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八國聯軍進京,清政府不跑,全力抗擊,能有幾成勝算?為什麼?

亦惞


不要說這個假設根本不存在,即使是全力抗擊,我的答案仍然是否定的,根本不會取勝。因為: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朽木不可雕也,扶不起的阿斗,爛泥扶不上牆,堡壘最易從內部攻破——雖然當時的大清朝,看起來還是一隻威風凜凜的老虎,其實已經是一隻“紙老虎”了。這隻紙老虎,已經病入膏肓,失去了活力和生命,只需輕輕一搗,或者一根火柴,頃刻間便轟然倒塌或者化為灰燼。

僅舉一例,就足以證明清政府沒落、腐朽到何種程度!有資料顯示,侵略勢力入侵中國時,老百姓不僅無動於衷,而且夾道歡迎,甚至還幫異族的忙。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有一個3000人組成的“廣東苦力團”,協助英法聯軍進攻北京城。等到了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的時候,老百姓的行為更是讓人不解,不僅趴著觀看,甚至還有給聯軍送上書八個大字“祝效華封、萬國鹹喜”的錦旗的。


何以至此?根本原因在於清朝的腐朽統治。一是吏治腐敗。上下勾結,行賄受賄成風,公開賣官鬻爵,“十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苛捐雜稅,多如牛毛,苛政猛於虎也!老百姓受盡盤剝,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甚至易子而食。


二是驕奢淫逸,慈禧太后極盡奢華之能事,下面群臣爭相效仿,“楚王好細腰,宮女多餓死”,“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不惜重金建造圓明園、頤和園,傾全國之力祝賀“六十大壽”。慈禧即使是逃到山西、河南,照樣每頓飯上百個菜,照樣徵集幾百輛牛車,大修官道,迎來送往!山西的喬家大院、河南的康家大院我都是去過的,裡面都有記載。可見,這個排場、這個面子是多麼的根深蒂固,國破家亡,竟然還有心思享樂!讓快要餓死的老百姓情何以堪?

三是軍備廢弛。本來國庫已經空空如也,但慈禧竟然挪用軍費建造頤和園。槍炮武器與敵相比,落後本就不是一個級差,如此一來,就更加落後了。這樣的軍隊如何打仗?如何能打勝仗?

四是,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回族起義、天理教起義、陳金釭起義、陳開起義、捻軍起義、川楚白蓮教起義、天地會、義和團、撒拉族起義、柳鄧苗民起義、張秀梅、李文學、杜文秀起義、臺灣林爽文起義、太平軍起義、小刀會起義,常年打仗,壯勞力死亡殆盡,屍橫遍野,餓殍遍地。內部的互相消耗,哪還有力量對外?


五是,經過《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國內更是雪上加霜,而帝國主義侵略者,卻更加的發展壯大。力量對比此消彼長,強者更強,弱者更弱,如何抗敵?


因為沒力了,即使有力也不會一起使了,四分五裂了,不團結了。所以說,即使是全力抵抗,照樣是失敗!


臥龍先生號


其實,清政府就是因為全力抗擊後打不過才跑的。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前夕,京津、直隸地區(也就是戰爭的主要區域),共有清軍十一萬三千人。

北京有六萬五千人,不過基本上就沒有什麼能打的部隊。戰鬥力第一的是來自甘肅的董福祥部20個營6786人,但該部會同五萬義和團圍攻只有442名各國使館衛隊堅守的東交民巷使館區,卻怎麼也打不下來,可見其在近代戰爭中也就屬於戰五渣的水準。至於全由八旗子弟組成的三萬多武衛中軍和神機營、虎神營,也就比廢物點心強一點,剩下的兩萬八旗、綠營,也就純粹是廢物點心了。

當時大部分清軍實際上就是這種形象,怎麼看都不像軍人

天津實際上才是清軍的精華所在。包括直隸提督聶士成所部武衛前軍15070人,裝備奧地利曼利夏連發槍、德國格魯森37/57毫米速射炮、克虜伯75毫米野戰炮,是清帝國裝備最好、訓練有素的野戰部隊。此外還有四川提督宋慶所部武衛左軍9806人,天津鎮總兵羅榮光所部淮軍4750人,總兵李安堂部淮軍2318人,總兵何永盛部直隸練軍2500人,共計約三萬五千人。

