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如何培养自己深度思考的习惯?

如何培养自己深度思考的习惯?

北辰青年​

在回答如何培养之前,先给大家说说深度思考的重要性:

人与人的差距,就体现在思考问题的深度上。

在我们北辰青年未来大学媒体部,有非常多的实习生,其中有两个人让我们印象深刻,姑且称之为AB好了。AB都是大三,但两个人每次的交付,A总是超过了我对他的期待,而B每次的交付却总是不尽人意。

我不禁感叹,人和人的命就是不一样的,你看同龄人的差距就这么大,这是为什么呢?我开始留意他们一天的工作习惯:

A每次交付的稿件,不仅逻辑严谨,还能站在用户的角度去考虑,调整文字的趣味性。并且A还会在写作前提前一步向上管理,问我稿件的要求,找了几个模板问我是不是这样,什么时候要……

在交稿之后,A又马上过来我工位“骚扰”我:哥,你觉得这里这样写还是那样写比较好,我觉得在这里如果这样想,可能体验更好,但引流的效果不好blablabla。

在发完稿后,他也会过来说,哥,你觉得这次的沟通出现什么问题,我这样做是不是可以写得更快更好……(太优秀了,好想把工作记录发出来)

你说这样善于思考的人,产出的东西能不好么?

再说说童鞋B,同样工作也是很认真,每次安排的任务都会完成。但每次都差了那么一点点。我有时非常的纳闷,究竟是我传达的不清楚呢还是怎样。

后来我就发现,无论我让他做什么,他都没有思考我为什么让他做,这件事的本质是什么,怎样可以做的更好,每次的交付就是完成了任务……

这让我想起了雷布斯的那句话:

大部分人宁愿用盲目的努力,去代替原本该有的思考。

看似大家付出了同样的8个小时工作,但A同学每天多出了至少1小时的思考时间,日积月累,跟同龄人的差异不止一点点!

下面,我就用他之前写的文章作为干货,深度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大家可以感受感受这个优秀的小伙子,如果写得不错,请给个zan作为对他的鼓励哈~)

【干货】如何培养自己深度思考的习惯?

干货思维导图

对这个世界一直保持好奇心,独立思考,对未知对生活,不断的去探索。——马化腾

【干货】如何培养自己深度思考的习惯?

人们总是在犯同样的错误。

这也正是大多数人碌碌无为的原因。

以前我曾在文章“出生寒门,有一条路可以通往高贵”里写到,影响我成长至今的原因,最最重要的有一个东西,就是读书。

没错,读书是行动上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件事;但其实还有一件事,如果没有它,我也成长不到今天这个样子,那就是“我一直在问为什么一直在探索事物背后的道理”。

后来随着眼界的开阔,我发现不止是我在这样想,几乎优秀的人都在如此思考。

【干货】如何培养自己深度思考的习惯?

1

厉害的人都在如此思考

第一次引起我共鸣的,是在《十三邀》里,王小川那期,看得我几次差点手舞足蹈。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王小川说“我对所有发生的现象,一定要找到一个解释”

许知远就问王小川“比如哪些东西?”王小川举了几个,比如:

“你做节目为什么能火?”

“社会上人与人的相处,为什么要喝酒?为什么要当面聊天,干嘛不打个电话就完了?”

“一个女孩,情商又高,智商又高,为什么把自己搞得特别惨?还搞得特别作?关键是我还特喜欢她,为什么呢?”

这样的问题,你肯定没想过,见面喝酒不是很正常吗?喜欢一个人难道还需要原因吗?

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思考方式,觉得一切东西都理所当然,因为你麻木了嘛。

【干货】如何培养自己深度思考的习惯?

其实我们一开始并不是这样的,当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我们对一切东西都好奇,那也是我们认知成长最快的时候,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就不再好奇,然后成了今天这种“就这样吧”。

后来,我在看一些节目,读一些书的时候,发现很多优秀的人总是会经常问三个字“为什么”

比如后来我看王兴的传记《九败一胜》的时候,令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他的两个品质,其中一个就是他永远像个好奇宝宝,不管多么“浅显”的东西,他都要问个“为什么”。

【干货】如何培养自己深度思考的习惯?

在传记里,据猫眼创始人徐桐回忆:

“别人习以为常的事,他都会琢磨几个“为什么”。一周上五天班,大家都习惯了,很少有人会想为什么要上五天班,每天朝九晚五是合理的吗?王兴就问:“我们一周到底工作多长时间才是合理的?你们有没有想过一周为什么要工作五天?”

