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水果,一律不吃”:“地域歧視”致17萬噸秭歸臍橙無人問津

關注微信公眾號【豆牛代賣平臺】,每晚8:00準時更新批發市場水果、蔬菜行情~

自新型冠狀病毒爆發以來,武漢及武漢人,結結實實遭遇了一波“地域歧視”。無論國內國外,幾乎各行各業,大家談及武漢而“色變”,更有甚者,“怕屋及烏”,連整個湖北乃至湖北產的水果,也一同抵制起來。

“湖北產的食物還能不能吃”——類似於此的疑問大行其道。

“湖北水果,一律不吃”:“地域歧視”致17萬噸秭歸臍橙無人問津

有人表示,為了防止病毒傳播,安全起見,還是不吃為好;還有人調侃:“樓下鴨脖店只能承認用的是本地鴨才能澄清”……

受此影響,中國“臍橙之鄉”湖北秭歸至少有17萬噸臍橙無人問津,成為此次疫情中千千萬萬的“受害者”之一,眾多網友表示有心助農但擔心傳染不敢購買。

“湖北水果,一律不吃”:“地域歧視”致17萬噸秭歸臍橙無人問津

闢謠:水果沒長腿,不會傳染人!

3月2日,在湖北學習工作近四十年的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柑橘院士”鄧秀新呼籲:“水果不長腿,不會傳染人”!

通過科學防疫,嚴格品控,湖北出來的水果是安全的。果蔬是不可能與人傳染的,不要對湖北水果歧視。

3月2日,首批8萬多斤秭歸臍橙已經發往全國,全程實現“雲品控”,從農戶採摘到加工,全程監控。

此外,隨機抽檢的臍橙,還會被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測定。阻隔疫情,並不是水果的問題,水果和蔬菜是不可能與人傳染的。暫停物流,只是擔心通過運輸水果的人攜帶病毒。

“湖北水果,一律不吃”:“地域歧視”致17萬噸秭歸臍橙無人問津

科普:為什麼果蔬不會感染病毒

“吃武漢的水果會感染新冠病毒”傳言是對新冠病毒傳播途徑的“簡單粗暴”式解讀。事實上,通過食物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概率非常低。

首先,官方已經確定新型冠狀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是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另外糞口傳播和氣溶膠傳播途徑在一定條件下也有可能成為感染的途徑。這些傳播途徑的核心都是要直接或間接的接觸到感染者排出的帶有病毒的分泌物。

因此,在本次疫情的防控宣傳中,強調“不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都是為了切斷病毒傳染的途徑。

其次,食物經口進入人體確實有可能成為病毒的載體,但需要兩個必要條件,即食物直接或間接被病毒感染者沾染且健康人直接食入

帶有活病毒的食物。在這種情況下,任何食物都可能有傳播病毒的風險,而非某種或某幾種特定食物。

第三,只要嚴格按照外出戴口罩,回家勤洗手,食物煮熟吃,生熟食分開處理的要求,即便有果蔬肉蛋沾染病毒,也沒有感染風險。

所以,疫情期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一下幾點,保障入口安全:

①從正規途徑購買食物,不自行宰殺動物,拒絕任何野生動物相關食品;

②採購食物後、處理食物前,徹底清潔雙手;

③處理食物時,應嚴格區分生/熟專用的案板、菜刀與餐具;

④肉、蛋、奶、菌類、蔬菜等,經過充分加熱烹飪後再食用,不吃生食;

⑤有果皮的水果充分洗淨去皮後食用,不能去皮的水果可使用淡鹽水或果蔬清洗劑充分浸泡並多次沖洗後再食用。

以上飲食習慣,不僅能夠避免新型冠狀病毒的風險,還能夠有效降低其他寄生蟲類、細菌類食源性疾病的風險。


“湖北水果,一律不吃”:“地域歧視”致17萬噸秭歸臍橙無人問津

溫馨提醒:不要“談鄂色變”

湖北是新型肺炎猛烈爆發的地方,湖北人也是受害者,而不是加害人。

從財政部有關統計數據看,1月湖北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保持增長,主要是1月還是根據上月情況繳納稅款。但在2月份情況發生了較大變化,只有零星收入入庫。

儘管進入3月,可湖北省的國庫收入仍然保持零星入庫。

此外,為了戰勝這場戰疫,湖北醫務人員近乎全奮戰在一線,超3000人被感染,十幾名英雄犧牲。

“湖北水果,一律不吃”:“地域歧視”致17萬噸秭歸臍橙無人問津

為打贏這場疫情,湖北人真是付出了血一樣的代價!

所以,這次疫情是一場人與病毒的戰爭,而不是人與人的戰爭,廣大網友千萬不要“談鄂色變”。


“湖北水果,一律不吃”:“地域歧視”致17萬噸秭歸臍橙無人問津

“湖北水果,一律不吃”:“地域歧視”致17萬噸秭歸臍橙無人問津

現在仍直防控疫情的特殊時期,不要輕信並傳播謠言,傷害正在“疫情深處”的老百姓。

如果可以,請廣大消費者多采買一些湖北產的果蔬,幫助那一位位辛苦勞作多年,如今只盼豐收的果農、菜農!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

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大地回春,隔離結束,

疫情消散就在不遠的明天!

關注微信公眾號【豆牛代賣平臺】,每晚8:00準時更新批發市場水果、蔬菜行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