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雅芝:不懂秦腔說《秦腔》—賈平凹獲茅獎小說《秦腔》聽後感


溫雅芝:不懂秦腔說《秦腔》—賈平凹獲茅獎小說《秦腔》聽後感

趙樹仁先生演播的賈平凹第12部長篇小說、也是第七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秦腔》昨天晚上聽完了,有幾點不成熟的感觸記下來——這真是不懂秦腔說《秦腔》了。


原來,秦腔有200多個劇目之多,是與京、評、徽、昆等知名戲劇並列的重要劇種之一,屬國家級非物質文明遺產之一;它的歷史之悠久,堪稱戲曲的鼻祖級別並不太誇張(史上別稱戲曲界為梨園,就是指唐明皇(玄宗)李隆基與貴妃諸藝人的表演場所而發端,由音律法曲發展為歌舞乃至戲曲;“梨園”始位於一千多年前的政治核心長安,演的戲盛行於陝甘等古秦地帶,所以就稱之秦腔,據傳戲曲界所拜祖師即唐明皇)。但說來慚愧,來秦地工作已經整整42年,可稱為第二故鄉了,但對於秦腔這一戲曲藝術,自己還真的是劇盲,乾脆說是因為不懂,所以壓根欣賞不了。


不過,我大致聽懂了賈平凹先生的小說《秦腔》:聽罷《秦腔》,作為同樣是出身於農家的筆者來說,總的感覺就是非常認同和震撼,小說《秦腔》堪稱現實主義文學的一部傑作。作為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它應該是名實相符實至名歸的。要說好在哪裡,粗略想大致有以下幾點:

結構故事、鋪排場景構思獨到,從而讓宏大的主題敘事(農村、農業的改革)在有限的篇幅中次第展開,情節跌宕起伏層層遞進,表達淋漓盡致,強勁拉動聽讀興味,令人拍案叫絕。


溫雅芝:不懂秦腔說《秦腔》—賈平凹獲茅獎小說《秦腔》聽後感


小說描寫了在改革開放30年裡(成書獲獎於2008年),清風街(也是清風鎮政府所在地。作品的語言、民俗背景均為作家故鄉的丹鳳縣棠棣鎮)夏、白兩大戶及芸芸眾生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故事,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中國社會在大轉型過程中給農村帶來的劇烈衝擊和變化——既寫了以夏天義為代表的農民與土地之間難以舍割的情懷從而對土地的流失、荒廢的痛惜;也寫了以夏天智、白雪為代表的秦腔愛好者們對承載中國幾千年傳統文明的秦腔戲曲藝術的摯愛以及對其走向頹靡沒落的惋惜和不甘;當然也寫了清風鎮上芸芸眾生的勾心鬥角、百態人生。


小說作為文學作品,故事當然是虛構的,但作為現實生活的典型映像, 作為正史的補充或註腳,它又必須紮根在現實的深厚土壤之中,讓讀者有非常的認同和共鳴感。小說《秦腔》在這方面是做得非常出色的。


稍有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漫漫封建歷史進程中,有經過每次戰亂實現的王朝更替;在一個王朝統治期間內,也多有發生過革新運動(也可以稱為改革)。至於這些改朝換代或改革,對當時或後世的影響到底如何?還有其中決策者或正反面英雄骨幹人物的功過是非,人們該如何客觀公正評價,以吸取哪些正反面經驗教訓,後來人的說法經常是莫衷一是,不要說正史與野史往往存在巨大分歧,即便在專業的史學家內部,對同一歷史事件、人物也甚至有完全相左的看法。漢朝之前,小說尚未盛行。作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司馬遷的《史記》,頗受古今人士追捧,其“秉筆直書”的也大多為前朝之事。明清以來小說盛行起來,但說起本朝之事,也往往或 “只為君王唱讚歌,”要麼為“尊者諱”而“吟罷低眉無寫處”。應該說, 時代畢竟在前進,應該感謝改革開放的時代:它不僅為《秦腔》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素材。也為它的面世獲獎都提供了優越的社會環境。


中國始於20世紀80年代的改革開放,迄今經歷了整整40年了。這一次的改革,小說《秦腔》通過“清風街”所折射出的中國農村乃至全社會到底發生了怎樣驚天動地的變化,傳統的觀念經歷了怎樣的空前挑戰?小說文本為我們提供了全方位的描述。也許再過幾十幾百年,相信它必將成為中國這一次的城鄉改革很好的註釋材料,成為文學和歷史寶庫中的雙料珍貴素材。從這點上說,小說《秦腔》所承載的文學高度歷史深度都是不可低估的。


小說的知識性較強,文學底蘊豐厚。秦腔戲詞可以說是對古詩詞靈活運用的集中展示,文本中有淋漓盡致的演繹發揮;當然,還有文中所涉及的大量楹聯、詞賦在節慶日或婚喪紅白大事中信手拈來的發揮應用,都充分展示了小說文本深厚的傳統文化承載。


大量的細節描寫,成功地塑造了眾多個性鮮活的人物,構建了作品情節的真實性、震撼感、戲劇性,使作品特別貼近現實生活。比如文本中大量關於夏天義在七里溝帶領啞巴和尹生造田的艱苦卓絕;其五個兒子、媳婦在贍養老人及各種瑣事上的細碎糾葛;夏天智痴迷於勾畫秦腔戲劇人物的臉譜、執著地播放秦腔於高音喇叭;對秦腔藝人兒媳白雪的種種呵護;尹生對白雪種種單戀苦戀行徑……正是這些大量的細節描寫,使作品中的眾多人物都有血有肉地鮮活起來。


