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没有电,晚上都在干什么?

无心插柳53


这个问题比较有意思,毕竟人类有电的历史也就二百年左右,往前二三十万年都是没有电的,那么他们在一个又一个的夜晚做什么呢?只有睡觉这件事情可做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小编人本人还是蛮适合的,因为小时候村里至少在上小学前没有电或者电费很贵,基本都是在没有电的环境中度过的。

记得在九十年代初的鲁西南,村里的电费居然一度电两元多钱!那时候刚解决温饱问题,甚至个别人家温饱都还没解决,大家都尽量不用电或者少用电!要知道现在电费一度才五六毛钱啊!

所以可以结合小编那段没有电的生活经历,针对这个问题深入分析一下。

一、古代富人的夜生活

在古代尽管没有电,富人的生活依然多姿多彩。从考古发掘出来各式各样的文物来看,灯的种类占很大比例,样式也是多种多样。它们使用的燃料包括炭火、动物脂肪,比较少见的石油,后来慢慢出现了蜡,能够实现灯火通明的效果。当然,咱们也不用担心这些燃料本身的价格问题,毕竟这里说的是富贵人家。

既然照明的问题解决了,富人在晚上做什么呢?

歌舞升平。人类是社交性的动物,尤其是中国人更是注重所谓关系的维护,一有机会就会呼朋唤友,小酌几口。另外,中国人也是被世人所熟知的吃货,吃法花样百出,不仅现在如此,古时候亦如此。前一段时间有新闻说,在一座王侯墓穴里居然出土了两千多年前的青铜火锅,里面仍残留着火锅底料的痕迹。

科举取仕。古代中国有着漫长的科举取仕的历史,自上而下都极为重视,已经成为了深入骨髓的传统文化。固然在古代有不少寒门学子通过科举实现了鲤鱼跃龙门,但比例更多的其实还是富家子弟。

在古代农耕社会,能够脱离土地专心读书的一般都是富贵人家的孩子,再就是读私塾,聘名师,或者需要活动关系的费用也不是普通人家能够负担的起的。

之所以咱们大家能够记住的都是寒门子弟高中状元的故事,一方面是古时候执政者的有意宣传,为了安抚普通大众,向大家证明向上的通道是畅通的,最终做到“天下英才尽入吾榖中的效果”,二是这样的故事充满励志,容易引起大家的关注。

二、古代贫苦人家的夜生活

在几千年的古代中国,贫苦人家的时间几乎都被拴在了土地上,甚至他们劳作一辈子的土地还不是自己的,一直在饥饿和温饱之间反复挣扎。

(一)农忙时节

在庄稼收获的时节,没什么大型机械,古人一直在努力跟时间赛跑,害怕错过了时令,错过了来年的好收成。

这个时候,即使没有电他们也竭力想办法制造出光亮来在晚上继续劳作,田间地头、打谷场等等,通常会燃起火把或者篝火,制造出小范围的光亮,一边取暖一边继续劳作。当然,在月光亮堂的时候,对务农劳作的影响并不太严重。

(二)农闲时间

这是农人盼望了一整年的好日子,通常是冬天,大雪覆盖住了田地、道路,到处白茫茫的一片,终于可以有片刻的喘息了。

在家里的屋脚或者灶头将火升起来,最好是干柴,一家人围坐在旁边,烤上个红薯或者芋头,红彤彤的炭火映着粗糙的脸颊,满满的幸福感。

当然,这样的幸福是短暂的,也是属于少数人的,这个时节也是收租子,讨债的季节,就像杨白劳的故事一样。

三、古代孩子们的生活

古时候没有电,感觉孩子们的生活反而比有电了还要多姿多彩。他们没办法窝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打游戏,但旺盛的精力又不容他们静坐着什么都不做,只好出去在外面玩。

没电的时候外面并不都是漆黑一片,大多数时候都是有明亮的月光和星光的,一个月中只有一两天没有月亮或者月亮特别的小才会显得黑。

满天星斗,树林里,村社里,田间地头,捉迷藏、玩野火、过家家。。。等等游戏都会有一群快乐的小朋友参与,天真、快乐、无忧无虑,说的不正是这一段好时光吗?