清軍新舊摻雜,總體上仍然是一支古代軍隊,只是裝備了近代武器而已,但軍事制度完全是古代的


剩下萬餘人分佈在山海關、保定、正定、大名、宣化、永寧、熱河、古北口等地,兵力分散,可以忽略不計。

這麼算下來,其實清政府能打的也就三四萬人而已。偌大的帝國,算起來真是怪可憐的。

八國聯軍最多時兵力達到十二萬八千餘人,不過因為清軍敗得太快,實際參戰的沒有那麼多,估計也就三四萬人。

八國聯軍形象,從左至右:英國、美國、俄國、印度、德國、法國、奧匈、意大利、日本

英軍戰鬥部隊有兩萬餘人,主要是來自印度,英國人只有二千多,印度人有一萬八。此外還有後勤一萬三千五百餘人和嚮導一千三百餘人,共計三萬三千四百多人,火炮十四門。

法軍戰鬥部隊一萬五千六百餘人,本國和殖民地部隊各一半,加上非戰鬥人員共計兩萬人,火炮六十門。

德軍戰鬥部隊兩萬三千七百多人,火炮六十二門。

俄軍戰鬥部隊兩萬人,加上非戰鬥人員共計兩萬三千多人,火炮四十四門。

日軍戰鬥部隊兩萬二千多人,火炮五十八門。

美軍戰鬥部隊五千八百多人,火炮三十門。

意軍兩千多人,火炮四門。

奧軍三百人,全部是海軍陸戰隊。



大家看到了吧,即使清軍擋住了八國聯軍第一批的進攻,當八國聯軍到齊之後,還是一樣會一敗塗地的。因為清軍能打的部隊,實在是太少了,而且完全沒有再生能力,因為大清不是義務兵役制,根本就沒有受過訓練、服過兵役的預備役人員可以徵召,只能臨時招募農民和城市遊民,這些人上戰場不是送死,就是當逃兵。

實際上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也就只有三場大規模的戰鬥。

第一場是大沽口。清軍是羅榮光部三千人,他們主要是海岸炮兵,分佈在白河兩岸的四個炮臺裡,要操縱一百七十門各類火炮,主要是打擊軍艦,對抗步兵進攻的能力很有限。

大沽口之戰,聯軍選擇夜間從炮臺背後進攻,使炮臺難以發揮海防炮群的威力

而在戰爭爆發之前,八國聯軍的軍艦已經有10艘吃水比較淺的進入白河,處於大沽口炮臺的背後死角處,並有英、法、德、俄、日等國陸戰隊900餘人登陸大沽口,也大搖大擺進入了炮臺背後。而因為沒有開戰的命令,炮臺守軍也只能眼睜睜看著。

所以戰鬥開始後,炮臺立刻陷入腹背受敵的窘境,清軍英勇抵抗了六個小時,羅榮光等七八百名官兵殉國,殘部逃走。聯軍死58人,傷197人。



第二場是天津。清軍最初是聶士成、羅榮光、何永盛各一部共計約一萬人,圍攻紫竹林租界裡的不到兩千聯軍。不過清軍久攻不下,聯軍的援兵越來越多,最後清軍達到兩萬四千多人,義和團達到五萬人(但都是渣渣),聯軍也達到一萬七千餘人。義和團這種烏合之眾對戰爭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戰鬥主要是在清軍和聯軍之間進行,而前者在兵力上並沒有多少優勢。

清軍也有一些進口的新式武器




決戰只進行了不到兩天時間。7月12日夜,聯軍三千人進攻白河東岸,至13日中午,將馬玉昆部武衛左軍15營擊潰。四千五百人進攻天津南門,於14日擊敗聶士成餘部(聶士成已於7月9日陣亡)和淮軍、練軍,攻入天津城。聯軍在將近一個月的戰鬥中,死傷約900餘人,而清軍的精銳全部被打垮了,雙方的戰鬥力差距,就是有這麼大。

但最終這些武器都淪為聯軍的戰利品




第三場是北京。這時聯軍總數已經有三萬四千人,不過進攻天津的部隊要休整,所以只派出新到的部隊一萬八千多人、八十一門火炮進攻北京。

而這時北京除了原有兵力和天津敗兵,又從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來了勤王軍,共計約十萬人,但除了天津敗兵二萬人,都沒有什麼戰鬥力,另外還有義和團七萬人,這就是湊數的。

