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醫話:婦女“崩漏”治法之我見

崩漏是婦科的常見病、多發病。女子以血為本,血證中尤以血崩最為兇險。


幸福醫話:婦女“崩漏”治法之我見


明代徐春甫《古今醫統大全》有“婦女崩漏,最為大病”之說,歷來醫家每每遇之棘手,崩漏久治不愈,耗血損氣,嚴重影響婦女的身心健康。

對於崩漏之治,觀古今醫家之論,多主張急則治標,緩則治本,尤於明代方約之提出“塞流、澄源、復舊”以降,遂為後世醫家所遵循,並將塞流放於首位,即當即用止血之法,以救其急。

此無疑對崩漏之治提供了借鑑,對一般崩漏,確有效驗。然就臨床而言,諸多崩漏患者,首用止血之法,血非但不止,反如湧泉,愈治癒烈,其原因何在?

我認為,崩漏一證應因時因地因人而異區別對待,尤其“因人”這一條更為重要。不能死守上述規矩,按部就班地用塞流、澄源、復舊之法。

臨床上崩漏之人大體可分為三類:青年婦女、中年婦女、老年婦女。

由於其生理特點不同,崩漏的現象雖一樣,但產生的原因是不同的。經過多年的學習和研究,我認為,青年婦女多血熱、中年婦女多鬱瘀、老年婦女多虛損,故而在治法上是有區別的。

◆青年崩漏多血熱

婦女在青春時期,一般氣血充沛,尤其性成熟發達時期,相火易動,若嗜辛辣、飲酒、或素體陰虛,均可導致血熱,衝任受擾,迫血妄行,病成崩漏。

正如張景岳雲:“病陽搏者,兼以火居陰分,血得熱而妄行也。”此類證候,一般多見於閉經或月經超期之後。

臨床表現血色深紅或紫,質稠,面赤,口苦,咽乾,便燥,情緒易於激動等症情,治宜升、清、涼、止。

【病案一】趙某,女,25歲。2007年5月15日初診。月經已來了1周了,還沒有結束的跡象,反而有越來越多之勢。經血色黑夾有血塊,每日要換用八九張衛生巾。

這兩天頭暈欲睡,全身沒勁,什麼都幹不動。舌微紅苔薄黃,脈浮大芤數,面無血色,口苦咽乾眼澀,心煩易怒,大便燥結,飲食尚可。

辨證為肝經鬱熱,相火熾盛,衝任受擾,迫血隨經下行。

處方:生黃芪30g當歸30g生地黃30g桑葉30g牡丹皮15g梔子15g生地榆60g白頭翁60g生貫眾60g

3劑。水煎服,每日4次。雲南白藥1瓶(代三七粉),分3次沖服。

3日後,複診:告知服藥的第2日經血量已大大減少,第3日就已止住。因要工作提出不想服湯藥,故開了丹梔逍遙丸合知柏地黃丸再服1個月善後。

本案是以清代傅山《傅青主女科》一書中治老年血崩的加味當歸補血湯為主加減

原方為“當歸(酒洗)一兩,黃芪(生用)一兩,三七根末三錢,桑葉十四片。水煎服。二劑而少止,四劑不再發。

夫補血湯乃氣血兩補之神劑,三七根乃止血之聖藥,加入桑葉者,所以滋腎之陰,又有收斂之妙耳。

用此方以止其暫時之漏,實有奇功,而不可責其永遠之績者,以補精之味尚少”。

此案取牡丹皮、梔子、生地黃涼血散血,黃芪、當歸固氣生血,三七(雲南白藥主要成分即為三七,且服用方便)止血活血,桑葉清肝降火,生地榆、白頭翁、生貫眾清熱止血,乃有效偏方。

全方清熱涼血,補氣斂血,藥中病機,故而收到應手即效。

◆中年崩漏多鬱瘀

婦女生育之後,尤其中年時期,煩勞事多,情志易傷,肝鬱氣結,每於經期、產後,餘血未盡,血瘀停滯,衝任受損,導致瘀血不去,新血難以歸經,於是病成崩漏。

臨床表現為陰道流血,時多時少,血色紫暗有塊,少腹痛,或有乳房脹痛,口苦咽乾,胸脘鬱悶不舒,頭昏,肢體乏力等;舌質淡紫或有瘀斑,脈象沉弦。治宜升、疏、化、止。

【病案二】壽某,女,38歲。2008年初診。

月經已來了1個多月,淋漓不淨,時多時少,心情鬱悶,胃脘及右脅下脹痛,吃不下飯。有乙型肝炎病史。因有家族乙型肝炎病史,其兄已因肝癌故去,整日擔心癌變。

此人面白皙、透紅,舌淡苔薄白,脈弦細兼澀,經常為些小事耿耿於懷、糾結不清,心煩易怒,大便略幹。

辨證為情態失暢,肝經鬱滯,衝任受損,絡血外溢。

處方:生黃芪30g當歸30g生地黃30g桑葉30g雲南白藥1瓶柴胡15g白芍15g茯苓12g白朮12g薄荷10g陳皮10g香附6g川芎10g枳殼10g生甘草10g雞血藤15g