“他会质疑所有的事情,为什么是这样的?就像我们那个出票机,为什么不能做一个小的?他会把别人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拿过来重新再想。这是这几年他对我影响最大的一点。”

这就是一个美团CEO的思维方式,永远像个婴儿,对人们习以为常的,觉得理所当然的东西,都要弄明白,为何事物如此发生?

【干货】如何培养自己深度思考的习惯?

王兴还不是最厉害的,最令我佩服的是达利欧,看完《原则》这本书,对达利欧五体投地。

他讲了很多原则,因为太多,我只记住了一小部分。但有一个原则我永远忘不了,那个原则他并没有明确提出来,却在整本书里不断呈现,就是“不断在问事物背后的机理是什么?”

达利欧在书中如此说到:

考察影响你的那些事物的规律,从而理解其背后的因果关系,并学习有效应对这些事物的原则。

随着你对这些关系的理解不断加深,你就能看到隐藏在,扑面而来的复杂事物中的实质。

通过这样做,你将开始理解每个“再现的情境”

背后的机理,并逐渐形成一个应对该情境的“意境地图”。

【干货】如何培养自己深度思考的习惯?

我用接地气的语言再翻译一遍就是:当你遇到一个困扰你的问题,你不要就此错过,而是此后不断去问个为什么,慢慢的你对事物的理解就会加深,最后得到一个逼近真相的答案。

当你懂得了那件事物背后的道理,以后再遇到同类事物,就能一眼看穿它的本质,如果你还能把它总结成为处理同类事物的原则,那就更棒了,以后你将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OK,上面举了3个例子,一个王小川,一个王兴,一个达利欧,希望帮助你初步理解并建模。

其实还有很多优秀的人物都是如此,如果你留心一些,他们身上一般都有这个品质。

【干货】如何培养自己深度思考的习惯?

2

它对我的影响

什么人能称之为牛逼的人?

不就是他在某个领域,对事物的理解比你更深嘛。

咪蒙公众号做得很成功,是因为她懂年龄在18~28之间那群人,义愤填膺,渴望成功,又缺乏人生的历练,觉得世界都是错的,于是咪蒙替他们发声。

王兴的美团做得很成功,是因为他对O2O的理解比同行都深,底层需求,商业模式,互联网思维。

所以“为什么”对我的影响,也是这样,它让我在某些东西的理解更深刻。

【干货】如何培养自己深度思考的习惯?

人生大概是四件事情:学习、工作、生活和爱情。

因为现在还没有接触工作,所以我对工作的理解还比较少,但是对学习和生活的理解却是极深的,在爱情的某些地方也比较深刻,当然了,因为没有经历,所以在细节上还是比较欠缺。

举个例子,刚刚苏缘在文章里问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人拥有大把的金钱,有豪车,别墅,几乎物质上什么都不缺,却还是过得不幸福呢?

类似于这样的问题,我就经常在问“为什么”。

为什么小时候玩个老人机都手舞足蹈,现在对着智能机、电脑却索然无味?

为什么小时候过年有年味,现在过年却很无聊?

为什么一道很好吃的菜,吃久了也会味同嚼蜡?

后来我慢慢得到了一些答案,其中最伟大的有两个思维模型一直影响着我,一个叫做“习惯麻木”,一个叫做“期待的力量”

【干货】如何培养自己深度思考的习惯?

我发现,人为了存活,在漫长的进化中,进化出一种能力,他必须很快适应当下的环境,以留出更多的精力去接触新事物。

所以即使我们发现了一个很好玩的东西,挣了很多钱,吃了一道美食,经历了初恋的心跳,都必须很快适应下来。

我们不能让自己的大脑,每天都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我们必须很快适应一个东西,转而去创造新的东西。

【干货】如何培养自己深度思考的习惯?

这就是它们背后的道理,如果你懂了它,你就知道,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永恒幸福的,爱情也不是。

所谓七年之痒、蚊子血与红玫瑰,不过就是我们对爱情习惯麻木了,转而想寻求新的刺激,正常的身理反应而已。

让我疑惑最多的还是爱情,因为最复杂的是人性,而人性里最复杂的就是爱情。不知道你经常有没有这样的疑惑?

【干货】如何培养自己深度思考的习惯?


