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國企工作者壓力巨大,這幾年不斷考證,整天上班學習,下班學習,是不是不正常了?

老怪山水


老無雜談帶你深度思考,給你不一樣的職場答案。
你這樣不斷地學習,不僅沒有不正常,反而是職場人該有的模樣。
下面從壓力產生的原因、改變壓力的方式、提升自己的途徑等進行分析。

壓力的來源

1、生活壓力
30歲時人生的一個坎,中國古語三十而立,既指得事業上也指得家庭上。這個年齡段,大多數人都有了家庭,有了孩子。生活的壓力比自己單身一人時要大得多。一方面要照顧家庭,撫養孩子,另一方面,父母漸漸老去,他們將來的養老要靠在子女身上。作為子女,同時又是父母,能感受到之前從來沒有過的生活壓力。
2、職業壓力

人到30,從大學畢業算來,入職場少則兩三年,多則七八年,有了一定的職業經驗積累。但在國企,人員流動慢,晉升緩慢,為此面對一年又一年的時間匆匆過去,自己卻在職務上沒有太大變化,這種壓力也會影響自己。另外,國企工作節奏慢,效率低,在國企工作,享受較為輕鬆工作的同時,也感受到越來越被外界淘汰,這種內心的不安,與現實的狀況的對比,就無形中讓自己較為焦慮,感受到壓力。

小結:人到30,無論是從職場上,還是從個人生活上,都能感受到比以往更大的壓力,所謂的中年危機也從踏入三十而立之年漸漸開始。

改變壓力的方式

遇到壓力,要有合適的調節或者改變方法,否則一味地空有壓力,反而容易造成身心的傷害。
1、找到壓力的根源,改變現狀。
無論是生活中的壓力,還是工作中的壓力,其根源都在於自己。即自己因為一方面想改變現狀,卻又沒有改變現狀的實力,因而產生了對生活的焦慮,對現狀的不滿卻又無能為力。
這時候,最好的做法,就是不斷學習,提升自己適應外界的能力。
通過學習,不斷提升自己在社會中議價的能力,這才是解決壓力的根本方法。
當然這裡的學習,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在工作上要儘量做得完美,對事業上有追求,不管什麼事情,儘可能做到最好,這既是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也是一種責任心的體現。
另一方面,還得多學習其他方面的內容。
2、釋放自己的情緒
壓力對於我們來說,就相當於壓在一個彈簧上的重物,重物越重,彈簧的反彈的力量也越大,相當於能給我們更大的動力。但壓力如果一直得不到釋放,那就像是不斷在彈簧上增加重量,最重壓力無處釋放,把彈簧壓壞。人也是如此,壓力如果一直不釋放,也會對心理造成危害。
因此要學會釋放自己的情緒,當自己感覺到壓力太大時,要通過最適合的方法把壓力釋放出來。雖然這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能調節自己心情,釋放情緒。

這些方法,可以是旅遊散心,也可以投入到某種愛好中,還可以是通過娛樂的方式發洩情緒。

提升自己能力的方式

題主不斷學習,是提升自己能力的最佳方式。學習是個很廣的概念,作為職場人,其學習的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1、提升自己業務水平
有句話叫“有的人25歲就死了,75歲才埋”,意思是有些人從畢業之後,就無心思學習,學習的心已經死了,剩下的幾十年,對於他們來說只是混日子,思想沒有任何成長。
而在職場上,要想有好的發展,就得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
所以職場人要以自己的工作內容為基礎,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這樣才能在激烈的職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2、拓寬自己的思維
吳軍在《見識》中指出,有一種人工作很勤奮,但那只是“林黛玉式“勤奮,這些人只關注自己的業務能力,他們也只是在自己的專業方向上精進,忽略了其他任何的事情。
其實看很多成功的人,他們取得的成就,不簡簡單單靠”努力“二字就可獲得,他們是在思維方式以及對事物的認知上,與大多數人不一樣。
所以思維的拓展,才是真正實現人與人區別的方式。

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得多瞭解不同的思維模式。閱讀正是一種能夠廣泛瞭解不同思維模式的好方法,通過廣泛的閱讀,能瞭解不同作者的思想,進而在其基礎上形成自己對事物的獨特理解。

3、加強其他能力的發展
職場的發展,不是業務水平一個維度,它還包括其他維度的能力。比如面對壓力是的反應,即抗壓能力,與周圍人的關係,即溝通能力,對事情的預測,即判斷力等等。
如果只是打算做一個普普通通的底層人員,或許某一方面的技術能力也就夠了,但如果想把職業做好,那還得同時發展其他方面的能力。
4、多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有一句話,”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咱們交換就是一人一個蘋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咱們交換,就有兩個思想。“