5劑。水煎服,每日2次。

1周後複診時,告知服藥後經血逐漸增多,於第2日晚上8時多,陰道突然流下一塊肉塊,有核桃大小,同時伴有大量出血,而後經血慢慢減少。第3日經血就沒有了,胃脘及右脅下亦不脹痛了。

上方去加味當歸補血湯,加青皮、鬱金,又服5劑,各症均平,痊癒。

此案為中年婦女之漏證,下血1個月多,經血淋漓不淨,心情鬱悶,更加重漏血。故取止疏並用之法,加味當歸補血湯合逍遙散再合柴胡疏肝飲,藥中病機,故而取效。

◆老年崩漏多虛損

婦女進入更年期以後,一般脾腎功能逐步蛻變,精血虛衰,或肝腎陰虛,熱傷衝任,或有脾虛血失統攝,迫血妄行;

其症見非經期或絕經後的陰道流血,時多時少,淋漓不淨,少則10餘日,血色淡紅,或量少色黯,多伴有頭昏,耳鳴,腰痠,腿軟,面色少華,或顴紅潮熱,精神,食慾缺乏等,脈象沉細或細數少力,舌質淡紅或有紫斑,苔薄白或光紅無苔。

治宜升、補、固、止。

【病案三】吳某,女,53歲,退休工人。於2005年9月20日初診。

已閉經3~4年,這兩天突然陰道出血,來勢兇猛,用了成藥宮血寧和雲南白藥均無濟於事,仍然止不住血,特來就診。

此人這次陰道出血,其量多色鮮紅,淋漓不淨。

刻下頭昏,腰痠腿軟,全身無力,面色不榮,口乾不欲飲水,納減,舌淡紅,苔薄白而幹,脈細數。平時有潮熱,心煩,心悸,出汗,記憶力下降,耳鳴。

辨證為肝腎不足,虛火擾衝,脾虛失統,宮血失攝。

處方:生黃芪30g當歸30g桑葉30g生地黃30g高麗參30g制龜甲50g女貞子30g墨旱蓮30g淫羊藿30g仙茅10g巴戟天10g黃柏10g知母10g

3劑。水煎服,每日3或4次。雲南白藥1瓶,沖服。

3日後,複診:告知服完第1劑陰道出血少了許多,3劑藥服完後基本止住出血。效不更方,上方去高麗參,減制龜甲為15g,再服5劑,痊癒。

此案以加味當歸補血湯止血,針對老年婦女特點加入峻補肝腎之藥高麗參、制龜甲、二仙湯之類,標本兼治,藥中病機,故而取得捷效。

崩漏一症,病機涉及五臟,與肝、脾、腎三髒尤為密切。

肝虛則血失所藏,脾虛則血失統攝,腎虛封藏不固則衝任失守,此乃為崩漏成病之本。

其病機雖然複雜,但臨證中只要掌握婦女在青年、中年、老年(更年期)階段的年齡變化與月經、生殖過程的關係,就不難辨證立方。

其病位在下,流血於陰道,症狀反應為流失,所以在辨證的基礎上,立升提貫穿始終,根據實熱、瘀鬱、虛損的病理機制,加入不同特點的藥物,施治於臨床,其療效甚速,令人滿意。

在治崩漏中,從上述几案中可以看到,我每案都用到傅山治老年血崩的效方加減當歸補血湯,並以此為主,青年加入清熱涼血之藥,中年加入疏肝通瘀之品,老年加入滋補肝腎之味,同中有異,異中有同,這是我多年總結的經驗。

但是臨床上還有個別不同的情況,如青年崩漏不屬血熱而是血虛的;中年崩漏不屬於鬱瘀而屬於氣虛的,雖說這類比較少,但也要注意,不可死守幾條原則,一定要靈活處理,方能把握好治療崩漏的鑰匙。

同時,崩漏血從陰道流出,當以科學觀點排除其子宮腫瘤、外傷及全身出血性疾病

因此,凡遇此證候,必須經婦科檢查、血象檢驗及B超檢查,以明確其適應證,決不能見其症就通作崩漏論治,以免貽誤病情。這一點臨床者不可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