  • 为什么女生喜欢坏坏的男生?那种坏到底是什么坏?女生经常在说的安全感是什么?安全感的背后是什么在驱使?为什么现实里,其实女生爱的大多是“猪八戒”而不是“孙悟空”?为什么爱一个人会变得卑微?为什么失去之后,才会突然想要珍惜?为什么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也许你曾经疑惑过,但我敢肯定你一定没有深入去思考过,也没有去求索过。

因为我们80%的人都只是活着而已,从来没有愿望要去探索事物背后的道理。

【干货】如何培养自己深度思考的习惯?

但也正是如此,我们总在犯同一个错误,一个渣男又一个渣男,一次伤害接一次伤害。

后来我得到了一些思维模型,其中一个叫做“一见钟情”,它能解释部分疑问,目前还在求证中,先卖个关子哈,有机会再分享。

学习中也是如此,大家都在说碎片化时代,我就经常在问,碎片化时代要怎么学习?什么是碎片化?

大脑的学习机理是什么?

思维导图为什么强大?费曼学习法为什么有用?

高手与普通人之间到底差在哪里?

刻意练习

的本质又是什么?

【干货】如何培养自己深度思考的习惯?

慢慢的,我得到一些思维模型,比如“存量思维”,就是我自己感悟出来的最伟大的学习模型,其他还有多元思维模型

建模欲望等。

生活、爱情、学习,我都举了一些例子,希望帮你建立模型,最后我还想提一下读书这件事。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有的人读书觉得很痛苦,很难坚持?

就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突然想通了自己为什么那么喜欢读书。

【干货】如何培养自己深度思考的习惯?

因为我有太多“为什么”,它们一直在强迫我去找出答案,但是经历有限,所以我只能找到一个更快速的途径,那就是读书。

仅仅花几个小时,就能获得一个人几十年的智慧,我在读书里不断找到了我疑惑的东西,并且建立模型,乐此不疲。

还想提一嘴,经常有读者留言说觉得我逻辑还不错。

如果你有留心观察的话,你会发现我经常在文章里问为什么,很多个为什么组合起来就成了一篇文章,它们自成逻辑。

【干货】如何培养自己深度思考的习惯?

2

怎么做?

一、跳出习以为常。

其实宇宙的规律就隐藏在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中。

比如,我们经常在提时间管理。可是我们却很难做到时间管理,那么这背后一定是有问题了。你要敢于去怀疑,有没有可能是精力管理?

【干货】如何培养自己深度思考的习惯?

比如王兴问团队那个问题,为什么一周的工作时间是5天,想过没有,为什么偏偏是5天,而不是其他天?这背后的道理是什么?与商业有什么关系?

比如,看网剧的时候,为什么看了一集,基本上40集就没跑了?这背后到底体现了人类怎样的身理机制?

比如,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杠精去diss吴京,为什么你永远赢不了杠精?这背后体现了人哪些心理?

类似这样的问题,有时候太习以为常,反而容易被我们所忽略。

你必须具备一种能力,不管这件事多么平常,只要我们感到无从下手,你都要去问一个为什么会这样?

【干货】如何培养自己深度思考的习惯?

二、在读书中获取答案。

我也知道读书是件挺痛苦的事,但是你的人生有限,如果用一年来明白一个道理,那太慢了。

现在有人已经把“为什么”的答案写在了书里,那是他们用几十年的时间得到的,你可以暂时拿过来用。

因为你要知道,太阳底下无新鲜事,我们人类总是在犯同样的错误,而那些错误其实前人早已经历过,然后写进了书里,为什么不直接拿来用呢?

比如心理学,很多东西,其实弗洛伊德、弗洛姆、阿德勒、武志红他们已经研究出来了,你为什么还要自己去碰的头破血流呢?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才能走得更快哦。

【干货】如何培养自己深度思考的习惯?

三、思维模型+原则。

得到答案之后,怎么办呢?

我推荐两个工具,一个是思维模型,

帮助你决策的工具,一个是原则,帮助你行动的工具

当你得到答案之后,要不断搜集起来,让它们系统化。从一个模型发散出来,不断填充它,我叫它“存量思维”。

并且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验证它,如果你发现它解释不了,那么一定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找到它,优化你的模型。

比如前两天的建模欲望就是,我搜集了好多例子来验证它;并用它来指导我的学习,并且帮助别人学习。

所以你会看到,今天这篇文章超多例子,希望帮你建立模型。

【干货】如何培养自己深度思考的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