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近期熱播的電視劇《安家》因為一棟售價1.5億的天價老洋房登上熱搜,網友們先是扒出了據說是“老洋房”故事的原帖,而後又發現這個所謂的現實版老洋房事件也是杜撰。


一來一去,這段“曲折離奇”的故事讓網友們吃飽了瓜,看足了戲,同時也讓老洋房再次進入了大眾視野。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看一座城的老建築,就可以看到這座城的記憶,就像提起北京會想到四合院,而說到上海則一定少不了老洋房。


在上海的記憶中,老洋房的故事發生在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中期,那個動盪不安卻又無比繁華的時代。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彼時上海還是各國的租界,大批外國商人和傳教士湧入進來,他們在這裡建造了仿古典主義、歐洲鄉村式別墅、西班牙式、美國殖民式等各種風格的花園洋房。


為了更好的居住體驗,這些洋人還聘請著名的建築設計師為洋房安上電梯,裝上玻璃推拉門,設計露天泳池、日光室、保險庫、花鳥房、舞廳、彈子房、酒吧間……讓洋房的每一處細節都美到極致。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到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隨著上海工商業的不斷繁榮,中國的富有階層也開始爭相效仿,使得上海花園洋房的建設進入高峰期。


就這樣百年的時間,上海建造了近5000幢各種樣式的花園住宅,面積總共達到了160萬平方米,數量之巨、風格之複雜多變,令人歎為觀止。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如今這5000幢花園洋房大都很好的保留了下來,但其中90%以上歸國家所有隻租不售,屬於私有產權的老洋房總共只有200-250幢,其中產權清晰、可出售的老洋房不超過100幢,修繕完好的又不足50幢,可以馬上交易的不足10幢。


另外1989年起,上海還陸續將部分老洋房列為了優秀歷史建築,對其進行保護,於是數量稀少的老洋房在今天被炒出了以億為單位的天價。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而除了“物以稀為貴”之外,承載著沉甸甸的歷史也是老洋房能被賣出天價的重要原因。


在百年間它們見證了上海最動盪的那些歲月,包容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居住、生活文化,可以說每一幢老洋房都是老上海歷史的一個片段,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他們留在舊時的記憶裡,低調而華美。


那麼接下來就一起去感受那些歷經時光沉澱的經典老洋房的故事吧~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馬勒別墅

陝西南路30號


前世

1919年來上海的英藉猶太人愛立克·馬勒,靠著賭馬,從一文不名的馬仔混跡成與哈同、沙遜齊名的富豪。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一天馬勒的小女兒夜裡做了個夢,夢見了一幢童話模樣的大房子。於是1926年,馬勒依據女兒Deirdre夢境中的樣子,委託當時著名的華蓋建築事務所設計建造了一座私人花園。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這座主建築為斯堪的那維亞式挪威風格的童話城堡,歷時9年,於1936年竣工。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1941年馬勒一家被趕往集中營,別墅就成了日軍的俱樂部。抗戰勝利後,這裡一直是機關辦公場所。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今生

如今馬勒住宅“搖身”一變正式更名為“衡山馬勒別墅飯店”。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2002年5月馬勒別墅作為小型精品酒店正式對外經營,從而撩開了其神秘的面紗,成為目前國內城市中唯一一家由一類近代保護建築修建的現代賓館,申城首家精品酒店。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海上小白宮

汾陽路79號


前世

海上小白宮坐落於汾陽路79號,建於1905年,這裡原是法租界工董局董事(法租界內最高權力者)官邸,因其白色宮殿的造型頗像美國華盛頓的白宮,因此被人們稱之為“小白宮”。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外形帶有18世紀歐洲城堡樣式的小白宮是幢典型的法國文藝復興式住宅,整棟建築非常強調外形的水平線條,牆身雪白,寬闊的半圓形露臺兩側為合抱式樓梯,門窗及天花板都有石雕裝飾,整體設計嚴謹華美,代表了法國人的藝術與浪漫。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日軍侵佔上海時“小白宮”淪為日駐滬領事館,抗戰勝利後,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曾在此辦公,這也是該組織在亞太地區的第一任辦公地,解放初期,陳毅市長曾住在這裡。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今生

在陳毅同志的關心和努力下,上海民間最優秀的工藝美術家相繼在此工作和傳藝,同時,還建立了工藝美術品陳列室,至此“小白宮”正式成為上海工藝美術館。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上海工藝美術館分別為雕刻館、織繡館和民間工藝館,陳列著近300件作品,從中可以映現上海工藝美術發展的脈絡。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它的展品和藏品補充了上海博物館收藏品以外的近現代工藝美術精品,成為了上海十分有特色的行業博物館。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周宗良住宅

