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漫長的搶救口述歷史之旅,還原一代大師作品背後的冷暖人生

將高居藝術殿堂之巔的大師們還原成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普通人,以“情”作為鏈索,串聯起可雅俗共賞,研究尋味的美麗項鍊,這是18集大型文獻藝術紀錄片《

大師的背影》的創作定位與藝術特色。

紀錄片講述的都是些鮮為人知的,關於一代傳統國畫大師們的人生冷暖、油鹽柴米、家長裡短、逸聞趣事。她不是一部呈現中國傳統國畫的藝術作品、風格造詣和輝煌成就的影視作品,在這一點上,與早年熱播的央視紀錄片《百年巨匠》有所不同。這些未見經傳的“凡人小事”,才是《大師的背影》講述內容的魅力所在!

一場漫長的搶救口述歷史之旅,還原一代大師作品背後的冷暖人生

為了能夠真實反應這一代藝術大師的人品和風采,攝製組歷時五載,行走20餘城,採訪了“長安畫派”、“金陵畫派”、“海派”和“嶺南畫派”的國畫大師的遺孀、後人和弟子近百人,錄製素材近300小時。今天,紀錄片已與廣大觀眾見面,但其中的口述嘉賓,建國後榮寶齋的第一任經理候愷,李可染夫人鄒佩珠,石魯夫人閔力生,徐悲鴻夫人廖靜文,許麟廬夫人王齡文等人,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讓世人唏噓感傷的同時,頓感搶救口述歷史的工作仍然任重道遠!

為了引導、幫助讀者們更好地理解和觀看《大師的背影》,在此給大家簡單介紹各分集的內容!


一場漫長的搶救口述歷史之旅,還原一代大師作品背後的冷暖人生

第1集 《緣起水墨》

92歲的候愷,從自己在山西左權縣老家14歲時當放牛娃講起,到北平解放後,他被組織安排到琉璃廠,收購接管榮寶齋。一個28歲的土八路,從此當起了紅色老闆。但對做生意一竅不通的侯愷,如何經營管理,成為他面臨的巨大挑戰。正當侯愷發愁的時候,京城東單街頭一家“和平畫店”開張了!掌櫃的是國畫大師齊白石的得意弟子許麟廬先生。

父親是沽上赫赫有名的麵粉機商人,他希望許德麟子承父業,然而許德麟偏偏對繪畫痴迷狂熱。在李苦禪的引薦下,許德麟叩頭拜師在齊白石門下,走上了繪畫的人生道路。恩師齊白石不僅指點他的畫作,還親自為他改名麟廬,領著他走上了中國傳統國畫藝術的不歸之路。


第2集 《莫逆之交》

許麟廬經營過煤礦、麵粉廠。但痴迷繪畫的他,把一個個企業都鬧得破了產。不善經商的許麟廬,開起畫店卻如魚得水。畫店剛開張,便得到了白石老人的傾力支持,並親自題匾“和平畫店”。不僅如此,白石老人還把自己的畫放在店裡出售,成為京城第一個“齊白石專賣店”。一時間,引來梅蘭芳、老舍、黃苗子、新鳳霞等許多社會名流競相來到畫店聚會,由此成為了北京書畫、文藝界的“藝術沙龍”。

此時的榮寶齋正經歷著艱難的創業,侯愷帶領員工吃麵條,裝訂古書,上街推銷……錯綜交織的緣分,讓人唏噓的命運,百轉千回。


第3集 《大匠白石》

弘論當代中國傳統國畫史,齊白石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開的。

即將度過一甲子的齊白石,卻以一個青年的姿態開始了艱辛的“北漂”。在北平的法源寺中,齊白石經歷“五進五出”的人生磨礪。他的畫在諾大的京城無人問津,遭遇人生低谷。好不容易熬出頭,當繪畫小有所成後,他又開始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衰年變法”。

不論什麼階段,在齊白石的腦海中,有一個觀念非常明確。他始終把自己看作是普通的勞動人民而引為自豪。他對達官貴人冷若冰霜,對文化名人熱情異常。因其耿真於世事,圓潤於人生的非凡性格,演繹出生命中點點滴滴的精彩故事。這些,都體現了一位國畫“大匠”的細膩情感和博大胸懷。


第4集 《英年早逝》

在抗日戰爭進入最艱苦的階段,徐悲鴻把自己的命運同民族存亡緊緊的聯繫在一起。他南下新加坡募捐,每日揮汗畫馬,以致患上腰疾,困擾終身。

徐悲鴻與齊白石的交往源遠流長。徐接任北平藝專校長後,曾三顧茅廬力主齊白石加盟任教。徐悲鴻英年早逝,妻子廖靜文瞞了齊白石一年多時間。90歲的白石老人得知後,匆匆趕到徐家探望。他回憶起老友的音容笑貌,不禁老淚縱橫。

廖靜文在徐悲鴻去世後,將徐多年收藏的國畫珍品和自己的全部畫作,連帶他們購置的居住家院,全數上交國家。

活生生的徐悲鴻,以其親情、愛情、友情的細節呈現,加之作為一個偉大藝術家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讓人肅然生敬!


