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国的白酒在其他国家无法流行呢?

为什么中国的白酒在国外地区无法流行?这不是一言两语就能说清的,涉及的因素很多,例如历史、文化、经济等,下面我来说一说个人的看法。

在了解之前,我们先来探讨一下,为什么葡萄酒以及威士忌这些国外的酒为什么能在其他国家流行呢?

为什么我国的白酒在其他国家无法流行呢?

首先是葡萄酒,葡萄酒起源于法国。曾经的法西斯帝国,殖民地遍布全球,葡萄酒也随着殖民扩张之路而走向全世界,通过扩大葡萄的种植区域、研究葡萄的栽培技术以及葡萄酒的酿造技术,经过长则上百年、短则数十年殖民,葡萄酒因此传播广泛。殖民因素是条件,优质饮品是关键,葡萄酒作为一种优质的舶来品,在殖民地被接受的认可度很高。细细想来,古代中国强大时并没有殖民扩张,那时的盛世唐朝在与它过的往来中,也不少优秀商品输出,但那时并没白酒,而近代中国史则不用说,论为殖民地。

为什么我国的白酒在其他国家无法流行呢?

接下来是威士忌,与影视文化传播脱不了干系,未进入21世纪以来,国外的影视作品绽放光芒,以欧美为代表,其中不少作品中都有关于酒的镜头,在酒吧上叫上一杯酒,或者是在家里佣人打开一瓶酒,而最常见的就是威士忌,当一种风气盛行起来就会有人效仿,要不然现在酒吧里的酒几乎都是国外的,也不会有人去酒吧和酒水营销总监说:来一瓶茅台!

为什么我国的白酒在其他国家无法流行呢?

即使进入21世纪后,我国影视技术起来了,但也可以发现,作品中高档的的地方吃饭喝酒多数是国外的酒,中国的白酒往往出现在大排档。

接下来讨论一下文章标题的重点,中国白酒为什么无法在国外盛行起来。据我所知,我国到目前为止,算真正走出国门的,能在国际烈酒市场占得一席之地的,有从我们这落后的贵州省走出去的茅台酒、四川五粮液以及泸州老窖,其他酒企虽然也走白酒走出国门之路,但此路途艰辛遥远,被国际友人的接受认可度并不高。

为什么我国的白酒在其他国家无法流行呢?

有数据统计显示,中国白酒产量占全球烈性酒产量的比例接近40%,但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却不到8%,在国际市场贸易中占有率仅为0.76%,且主要消费群体仍集中在海外的华人华侨,远远未进入世界主流消费圈和文化圈。

论其原因,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一、利益优先

中国如今是拥有14亿人口的超级大国,对于国内的部分白酒品牌来说,在国内的收益就足够多,况且本土地的市场资源还没全部开发完,但没有哪一家企业会嫌弃钱赚的多,都会想着稳定国内市场、拓展或外市场,但现实问题是白酒出口的系列流程成本大,和国外本土品牌竞争,肯定得花费大量的财力人力,这些都需要耗费大量金钱,尽管现在很多酒企都有已有所行动,但基本效益都不大,吃力不讨好。还有不少白酒品牌在国内市场都还没站稳脚一只脚,再把另外一只脚伸去国外,摔倒的风险非常大。

为什么我国的白酒在其他国家无法流行呢?

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我们知道白酒的风味物质很多,尤其是酱香酒,在这一点上比六大蒸馏酒有优势,但你要明白,风味物质多但最后呈现出的口感不一定是大家喜爱的,就像国内也有些人接受不了白酒的口感,更何况是其他国家的人呢。每个国家的饮食习惯都不一样,酒在我国作为传统产物,历史可以追溯上千年,其发展是随着我国人民生活饮食而变化着的,而白酒在外国人的心中就是“辣”和“呛”,不过这恰恰是我国白酒的特色,只是他们一时接受不了而已。

为什么我国的白酒在其他国家无法流行呢?

三、与当地文化融合

白酒出口,一定要与当地文化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好融入本土。例如:

1.法国葡萄酒对中国市场的文化影响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入乡随俗、因地制宜的;

2.波尔多葡萄酒行业协会曾推出波尔多葡萄酒与中国八大菜系的搭配指导方案,甚至具体到与某些菜系代表菜品的口味对应,还将与中国各菜系的烹饪大师进行合作,使葡萄酒更好地融入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当中;

3.国外葡萄酒生产商研究中国的婚庆市场,针对婚宴用酒特点,研发出特殊包装的产品,便于将餐桌上剩余的酒收集存放;

为什么我国的白酒在其他国家无法流行呢?

中国白酒要想在其他国家流行起来,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

我从事白酒行业多年,一直在宣传科普一些白酒知识,希望对广大酒友有所帮助,同时也发掘到了很多不错的酱酒。我一直秉持着做好人,做好酒的信念,致力于把茅台镇上的一些优质酱香酒推向更多的懂酒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