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秦腔名家蕭若蘭老師(二)

《人間失瑤草 天堂放異香》(二)

2月27日,秦腔表演藝術家蕭若蘭老師離開她熱愛的秦腔藝術已24年了。現將寫於2014年蕭老師80誕辰之際的拙文發上,再次緬懷這位傑出的秦腔表演藝術家。

(二)

與表演相比較,更令人難忘的是蕭若蘭老師的演唱。

《雙錦衣》中的“數羅漢”一段,是易俗社創作並久唱不衰的經典之作,也是蕭老師充分展示自己高超演唱技巧的佳作。女主角姜琴秋未嫁夫亡、憤而出家的境遇,讓她心中充滿淒涼之情,離亂之愁,獨守青燈經卷,面對菩薩羅漢,她自哀自嘆的一段[苦音二六],把人物的心情顯露無遺,也讓陳雨農先生(唱腔設計)、薛增祿先生(音樂設計)的傾心力作以獨特的魅力享譽秦壇。 關於這一段,齊長義先生曾作如下評介:“第一句‘心似’和‘冰雪寒’都比原曲譜婉轉好聽一些。第二句創造性更大,原譜例‘痴伽蘭’不重複,拖腔也短一些,她唱的不但選用了較低沉的旋律重複這三個字,更在末字拖腔‘咹’字用了委婉動聽的拖腔。第三句‘也’字提高了一個音階,‘白雲’兩個字的第一個音符降低了一個音階,使旋律幅度適當增大了,顯得跌宕有致。就這樣,原來比較統一、旋律比較一致的三句唱腔經她這樣一變化,就成了豐富多彩、各不相同的對應性唱腔。其中以第二句最長,旋律最婉轉,與第一、三句形成A、B、A的對比格式。再加上她的發聲、吐字、寓情等等處理,使人聽來如雲行蒼穹,變化不斷,似水流溪澗,娓娓動聽。”

緬懷秦腔名家蕭若蘭老師(二)

《打金枝》(蕭若蘭飾公主)

《掃窗會》是蕭老師1959年參加陝西省演出團巡迴十三省演出時,觀看了潮劇的演出後學習排演的。主人公王桂英那滿腹怨一腔愁用蕭派獨特的鼻腔共鳴下的委婉唱腔演繹出來,格外打動人心。“曾把菱花來對照,顏容瘦損漸枯槁”中的“把”、“來”、“損”等字的拖腔,一波三折,頗能表現人物愁緒萬千的心情,“瘦損漸枯槁”唱的哀怨纏綿,聆聽此音,觀眾彷彿能感受到王桂英心靈受到的傷害,“滿腹離愁向誰拋”的“愁”字的拖腔中有一短暫的停頓,並加入些許哭音,人物那難言的愁腸和哀怨也被這個“愁”字拋向了觀眾群,投入到觀眾心中。“寒蛩呀,越添妾身愁懷抱,啊,官人呀,你在深院歡歡樂樂怎知道你妻時蹇運乖落在溫氏圈套”一句,似唱又似訴說,“寒蛩呀”輕吟低喚,“越”字略微升高,著重表現鳥鳴蟲叫對人物心理的影響,“啊,官人呀”似呼喚又似埋怨,只是由於腔低情濃,那一腔怨氣似乎更多的是以無奈之情傳遞出來的,人物善良、懦弱的性格更令觀眾產生無限的同情。而對傳統句式的突破,又使該句在以新穎的面貌充分表現了人物心情的同時又不失秦腔韻味。不長的一段唱,起伏有而不巨,變化多而不繁,環境的清冷,內心的無助,滿腹的愁緒,都在那一個個跳動的音符當中。

緬懷秦腔名家蕭若蘭老師(二)

《三滴血》(左:蕭若蘭飾李晚春)

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曾經播放過秦腔電影《火焰駒》以及主演專訪,蕭玉玲老師就談到了蕭若蘭老師在劇中開頭的那一小段唱:“長影廠的人一聽,馬上說你們秦腔原來這麼好聽!”其實,這個正旦角色(周瑞菊)既不是蕭老師的應工行當,且戲份很少,屬於大龍套,可是經蕭老師一唱,那一段普普通通僅有八句的[苦音二六板]成為片中令人難忘的經典唱段。頭兩句,意在勸慰,情真意切,語氣婉轉。中間四句僅為解釋,突出表現人物心中的疑團和思考。最後兩句則著重表現心中的期盼和對伸冤昭雪的信心。聽蕭老師這段唱,觀眾既能瞭解人物的善良和睿智,以及面對突變所表現出的平靜和沉穩,也為她安慰婆母時那份真情所動容。短短一段唱,先出情,再說理,情隨腔出,理在字中,實在難得。這精心處理的八句唱不僅作為影片拍攝工作的首唱而贏得一個開門紅,且在錄製成唱片送中國唱片社審定時,被音樂家馬可等譽為《唱腔選》中最有特色的一段。蕭若蘭功不可沒!