它說明了思想交流的重要性,而思想交流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與一個自己同頻的人交流。這個同頻指得是,在對事情的人智商,與自己是同一個層次。因為如果對方認知水平太低,你獲得的內容有限,而如果認知水平太高,你理解起來就比較費勁,對方也不見得會願意和你交流。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因為盲目、焦慮、有壓力而為了學習而學習。學習是手段,最終獲得能力才是目的。但現在很多人考證,只是為了考證而考證,比如一些人聽說證件掛靠能夠有一份可觀收入,而不惜花費大量時間用在考證上,完全沒有考慮自己將來是否能用得上。

因此學習的時候,要功利性學習,要為今後有用。題主說這幾年不斷考證,如果是和專業方面相關,那也無可厚非,如果是因為焦慮而盲目考證,那大可不必,完全可以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總結:題主的這種天天不分早晚的學習,不僅不是不正常,反而是應該在將來一直保持的狀態。只是在學習方面,能夠功利些,不僅僅學習業務知識,也要從其他能力其思維認知上面考慮。同時交同頻的朋友,對自己的能力提升也有幫助。


我是老無雜談,十年世界500強,提供有價值的職場乾貨。

老無雜談


當年大學本科畢業,與同班同學一起入職了國企,幹了五年,同學升了副主任,我還是職員。有一天與同學酒後暢談,我這同學道出了真言,如今這行規,我們要是走正當程序想往上升,概率極低。咱們從學校出來一起工作論能力你肯定比我強,這我佩服你!但論人際關係,你不如我,誰叫我爸在市政府工作呢,他一引薦聚下餐,關係搞好,機到了肯定升的快。


劉熙2020


很正常,我也是國企職員,雖然只工作了兩年也感受到了各種危機感。剛開始的半年很享受國企的工作節奏,簡直不要太悠閒。但是時間稍微長一點,就會發現身邊的好友在工作環境中都在不斷的挑戰新的技能,而我用的最高難度的軟件叫Excel,偶爾幫領導做做PPT就已經了不起了。這樣的職場不僅沒有給我帶來任何進步還讓我丟掉了很多原本的技能,更可怕的是我享受這種改變,享受這種一成不變的日子。但是偶爾想想萬一哪一天鐵飯碗不在了,再出社會的我還能幹點什麼,一想到這些就心裡發慌。


只做想做的內容


【小智職談】觀點:我能深切感受到你的壓力,因為我也是國企工作者,前兩年也是連著考了兩年,這種辛苦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有最真切的感受:“不容易”。

不過我和你不同的是我上班工作比較忙,撈不著學習,只能下了班學習,從下班回到家吃完飯開始,一直學到睡覺為止,晚上十一點半或者十二點一直是常態。枯燥乏味的學習加上白天的辛苦,搞得自己很是疲憊,整天和睡不醒似的。

1、而立之年,在國企裡工作,壓力大是正常現象

在國企裡工作,因為國企的特殊性質,競爭大、壓力大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像我們公司,有幾千名員工,關係網交錯複雜,有背景關係的員工多的是,競爭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如果有空閒的管理崗位的話,不知道有多少隻眼睛會一直盯著。即使你的工作能力很強,業務很突出,也可能不在考慮之列。

你已經30歲,應該也已經結婚有孩子了,那麼生活壓力肯定也會很大。像我們公司這樣的國企,基層員工的工資大約在6000左右,在我們當地也就算中等偏下的水平。但現在一個三口之家每個月的開銷可能會很大,又趕上你處於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所以,生活壓力自然很大。

2、考證確實是一種自我升值的途徑

我當時考的證書是建造師和消防師,目的就是為自己增值,同時也能增加一部分額外的收入,緩解下自己的生活壓力。

因為我工作較忙,白天基本沒有時間在辦公室裡學習,只能下了班回到家再學習。在公司一天的忙碌本就非常累,可是沒辦法,回到家吃完飯只能拖著自己沉重的身子進書房繼續學習,直到晚上十一點半至十二點。實在是困的不行,只能關上電腦,合上書本去睡覺,要不第二天完全應付不了新一天的工作。

我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於拿下了證書,最直接的回饋是一年能多增加好幾萬的收入,回想起來還是蠻值得。

3、上班學習,下班也學習,只能說明工作比較清閒,把時間充分利用好也不是壞事,很正常

你說你上班學習,下班也學習,只能說明你工作相對比較清閒,國企嘛,確實有一些崗位工作量不大,關鍵是在不影響正常工作的情況下能多學點東西也不是壞事。一是能讓自己增值,二是說不準還能讓公司間接受益,這是好事。

你能想著多擠出時間學習說明你很在乎考證這件事,想盡快的通過考試,拿到證書,是很正常的事,不要想太多。因為奮鬥的路上總是有舍有得!

