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求,无所好,无处可逃。”

“无所求,无所好,无处可逃。”


“上帝说,我创造了人,赐予他们自由,他们却陷入欲望,自己放弃了自由。”

作者丨谢丹儒

图片丨@-Maymoon

1.

最近,总是一再的想到人这一生,想到生命的初始、终结,以及更遥远之处。内心有一个声音告诉我:总有一天,我需要面对这些,而选择早些时候面对,说不好会让人生从此变得不一样呢?

青春总结的那一刻起,我就越发频繁的意识到自己的匮乏和无力,我的四肢不再给我以前那样的强有力的感觉;我的各种感官开始日趋迟钝、麻木,有太多我习以为常的事儿了;而我的灵魂,我不断的审视我的灵魂,渴望从那死一般沉寂的灵魂中找到还能战斗的能力,可是我还是低估了灵魂的枯萎程度,它真的毫无生气了。

因此,我还能做什么呢?

摆在我面前的一切都已明了,我惊诧于它前所未有的明了,我看见了它们,那样清醒的看见。之前,我一直觉得我之所以无法作出改变,是因为我对于周遭这一切还不够熟悉,我不确定,所以患得患失,所以优柔寡断。你知道的,当人们面对不确定的事情时,总是很轻易地就会犯这样的毛病——患得患失。

倒不是我在为自己辩护什么,不是的,我已经完全不需要辩护。对于如今的我来说,辩护或自我安慰都是徒劳,我不会相信这些。无论是语言的、文字的,又或是心理的,这些不过自娱自乐的把戏罢了。停留在幻想中,不断的幻想,这样生活是不会发生什么改变的。

过去我已经无数次验证过这一点了,不值得如此。

如果非要找一个答案才能解释这一切,如果我需要解释的话。我想,大概就是我“无所求,无所好,无处可逃。”

2.

人一旦没有了欲求,没有期望,生活确实会变得和以前不同。

人们总是习惯性的自我束缚着,不断的为自己找各种缘由企图让自己自在些,不断的在自我和世界之间作出判断、选择,以及寻求答案,在自我和世界之间摇摆不定,好像人真的可以拥有什么,可以失去什么。可是,人总会老了,总有一天你也会明白,老意味着什么。

是的,老意味着可以失去的不多了,如果这对你的选择有帮助的话,也许你不用真正等到彻底老去的那一刻才去思考这个问题。反省,对于没有多少时日的老人而言意义不大,对于年轻人我倒是多少有些心得。

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好像对人有了一种新的好奇:看着那些人,一个个,老少妇孺,他们是清醒的吗?他们热爱生活吗?他们的未来在朝着什么方向前行呢?……诸如此类,我对他们的生活提出疑问,然后回答。

我不知道这样做究竟有什么意义,但你知道的,年轻人总是会忍不住为这虚无缥缈的意义而甘愿付出很多。甚至,他们还会天真的以为如果知道了意义,就可以高人一等了;如果生活有了不同的答案,就可以很轻松的从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可是,这些年来,我既没有如愿以偿地找到意义,也没有从中寻得自己想要的所谓的答案。从他们身上,我的确看到了什么,只是我看到更多的不过是我不想要的东西——金钱、欲望、荣誉、权力、地位……他们仿若披着盔甲,尽管看上去坚不可摧的强大,可是我从他们身上看不到灵魂的流动。仿若他们早已死去,活着的不过是一具缺了灵魂的残躯。

“上帝说,我创造了人,赐予他们自由,他们却陷入欲望,自己放弃了自由。”

是的,各有各的欲望,填不满的欲望。而我呢?尽管我无法和生活保持一致,但我为生活感到骄傲,我的生活没有这些,生活就是生活。

3.

枯燥乏味的生活是很容易让人陷入尴尬的境地的。

这种尴尬在于个体灵魂的匮乏和所见世界的繁荣,彼此格格不入,却又谁也奈何不了谁。

从某个角度而言,灵魂是强大的,它可以将一切已经发生的,和当下经历的一切,全部选择视而不见,遗忘,然后如入无人之地自由翱翔。可是,它也并非总是那么强大,如果你愿意的话,完全可以像我之前所看到的绝大多数人一样,选择另一种看似强大的生活,让灵魂快速的枯竭。

有时候,我也怀疑,可能灵魂并未枯竭,而是选择了隐藏。尤其是在寻得一种或多种兴趣的时候,内心深处的欢愉是骗不了自己的。

不久前,我花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的将一本三千多章的小说看完了,我在其中寻得了一份别样的满足感。可是,看完后我又空虚了。

我开始不断的搜罗新的小说,更精彩的,更丰富的,更能让人满足的。找寻良久,最终未果。

很快,我便清醒过来了——我这是在做什么!

如果将满足、愉悦、充实建立在对别人的寄望上,这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情呢——仿佛自己成了某种奴隶,奴隶般的乞求,却将自己最宝贵的自由抛在了一边。

所以,最后我连这点微小的寄望也丢了。

4.

是的,无所求,无所好,最终无可避免的无处可逃。

我想,总有一天,我会厌倦这无聊的生活,就像厌倦无数个日夜,以及厌倦自己一般。

因为,我悲哀的发现,从别人身上以及自己身上发现,不论是从童年到少年,到中年,甚至生命结束,无一可取之处,无一可取。

唯一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刻,大抵是在醉着、梦着、幻想。可一旦清醒,这些也将离我而去。

我不向外索取,事实是,外面已无新鲜事。不,我要讲的不是现实,不是事实,不是那些别人眼中的新鲜事物,而是感觉,这罪恶的感觉,每一次都那么贪心的将所有的新鲜扼杀,好奇心消亡,习惯,然后又习惯。

我早已忘了第一次的好奇,事实是,每一次的好奇都转瞬即逝,这珍贵的好奇,这可耻的敏感。我只能一次又一次从别人的只字片语中感受,感受自我,感受存在,感受一切。然后,空虚的只剩下更多的填不满的空虚。空洞,然后无限空洞;孤独,然后又孤独;空虚,只有空虚。

偶尔,我也发笑,只是这笑谁知道是悲悯还是可怜,至于同情,凭什么同情,又何以同情。多么无力和伪善的惺惺作态呢?

到头来,你会明白的,我相信。如果不明白就太好了,希望你永远不明白,或能稍稍克制自己也好。

因为,这实在不是一件多么值得高兴的事。到头来,你只会觉得悲哀,为自己,为一切与自己有关或无关的。像是被戏耍,被摆弄,被欺骗,甚至比这感觉更甚。

因为,这就是现实,这就是事实,这就是了——无处可逃。

5.

“我们真正拥有的只有我们的感觉;一切存在于感觉中,却不被他们感知,我们不得不以生活现实为基础。”

后面是没说出的真相,是残酷的,虚无和无垠的空虚。

是的,这与所有一切无关。

所以,如果可以的话,请闭上眼睛,让思想飞吧,如果还能飞;沉睡吧,去梦,一个接一个,永不停歇,如果可以;去爱吧,趁敏感未至,欲望未消亡,还能享受短暂的快感,如果足够幼稚就更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