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東起烏鞘嶺,西至玉門關,南北介於南祁連山和阿爾金山,北臨馬鬃山、合黎山和龍首山,長約900公里,寬數公里至近百公里不等,為西北—東南走向的狹長平地,形如走廊,因位於黃河以西,故稱河西走廊。地域上包括甘肅省的蘭州和“河西四郡”:武威(古稱涼州)、張掖(甘州)、酒泉(肅州)和敦煌(瓜州)。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絲路起始長安(今西安),今日的西安又見大唐盛世般模樣。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黃河從西流入,在蘭州拐了個大灣向北奔去。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黃河邊上的羊皮筏子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黃河小子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黃河邊上的女人們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從蘭州往西進入張掖(古甘州)。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張掖南四五十公里的丹霞地貌在祁連山下風光無限,七彩丹霞令人難忘。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雨後的七彩山體被洗刷了一遍,色彩更加豔麗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馬蹄寺是位於張掖肅南縣,是一個獨特的去處。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它集石窟文化、佛教文化、祁連山風光、裕固族民族風情為一體,不管是人文還是自然,都不乏看點。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甘南的金塔胡楊林也為絲路添彩。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1969年在武威出土的東漢文物“馬踏飛燕”,如今被武威市作為城市標誌。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武威市的清晨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嘉峪關始建於1539年,歷經168年建成。15公里的明牆暗壁堪稱“天下第一雄關”,明長城也在嘉峪關劃上了句號。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嘉峪關是絲路之路上咽喉的咽喉,在抵禦西域來犯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由於地理位置的重要,它是明皇朝在最西端的關隘、進入關內的唯一關口。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古代的“海關官員”,今天仍舊像模像樣地辦著公務。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過了武威,進入酒泉地界,這裡有古代的黑水城,西夏的古蹟仍有可見。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進入該地區後。莽莽沙漠寸草不生,陣陣強勁的西風颳過來,滿天飛沙走石,在此呆了兩天,皮膚極端乾燥,兩唇全部起皮。而航天工業的奉獻者們幾十年就在這樣的惡劣環境中在默默地做著令國人崇敬、令世人震驚的事業。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此處大門的門楣上只有一顆紅五星,再無任何文字,兩邊也無一塊門牌,但都心照不宣,這裡是極機密又神秘的所在。車輛和行人不能停留、不能靠近、不能拍照,我只是在汽車飛快路過時留下此影,心裡卻在默默地敬禮。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從酒泉再往西,過瓜州,沿途一片戈壁灘,不用說人跡罕至,就連野生動物也難以見到。

在這樣的一條路上,真的難以想象當年的盛況。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在歷史的大舞臺上,河西走廊也曾經演繹過多少感人的故事,張騫出使西域的艱難、19歲的霍大將軍策馬疆場的雄壯,他們的功績,使西漢徹底打敗匈奴,並且和西域建立了交通,為絲路的有效形成,立下了不可磨滅的汗馬功勞,對於我國疆域的確立打下了基礎。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戈壁上強勁的風沙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瓜州果然有瓜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飛馳在古老的絲路上,腦海裡不時地閃過“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還有霍去病的名言: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真真令人憑生出豪情壯志、激情壯懷來。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的南側是雄偉的祁連山脈,雪山草地牛羊,顯現了無限壯麗。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祁連山壯麗景色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的盡頭是玉門關,但我們只到了敦煌就再也沒有往西出玉門關了。

春風不度玉門關!呵呵!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敦煌的莫高窟是我國石窟藝術和佛教文化糅合的極好見證,是中華文化的瑰麗之寶。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露在外牆上的壁畫數量極少。洞窟有幾百個,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每個人只能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參觀其中10個洞窟。在一個規模很大的洞窟(沒記住編號)裡,四周的壁上和藻井都繪有精美的壁畫和雕塑,竟看得我熱淚盈眶,可說不清為什麼。

洞窟內不許拍照,從網上下載了幾幅。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大漠落日圓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絲路咽喉—河西走廊


在鳴沙山,看著遊客騎行的駝隊,漸漸化作了古老的各色民族的商隊,駱駝上駝的是絲綢、香料等等商品,熙熙攘攘好不熱鬧……。

今天國家的“一帶一路”宏大策略,將讓這裡再度繁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