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过七夕:不止是爱情 魁星才是主角

七夕节,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最具浪漫色彩的中国传统节日。

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

古人过七夕:不止是爱情 魁星才是主角

▲明代洒线绣牛郎织女图经皮 故宫博物院藏

今天,七夕多以“情人节”的面目示人,可在古时候,七夕却有着更丰富的内涵。

据说七月初七是魁星的生日,民间谓“魁星主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因此在七夕这天祭拜魁星,祈求保佑自己考运亨通,金榜题名。

古人过七夕:不止是爱情 魁星才是主角

▲魁星像

魁星也就是魁斗星,廿八星宿中的奎木狼,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称魁首,人们在对星空的长期观察过程中将其神化为主宰文运的神,又称大魁夫子或大魁星君。

魁星信仰盛于宋代,由于魁星主掌文运,所以与文昌星一样,深受读书人的崇拜。供奉魁星的场所一般叫做魁星阁、奎阁、奎星阁、魁星楼等。

古人过七夕:不止是爱情 魁星才是主角

▲云南省石屏县魁星阁

因“魁”又有“鬼”抢“斗”之意,故魁星又被形象化——赤发蓝面,张牙舞爪,翘足,踢墨斗,立于鳌头之上,执朱笔作欲点斗状。

传说他那支笔专门用来点取科举士子的名字,一旦点中,文运、官运就会与之俱来,所以科举时代的读书人将其视若神明。

古人过七夕:不止是爱情 魁星才是主角

▲“魁星点状元”年画

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云南科举时代唯一的“状元”袁嘉榖(云南石屏人)高中后,昆明聚魁楼特挂上“大魁天下”的匾额以示庆贺,后来人们改称此楼为状元楼。

古人过七夕:不止是爱情 魁星才是主角

▲1895年重修的昆明“聚魁楼”老照片

祭拜魁星就是为了保佑当地文风昌盛,所以过去几乎每个城镇都有魁星楼、魁星阁。

自然在状元故里——石屏,也有魁星阁,就在异龙湖末束岛上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来鹤亭建筑群”里。

古人过七夕:不止是爱情 魁星才是主角

▲面湖而向,前为文昌阁,后为魁星阁 摄影@局部

来鹤亭建筑群(来鹤亭、文昌阁、魁星阁)始建于明代崇祯六年(1633年),其中魁星阁倾圯又于清康熙五十一年(1713年)重建。

古人过七夕:不止是爱情 魁星才是主角

▲自左往右:魁星阁、文昌阁、来鹤亭

魁星阁坐东朝西,为抬梁式重檐歇山顶建筑结构,供有魁星神像,魁星阁东向即为文昌阁。

古人过七夕:不止是爱情 魁星才是主角

▲云南石屏魁星阁

古人过七夕:不止是爱情 魁星才是主角

▲云南石屏魁星阁

有人说末束岛就是石屏的文脉之源,因为处在石屏古城所在的坝区制高点的末束岛上同时供有主宰文章兴衰的魁星神和掌管士人功名禄位的文昌帝君,近400年来一直护佑着这方土地上的学子们。

古人过七夕:不止是爱情 魁星才是主角

▲石屏文昌阁

石屏在明清两朝不仅出了云南省科举时代唯一的一位“状元”,还出了翰林十五人、进士七十六人、举人五百余人,对此本地人戏称“对门两翰林,三步五进士。举人满街走,秀才多如狗”。

所以石屏具有“山川东迤无双境,文学南滇第一州”之誉,且是云南少有的几个被称为“文献名邦”的区县之一。

古人过七夕:不止是爱情 魁星才是主角

▲夏日 魁星阁与文昌阁 摄影@杨勇

七夕,因为牛郎与织女对爱情的坚贞,所以这一天人们会祈求美好爱情。同时由于织女的身世经历,七夕节也有祈求富贵、长寿、丰收乃至求子的习俗。

但是在鲜有“婚姻自由”的古时候,特别是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科举时代,祭拜魁星以求金榜题名才是人们在七夕节最大的愿景。

古人过七夕:不止是爱情 魁星才是主角

不管是哪一种传说和习俗,七夕这个节日都寄托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向往。

好在云南祝大家七夕心想事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