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清区:天台山上两石窟

天台山上两石窟

提起“石窟”,人们自然会想到了中国“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 、云岗石窟。这些都是国宝级的产物,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而在长清,也有不少石窟:譬如莲花洞石窟造像、五峰山洞真观、金牛洞造像、圣佛洞造像、文昌洞、虎头山石刻造像、麻衣洞等,这些都被分别列为省、市、县级文保单位。而在归德街道南河洼村西的天台山上的两处石窟却鲜为人知。

天台山,听起这个名字来一定认为是一座高不可攀、庞大陡峭的山。其实不然,它坐落在归德街道南河洼村西,查找长清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峰的资料并没有找到。这说明它的海拔肯定不到300米。不过此山正如名字一样,山顶上很平,像个大台子,和附近的山比起来也算是鹤立鸡群了。

长清区:天台山上两石窟

长清区:天台山上两石窟

沿南河洼村西一条不是很宽的水泥路前行,走一段后就是土路,最后到达天台山半山腰的一处平地。从这儿开始车子就没法开了,向上就只能徒步前行。

为了登山方便,古人修建了一条宽约一米的石阶盘路,尽管有的段落比较陡峭,有的被冲刷得成了一道沟,但走起来倒不是很费劲。

长清区:天台山上两石窟

长清区:天台山上两石窟

长清区:天台山上两石窟

长清区:天台山上两石窟

长清区:天台山上两石窟

经过在密林中的攀爬,最后到达一处人工垒砌的平台之上。平台西面的石崖上,就是石窟遗址。

长清区:天台山上两石窟

观看周围的地势发现,这儿是天台山顶部巨大岩石的东面,洞窟就位于这处高大岩石的底部,为一天然溶洞。洞外面垒了一道石墙,中间开门,两边为窗。窗子没有任何的修饰,只是两个长宽各为半米左右的方洞。此处最为精美的就数洞窟的石门了。

石门高约一点八米,宽约一米,上面为雕刻成一个半圆弧状的门额,半圆弧内刻有一条腾云驾雾的飞龙。门额的最上边平放着探出约20公分的檐板,檐板最外边雕刻着瓦当。两边的门框上刻有一副楹联:“混沌未分判洪蒙于先天,圣教流演度群迷于后世”。横批是“洞神大道”。门额和门框之间的过木石早已没有了踪影,门框最下边的门枕石也不见了。

长清区:天台山上两石窟

长清区:天台山上两石窟

从楹联的内容和村里老乡的介绍得知,这是一处供奉太上老君的洞窟。据了解,太上老君是公认的道教始祖,即道教中具有开天创世与救赎教化的太上道祖。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万教之宗元,出乎太无之先,起乎无极之源,终乎无终,穷乎无穷者也。一般乡野间极少供奉。

进的洞内,发现两边都是精打的供台,供台之上为雕刻的石像,洞窟的中间稍靠后的位置为太上老君雕像。不过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洞内所有的石像全被砸毁而空空如也。

洞窟内还算宽敞,再向里逐渐收窄,最里面就进不去人了。看上去里面能容人的深度足有两丈有余,最高的地方,人跳起来也摸不到顶。

长清区:天台山上两石窟

长清区:天台山上两石窟

长清区:天台山上两石窟

长清区:天台山上两石窟

在这处洞窟南边几米远的地方立着一块石碑,只是除最上面影影绰绰能辩出“万古流芳”四个稍大的字外,其他的文字漫漶不清,这处洞窟遗址历史上所有的内容就无从考起了。但从依稀的人名和内容分析,这是一块功德碑确定无疑。上面应当记载着当初开凿洞内石像、修整这座洞窟配套设施的情况。从这块石碑风化情况及洞门两边门框中的文字来分析,这座石窟有关的建造年代在元、明时期的可能性较大。

长清区:天台山上两石窟

长清区:天台山上两石窟

从老君洞出来,顺着一条蚰蜒小道向南行大约四五十米,也有一处类似的洞窟遗址,这个洞窟叫元君洞,也就是民间所称供奉泰山奶奶的地方。

在洞口外面上方的石壁上,题写着“泰山行宫”四个阳刻大字,笔体为楷体,大气端正,虽然已被风雨磨蚀的不很明显,但还不难辨认。

长清区:天台山上两石窟

长清区:天台山上两石窟

元君洞比老君洞要小一些,洞口有一人高。由于洞口过小的原因,古人没有砌墙,而是在洞口外面南北两边修上两道石墙,然后再在两道石墙上方搭上一个顶子,做成一个敞篷用来为洞窟遮风挡雨。

长清区:天台山上两石窟

长清区:天台山上两石窟

这个洞子的空间也就是五六个平米的面积,比较局促,形状犹如北方乡下地瓜窖中的旁坛。再看洞内的墙壁,发现有很多人工凿切的痕迹,这充分说明,古人嫌洞小不得不用铁钎子,向四周扩切了一下洞壁。

同样的原因,洞内所有的石雕已没有了任何踪影。

长清区:天台山上两石窟

长清区:天台山上两石窟

两座洞窟由于是位于山顶岩石的东侧下方,再加上洞窟以东全是密不透风的柏树林,所以从山下根本看不到这个地方,就是走到附近也很难发现这两个洞口。但从这里可以在树缝中清楚地看到东南方的虎头山和正东的南河洼村。

长清区:天台山上两石窟

长清区:天台山上两石窟

或许是山路难行的缘故,村民为了供奉方便,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山下比较平缓的地方修建起三间起脊的小庙,用来供奉太上老君、碧霞元君等众神像,而不再费神劳力的爬到山上进香磕头了。

长清区:天台山上两石窟

长清区:天台山上两石窟

长清区:天台山上两石窟

长清区:天台山上两石窟

在紧邻小庙东面的下方,还有三间低矮的石屋,令人惊奇的是这石屋没有用檁梁搭建,而是顶部发旋成弧形,并且设有里外间。应该是供上香的人们所建。从建筑形式看,甚至比小庙还要早一些。

长清区:天台山上两石窟

长清区:天台山上两石窟

长清区:天台山上两石窟

长清区:天台山上两石窟

天台山上的这两个石窟,和不足一里地的虎头山石窟造像一样,均为坐西朝东,面积也不相上下。那么它们是不是建在同一时代、相互有没有关联呢?我们暂时还不敢妄下结论。但它们组成了归德街道一条不多见的古遗迹链条,加上北面不远处的魁星楼、玉皇庙等,为以后文物开发、研究提供了新课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