是一个正和博弈市场,大家互助互益,最终都能够赚钱。

首先,储户把钱存进银行,由此获得了存款到期后要求银行还本付息的权益。然后,银行收到储户存款,再把钱贷给企业,也获得了到期要求企业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的权益。企业获得银行信贷资金,可以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扩大生产,因此获得更多收入。最后,企业如约向银行还本付息,银行收到归还的的款项后,再去偿还储户。这就是银行资金运转的整个链条。

不难发现,银行的信贷帮助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了产出,最后增加的是整个社会的财富,储户,银行,企业和社会都从中收益。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