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八年!小米成功在香港上市,成全球第三大科技公司IPO

創業八年!小米成功在香港上市,成全球第三大科技公司IPO

在經歷了八年艱苦創業後,小米終於在香港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按照每股17港元的發行價計算,意味著小米市值將達到550億美元,是繼阿里巴巴和Facebook之後,有史以來全球第三大規模的科技互聯網公司IPO。

坎坷赴港上市路,終成全球第三科技公司IPO

小米公司從零開始,用八年時間營收突破千億,手機出貨量佔據全球第四,擁有全球最大的消費級IoT平臺。但小米赴港上市之路卻不像小米公司業務發展這樣如此順利。

小米剛遞交招股書時,圍繞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造成的賬面虧損,輿論上又是大做文章。但事實勝於雄辯,各大機構給出了高達800億美元以上的估值,眾多專家還將小米看作是下一個亞馬遜。

今年資本市場環境並不是太樂觀,明顯可以感受到資本市場的“寒氣逼人”。儘管小米的基石投資者遴選得十分順利,高通、中移動等7家共計認購了5.49億美元,有了超級艦隊保駕護航,但隨後的航行還時不免起起伏伏。

出於對市場大環境的綜合考慮,小米先暫緩了國內CDR的上市,而就在當天,A股市場千股跌停,全球資本市場急轉直下。在認購首日,小米認購情況一度不佳,輿論把小米放到了聚光燈下,甚至把沒有可比性的大盤股和小盤股放在一起比較。不僅認購倍數被炒作了話題,中間兩日還一度傳出“抽飛”的新聞,令看好小米的人不禁捏了一把汗。

各界紛紛看好,信任助小米完成10倍超募

但在認購截至日,市場出現了大逆轉的局面。香港投資者用真金白銀向小米投了信任票。當日,小米錄得10倍認購,成為今年全球散戶規模最大的IPO。同時也是香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民營公司IPO,全球第三的科技公司IPO。事實上,同一時間在海外路演的雷軍也收穫頗豐,以做空出名的金融大鱷索羅斯加入認購行列。國內知名互聯網企業家馬雲、馬化騰也紛紛以個人名義參與小米股票認購。

長沙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鍾偉表示,“小米未來的市值走向可能與亞馬遜最像,兩家公司都堅持把好東西做便宜,對未來都有清晰的路線,最重要的是兩者都不存在一個確定的邊界。”

價格厚道承諾兌現,投資者盈利空間巨大

在今年四月份,雷軍提出小米公司綜合淨利潤將永遠不超過5%。小米的招股書披露後,可以明顯看到2017年小米綜合淨利潤為4.7%。可以看出小米產品定價確實是實打實的。小米的估值,從700億到1000億美元的估值,各種說法不一。在6月初,中信里昂、高盛等投資機構都對小米給出了800億美金左右的估值。但根據媒體報道,小米在於基石投資者的談判中,雷軍主動定在了550億到700億美元之間。

無論是對待機構還是散戶投資者,小米均表現出了十分厚道誠意。小米展開股票認購時,面對全球資本市場動盪,小米仍然完成了約10倍的超募,成為香港今年規模最大的散戶IPO。此前小米公佈的定價區間是17到22港元,媒體報道稱,雷軍堅持選擇下線定價,在市場低迷時,希望給廣大投資者留足盈利空間。

更重要的是,業內人士表示,小米上市後或將在十個交易日後被納入恆生綜合指數,創下港股史上最快紀錄。這意味著,小米將和騰訊一樣,成為香港股市最優質的資產之一;還意味著小米將成為滬港通投資標的,普通投資者投資小米將更加便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