至今仍然记得儿时的歌谣,“机器灵,扛大刀,恁那边哩紧俺挑。。。”。

所以呢,在如今有电的日子里,生活确实方便了许多,但古代没有电的日子也不见的比现在逊色多少,有可能反而会过的很快乐。


荳妮说史


我认为古代时期虽然没有电,但他们会用火啊。他们会用古代时期的灯,给自己的生活创造便利。再说每个月里面15天天上有月光,月光也会对人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没有月光时候也天上满星星✨。我家在农村,我小时候偶尔会断电。我还记得我和爸爸在月光下还是能做一些事情。(虽然不想现在一样方便,但基本能完成想做的事情)我家里虽然没电,但晚上我不会觉得太黑,因为满天都是星星✨特别美。

可能古代时期,人们的睡觉时间可能比现在早,睡眠质量比现在好。所以古代可能比我们来说觉得落后,没电不方便,但各有各的。我小时候我们家人很早就睡觉的,所以早上很早就起床,一般爸爸喝妈妈都是五点起床,我们小孩子们六点起床。但现在社会六点起床就很早了。(我当时爸爸们每次批评我没有早起,现在我已经忘记了六点起床是怎样一个感觉[捂脸][捂脸][捂脸])

总体来说,人类用电历史比不用电得历史比起来,用电时间才超过100多年,所以我认为现在电虽然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和好处,我对电的作用基本上是肯定的,但我有些时候还是想念小时候没有电的日子,当时我们小孩子门,一到晚上就开始玩捉迷藏。还有些时候看着天上的星星联想很多很多事情。以前人门对天上的星星喝月亮都带着很美好的想法。但说实话我已经好久没有看过星星了。看星星已经变成了一种奢侈[呲牙][呲牙](现在人们得星星都在手里那就是手机)。所以我有些时候狠羡慕古代忍得生活,虽然没有现在一样各色各样的灯,但也有着丰富多彩得生活。文章结构比较乱,希望你们理解[呲牙]

你们夜说说自己的看法吧,欢迎你们[呲牙]


勇敢者的世界


我是五十年代出生的人,也过过无电灯无自来水的生活。六十年代的无电生活在农村很普遍很普遍,只要夜幕降临,鸡归狗属人收工归家满屋黑洞洞的抻手不见五指抬头不见月牙的年代。农民用的是桐油灯,洋油灯,马灯,风一大一下就吹熄了,全家人哇之一声齐叫,哇!不要把饭放进鼻孔里去了,不好弄出来的哟。

老人还讲了一个好笑的故事,洋油灯被风吹熄后两亲家你怕我偷吃桌上的肉,她也怕对方偷吃桌上的肉,因为那年代要肉票肉,肉也紧张又没钱又穷,所以两亲家抽手按住对方的手说,”亲家今年的肉卖这个价”。这就是证明六十年代的无电灯无富裕生活的写照。我们都是从那个艰苦岁月中度过来的人。都六十了,祖国和共产党带领全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奋斗拼搏了几十年才有今天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日子好了要感谢党感谢人民,感谢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的胜利成果!


牛才玉


别古人了,我上初中的时候,国家电路改革,就是那种木头线杆换水泥杆,不知道是资金问题还是什么问题,一直停电一年半,从当年夏天到隔年快过年时在有电的。刚开始不习惯,点煤油灯,一到晚上瞎灯摸火的,做啥都不方便,但是一个月后就习惯了。和你们讲讲没电的幸福生活吧!夏天,放学后趁着天没黑就把作业写完,晚饭后就开始串门找小伙伴玩了,只要是有月亮的晚上,基本都是晚上9点过后回家睡觉,礼拜五,六晚上基本都是半夜回家,抓鱼,戴黄鳝,烧火,打泥仗,打花牌,打弹子等等。还有就是农村的“稻场”,不知道你们知不知道,就是一个村都在一起打稻谷的地方,干净,平整,面积大,晚上基本一个村的人都带着草席去乘凉,大人们几家几家聚在一起都在拉家常,讲鬼故事,小孩就玩丢手绢游戏。最好玩的就是躲猫猫,稻场四周都是各家堆的草堆,高约3米-4米,长10-20米左右,就在这里面藏猫猫。男孩大点的就会偷偷爬到草堆上,在上面摔跤,讲故事,整个夏天和初秋都是美好回忆,到深秋,天气寒冷了,大人们无聊就自己组建戏团,唱黄梅戏。天天晚上一个村都聚在一起看戏,孩子们就打闹,玩炮竹。也特别热闹,冬天晚上活动就比较少了,吃完就早早就睡觉了,来年一样疯玩[捂脸]。


舆论愚论


回答这个问题我也记忆如新,60年代未,70年代初,我当地也无电的,煤油以票供应,每人一个月二两,我很少的时侯坐煤油边,一边调大光,一边写字,父母跟常说调大火,用多油,到七十年代初,乡里就有电灯泡,15w的,从晚上六点到十一点就电,其它吋间关电,也无风扇,热天的时候只靠手摇的葵叶扇扇风,每户一粒电灯,每月电费五角元,到八十年代才全面有电,无限制使用,各家才有电风扇,黑白电视,童年的生活是艰苦的,艰苦以经过去,美好在未来吧。