第5集 《春歸畫壇》

“紅色老闆”侯愷以他的倔強個性和土八路的不屈精神,漸漸摸索出榮寶齋的經營之道。而精明的許麟廬看到了50年代公私合營的趨勢,主動將自己的和平畫店捐獻給國家,併入榮寶齋。

侯愷的寬厚、信任給了許麟廬用武之地,許麟廬的豪爽、俠義吸引許多國畫大家紛至沓來。榮寶齋這個曾經的老字號南紙店,獨闢蹊徑,很快成為了京城國畫大師們博古論今的藝術沙龍。“侯許相交”這段有口皆碑的奇緣,從某種意義上說,宿命般地改變了中國傳統國畫藝術的發展史。


一場漫長的搶救口述歷史之旅,還原一代大師作品背後的冷暖人生

接受採訪的部分口述者

第6集 《載舟之水》

建國初期,遭遇百年戰亂的宣紙生產瀕臨絕跡。建國後榮寶齋的第一任經理侯愷臨危受命,扛著一麻袋人民幣來到安徽涇縣,幫助當地恢復宣紙生產,建起了如今舉世聞名的紅星宣紙廠。

聯合國曾授予中國宣紙“紙壽千年”的美譽,不僅因為宣紙在一千多年的傳承和革新中,佔據著書畫創作舉足輕重的地位,還在於她所承載的中國傳統書畫藝術巨大的人文價值。無數大師都與宣紙結下了不解之緣,給世人留下了不勝枚舉的感人佳話。


第7集 《江山多嬌》

上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是中國傳統國畫畫壇一個前所未有的繁榮時代。人民大會堂迎賓大廳的巨幅山水畫《江山如此多嬌》,由周恩來總理親自點將金陵畫派和嶺南畫派的領軍人物傅抱石、關山月聯袂創作。

李可染驚豔畫壇的作品《萬山紅遍》,奠定了他在中國現代山水畫派的領軍地位。李斛為紀念關漢卿誕生700週年創作的《關漢卿像》,即為人物畫經典,難以超越。

傅抱石親率金陵派畫家組成的江蘇省中國畫寫生工作團,成就了轟動畫壇的萬里大寫生活動。正當寫生團浩浩蕩蕩之時,山水畫大師宗其香一個人的寫生萬里長征,卻是走得艱辛異常。


第8集 《向陽湖畔》

1970年初夏,一列南下的火車將文化部6000多名文化精英送到了咸寧“五七幹校”,侯愷、許麟廬及榮寶齋的員工及部分家屬也在其中。他們住牛棚,住糧倉,雖姿態各異,卻演繹出各種患難真情,感人故事。

通過候愷他們的努力,畫家們得以將大字報的紙張用來練習速寫和創作,把生活變成了現實的藝術課堂。如此這般,向陽湖不再被人們視為苦難之地。文藝家們苦中作樂,感受著黎明前夕的縷縷曙光和絲絲溫暖。


第9集 《血濃於水》

盧溝橋事變爆發後,何海霞隻身前往頤和園,將被日本人挾持的師傅張大千一家救出,後追隨張大千流亡四川,無奈與年幼的兒子天各一方。解放後,何繼爭聽聞父親的音訊,隻身踏上了千里尋父的艱辛路。

京派國畫大師吳鏡汀和吳光宇是畫壇鮮有的雙子畫星,為了醫治兄長的精神疾病,吳光宇不惜割下自己的腿肉作為藥引救治親兄。

海派山水畫大師陸儼少在文革中受盡磨難落下病疾,兒子陸亨絞盡腦汁博得醫生的同情,全力保住了父親的一雙手。

這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向世人昭示了一代國畫大師光鮮成就背後的父子、兄弟血濃於水的真相,世間無與倫比!

