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真正聰明的人,看起來都很笨(文摘)

01

上小學的時候,我的數學成績很好,每次考試都是班裡第一名。

我的數學老師也是一個很有趣的人,他經常興致一來就把班裡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然後出一些題讓各個小組來搶答。這種學習競賽式的遊戲很受同學們歡迎,每次大家都很熱烈的投入。

有一次,老師出了一道比較難的題,結果被隔壁小組一位同學率先搶答。然後老師問大家,還有沒有其他的答案。於是我第一時間舉了手,並說出了自己的答案。

我當時很自信,覺得自己一定是對的。因此答完之後,還衝剛才那個同學做了一個很誇張的鬼臉。全班同學都鬨堂大笑,而那位同學則漲紅了臉。

結果打臉的時刻來了,老師揭曉的答案顯示,那位同學做對了,而我因為審題大意犯了錯。

這件事已經過去幾十年了,直到現在每次想起,我還是會感到臉紅,並告誡自己:一個人看起來有多聰明,就可能有多愚蠢。

後來,經歷的人和事多了,更深刻的意識到,一個越是厲害和成熟的人,越懂得剋制自己。那些真正聰明的人,很多時候看起來反而是笨笨的。

02

最會溝通的人,可能是一個嘴很笨的人。

曾經有一位朋友很鬱悶的對我說,自己嘴特別笨,一到人多的場合就不會說話,顯的特別傻,怎樣才能像別人一樣聰明、有趣,和誰都能談笑風生呢?

一說到溝通,說到與人交流,我們最先想到的是表達能力。比如自己的口才好不好,說話的技巧高不高等等。真的如此嗎?

我剛工作的時候,老闆是一個口才很不好的人。偶爾情緒激動時,他還會有一點點的口吃,說起話來磕磕巴巴的,經常有員工私底下拿這點來取笑他。在很多人的意識裡,這樣的人是不可能當好一個老闆的。但恰恰相反,公司裡絕大多數的人都願意跟隨他,即使是外在的客戶也很願意和他交流。

為什麼呢?

那些真正聰明的人,看起來都很笨(文摘)

原因就是,他雖然在表達上有些欠缺,看起來笨笨的,但是他非常願意傾聽別人。不管是和誰交流,他都是微笑著先聽別人來講,一點也沒有爭奪話語權的意識。這樣一種傾聽的姿態,經常讓別人覺得自己很受重視,覺得老闆很懂自己,因此願意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

所以說,在溝通當中,傾聽比說要重要。大多數人總是急於表達自己,想一吐為快,卻一點也不懂對方。這樣的交流其實不能算是真正的溝通的,因為大家都在說,沒有人願意聽,溝而不通,結果就很容易變爭論甚至是爭吵。

真正會溝通的,知道溝通的最終目的是滿足各自的需要,並達成共識,而不是去爭強好勝。

後臺回覆 “聰明” 可獲取原圖

03

情商高的人,可能是一個願意承受委屈的人。

經常有人說,自己身邊有一個很討厭的人,說話各種不中聽,我該怎麼懟回去?

其實懟回去的方式有很多,比如:

直抒心意式:告訴對方你傷到我了,讓對方注意自己的言語。

以牙還牙式:用同樣不中聽的話攻擊對方,挑對方身上的毛病。

非語言式:用蔑視的眼神看著對方,再輔助以冷笑,用氣場碾壓對方。

等等

但實際上,以上這些方式都不算什麼好的回應方式。

在情緒上爭對錯,爭誰強誰弱,爭到最後就會發現,只有兩敗俱傷,沒有人會是贏家,因為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嚴重損壞了。這就是一時痛快的代價,這個代價顯然有點大。

真正聰明的人,情商高的人,在遇到討厭的人時候很少會想著怎麼去懟回去,怎麼讓自己出一口氣。他們被激怒的時候,通常會冷靜的思考幾秒鐘。

在這短暫的幾秒鐘裡,他們會思考這些東西:

1. 這件事對我重不重要?

如果不重要的話,就不必浪費時間去處理。這就像一個人在路上遇到馬雲,然後罵馬雲是傻X,馬雲可能理都不會理他,因為那個人對馬雲根本不重要。與其花幾分鐘去和一個陌生人對罵,還不如先去工作掙他一個億。

2. 如果這件事對我重要的話,有沒有其他看問題的角度?

情緒一旦起來,很容易把人的注意力聚焦在“我被傷害了”這樣一種感受中,而看不到其它的東西。所以,當意識到自己生氣的時候,要提醒自己去全面的看問題,不要偏執。

比如覺得對方討厭,那麼可以想一想對方為什麼這麼做,支持ta這麼做的理由是什麼?當我們這樣去思考的時候,就有可能發現一些之前被忽略的事情,從而變的更理性一些。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與人之間的矛盾80%都是由誤解造成的,而誤解的原因就是相互不夠了解,只看見自己,而看不到對方。所以,相對於爭論對錯,更重要的是怎麼化解誤解。

以上可以看到,只需要冷靜幾秒鐘,解決事情的思路就會完全不同。表面上看,情商高的人很窩囊,寧可受委屈也不反擊,但實際上,他們的思維已經脫離了情緒的維度,轉向了更有價值的真正解決問題的角度上來了。

04

很多時候,成長就是這樣,不成熟的時候人們會幻想,認為真正的力量是強勢,是可以隨心所欲的碾壓別人。用心理學的話術說,就是可以隨意的發揮自己的攻擊性,是一種向外擴展的狀態。

但實際上,如果我們看一下身邊真正成熟的、有成就的人就會發現,真正的力量是降低自己的姿態,控制自己的攻擊性,是一種向內收的狀態。

小聰明的人會放肆,但放肆之後發現周圍只剩下自己;大聰明懂得剋制,但剋制之後發現,身邊聚集起了越來越多志同道合的人。人與人之間的區別,就是這樣不經意間拉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