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壽槍聲傳千古——鼎城區文甲起義始末及老區變遷

陽光,青山,鮮花。

5月22日,天高雲淡,微風輕拂。記者一行前往鼎城區堯天坪鎮,只見滿目蔥鬱的萬壽山上聳立的常德文甲農民起義紀念碑,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更顯莊嚴肅穆。紀念碑四周,高山不語,松柏無聲,導遊時而低沉、時而激情的解說,把參觀者的思緒帶進了那烽火連天、血雨腥風的戰鬥歲月……

1927年9月,為了配合毛澤東同志領導的秋收起義,上級黨組織決定在原常德縣文甲區(今鼎城區長茅嶺、堯天坪一帶)舉行秋收暴動。

受中共常德縣委派遣,楚才黨支部書記戴修文回家鄉文甲區秘密聯絡隱蔽在山中的原文甲區農民協會委員長、地下黨員徐炳初和原文甲區農民協會宣傳委員、萬壽山鄉農民協會委員長潘人安(即潘振武)。他們又分頭聯繫萬壽山、古城山、楓梓洞、落伽寺等鄉的青壯年農民300多人,組成文甲區農民起義軍,戴修文任起義總指揮,徐炳初任副總指揮,潘人安任武裝總指揮,各個分隊隊長由原農會骨幹擔任,決定利用9月10日中秋節舉行武裝起義,攻打駐紮在落伽寺的區公所和團防大隊。

9月10日清晨,戴修文站在萬壽山的最高處發出起義信號,埋伏在6個山岔的300多名起義人員,手持梭鏢、大刀衝向落伽寺。徐炳初身佩獵槍衝在前面,潘人安肩扛一支老式步槍指揮隊伍前進,戴修文在後面督陣。起義隊伍很快就把落伽寺圍得水洩不通,反動團防大隊長張仕元聞聲逃跑。徐炳初眼疾手快,朝張仕元就是一槍,張仕元頓時斃命。起義軍衝進區公所抓住了印花局局長張國政,並搗毀了反動區公所。起義軍乘勝前進,懲處不法豪紳,先後衝進楊子君、李雪廷和段禮堂的庭園,沒收其錢財,散發給窮苦農民。

文甲起義告捷,聲勢大振,人民群眾紛紛加入起義軍,隊伍很快發展到1000多人。起義軍召開群眾大會,公審吸血鬼張國政,並當場將其處以死刑。

文甲起義的槍聲驚動了國民黨反動派,反動軍隊很快就派兵圍剿農民起義軍。根據上級黨組織的要求,起義隊伍進行分散隱蔽,等待時機,再舉義旗。戴修文帶領一路人員轉戰安鄉、洪湖一帶;徐炳初帶領一部分人奔赴桃源、石門一帶,繼續發動、組織新的農民運動。在後來的鬥爭中,戴修文、徐炳初不幸先後落入敵人手中,英勇就義。

潘振武則告別家鄉,尋找革命隊伍。幾經周折,於1930年7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來,他參加了蘇區反“圍剿”、紅軍長征、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常德市唯一的開國將軍。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發生在90多年前的文甲起義雖已漸行漸遠,但英雄不死,浩氣永存!當地人民以不同的方式傳承那段彌足珍貴的歷史,緬懷安息在那片紅色沃土上的先烈英靈。

今年78歲的退休幹部莫純清,從小就聽父親講述文甲起義的故事,對英烈敬仰已久。他在退休後花了十年心血,普查與文甲起義有關的14處遺址、遺蹟,收集文物154件,整理成文史資料,並參與修建紀念碑。現在,他四處奔波,繼續為修建紅色文化紀念館奉獻餘熱。

堯天坪鎮萬壽山村二組七旬老人肖文新家中,一直珍藏著一把大刀,這把大刀是他爺爺肖漢青當年參加農民起義使用過的武器,也是他家的紅色“傳家寶”。

鼎城區黨史辦的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建立在萬壽山上的紀念碑碑高13米,用以紀念在文甲起義首戰中犧牲的13位革命先烈,紀念碑的臺階分為兩級,一級19步,一級27步,寓意起義發生的時間1927年,這座紀念碑如今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堯天坪鎮安排專人管理紀念碑。在離紀念碑不遠處,堯天坪鎮建立了潘振武將軍故居陳列室,室內陳列了潘振武將軍曾經用過的生活用品20多件,不同時期的圖片200多張。

緬懷先烈是為了傳承歷史,建設老區就是對英烈最好的祭奠。堯天坪鎮的幹部群眾堅持把紅色基因轉化為繼續前行的動力,始終不忘初心,跟蹤著老區成長與發展的軌跡,勵精圖治,且歌且行,誓將舊貌換新顏,奏響了老區發展的新樂章。

萬壽槍聲,華光俊遠,革命星火,早已燎原。90多年的滄桑鉅變,催生了多彩的春光秋色。如今的堯天坪鎮青山含笑,綠水長流,近6萬畝水田和7萬多畝油茶,使它成為久負盛名的“糧油之鄉”。2018年,全鎮實現財政總收入2440萬元,居民年人均純收入接近1萬元,同比增長8%,群眾的物質生活更加殷實。“全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湖南省詩詞之鄉”“湖南省文體之鄉”等四塊金字招牌,進一步豐厚了當地的文化底蘊,群眾的精神生活日益豐富,全鎮人民的幸福指數不斷攀升,革命老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市民政局老區辦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