北倉之戰


而事實上戰鬥也就主要在駐防北倉的天津敗兵和聯軍之間展開,激戰進行了四個小時後清軍潰散,聯軍死95人,傷540人。而李秉衡率領的勤王軍數萬人幾乎是一觸即潰。


日軍展示繳獲的清軍武器,可見是新舊摻雜,有先進的連發槍,也有粗笨過時的抬槍


到進攻北京城的時候,城內還有七八萬清軍,不過如前所說,都是缺乏戰鬥力的八旗綠營,也就是董福祥部強一點,所以雖然他只有幾千人,卻要防禦廣渠門、朝陽門、東直門的寬大正面。戰鬥從8月14日凌晨開始,14時英軍佔領廣渠門,俄軍佔領東便門,21時日軍佔領東直門、朝陽門、安定門。

美軍進攻北京城的油畫


就是在這種城破軍潰的情況下,慈禧太后和光緒帝於15日凌晨出西華門逃往山西,可以說是山窮水盡的時候才逃跑的,並不是能夠堅守而不守。在北京之戰中,聯軍死傷四百餘人,清軍傷亡四千餘人,大多潰散。

總的來說,聯軍只用了三四萬人就打垮了十幾萬清軍(其中能戰的也就四萬來人),僅傷亡2000餘人。到了10月份,聯軍已超過十萬人,就更沒有打下去的希望了,除了簽訂城下之盟,清政府沒有其他的選擇,不是不想打,實在是打不過啊。


海軍史研究會員


勝算還是有的,八國聯軍區區幾萬人,雖然有槍炮,單兵作戰能力強,但是如果滿清政府能夠組織有效的抵抗,使用適當的策略還是可以戰勝八國聯軍的,怎奈大廈將傾,政府腐敗失去軍心民心,竟然出現百姓給侵略者做嚮導的荒唐事,可以說是失民心者是天下的典型案例。


我們假設一下,為什麼說滿清有勝算呢,有很多辦法,

比如說堅壁清野,全民皆兵,把侵略者深陷人民的汪洋大海中。人海戰術弄死他們,創造各種機會近身肉搏。

比如組織八旗敢死隊,白天阻擊八國聯軍,晚上騷擾攻擊侵略者大營,24小時不讓洋人睡覺,打死一部分,折騰死一部分。

比如使用傳統兵法妙計,火攻,火燒連營,水攻,淹死他們,包抄射箭射死他們,山上扔石頭木墩砸死他們,水裡下毒下蒙汗藥。

比如美人計,徵集全城妓女“攻陷”他們,糖衣炮彈送酒送肉腐化他們,送錢送金銀收買他們,花再多錢也用不了四萬萬兩白銀啊。

組織直隸各地武裝抵抗聯軍,勝者漢人封王,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量中華之人力,滅萬國之來敵!


小義老師扯歷史


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的由頭是清王朝支持的義和團運動侵害了他們的在華利益。在義和團運動進行的如火如荼時,十萬義和團戰士攻打只有區區幾百護衛守護的東交民巷,在打了六十多天後,以失敗而告終。從這我們不難看出,清王朝在面對成千上萬的八國聯軍時,如果慈禧不跑路,打贏的勝率幾乎沒有,也許有的人會認為義和團運動時還取得了廊坊大捷,抗擊八國聯軍時,僧格林沁在第二次大沽口之戰時,也取得了勝利。但這些勝利並不能扭轉清王朝的敗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時,中國當時的社會形勢異常嚴峻,由於慈禧治國方略的失誤,官員腐敗嚴重,民不聊生,民眾起義不斷,清王朝統治者已跟不上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運動也有力的衝擊著清王朝,清王朝已失去了對整個社會的掌控力。

2、清軍武器落後,經費不足。由於清王朝的閉關鎖國,缺少了與世界的聯繫,農業自給自足的局面尚未打破,世界強國在進行科技革命時,中國還處於著男耕女織的落後狀態,在很多國家都裝備先進的步槍、大炮、軍艦時,清軍還是大刀長矛,雖說經歷了洋務運動,清王朝購買了一些槍支和軍艦,但由於缺乏經費(實際上也不缺,慈禧用海軍的六十萬兩軍費修繕頤和園,真是禍國殃民),沒有對這些武器進行更新換代,已經落伍了。當農業文明與工業文明相碰撞時,結果可想而知。並且,清王朝賴以生存的八旗子弟兵早已腐敗不堪,喪失了戰鬥力。

3、社會民眾渾渾噩噩,民族意識尚未覺醒。在清王朝愚民政策和封建思想的控制下,社會普通大眾文化素質低,不瞭解國家和世界大勢,每天渾渾噩噩,沒有民族概念,從民眾圍觀戊戌六君子被斬首的情形就可以窺見一二。雖說後來出現了孫中山,鄒容等革命家宣傳革命思想,但在當時收效甚微,他們的努力尚不足以喚醒民眾的民族意識。我們試想一下,在這種社會環境中,怎麼能期待打贏外族的侵略呢?




