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古桥下悬挂着文物“斩龙剑”,为何没人敢偷?专家也不敢研究?

黄基成


在古桥下悬挂“斩龙剑”,是土家族古文化的一部分,主要是流行于贵州、重庆一带的土家族聚集区域。



贵州、重庆一带山丘、沟壑比较多,修桥主要是为了方便乡民出行。但夏天的时候暴雨天气多,经常引发山洪。

土家族人认为发大水时,会有蛟龙出现,而龙游桥洞时,有可能会毁坏拱桥。所以在古桥下悬挂一把“斩龙剑”,其目的是为了警示蛟龙绕道而行,否则“剑起龙首落”。

土家族人悬剑有一套自己的习俗流程,其中最重要的是请道法高深的和尚或道士,到现场施法。这样做首先可以增强“斩龙剑”的威力。

其次在土家族的传说里,主持修桥的人都会莫名其妙得一种怪病,做了法事可以免灾去病。


另外,做了法事,桥的寿命更久。不过土家族修建的古桥确实很耐用,大多经历了200年以上风雨,至今还保存完好。

当然站在科学的角度来看,这肯定不是什么法事的功劳。主要还是古代人实在,不存在什么偷工减料,从而有大量的百年工程流传下来。

其实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土家族人无论是悬剑还是做法,都是希望拱桥的使用时间能久远一些,因为在古代修一座桥实在太不容易。

在贵州江口县良溪村就有一座悬着“斩龙剑”的古桥。相传清朝时,这里经常爆发山洪,居民出行不方便,只得坐船,但浪高水急,经常发生翻船事故,导致不少百姓丢了命。


这时附近有一位姓林的大善人,决定出资修建一座石桥。结果林大善人散尽家财,石桥还未完工。无奈之下,林善人只得带着乡亲,到十里八乡化缘,最后工程才得以完工。

至于说“斩龙剑”无人敢偷,或专家不敢研究,纯粹无稽之谈。没人偷是因为没有偷的价值。

首先“斩龙剑”名字高大上,其实就是一把锈迹斑斑的破铜烂铁,材质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又没有名人使用过,也许偷一把破剑还不够盗贼两天的饭钱,还要冒着风险,实在没必要。

而对于专家而言,也没什么研究的价值。再说对于考古界来说,就没有专家不敢说,不敢做的事,一把小小的“斩龙剑”相对于千年古墓来说,实在太小儿科了。总之,任何时候都不能低估专家的能力和胆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