意識流書寫手段的適當採用,增強了文本的玄幻色彩,不僅強化了人物個性、精神風貌的描寫塑造,也引人對現實認知的深刻反思。比如,作家在描述“我”觀察體驗事物的用筆就較多采用了這種手法,“我”(尹生)可以觀察感知到常人看不到的人、事物、動物的狀態行為,甚至可以被旋風高高懸起並在旋風的中心停留而感知周邊景象,然後再看到旋風遠遠離去……“我”被村人看做是瘋子,而“我”自己不見得這樣認為,在是與不是之間,讓讀者去判斷,這對刻畫人物(聽讀者認為這應該是一個羊角風患者)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詼諧幽默的獨特筆法運用,賈先生可謂駕輕就熟堪為大師。文本中無論敘事或描摹人物,看似平淡無奇的語言,卻時而令人忍俊不禁的發笑、思索、感悟……較為典型的:《秦腔》幾乎貫穿文本始終的,除了“瘋子”尹生對白雪的無任何功利性、回報條件可言的苦戀外,還有一組關於夏家的來運和鎮政府的賽虎這兩條狗的生死戀愛故事。牠們幾乎和清風街上一些青年男女甚至老人(較為傳統的老村長夏天義也包括在內)婚內外戀情和性行為相映照,愛的那麼至死不渝甚至抵到慘烈的地步。本來天地萬物生成發展戀愛繁衍死亡,也許都是它本身的自然的屬性或者稱為“美好”的事(在這裡,我們把道德與否看作是人類的觀念附加),人類的人和人之間以及和動植物之間,也許本該就這樣和諧共處構成整個世界的。但是,故事發展到高潮,是因為鄉、村兩級政府催繳稅費引發的矛盾達到激化,抗稅費風波愈演愈烈乃至村民圍攻襲擊鎮政府,這一事件導致的直接結果是:除了清風街上的主要肇事者均被上級公安銬起拘留、村黨支部書記貸款30餘萬上繳了所欠政府的稅費,作者濃墨重彩地也寫了作為熱戀一方的鎮政府的賽虎被村民洩憤毆打至死;而從此失戀並瘸了腿的來運在承受喪偶的悲哀中,依然去天星樓酒店朝圍牆上高高懸掛的賽虎的皮哀鳴流淚或狂吠不止······相比清風街上男女們的情事,頗凸顯出畜生對愛情的忠貞不渝——真是莫大的一個冷色幽默,讀者如果為它發笑,相信笑容肯定會很快凝結,而後是深思、反思,最後悟出點什麼。


溫雅芝:不懂秦腔說《秦腔》—賈平凹獲茅獎小說《秦腔》聽後感


最後一點是關於小說的哲學啟示:從某種意義上說,《秦腔》也給讀者上了一堂生動的辯證思維課:世間的所有事物的好、壞、進、退都是在不斷轉化的,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最典型的例子:清風街上的人們原本都羨慕夏家的夏天智:他是退休校長,為人仗義而有學問又愛好秦腔,廣受村人尊重;尤其是,他還有一個非常爭氣的兒子夏風在省城裡是從事寫作的人才;他有一個特別漂亮的秦腔唱得賊美且知性懂禮人見人愛的兒媳婦白雪——但世事難料,而今秦腔沒落到不如流行歌曲,著名演員落魄為民間堂會藝人本令他倍感失落;偏偏他的寶貝兒子和媳婦的婚姻也出現了裂痕(終導致離異);更糟糕的是,生的寶貝孫女居然會沒屁眼兒!——這對於夏天智一家幾乎是晴天霹靂般災難(因為生孩子沒屁眼兒是經常被人用於詛咒的話,特別為仁者諱的)。——這連串的打擊,從此也許就是導致引發了夏天智的癌病和萬般不甘的辭世。所以,故事有警戒人們:要懂得知足,珍惜當下,勇於面對今天並修為明天!


至於社會上改革的大事包括農業的改革,我們當代俗人也許沒有辦法料想或下最後的結論,那是史學家的事。小說《秦腔》裡,其中最典型的農民代表(土改時的老村長)、對土地有著極其特殊情結的夏天義,最後因山體塌方,永遠被埋在了七里溝;那麼,去外鄉或城裡打工的人能否迴歸土地?荒蕪的土地能否再被村人們珍惜?清風街上的農貿市場能否健康發展下去?古老的秦腔藝術能否再次振興?甚至,夏風和白雪女兒來日的人造肛門手術能否成功……總之,清風街上的人們明天該面對怎樣的生活?所有這一切,作者給人們都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間,能回答所有這些問題的,也許只有時間和未來。


——當然,我們或許也可以期待從賈平凹先生的《秦腔》續集裡找到答案。

2019年11月8日水心於渭南知味書屋


說明:

本文純屬讀書筆記,個人一己之見而已,並非書評;因為“聽書”心得,故本文中所涉特稱可能有誤寫,特此抱歉並申明。


溫雅芝:不懂秦腔說《秦腔》—賈平凹獲茅獎小說《秦腔》聽後感

【作者簡介】溫雅芝,渭南市物價局退休幹部,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主要文學作品有《郎峪莊軼事》、《太陽雨》、《虹》等中長篇小說數部。其中長篇小說《太陽雨》曾獲渭南市及陝西省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圖書獎,渭南市首屆“杜鵬程文學獎”特別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