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物语:冷暖人生的甘苦自知

我是上大学之后才开始吃苦瓜的。

在这之前,我对这种苦不拉叽的食物向来敬而远之。虽然在南方,苦瓜这种物美不美不好说,但价确实廉的菜在餐桌上的出现频率极高。

那时候的我特别不能理解,父母吃苦瓜一脸的平静和回味,而那口中的食物滋味分明是苦如药。

很多人像我一样,少时不沾苦瓜,长大后才愿意一试。

苦瓜物语:冷暖人生的甘苦自知

试的时候,心境和少年恐怕多多少少已经大相径庭。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秋。

成年后,融入社会,生活、工作的压力倍增,突然有一天,想品尝少时视之如药的东西

很多人从此开始爱上吃苦瓜,有的人还专爱吃特别苦的那种。

似乎人生百味尝遍后,便偏爱这种苦中带甘的感觉。

苦瓜物语:冷暖人生的甘苦自知

苦瓜是泊来之物,原产于东印度。

大概在明朝前期传入中国。

苦瓜在我国又叫锦荔枝、癞葡萄、癞瓜、红姑娘、凉瓜、红羊、菩荙、君子菜。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对苦瓜的喜恶两极分化。

苦瓜物语:冷暖人生的甘苦自知

最早的记载是明代朱橚编写的《救荒本草》,上面记载:

“救饥采锦荔枝黄熟者食瓤”。

锦荔枝即苦瓜。

朱橚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一生几起几落。

在明太祖时期因为擅离封地,被贬云南;又曾在建文帝削蕃的时候,贬为庶人,后又被禁南京;燕王朱棣登基后恢复其封地,又因被控谋反,把三护卫献还给明成祖。

苦瓜物语:冷暖人生的甘苦自知

朱橚

他在政治上没任何成就,平庸之极。

但他做了几件很有意义的事,组织参与修定了《保生余录》、《袖珍方》、《普济方》和《救荒本草》。这些书日后在日本等世界各地流传甚广。

仅这点,他就超越了历代王朝中无数的皇子,在历史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他记载的的苦瓜,是饥荒时的救命食物。

此时的他,已不是高高在上五皇子,而是一位心怀慈悲的普通老者。

同时代的费信,在他的《星槎胜览》写道:

“苏门答剌国一等瓜,皮若荔枝,未剖时甚臭如烂蒜,剖开如囊,味如酥,香甜可口。”

费信一生下过四次西洋,其中有两次是跟随大名鼎鼎的郑和。

苦瓜物语:冷暖人生的甘苦自知

第一次是在永乐七年(1409年),他跟随郑和到了爪哇、占城、古里、苏门答剌、锡兰山、满剌、加柯枝等国家。另外一次是时隔21年后的宣德五年(1430年),他跟着郑和去到了古里、锡兰山、忽鲁谟斯、满剌加等二十个国家。

费信精通外国语言,在使团中担任翻译和文职工作。

苦瓜物语:冷暖人生的甘苦自知

《星槎胜览》便是记录郑和下西洋趣闻的书籍。在郑和的航海记录被销毁后,这本书已经成为研究郑和下西洋的基础书籍。

苦瓜的记录,便是他们在经过苏门答剌国(今天的印度尼西亚境内)的见闻。

但他记录的吃苦瓜,是当地人剥开难闻难吃的皮,吃内里的红心。

这是苦瓜初入中国,大家的吃法,吃整个苦瓜,包括苦瓜皮,要等到明末清初了。

苦瓜物语:冷暖人生的甘苦自知

我很感触于他的乐观。见到这么不招人待见的食物,还会兴致勃勃地看他们剥出红心来吃,还写入书中。

也是,如果不是这种乐观,恐怕也难在大茫茫大海里万里穿行,受风吹日晒,看惊涛骇浪,且乐此不疲。

明代众多县志中,有一本叫《安溪(福建安溪)县志》,里面也记载了苦瓜:

“苦瓜长四五寸,皮皱味苦,瓤初生白,至熟转红。核如木鳖子而小。俗呼为癞蒲萄,又呼为红瓤。”