阿忠蟹店


我是七零年疏散人口时回的老家,那时冀中一带有电用的不多,多数都是点油灯。女人们织布纺钱做针线活多数都是在夜里(白天要下地干农活),就靠那一盏昏暗的煤油灯。“日落而息"对于母亲们那实在是太奢侈了,为了一家老小能有衣穿,有鞋穿,纺线,纳鞋底子到半夜那是太平常不过的事了。一盏油灯放在磨棚里磨面碾米到半夜也是母亲们必须要做的。凡是从那时过来的人都知道做为母亲是何等的不易,何等的艰难。世上最伟大的人就是母亲。

虽然没有电,学子们照样会在暗弱的油灯下苦读。要叫父母过上好日子,父亲累弯了的背,母亲熬红了的眼,都是有良心,有孝心的学子们努力学习的最大动力。

“夜读经史七八部,

油灯常燎发,每每额上黄”。

(这是我当时写的一首非常不成熟的小诗中的两句)


手机用户6614498158一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还是比较适合额。原因是我们这代人小时候在农村晚上也是没有电的。我感觉和古代普通老百姓相差不会太多

晚上标配是煤油灯,蜡烛还是后期有电后,又经常停电,才用的。

记得那个时候晚上其实也很好玩的,可能感觉比现在有电后,晚上就是看电视,手机,电脑的生活更加有趣。首先当时晚上就是小伙伴儿一起玩的时间,大自然给我们玩的东西太多了。我们可以晚上做游戏,捉鱼,串门等等,每天总有无穷无尽的乐趣。大人们的事感觉也挺多,邻居之间每天有说不完的话。

古代人,普通老百姓我估计也差不多就这个状态了。

至于古代那些贵族,文人雅士,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所以说古代晚上更多的是人和人的交流,不会比我们现代人差的!


土蜂蜜要吗


老人给孩子们讲故事,一个屯有几个会讲的,都聚一起听,天天听到半夜,回家都不敢进院子,听鬼故事,怕黑,站大街喊家里人出来接,那时老房子,哪家都死过人,真有点怕。很多故事五六十年还记得那,我想古人也是这么熬过来的。


chaoqian2019


听老人讲过这样一个笑话。过去年代,农村没电。汉子们下了一天地,晚上吃个滚瓜肚圆。那时候又没有娱乐活动,天一擦黑,就上床睡觉了。这人家穷,两口子一气生了五、六个孩子,挤在一张床上,唯一的一床被子。本来就穷的揭不开锅,再加上这几个孩子,日子过得十分紧巴。两口子发誓,不能再这样生下去了。那年月落后,没什么避孕措施,怎么办呢?两口子最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让汉子睡在窗台上。行,就这样!当晚立竿见影。没成想,夜里汉子翻身,一下子滚到了女的身上,结果……

各位看官,你笑了吗?由此看来,落后没电是一件多么不幸的事情啊!


东音八度


古人在那个条件下干什么不知道。小时候(五十年代)在农村的夜晚,最惬意的是夏天,吃过晚饭,多数人会走出家门,聚集在比较有宽阔场地的地方,乘凉,听一些最近发生的奇闻趣事,古往今来的故事,偶尔也会听到大人们谈到天气,庄稼,有时也会有人为青黄不接的无奈哀叹,打闹的我们成了欢乐的源泉。冬季是农闲的时候,大人们会继续白天的事,黑灯瞎火聚集在常去的人家围着火盆或继续白天的话题或支个桌子玩几把牌,由赢了钱的出灯油钱,高兴了还会听到村歌俚语,三弦大鼓。当然,冰上绝对是孩子们的乐园。家庭妇女会摸黑纳鞋底。至今我没弄明白,我一个表姨,当时已经六十多岁,一个大字不识,却能把《金鞭记》声情并茂的讲给我听。当时我们家人口多,自己家住不下,这位老姨一个人在家住,一双儿女都在市里工厂上班,不常回来,我妈妈就打发我去给老姨做伴,天天晚上给我讲故,这也算我偏得。可惜老姨早以作古,我亦越古稀,记忆犹新。这是冬夏两季,农/闲时节,到了春秋两季,农村家家忙的不亦乐乎,晚上很多大人,嘴里嚼着饭都开始打呼噜了,睡觉是他们求生的必须。现在即使是农村夜生活也是丰富多彩,但老年人更多的爱留恋过去,虽然总会带来伤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