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劉氏硃卷——劉樾鄉試硃卷

嘉慶辛酉科鄉試,順天

劉樾,字蔭楚,號梓林,行二,乾隆丁酉年四月十六日巳時生,直隸承德府平泉州附生,民籍,原籍山東登州府福山縣。

鄉試中式第二百四十九名。

始祖:讓,原籍河南固始縣,明洪武初遷福山。

父:世昌,恩賜八品。

清代劉氏硃卷——劉樾鄉試硃卷

清代劉氏硃卷——劉樾鄉試硃卷

清代劉氏硃卷——劉樾鄉試硃卷

清代劉氏硃卷——劉樾鄉試硃卷

清代劉氏硃卷——劉樾鄉試硃卷

清代劉氏硃卷——劉樾鄉試硃卷

清代劉氏硃卷——劉樾鄉試硃卷

清代劉氏硃卷——劉樾鄉試硃卷

清代劉氏硃卷——劉樾鄉試硃卷

清代劉氏硃卷——劉樾鄉試硃卷

清代劉氏硃卷——劉樾鄉試硃卷

清代劉氏硃卷——劉樾鄉試硃卷

清代劉氏硃卷——劉樾鄉試硃卷

清代劉氏硃卷——劉樾鄉試硃卷

清代劉氏硃卷——劉樾鄉試硃卷

清代劉氏硃卷——劉樾鄉試硃卷

清代劉氏硃卷——劉樾鄉試硃卷

清代劉氏硃卷——劉樾鄉試硃卷

清代劉氏硃卷——劉樾鄉試硃卷

清代劉氏硃卷——劉樾鄉試硃卷

清代劉氏硃卷——劉樾鄉試硃卷

清代劉氏硃卷——劉樾鄉試硃卷

鄉試,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之一。唐宋時稱“鄉貢”、“解試”。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試本地人,一般在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闈”。明、清兩代定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舉行,凡本省生員與監生、廕生、官生、貢生,經科考、歲科、錄遺合格者,均可應試。逢子、午、卯、酉年為正科,遇慶典加科為恩科,考期亦在八月。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欽派。中式稱為“舉人”,第一名稱“解元”第二名稱為亞元,第三、四、五名稱為經魁,第六名稱為亞魁。中試之舉人原則上即獲得了選官的資格。凡中式者均可參加次年在京師舉行的會試。

鄉試由天子欽命的主考官主持,凡屬本省生員、貢生、監生(包括未仕者和官員未入流者)經科試合格,均準應試,原則上包括州府縣學中經過科考名列第一、二等級的生員以及三等的前三名,但實際上凡經過科考,錄科、錄遺合格的考生均可以應試。但有過失而罷黜的官吏、街頭藝人、妓院之人、父母喪事未滿三年的,均不準應試。

時間

清代的鄉試每三年舉行一次,即在子、卯、午、酉這四個年中的八月舉行鄉試。參加鄉試的是秀才,但是秀才在參加鄉試之前先要通過本省學政巡迴舉行的科考,成績優良的才能選送參加鄉試。鄉試考中了以後就稱為舉人,舉人實際上是候補官員,有資格做官了。

因為鄉試多在八月舉行,故又稱為秋試、秋闈。科舉考試中的常科是定期舉行的,除非國家發生重大事件,一般考試時間不會變動。所以不需要預先發放通知,到時全國考生自動做好應試的準備。若遇朝廷壽誕、登基等慶典活動,還會臨時加科稱做恩科。主持考試的正副主考官由中央委派並由當地的政府官員組成臨時機構進行主持活動。初六日考官們入闈,先舉行入簾上馬宴,凡內外簾官都要赴宴。宴畢,內簾官進入後堂內簾之處所,監試官封門,內外簾官不相往來,內簾官除批閱試卷外不能與聞他事。考試共分三場,每場考三日,三場都需要提前一天進入考場,即初八,初十、十四日進場,考試後一日出場。

地點

各省多在城東南建立貢院,作為鄉試的考場,大門正中懸掛“貢院”二字大匾。

場地

考棚又叫“號房”是一間一間的,作為專供考生在貢院內,答卷和吃飯、住宿的“考場”兼“宿舍”。科舉考試是考生每人一個單間。貢院裡的監考很嚴,考生進入貢院時,要進行嚴格的搜身,以防考生的身上藏有“夾帶”。當考生進入考棚後,就要鎖門。考生們參加考試期間,“吃喝拉撒睡”皆在“號房”內,不許出來,直到考試結束。

號房內十分狹窄,只有上下兩塊木板,上面的木板當作寫答卷的桌子,下面的當椅子,晚上睡覺將兩塊板一拼當床。考棚裡還為考生準備了一盆炭火、一枝蠟燭。炭火即可以用來取暖,也可以用來做飯。考生考試期間與外界隔絕,吃飯問題得自己解決。監考官,只管考試作弊,至於考生在號房裡的其他動作,監考官一概不問。

內容

鄉試由朝廷選派翰林、內閣學士赴各省充任正副主考官,主持鄉試,考試主要考《四書》、《五經》、策問、八股文等,各朝所試科目有所不同。各省的學政是不能主持鄉試的,學政負責主持院試,選拔秀才,並督察府、縣的學官。

例定:八月初九為第一場,試以《論語》一文、《中庸》一文或《大學》一文、《孟子》一文,五言八韻詩一首,經義四首,初場的3道四書題每道都要寫200字以上,4道經義題則需要寫300字以上。十二日為第二場,試以五經一道,並試詔、判、表、誥一道,議論文要求300字以上,以後又有變通。十五日為第三場,試以5道時務策即結合經學理論對當時的時事政務發表議論或者見解。從考試的內容上可以看出,儒家經學是科舉考試的主要核心內容。

結果影響

鄉試考中的稱舉人,俗稱孝廉,第一名稱解元。鄉試中舉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時,正值桂花飄香,故又稱桂榜。放榜後,由巡撫主持鹿鳴宴。席間唱《鹿鳴》詩,跳魁星舞。

鄉試是科舉制在省區範圍內的組成部分。它不僅是會試、御試的必要階梯,還在內容、規則、程序等方面做了很好的前期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