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业余投资者与专业投资者,了解对手方的背景、投资风格


彼得林奇:业余投资者与专业投资者,了解对手方的背景、投资风格


股市的发展越来越倾向于淘汰业余投资者,而专业投资者的队伍正在壮大,中央汇金、沪港通(外资)保险基金、券商自营、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上市公司等机构投资者不断抢占市场份额,而业余投资者在赚钱效应不明显的情况下,步履维艰。

但是对于业余投资者来说,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用一种适当怀疑的眼光来审视专业投资人,至少这样做可以让你弄清楚在投资中你所面对的是一些什么样的人。由于大多数筹码都掌握在专业投资者手中,因此不论你是买入还是卖出股票的时候,专业投资者就是你的对手盘,你需要揣测专业投资者的想法。不同的机构投资者风格迥异,比如保险基金的行业偏好、选股标准、操作手法、持股周期等,更偏向于长期投资,不会做波段或者日内T+0;而私募机构则经常做波段,投资周期倾向于中短期,股票交投换手也十分活跃。

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机构投资者都是专业投资者,让我们感到吃惊的是,尽管身为专业投资者明知自己受到许多文化、法律以及社会方面的规定造成的投资限制(其中很多自我限制是我们作茧自缚),但这些专业投资人的投资策略还是跟过去一模一样,丝毫没有改变。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专业投资人都受限于种种矛盾之中,那些伟大的基金经理人、创新的基金经理人以及独来独往标新立异的基金经理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投资。约翰坦普尔顿(John Templeton)是他们当中的佼佼者,他第一个在全球证券市场进行投资,也是第一批在全球市场投资获得成功的投资者之一。他在70年代美国股市下跌之际,把大量资产投资于日本,获得十几倍收益,而同期的美国股市只有一倍不到。

掌管共同股份基金(Mutual Shares fund)的马克斯海涅(Max Heine)(现已过世)同样十分睿智,是一个拒绝屈服于权威,自己理性思考的自由思想家。海涅的接班人迈克尔普莱斯(Michael Price)在海涅过世后接管了共同股份基金,他继续坚持海涅一贯的投资策略,以50 美分的价格购买了价值1 美元的资产雄厚公司(asset-rich)的股票,然后等待市场价格重新反映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他的投资业绩非常出色。冒着风险买入冷门股,这是需要何等的勇气、眼光与耐心。

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和吉米罗杰斯(Jimmy Rogers)通过投资卖空黄金,买入看跌期权,对澳大利亚债券进行套期保值等金融产品,赚取了数以百万的财富,这些金融产品非常深奥难懂,而沃伦巴菲特则是所有投资者中最伟大的投资者,与彼得林奇的投资方法基本一致,就是买入了解的公司股票,然后长期持有。但是巴菲特经买下整个公司。

这些大名鼎鼎、特立独行的成功投资者十分罕见,全世界就这么几个。基金经理人中绝大多数属于以下类型:心智平平的基金经理人、愚笨迟钝的基金经理人、懒惰懈怠的基金经理人、溜须拍马的基金经理人、懦弱犹豫的基金经理人以及各种各样盲目从众的随大流者、因循守旧的老顽固、死搬照抄毫无主见的模仿者等。

业余投资者必须了解在基金管理行业中我们这些专业投资者的思维方式我们的基金管理行业中很少有背景不同的人,如果听说有一位高中辍学的人在管理共同基金,我会非常吃惊。如果谁说共同基金投资管理人中有人以前做过冲浪运动员或者当过卡车司机,我也会对此十分怀疑。

总体来说,那些曾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市场大风大浪的中年投资者要比没有类似经历的年轻投资者具有更大的优势。经验的丰富在资本市场十分重要,虽然也有很多人年少有为,但是30岁以上的才是专业投资者的主力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