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古城的呼唤

大夏古城的呼唤

杨国民

在甘肃省中部西南方,临夏回族自治州东南部,广河县城以西5公里的广通河北岸,是阿力麻土东乡族乡古城村,这里居住着近800户、4000多口东乡族穆斯林爷爷奶奶、兄弟姐妹。据史料记载,这里曾有着古代的文明和辉煌,这里就是考古专家、学者慕名的“大夏古城遗址”。文化大革命前,这里的古城还在,城门高大,上有二层城楼,有下马石。令人非常遗憾的是,在社会历史发展变革的过程中,缺乏对历史古迹的保护意识、保护措施,甚至人为破坏,象征大夏古城文明的城堡遗址原貌基本上不复存在,仅剩下一处在山头上还能看得到的残缺烽火台、一面残缺的古堡墙、三处残留的古堡墙基。村庄里立着一块“大夏古城遗址”的标志牌。现在,这里看到的是一块块农田,一棵棵树木,一户户人家,一座座别墅,一处处新居,一条条水泥路,一圈圈牛羊,还有漂亮的学校、幼儿园和清真寺建筑。今年以来,响应党的精准扶贫政策的号召,笔者常常到这里下乡入户。工作之余,与当地村干部、年长者座谈交流、拉家常,听到了许多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有关大夏古城光辉灿烂的故事。

早在400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就是以夏命名的。建立夏王朝的人是启,启的父亲就是非常有名的禹,禹和父亲以善于治水而闻名,不过,父子二人治水的方法不同,效果也就自然不同。禹为了治水,留下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禹出生于西戎,他是羌族的一支。有关考证记载,如今的广通河就是远古时期的大夏河。据说,阿力麻土人的祖先是从西域迁移过来的。在东迁的过程中,兄弟三人分为三路。一人去了青海孟达天池落户,一人到了广河甘坪(今广河县甘坪村),一人来到了广河阿力麻土(今广河县阿力麻土乡古城村)。最初,这里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他们把一只鹰放飞到天空,打算鹰落下的地方就安营扎寨。果然,那只鹰就落在了今阿力麻土乡的古城村这个地方。于是,人们就在这里挖窑洞定居,东乡语中把窑洞叫做阿拉马。传说,他们的祖先最早住在阿拉木图,所以就把这里也叫为阿拉木图。还有一种说法,这里盛产水果,东乡语把果子叫作阿力麻,从此就有了阿力麻土这个地名。

村干部马峰指着村庄北面的山岭介绍说,这个山岭二级台地的最高点是个小山包,古人利用山顶平坦、三面断崖的地理优势,当时就把古堡修筑在山顶的北面,一面古堡墙正好堵在路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古堡的山脚下,就是宽阔的大夏川,也就是现在的古城村。这里原先有两个古城,人们叫做上古城、下古城。今天的阿力麻土乡政府一带就是上古城,下古城清真寺、尤家小学、古城村委会、尤家清真寺一带就是下古城。上下古城之间有一条大沟河道,这就是当时的护城河。附近是马巷,是用来训练骑兵的地方。山岭上、山岭下,有三座城池互相呼应,有护城河隔阻敌军,有马巷训练士卒。可见,这是一座不同寻常的古城。我跟村干部马峰说,为了加快发展,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挖掘古迹潜力,想方设法谋划旅游品牌,我们有“大夏古城遗址”这么好的历史招牌,应该抢抓发展机遇,积极主动上报项目,通过论证、挖掘、修复、保护、开发,在国家的支持下,将“大夏古城遗址”这块名片做实、做活、做细、做强、做大、做漂亮,以此带动古城村、阿力麻土乡,乃之广河县经济社会的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让当地的老百姓依靠“大夏古城遗址”这块名片脱贫致富奔小康,沿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日子。

值得庆幸的是,广河县已将“大夏古城遗址”保护列入项目争取计划。祝愿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该项目计划,经过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关心、帮助,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早日审批立项,造福于当地的老百姓。

大夏古城的呼唤
大夏古城的呼唤
大夏古城的呼唤
大夏古城的呼唤
大夏古城的呼唤
大夏古城的呼唤
大夏古城的呼唤
大夏古城的呼唤
大夏古城的呼唤
大夏古城的呼唤
大夏古城的呼唤
大夏古城的呼唤
大夏古城的呼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