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人生永远都无法按计划进行。”


「寄生虫」“人生永远都无法按计划进行。”

看完《寄生虫》后,我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

片名非常好理解,一家人用小伎俩鸠占鹊巢,像寄生虫似的依附在富人家里。

以旁观者的身份看两个家庭,富人家和穷人家虽然有着相同的家庭结构,命运却大为不同。

富人一家四口,家庭和睦,钱权皆有,自始至终都没有真正做错什么。

而穷人一家却是伪造身份学历,利用别人的信任,在别人家中肆意妄为。


「寄生虫」“人生永远都无法按计划进行。”


但是我在的角度来看,却对角色本人的情感不大感冒,真正触动我的是他们的等级观念。

韩国严重的阶级观念,这种等级观念影响深远,古代有两班(贵族)、中人、常民(平民)、贱民四大类。

那种根深蒂固的阶级观念更像是简化版的印度种姓制度。韩国又没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传统,而延续到今天,就成了中外闻名的一个群体——财阀。

《让子弹飞》里有一句话:“他只是流水的县长,而您才是铁打的老爷。”改编一下,就是流水的政府,铁打的财阀。

抛开这部电影,这种观念在韩国偶像剧里异常明显,以一部《继承者们》来说,里面就用稍稍提了一嘴吧:在一个学校里,分为四个阶级,第一阶级,财阀继承子女,第二阶级,大股东子女,第三,名誉继承集体,比如长官检察官国会议员的子女,第四,平民。


「寄生虫」“人生永远都无法按计划进行。”


这些虽是电视剧戏剧化的创作,但见微知著,这种观念影响了当今的韩国人。

而正因为如此,韩国电视剧很喜欢“灰姑娘的故事。”超越阶级,超越一切的爱情,不得不说是真正的挺动人。

但是这部电影,描绘的并不是顶层社会和平民的差距,而仅仅是中产阶级。

主角一群人是可恶的,但是这群人又是可怜的。

好不容易有了工作之后,哥哥基宇对父母说想要跟主人的女儿交往,但是肯定不能让他们知道父母的真实身份,身为父母,只能找人来扮演,这多么讽刺。

闲聊时,母亲说:“主人只要一开灯,蟑螂都会躲起来。”这群犹如蟑螂的人们,在大雨那场戏中,导演用俯视远景,让人物变成一个个小点,这些仓皇逃窜的人好像真的变成了蟑螂。无足轻重,生活在见不得光的地下室,只要稍微有点动静,就吓得四处逃窜。

「寄生虫」“人生永远都无法按计划进行。”

里面的母亲说:“不是有钱却很善良,而是有钱所以善良”。不为了生活奔波,不为了一口饭骗人,人自然就会变得宽容善良。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也说,假如一个人吃不饱饭,那么除了这个生理需求,其它什么都不重要。

只有他们有了钱,才能真正想想其他的东西,但是,他们没有精力去想这些,一场大雨就可能让他们财产尽失。

但是当他们进入这个家庭之后,他们有了体面的工作,他们在底层生活,却也有了一点精神需求——被尊重。

但是当父亲用尽办法却也受不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那就只能走极端的方式——杀了他。

里面住在地下室那对夫妻,也是“寄生虫”的一种,但是与主角不一样的是,他们真正做到了像“蟑螂一样的生活。”在主人走后,跑出来享受片刻的阳光。

他像一个幽魂,除了妻子,谁也不知道他的存在,他更像一个奴隶,对主人的一点食物感恩戴德,每天用灯光表示对朴社长的感谢。

他和主角父亲最大的不同是,主角父亲最终干掉了朴社长,

而在这之中,还有一个隐形的阶层——美国。

「寄生虫」“人生永远都无法按计划进行。”

我意识到这点时,是朴社长随口问妻子:“那帐篷不会漏雨吧。”妻子却笃定的告诉丈夫:“那是美国制造,应该没问题。”

在这部电影里,韩国将美国看做了完美的国度。

富人们他们过着非常好的生活,但是却还有一道天堑,就是美国。而这个片名《寄生虫》,是否也是韩国的写照呢?

朴社长有着敏锐的嗅觉,总觉得主角父亲有一种味道,那种味道可以理解为一种穷酸味,当朴社长被杀之后,我却没有放下心来。

而是当我又一遍看片子的时候,发现富人的儿子也继承了这种敏锐的嗅觉,在他见到那对夫妇的第一场戏里,就闻出了那种味道。

当主角父亲杀了象征上一阶级的朴社长,但是新的象征也正在形成。

电影的最后,儿子立下了计划,说要变有钱,买下那间房子。父子在阳光下相遇,狠狠地抱在一起,阳光照进来,洒在他们身上。

「寄生虫」“人生永远都无法按计划进行。”

这计划起来确实是很动人,一句誓言,多么简单的话语,多么美好的期盼,但是真正的结局是否会如他们所愿呢?

可能结局可能早已注定,那是父亲在避难所说过一句话:“人生永远都无法按计划进行。”

这是一种最简单最美好的结局,却也是最无望的结局。

最终,儿子基宇怀着美好的愿望,在拥挤的沙发上,守着父亲给他的信,睡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