一場漫長的搶救口述歷史之旅,還原一代大師作品背後的冷暖人生

第10集 《琴瑟和鳴》

在後人的講述中,國畫大師們的愛情或淡如清風、或雲悲海思、或相濡以沫、或激情四溢。他們的浪漫天性,無不生動地演繹著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愛情佳話!

水墨人物畫宗師蔣兆和筆下的人物畫驚天動地,而窮小子當年偏偏被京城的名門閨秀相中,惟私定終生共赴患難;

嶺南畫派大師關山月與孤女李秋璜的愛情辛酸異常,因為沒有合適的衣裳,關山月舉辦了一場沒有新娘的婚禮;

國徽設計者,焦墨山水畫大師張仃,在古稀之年與詩人灰娃喜結連理,用一支枯筆將兩人的黃昏戀書寫得轟轟烈烈;

中央美院山水科主任宗其香筆下的灕江山水堪稱世間少有,他與夫人武平梅及其姐妹間,演繹了一出逸趣橫生的天緣奇遇;

創新傳統山水畫的李可染,與雕塑家鄒佩珠相扶相伴走過半個多世紀。為支持才華橫溢的丈夫,鄒佩珠毅然決然地放棄自己的事業迴歸家庭。


第11集 《大情伯樂》

成就斐然的國畫大師,他們的成功都與另一位大師的慧眼識珠和慷慨資助分不開,那就是他們的伯樂。

16歲的蔣兆和因生活所迫,離鄉背井,流落上海。他被徐悲鴻發現後,不僅破格將他招收入校,徐悲鴻還把自己的畫室貢獻出來讓蔣兆和住。

傅抱石還是南昌的教書先生時,被徐悲鴻賞識。為了培養傅抱石,徐悲鴻用自己的一幅《奔馬圖》,與江西省主席換取了一個留學東洋的名額。

窮困的李斛在求學時,每日只能靠萬金油盒裡的豆豉下飯。徐悲鴻傾其所有,幫助李斛舉辦了第一次個人畫展。

當宋文治從一把扇面上發現了陸儼少的畫作,萌生拜其為師的念頭。苦苦尋訪多年,終於感動了陸儼少。由此,二人師徒之情綿延長達數十年。

黃胄還是一個初出茅廬的青年時,惜才的候愷把他留在了自己的辦公室,讓他臨摹習畫。20年後,黃胄的畫作享譽畫壇,名揚中外。


第12集 《名師高徒》

齊白石和他兩個最鍾愛的弟子李苦禪與許麟廬,雖為師徒,卻勝似師徒。白石老人摳搜節儉的背後,對徒友的慷慨也絕非是偶然常態。李、許二徒對白石師父的灼灼之情,同樣動人心魄。

窮學生韋江凡扒火車由西安來到北平,打算報考藝術學院。由於誤了考期,幾乎動了自殺的念頭。徐悲鴻不但讓他補課重考,還給他找了在學校刻蠟板印教材的工作,幫他解決生計,從此改變他一生的命運。

同樣因為窮苦,關山月只能偷借別人的學生證去聽國畫大師高劍父上課。被識破後的關山月原以為希望破滅,不想高劍父竟免費為其開小灶。

女畫家汪大文是個幸運兒,先後拜在錢瘦鐵、唐雲和程十發的門下,跟隨老師習畫多年。不少蹊蹺動人的故事,讓觀眾大開眼界,為之動情。


第13集 《水木繾綣》

木版水印,一項享譽全球的獨特技藝,是集繪畫、雕刻與印刷為一體,通過水墨滲透於木板雕刻的神奇融合,呈現出筆觸墨韻的完美結晶。

由徐悲鴻先生題寫牌匾的“榮寶齋新記”在琉璃廠衚衕重張開業後,木版水印自然成為了榮寶齋的看家法寶。

當徐悲鴻看到幾乎與自己的《奔馬圖》亂真的木板水印畫作時,連連稱讚:“修改得簡直是天衣無縫,這真是門好技藝!”而用木版水印技術複製的齊白石作品《蝦》和《螃蟹》,連白石老人都分辨不出真偽。

歷時二十餘載完美複製的五代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乃木版水印登峰造極之作,其工作量之浩大,繁複、精準,至今無法超越。奠定了我國藝術品複製技術的世界最高水平,獲得聯合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傑出榮譽!


第14集 《多舛人生》

黑暗孕育著光明,苦難伴隨著輝煌。如果說今天大師們的成功有賴於他們的天賦和勤奮,不如說經歷苦難和不言放棄的堅守,更加成就他們作品中耀眼的光芒!