究史明智


清朝當時和八國聯軍的差距不僅是裝備,而是現代軍隊和封建軍隊之間制度的差距。所以理論上,如果清朝政府反抗的話,沒有任何勝算。

可事實真的如此嗎?八國聯軍入侵的目的是鎮壓義和團運動。現在越來越多的聲音說義和團運動是是無知民眾的愚昧行為,只有壞處沒有好處,但我們來看看一個先知做的三個預言:1. 今天發生的這一事件不是沒有意義的,他是一個將要發生變革的世紀的序幕,是遠東未來歷史的基調。2000年的中國將大大不同於1900年的中國!

2.50年後,將有千百萬團民排成密集隊形,身穿全副鎧甲,聽候中國政府的號令,這是完全不用懷疑的!

3.一箇中國貴胄子弟曾對我說過,請記住我的話,總有一天,我們自己將會是出口商,不僅那樣,而且還會比現在的製造商賣的更便宜!

這個先知叫赫德,當時世界最瞭解中國的外國人,中國海關第一任關長。1900年,他被義和團圍困在大使館將近一個月,脫困之後寫下了這幾個預言。想想1950,2000年和現在,這三個預言是不是特別驚人?

為什麼赫德會做出這種預言,因為中國當時在歐美眼裡並不是一個軟柿子,他們並不準備在中國投入大量兵力,也沒有準備一勞永逸徹底征服中國。當中國人民展現出反抗能力和精神以後,他們內心也很緊張。因為八國聯軍從來不是鐵板一塊,甚至內部勾心鬥角極其激烈。有的希望接管中國,有的希望扶持代言人,有的希望武力鎮壓,有的只是來攪渾水不希望一家做大獨吞中國,有的甚至希望中國不要太差好做生意。清政府不戰而降,八國聯軍就可以慢慢坐下來談如何分配。但如果清政府真的去反抗,八國聯軍就會有分歧,清政府就有機會以戰促和分化對手。

所以,清政府如果真心想抵抗八國聯軍,在戰爭層面是必輸的,但戰爭只是政治的手段,只要清政府敢反抗去反抗,他就能在政治層面上取得別的東西。戰場上勝算是零,但政治場上勝率並不低。只是以清政府那種政治素質和骨氣膽識永遠也不可能想到這點的。

另附赫德預言的出處:《這些從秦國來,中國問題論集》



趣讀二十四史


不是全力與否,那個王朝國都被佔不全力呢?再說一次,武器實力決定一切,尤其是近現代熱兵器。大清入關拿了天下,趙烈文說的非常明確,實屬巧合殺戮太重。明王朝被農民起義推翻的,雙線做戰,經濟首先被拖垮。其次,皇權沒有合法繼承,滿清又以替大明報仇忽悠掌握兵權明朝將領,醒悟過來一切大局已定。


一起共克時艱吧


清政府,攘外必先安內,本身就是一個滿族這個少數民族統治的外來政權,防範漢人甚於防範八國聯軍,自然不敢全國人民總動員全民皆兵,更不敢把就那點滿蒙甘的嫡系部隊拼光。八國聯軍的訴求主要是通商,打開中國市場,漢人自然不會為滿族人拼命,而太平天國的主要訴求在革滿族人的命同時也革傳統文化儒家和知識分子的命,漢人自然湧現出湘軍,楚軍,淮軍。


DavidHu136189375


滿清這個寄生蟲朝代,你覺得會有半點抵抗精神嗎?如果滿清政府哪怕是有一點點的抵抗意識會對外簽訂一千多條喪權辱國的條約嗎?一千多條喪權辱國的條約是什麼概念?滿清盤踞中國兩百多年,平均每年三到五條,這是什麼概念?中華民族歷史上即便是一個最差勁的朝代何曾如此屈辱國外,都來舉舉例子


共跳滴水線子


得民心者得天下,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老百姓對清政府狠而無語了,必敗


用戶72355644782


滿清政權被顛覆,他們割地,賠款,啥都行,也不會,讓政權顛覆,政權一顛覆,這些王侯,將相,啥也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