寶慶路3號


前世

在上海,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沒到過寶慶路3號就不算真正瞭解上海文化。”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寶慶路3號建於20世紀20年代,是一幢有著80年曆史的老洋房,位於上海黃金地段中的黃金位置——淮海中路與寶慶路交叉口。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整個宅邸土地使用面積4774平方米,建築面積1048平方米,這座宅子被譽為“上海第一私人花園”。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剛建成時寶慶路3號是德國商人的私宅,1930年時被顏料大王周宗良買入,後周宗良舉家前往香港,其女婿作家徐興業、外孫水彩畫家徐元章便一直居住在這棟老房子裡。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而在半個世紀之後,因為家族利益糾紛,徐元章的母親被認定為“下落不明”,因此他不再具備寶慶路3號的繼承權,在寶慶路3號生活了50多年的徐元章,就這樣成了這座沒落豪宅的局外人。


今生

2006年經過市場拍賣以後,寶慶路3號由上海地產集團購得,之後這座花園洋房搖身一變,成了上海交響音樂博物館。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2017年10月1號,坐落在這裡的上海交響音樂博物館正式試運營並免費對外開放,它是國內第一家以交響音樂為主題的博物館,館內有300多件珍貴的文獻資料以及實物展品。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榮宅

陝西北路186號


前世

位於上海市陝西北路上的百年老宅榮宅,是清末民初中國企業家、“麵粉大王”榮宗敬於1918年購入的家宅,堪稱上海最為高雅的花園洋房之一。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作為榮氏早期的上海寓所,榮宅人稱榮氏老宅,建築面積達到2182平方米,花園面積達到2475平方米,是上海灘為數不多的頂級豪宅之一,也是上海灘保存完好的大花園洋房之一。


2004年,榮宅被列入上海市靜安區文化遺產。2005年,榮宅獲得“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稱號。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裡,這裡大部分時間是民主黨派機關的辦公地。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今生

如今,陝西北路“榮宅”脫胎換骨,完成了華麗轉身。時尚品牌 Prada聯手修繕專家建築師 Roberto Baciocchi,耗時6年對榮宅進行修繕。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修復後的榮宅在2017年底向市民開放參觀,並做了大量的宣傳,榮宅一躍成為社會各界爭相一探的打卡地。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丁香花園

華山路853號


前世

丁香花園建於十九世紀末,由美國著名建築師艾賽亞·羅傑斯設計,是上海灘最負盛名、保存最為完好的老洋房之一。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羅傑斯是現代化建築開創者之一,他善於將衛生、消防、暖氣等新設備與建築藝術結合,建造了這個別緻的美式大花園,園內種植了許多丁香,這也是丁香花園名字的來歷。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丁香花園本是美式風格,但園內的水景、假山都是中式園林建築,這樣中西合璧的別墅,顯得別具一格。而除了建築本身外,丁香花園的盛名,還在於洋房主人身份的傳奇色彩。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據說這丁香花園是李鴻章買下來,送給他小兒子李經邁的,由於是李家原本的丫鬟所生,所以李經邁並不受待見。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還有傳聞說這座建築是李鴻章為他的七姨太所建的藏嬌之所,這位七姨太名丁香,所以這裡就被喚做丁香花園。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雖然早已經有人考證出,李鴻章根本就沒有所謂的“七姨太”,他本人也沒住過此處,但上海人仍舊代代流傳這個久遠的浪漫傳說。


今生

丁香花園後雖數易其主, 但一直是作為私人府邸。2001年,畢業於復旦經濟系的陳早春和房管部門簽訂了8年租賃合同,租下丁香花園西面的一幢別墅和一千多平方米的草坪。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隨後投資了一千多萬元在花園裡修建了四座新別墅,連同原先的老房子一起租給了外國人,這裡也就相應更名為“丁香別墅”。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之後,丁香花園的2號樓更是成為了上海著名的申粵軒酒樓。


前世今生,擁有自己故事的老洋房還很多很多。位於香山路7號的孫中山故居,位於思南路周總理的周公館,位於東平路9號蔣介石與宋美齡的“愛廬”,位於常德路195號張愛玲的愛丁堡公寓,位於武康路的巴金故居等等……這些老洋房無不承載著當年上海灘的傳奇事蹟。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百年的時間,儘管主人換了一波又一波,老洋房還是一如既往默默的佇立著,向我們展現舊上海的紙醉金迷,講述或舊或新的傳說。


而今它們化身展館、酒店、私人住宅,迎人來人往,在熱鬧或安靜中等待著下一個過客。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雖然對大多數人來說,老洋房都是遙不可及的,但買不起參觀參觀還是可以的。所以等疫情過去,小夥伴們可以選個春暖花開的日子,花上一到兩天的時間,近距離的去感受那些老洋房的滄桑和歲月留下的故事。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流淌著上海百年的記憶,《安家》裡的老洋房1.5億其實還是太便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