傅抱石早期的創作都是在飯桌上進行的,家中沒有條件繪製大畫。畫作的尺寸,成為判斷其早期作品真偽的一個重要標準。

如今何海霞的作品價值連城,但在困難時期,何海霞賣畫,僅僅只是為了這一天,一家老小能夠有口飯吃。

抗戰時期,陸儼少不願做日寇的順民和亡國奴。他將身懷六甲的妻子放在擔架上,帶領一家七口,歷經千辛萬苦逃至重慶。

錢瘦鐵曾因拒不向日本人下跪而換來四年的牢獄之災。就在此厄境之下,他還冒著生命危險,幫助郭沫若逃出魔掌,迴歸祖國。

為了西出陽關去敦煌寫生,不顧資金困擾的趙望雲,籌一分錢走一分錢的路,頑強地堅守了自己對藝術的追求。

李苦禪曾經冒著生命危險從事抗日的地下工作。那副錚錚鐵骨,不僅僅是個有氣節的畫家,更是一位堅定的愛國者。


一場漫長的搶救口述歷史之旅,還原一代大師作品背後的冷暖人生

接受採訪的部分口述者

第15集 《柴大官人》

許麟廬,他因一生樂善好施、豪爽仗義的秉性,身邊名流雲集,聲名卓著。在京城畫壇中,無論是大師巨匠還是晚輩後生,都與許老闆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其中,又以介紹他拜師齊白石的師兄李苦禪,與他最為親近。

自“和平畫店”併入榮寶齋後,許麟廬又敢勇當先,輔佐經理侯愷將榮寶齋發展壯大,將中國的傳統國畫藝術推向輝煌。


第16集 《印度密碼》

如今展示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轉戰陝北》,高傲地確立著中國傳統國畫藝術的現實主義高度,奠定了石魯“長安畫派”風格的大纛。

作為新長安畫派的創始人之一,石魯的一生卻是異常坎坷。他因莫須有的罪名遭受文革迫害而導致瘋癲,關押於西安美協院子裡的一間土屋中。嚴密的看管下,石魯偷偷將上世紀5、60年代出訪埃及、印度時所畫的寫生作品,重新塗抹、加染勾勒。這批天書般的“怪畫”,許多學者進行了諸多研究,至今無法解讀。

石魯的一生,始終將幾千年來中國文人蘊積的風骨和氣節,引領和支撐著自己的藝創和處世。


第17集 《老驥伏櫪》

因為成功地領導和組織了新中國國徽、開國大典會場等的設計工作,張仃當之無愧地成為“開國首席藝術設計家”。從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的位置上退下來的張仃,終於有機會去實現讓他魂牽夢繞了30年的“焦墨山水”。

太行山之巔,黃土高原之上,處處留下了張仃年邁的足跡和辛勤的汗水。即便條件再艱苦,也沒能擋住這位古稀老人藝術探索的前進步伐。張仃以其焦墨山水藝術,成為了當代中國傳統國畫的一支奇葩,其藝術成就獲得了眾多關注和褒獎,影響甚廣。


第18集 《一代輝煌》

江豐,曾被多位美術界人士視為中國傳統國畫家的“死敵”,但江豐與一代中國畫宗師黃賓虹的友誼,卻徹底顛覆了坊間的傳說。

追隨徐悲鴻力主中國畫改革的蔣兆和,相傳與另一位大師劉海粟齟齬不合。晚年的蔣兆和與劉海粟緊緊相擁,往日所有的恩怨,都湮沒在大師們希望推動中國傳統國畫發展的共同心願中。

山水畫大師陸儼少在文革中幾乎斷送了一雙手,但是他仍然笑看人生,憑藉深厚的功力和博學的才識,開創了當代山水畫獨樹一幟的藝術風貌。

嶺南派山水畫大師關山月十分珍視自己創作的抗戰畫,但當關老聽到自己的學生患病急需醫藥費時,他毫不猶豫地將畫變賣,救助學生。

偶然的機會,晚年的侯愷收留了一位來自甘肅農村的小保姆小霞。小霞一邊照顧侯老,侯家人一邊教小霞習練工筆畫。如今,小霞的工筆初成,還出版了畫冊。

一代大師相繼離我們遠去,但卻留下了一片大海般寬廣的精神財富!


The End


深情推介:18集大型文獻藝術紀錄片《大師的背影》,愛奇藝紀錄片頻道熱播中!

一場漫長的搶救口述歷史之旅,還原一代大師作品背後的冷暖人生

候愷先生題寫的紀錄片片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