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2020:大咖汇聚腾讯风云演讲 热议中国经济新动能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孙冰) 2020年,不仅是新的“20年代”的开启之年,于中国而言,更是“未来已来”的重要时间节点。因为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年,也是十九大提出的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亦是十三五规划的最后一年。

但这注定也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尤其是回望来路,中国及世界经济都在不确定性、在跌跌撞撞中前行。2019年,全球经济普遍低迷,单边主义、贸易摩擦、大范围负利率等正成为全球“新常态”。而中国国内随着结构性、体制性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继续加大,能否“保6”成为热议话题。

2020,这个世界会好吗?中国如何在深化变革中持续生长?怎样在新格局、新风险中找到新动能?以5G和AI为代表的高新科技产业驱动能否让我们遇到增长的另一种可能?

12月21日,由腾讯新闻·原子智库主办、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请回答2020:腾讯风云演讲暨2019经济年会”在京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中投公司原副董事长屠光绍、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物美集团创始人张文中及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等重磅嘉宾出席并发表演讲。

对于中国所处的国际经济形势,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在演讲中表示,据世贸组织数据,2019年全球贸易增长只有1.2%,比已十分低迷的全球经济增长率还要低。这是十分反常的状况,从过去多年全球经济和贸易发展的实践看,一般的情况下,全球贸易增长远高于全球经济增长。原因就在于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对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和经济规则造成了重大的冲击,而这种冲击还在持续。

朱光耀介绍,WTO的功能受到了严重的削弱。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6%以上的增长是所有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增长最快的。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在演讲中分析了推进制造强国建设需要关注的重点。李毅中表示,“现在我们存在的问题是工业四基不强,表现在一些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导致一些行业的工业技术落后,关键零部件和关键材料的自给率只有四分之一,最典型的是芯片行业,去年进口的芯片达到3100亿美元,超过进口石油的2300亿美元。”

“四基”是指核心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中国会在7年时间里建600万个5G基站,要花1.2到1.5万亿,大家不要以为这个很遥远,其实不是,今年就要建15万个,争取18万个,在11个试点城市可以覆盖5G网络,明后两年才是建设高潮。”在李毅中看来,实施“网络强国”战略是推进中国制造强国的重要手段。

物美集团创始人、多点Dmall董事长张文中在主题演讲中表示,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人人在线、物物在线、事事在线的新时代,这样一个时代数据驱动任务到人、实时响应、逐级解决成为必然。

张文中表示,自己在2014年重新看中国零售业时,发现时代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零售企业面临巨大的压力,这个压力来自消费升级、来自经济增长新常态、来自电商。分布式电商是解决实体零售企业全面数字化最好的工具,商场、超市是线上线下流量的聚合点、商品的聚合点也是供应链的聚合点。多点的目标就是帮助实体零售企业转型,真正实现全面数字化。

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中投公司原副董事长屠光绍就政府引导基金如何实现政府和市场的良性互动这一话题发表演讲。

屠光绍援引权威部门提供的数据表示,目前政府引导基金规模将近两万亿元,如果按照政府出资30%的话,政府的支出大概有6000亿元,带动的整个基金的规模大概在八万亿元。

在屠光绍看来,政府引导基金是政府投资行为的完善,带来的积极作用毋庸质疑,政府从过去直接投资企业和产业,变成了现在通过政府引导基金来带动社会资金这样一种间接方式。另外,政府引导基金作为母基金的重要来源,对私募股权投资有重要的作用,特别在一些重要的产业发展领域,起到了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

“未来五到十年里,中国的规模红利很可能成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一个重要驱动力。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如此表示。

沈明高表示,长期来看,人均收入提高以后,消费能力提高,服务业占比就应该提高。但短期来看,服务业占比提高过快是制造业增长放慢和衰退的结果。如果想要保6,特别是在宏观政策中性条件下实现较快的GDP增长,就要想办法避免服务业占比过快上升,想办法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制造业的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样GDP增速才不会下降太快。

未来如何寻找新的增长动能?沈明高梳理美国各经济扩张时期前十大上市公司市值及行业,发现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大市值公司行业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这是发达国家的标志;二是行业动态轮动,从早期的汽车、石油,到近期的互联网、零售、金融,很大程度上都很好利用了规模优势。在沈明高看来,中国未来的潜在优势也在于规模。要实现规模优势,一是要将中国的生产者转化为消费者,二是要以标准化带动规模化的实现。”沈明高强调。中国是制造业产业链全球最长、最全的国家之一,下一步,要更多以标准化方式拥抱规模红利,超越美国、德国。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经济面临最大、最核心的问题,在于高速增长阶段结束之后怎样使全要素生产率保持较高增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取决于是否找到中国经济的新动能以及如何有效释放新动能。

新动能在哪里?刘俏提出主要在四个方面:一是再工业化,产业互联网可能会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二是新基建,以及对民生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大国工业,关键的领域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四是更彻底的改革开放,及更彻底的对市场经济的认知。

对于2020年 GDP的研判,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认为,会略高于6%,其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外部环境转好,民企民众信心增强,以及全面引入数字化经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