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貓步這樣練:動步時重心定,定步後重心移

學太極,上漾太極!點擊右上角處“關注”,關注我們!

太極貓步這樣練:動步時重心定,定步後重心移

動步時重心定,定步後重心移。

——小議太極拳步法

太極貓步這樣練:動步時重心定,定步後重心移

對於太極拳步法的要求,武禹襄大師在《十三勢行功心解》中要求“邁步如貓行”;楊澄甫大師在《太極拳術十要》中要求“起落猶似貓行”。其實“貓行”只是一種形象的說法,太極拳要求“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其步法是關鍵。“貓行”步就是要做到輕靈穩健,提腳不蹬,落腳無聲。

太極拳是一種武術,凡武術都離不開“騰挪閃展”,尤其是太極拳更講究“粘連黏隨”。因此,身法、步法在太極拳術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謂“步隨身換,身隨步走”。換勢時要以身體為主體,身意在先,步法自然跟進;動步時根在腳,步在先,全身相隨。這樣才能上下相隨,輕靈穩健,達到身體的高度平衡。才能做到動急急應,動緩緩隨,粘連黏隨,隨曲就伸。

太極貓步這樣練:動步時重心定,定步後重心移

太極“貓行”步應該怎麼走?它和人們平時走路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以向前行進為例,我們平時走路是這樣的:如先邁左腳,那麼重心先放在右腳上,提起左腳,向前邁出,身體的重心會自然地隨之向前移動,到左腳落地時,身體的重心已到了左右腳的中間;隨著左腳落地,右腳跟提起,右腳掌蹬地,身體的重心繼續逐漸往左腳移動;待重心全部移到左腳時,提起右腳,向前邁出。

我們平時走路的這種走法,是在邁出的腳步尚未落地時,身體的重心就開始向前移動了。也就是說,腳步落地時已經要承擔一定的體重,其結果必然是“提腳要蹬,落腳有聲”。

太極貓步這樣練:動步時重心定,定步後重心移

而太極“貓行”步的走法是“動步時重心定,定步後重心移。”仍以先邁左腳為例,重心要先全部放在右腳上,隨著右膝彎曲,重心下降,左腳先腳跟後腳掌輕輕提起,緩緩向前邁出,在左腳邁出直到落地前的整個過程中,身體的重心要始終保持固定在右腳;左腳跟輕輕著地後,隨著左腳慢慢踏平,右腳跟並不提起,而是右腿慢慢前送,左膝慢慢弓出,身體重心逐漸往左腳移動;待重心全部移到左腳時,右腳不蹬,先腳跟後腳掌輕輕提起,再向前邁出。這樣的重心變換,必然是“提腳不蹬,落腳無聲”。

可見,太極“貓行”步與人們平時走路的根本區別就在於是否“動步時重心定,定步後重心移。”換句話說,平時走路是隨著腳步的邁出,身體的重心不停頓地同時向前移動;而太極“貓行”步是腳步的邁出與身體重心的移動不同步地交替進行。

太極貓步這樣練:動步時重心定,定步後重心移

步法的運動歸根到底是身體重心的移動,虛實的轉換。楊澄甫大師在《太極拳術十要》中說“太極拳術以分清虛實為第一要義。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則右腿為實,左腿為虛;全身坐在左腿,則左腿為實,右腿為虛。虛實能分,而後轉動輕靈,毫不費力;如不能分,則邁步重滯,自立不穩,而易為人所牽動。”在《太極拳練習談》中更特別強調“兩腳宜分虛實,起落猶似貓行”,明確把分虛實與“貓行”步聯繫起來。

正因為身體重心移動和虛實轉換的方式不同,而形成了太極“貓行”步和人們平時走路的走法不同。如果像我們平時走路時那樣,身體重心隨著腳步的邁出而自然隨之向前移動,腿腳就不可能在空中長時間停留,腳步就不可能均勻地緩緩邁出,更不能輕輕落地。只有像大師說的那樣,全身皆坐在右腿,使右腿為實,左腿為虛,左腿才能輕靈地緩緩邁出,輕輕落地。行拳走架才能做到緩慢柔和,輕靈穩健。這正是“動步時重心定,定步後重心移”的原則。

太極貓步這樣練:動步時重心定,定步後重心移

當然,太極拳在行步時還不僅僅只是要求“動步時重心定,定步後重心移。”在分清虛實,轉換重心時,還要做到虛靈頂勁,含胸拔背,逐漸克服前俯後仰、左歪右斜、忽高忽低等現象,達到立身中正安舒,動作連貫圓活,上下相隨,內外相合,真正做到動作輕靈。

這樣才能全身高度放鬆,不用拙力,不存緊張,內勁才能逐漸增強,氣血才能暢通,動作才能高度協調和諧。同時,堅持久練太極“貓行”步,還能使腿部肌肉發達,增強下肢力量,防治常見的骨質疏鬆、骨質增生等骨關節病。

以上是我們的一點初淺體會,願大家在習練太極拳時,堅持太極“貓行”步法,做到行拳輕靈穩健,以增強養生健體的功效。不妥之處,請老師、拳友指正。


文章整理於網絡,旨在宣傳推廣太極拳,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文章僅供豐富拳友太極知識,參考學習之用,若是拳友已有明師指導或者自有練習體系,不必依文全改,擇其優點參考學習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