苦瓜物语:冷暖人生的甘苦自知

此书的作者是明代一个九品芝麻官,叫林有年。

他幼年贫穷,但他为人孝顺、为官正直。

他虽然官职低微,却也做过惊天动地的事情。他曾为了劝阻明武宗劳民伤财,派内臣去西域迎生佛,上《辟邪妄疏》,结果圣颜大怒,以致于差点招来牢狱之灾。

明武宗便是历史有名的朱厚照,设立豹房,专宠太监刘谨,强宠民女、肆意玩乐。他崇尚武力,也是明朝最后一个御驾亲征的皇帝。

苦瓜物语:冷暖人生的甘苦自知

明武宗朱厚照

面对这么一位喜怒无常、有暴力倾向的老板,他依然无畏地真言上疏。

后来,幸得有人保他,才免于坐牢。

他一生清廉,喜读书做学问,光县志就有《东莞》《武义》《安溪》等著作。

苦瓜物语:冷暖人生的甘苦自知

很有意思的一件事,这些无意中最早记载了苦瓜的人,一生也经历众多磨难,却也持着前行。

苦瓜做为一种很奇特的连接,无意中把中国文人的品行与经历连在了一起。

在人生苦的初始状态中,用某种中国文人特有的方式,比如文字,把另外一种意义的甘甜放大,并流传下来。

用明末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的话:

“苦瓜,一名菩荙,一名君子菜。其味甚苦,然杂他物煮之,他物弗苦,自苦而不以苦人,有君子之德焉。又诸蓏性寒者多不克化,而苦瓜其性属火,以寒为体,以热为用,其皮其子皆益人,又有君子之功,故今北人亦嗜之。”

自苦而不以苦人,有君子之德。、

我看他们写的文字时,心里就在想,他们应也吃过苦瓜,也可能,很爱吃。

苦瓜物语:冷暖人生的甘苦自知

苦瓜味苦、性寒。

但作为菜的一种,这么苦的食材却意外的广受欢迎。

苦瓜物语:冷暖人生的甘苦自知

苦瓜的做法有很多种。

煎、炒、煮、蒸、炖、釀、腌、生吃等等,凡是我们所知道的中国的烹饪方法都可用在苦瓜上。

苦瓜像一个脾气很好的老好人,也不挑。

明代以后时有书籍记载吃苦瓜。

著名的《金瓶梅》中就有记载:

“又是两样艳物与胡僧下酒:一碟子癞葡萄、一碟子流心红李子。”

这是书中,西门大官人请梵僧(天竺和尚)吃饭的时候,众多菜肴中的两样菜。

苦瓜物语:冷暖人生的甘苦自知

书中故事虽是虚构,但作者兰陵笑笑生,身为明朝人,也从侧面证明了,苦瓜在当时已经被当时包括所谡的“上层社会”的人所食,所喜爱。

清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有记载:“席上燕窝、鸡、鸭,此外就是广东出的柔鱼、苦瓜,也做两碗。”

苦瓜也和燕窝这些高级的食物在一起,为官场中的“上等人”所食用。

苦瓜物语:冷暖人生的甘苦自知

根据古代书籍记载,苦瓜的做法有“用肉蚬和煮之侑食”(明,永乐大典);“南中人甚食此物,不止于瓤。实青时采者,或生食与瓜同。”(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以豆豉蒸食之,甚佳”(清《恒春(台湾恒春)县志》);“可腌食,熟食亦佳”(《苗栗(台湾苗栗)县志》)等等。

苦瓜物语:冷暖人生的甘苦自知

现代的苦瓜做法就更是丰富了。

牛肉、猪肉等各种肉类炒苦瓜,各种蛋炒、煎苦瓜,各种肉类加苦瓜做汤,各种凉水拌苦瓜,各个食材炖苦瓜,肉类釀苦瓜,生吃苦瓜等等,在网上能搜出超过二百种的做法。这在青菜类的食材里是绝无仅有的。

我走过全国很多的城市。

大体来说,时至今日,也还是南方吃苦瓜的多。

广东吃苦瓜之风尤为盛。

苦瓜物语:冷暖人生的甘苦自知

不过广东人喜吃苦瓜,并非爱苦瓜之味,而是喜欢苦瓜带来的好处。

比如清热解毒。

这和广东人爱喝味道很一般的凉茶的道理是一样的。这一点上,广东人务实的特点体现的淋漓尽致。

我吃过最苦的吃法,是生吃。

苦瓜物语:冷暖人生的甘苦自知

生吃苦瓜,苦的味道存在非常久,嘴里才会略微泛起淡淡、若有若无的甘。

人类分辨苦味的基因叫做TAS2R38,决定了我们对苦味的敏感程度。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吃苦味的中药的时候,跟喝水一样,而有些人像吃毒药一样。

而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人类的味觉对苦最敏感,接下来依次是酸、咸,最后才是甜。

要从最敏感的苦中,体会最不敏感的甜来。

这种吃法确实需要极大的耐心、愿意去等待,那个可能不会出现的峰回路转。

人生确实需要经历冷暖,洞悉甘苦的源由,才能“却道天凉好个秋”。

那年,我已年逾三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