【小智職談】總結:工作的同時考證不是壞事,說明你是有意識的在增加自己的自我價值,對你自己好,對單位也好,是很正常的現象。只不過上班的時候學習最好不要影響正常的工作,而且也要注意勞逸結合為最好,祝你早日考取自己想要的證書。

歡迎關注 ,資深國企管理人員,專注寫職場,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乾貨和職場心得!


智說職場


畢業之後,國企,機構,私立學校,再到現在的單位,一路走來,心酸不已,在這裡我只想談談我自己的切身感受。

剛畢業在山西一煤礦工作,集團二十多萬人,我在其下屬的一家煤礦深入地下開採光明。雖然活兒很重,也很累,但很充實,後來因為身體原因,就沒幹了。不過慶幸自己的學習能力,從煤礦離職後,通過不斷學習與實踐,已經掌握了高中數學的教學技巧與方法,再後來又轉行,考進了行政單位,雖然學校的那一套沒有用了,但是心裡還是很踏實,畢竟就算哪天我不幹這個工作了,最起碼還能去教書。

所以建議題主,一定要學習,在這個瞬息萬變信息爆炸的年代,多一項謀生技能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老邪愛扯淡


忙肯定是很忙,但是現在這麼忙對於未來於你而言有沒有什麼值得長期發展的呢。

昨晚跟我一個堂哥聊天,堂哥國企的,結婚很多年了常年在外地,想回來但是不知道做什麼工作,這點對於我堂哥而言也是十分苦惱的。

但是呢我也曾經非常地羨慕我堂哥在國企,用我的話來說就是從沒有嘗過失業和迷茫的滋味,但是我知道每個人其實都會有這一天,不過是多少罷了。


羅sir職話


我也是國企上班,現在也忙著考各種職稱、單位還派去學習,自己也要英語考級、孩子上高中、下班買菜做飯洗衣服,接、送娃上學,業餘時間練瑜伽、舞蹈、太極拳、還得健身、每天忙得不可開交、幾年下來挺好的,充實自己、


陽陽妹


一個同事抱怨他老婆,天天考這證考那證,忙得跟總理一樣,其實就是一名普通文員,工資也就三千來塊。

題主的情形跟我同事老婆類似,想不斷學習來抵禦未來的風險。題主問這是不是不正常,我的答案是不正常,是一種病態,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除了畢業證加專業領域的資格證件外,其他證件基本是沒含金量,而且專業領域證件要與工作經歷掛鉤才有大價值。比如你有中級會計師證,但你沒相關財務管理經驗,也做不了財務經理。中級會計師難考吧?會計證好考吧,但已太多人有這個證了,沒什麼用,找會計工作的時候發現還是關係比證件更重要。你是老闆你會請一個不瞭解的會計嗎?結果發現拿了會計證,找的工作卻會計助理,跟文員沒什麼區別。

上述意思並不是阻止考證,而是提醒不要盲目考證,考證要職業規劃相結合,否則真是浪費時間。如果你的職業崗位目標是財務經理,那會計證是必備,拿了會計證從會計助理做起,慢慢向目標靠近。

綜上,建議不要盲目考證,用時間照顧家人,學習新知識,也會有收穫。


職場見證人


三十歲的年紀正是考證的好時機啊,等再過幾年你想考證都沒有這個精力了,這是我的親身體會。考證正常麼?是很正常的,因為有些證書的含金量很高,不客氣的說只要你考下來了都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軌跡,但是否什麼值錢的證書就要去考呢?當然不是,下面的將從多個角度分析題主的顧慮和疑惑,讀完之後必將有所收穫。

第一、正確認識各種各樣的證書

證書五花八門,但只有國家認可和組織的證書才是最值錢的,當然也有一些組織受到行業的推崇但少之又少,作為普通人能接觸到的,只需要靠國家組織的證書就可以了。

1、要選取自己領域的證書

值錢的證書很多,但不要挑選自己不專業的領域,否則浪費精力不說即使考過了對你本身的職業發展也沒有什麼幫助。

我自己就有這樣的慘痛精力,好多年前的註冊電氣工程師(發輸變電)可是非常值錢,但其實不是我的專業,我就花了四年的精力夜以繼日的學習(跟題主現在的狀態很相似),結果呢,敗在了最後半天的專業課上,連續兩年只差2分,實在熬不過了才選擇了含金量低很多的一級註冊建造師(輕輕鬆鬆就過了)。