《藏舟》一折凝聚著蕭老師的心血,是被她視為心尖的作品,因而當愛徒“小若蘭”李淑芳多次提出要學這出名劇時,她一再回答:“不行,你的功夫還差得遠呢!”1988年李淑芳拜師,直到1994年下半年,她才肯傳授,足見其對該劇的重視。“耳聽得”這一段26句唱詞的[二六板],在蕭老師持之以恆的潛心琢磨下,以分明的層次,深沉、含蓄的表述,細膩多變而又不譁眾取寵的聲腔處理,給觀眾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耳聽得譙樓上二更四點”這一句是人物在月冷星暗、風吹浪擊的情況下,面對父屍,思緒萬千時唱出來的,江岸上傳來的更鼓聲,無助於人物情緒的改變,反倒更增添了她無限的愁緒,蕭老師嫻熟的演唱技巧僅在這一句即閃現出獨特的光芒:“把‘聽’字的‘陰平’韻尾上挑到‘陽平’的調值上,這樣一變調,就給‘聽’字帶上了俏麗的尾巴,同時氣息由小蓄氣順勢向上推動後憋氣產生衝力猛甩出‘1’音,形成了一個‘後倚音’,用‘後倚音’完成‘聽’字變聲調的整個樂節,隨即又藉助這一瞬間的動力‘彈’出一個響亮的‘得’字。這一連串複雜的動作是在一瞬間裡完成的,難度很大,但獲得的藝術效果是絕妙無比的。”(姜雲芳語)“哭了聲老爹爹兒難得見”唱的幽咽悽哽,充分描繪出心中痛楚之情,“要相逢除非是南柯夢間”的“要”字略微提高,既有醒目之效,又表達了無奈的心境。等到月下細觀公子之時,6句唱腔,有讚歎愛慕之意,有感激之情,但因是其淡淡表述,娓娓而談,沒有刻意渲染,一切因自然流暢而顯得無比坦蕩,因而沒有使觀眾因人物懷有愛慕之情而產生不好的感覺。從“孤身女”開始,節奏更為舒緩,人物顧影自憐之後的哀吟令人頓生惻隱之心,那柔腸百轉的心境通過一波三折的演唱充分傳遞給觀眾。欲說不能,欲退不忍,時間分分秒秒過去,在深思熟慮之後胡鳳蓮決定用“為父伸冤”作為突破口來與田玉川交談,可是面對熟睡的田玉川,禮教的約束讓她只能用搖動小舟來喚醒公子,於是,蕭老師用“將船搖(嗷、嗷、嗷)(安)轉(安)”這一多變的處理來展現人物偶得妙策之後的歡愉和急切的心情。蕭派好聽難學,正是由於它那多變的、無處不在的“裝飾音”的運用,看似信手拈來,又規矩得體,看似俯拾皆是,又難以精確捕捉,學不到位,就變成了邪音怪調。比如這句“將船搖(嗷、嗷、嗷)(安)轉(安)”,看似簡單,可是蕭老師唱來如山間澗鳴,婀娜飄逸,而很多人學出來不是輕而無韻,就是因過分強調而顯得稜角分明,缺少美感。而蕭派唱腔恰恰是不顯稜角,所以許多效仿者的演唱貌似相近而神韻卻南轅北轍。

緬懷秦腔名家蕭若蘭老師(二)

《於無聲處》(左二:蕭若蘭飾劉秀英)

“蕭派”唱腔可以說將戲曲音樂的旋律美髮揮到了極致。它表現出的起伏,是溪流的潺潺之聲;表現出的曲折,是風過後的漣漪;表現出的頓挫,有藕斷絲連之妙;表現出的力度,有“力”更有“度”,因為得體而令觀眾感到舒適。正是由於注重了減激盪,增婉轉,去直露,重含蓄,從而使她的演唱“呈現出強不顯其重,弱不失其真,剛而不硬直,柔而不晦澀的全新境界。”(張曉斌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