2、正確認識證書所帶來的作用

很多年前大家考證書的目的很明確,那就是往外掛證書掙錢,然而現在國家已經注重了人證合一的要求,外掛的路風險很大,如果不是對自己職業生涯有很大作用的,建議就不要花太多的精力去專研了。

我一認識的朋友,前幾年考過了註冊電氣工程師(發輸變電),掛出去的價格聽說達到了驚人的60萬三年,然而現在也乖乖的放在自己家裡睡覺,派不上任何用場,其一是不值錢了,也就一年六七萬的樣子,其二是風險太大,其三是自己的單位用不上這樣的證書。

第二、30歲的國企工作者,考證是唯一的出路麼?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我們的出路很多,如果不適合那就改變航道,當然這裡首先要說明證書是有它的意義的。

1、證書的真正用途

許多崗位是需要證書的支持的,就像行業的敲門磚一樣,比如我考的這個一級註冊建造師就可以在大型項目上當項目經理。許多藥師證也是一些行業的必備。

2、沒有證書的工作還有很多

有證書當然更好,沒有也無所謂,其實很多行業並不需要你有證書,如果你的能力不能考下證書(已經影響到了你的正常狀態),建議改弦更張更換門庭。

第三、你這樣的狀態是否正常?

我認為如果持續時間不長還算正常,如果持續三四年如此就有點不正常了,這是我作為過來人的真心話。

1、影響了自己的身體

工作以後鍛鍊的機會變少了,因為沒有學校裡那麼方便的操場了,而且也很少能夠找到志同道合的同志了,如果給自己一個考證的理由,那麼下班之後就天天學習,鍛鍊的機會基本上就消失了,長此以往對自己的身體絕對是一個打擊。

2、影響了正常的家庭生活

三十歲的年紀正是成家立業額時機,如果好幾年一直學習考證看不到結果就會影響你跟愛人的交流,影響你跟孩子的互動,影響你跟父母的互動,這些才是這個階段應該重視的東西。

3、影響了你正常工作的提升

證書只是你能力一種體現,但不代表就一定能在你的工作中用上。如果你把時間都花在考證書上面了,卻忽略了本職工作的提升,那就是得不償失的,或許你這幾年如果在本職工作上花費更多的精力的話已經小有成就或者都提升中層了。

最後的告白:適當的考證是必須的,要選擇自己的領域,選擇合適的證書,花費比較經濟的精力去獲取證書,切勿因為長時間的考證耽誤了其它更值得你付出的地方。就分析到這裡,喜歡就分享轉發,更多精彩請關注@品味職場

品味話


這很正常。因為你的中年職場危機已經來了,但這麼做不一定正確。

30歲,正是上有老下有小年齡段,壓力是非常大。身在國企,雖然很穩定,但是如果不是壟斷性質的國企,待遇跟社會上充分競爭的行業相比,收入上只能算是一般般的。

所以你想不斷考證,一方面是給自己留一些後路,另一方面,你想用這些證,去掙一些外快。

但在我看來,這種做法雖然正常,但不一定正確。

01

提高個人職場競爭力,不是靠考證

提高個人職場競爭力,或者說個人能力,光靠考證,是沒有什麼大的用處的。你問問你自己,這些證,你考完之後,真的能從事這方面的工作嗎?你考的這些證,對你現在的工作有幫助嗎?

其實,想要提高自己的職場競爭力,捷徑其實就是提高自己自身專業上的能力,在本單位提升競爭力,是見效最快的。

02

不要陷入“能力陷阱”

你可能很擅長考證,你可能已經陷入了“能力陷進”。你擅長考證,所以你一直就考證,對於自己實際的工作能力,沒有做任何的提高,而考證花費了你巨大的精力,卻讓你放棄了本職工作上的提高,放棄了工作人際關係的培養,可能這幾年下來,你只獲得了一堆無法變現的證書。

想要脫離“能力陷進”,你要做你自己不擅長的事情。比如你想有更高的收入,你可以做做其他副業,例如,自媒體寫作、電商等等。

03

要學會正確生活

30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要把工作做好,要把家庭照顧好,要把生活過好。

30歲,應該已經有家庭有小孩了,你現在的主要精力,除了本職工作之外,要把多餘的精力,放在家庭和培養小孩身上。

總結來說:你考的那些證,掛不了幾個錢,加上國家政策越來越嚴厲,掛證的路子會逐漸堵死,所以建議你把精力放在能真正永久提高自己的身上,去放在家人身上。這些證,其實根本沒有辦法給你提供保障和後路,因為你連一天的實際工作經驗都沒有,有證人家也不敢給你做項目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