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都普及自来水了,农村现在还有打井的吗?

农村人小肖


说到水井,刚好前些天回了趟老家,听到些关于水井的事情。

老家并不偏远,属于城郊,经济繁荣,镇政府所在地,村子人口超万人,基本上农村户口和非农户口各半,但至今没有通上自来水公司的管道,或许铺设成本太高吧!具体原因不详。但村子里却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有统一供水系统,挖有水井,建有水塔,铺设有管道,对于村民来说,就和自来水没区别,只不过是水源不同而已。但近些年,由于附近建厂,产生不少污染,水质也越来越差,直至不能饮用。于是又有好多村民在自家院里地里打深井取水,但水质仍不能达标。前年,村里争取了部分政府补贴,又打了一口几百米的深井来保证供水质量。但由于人口多面积大,现在只能把村子按区域分成两部分,每部分供水半天。而村民也大都习惯了洗洗涮涮用自家井水,吃饭喝水用村里井水。

吃饭闲聊时,家里人说起现在地里的水井都不出水了,干涸了,我很吃惊。记得小时候,村子里水井很多,水位很浅,打水用水桶都能提上来。甚至有些地势低洼的地方朝下挖上两掀就能见水,这也没多少年啊,竟然井都干了?可见地下水位下降之快。估计用不了几年,村里肯定能接通自来水了,因为地下水源快枯竭了,井水想喝也没有喽!


无限量


说起自来水,不提还罢了,提起让人生气。我家就在镇房后的塬上,那时还没有人拉自来水,自己在盖房之前就打了井,前几年还可以,随着河大量挖沙,河床猛然下降。原来很方便取水的地方也出现缺水现像。为了生活基本上家家打井。

水见低流,地上地下一样。有家打井有水,有家却打不出来。有打出的水还不是甜水,而是咸水。

政府为了解决吃水问题,投资不知多少钱,第一次打机井供水,刚用不到一周就倒闭了。只有烂管子和一口没用的井。

自己希望就这样破灭了,只有又打了一口。谁知这口井又没有希望,将石板向下用电镐打了二米,吃积水。还是把希望寄托在政府补贴上。

第一次自来水失败后,这次就要搞比这次更大的,从水库上通过渠道通向各户,提名说保障三村都能吃上自来水外,还能浇千亩粮田。

一年过去后,能见水的只有很少的人吃了一时就没水了。后来才听说是渠道坏了,无钱去修就这样放下了。

我平时不肯在家,回家看到很多人在大热天去很远的地方担水,一担就要一个多月,自己不忍心妻子受那罪,一气之下房移到另一块地中,抱着希望去打井,心想如果自己这口井水好,就会给方圆很多人提供方便。谁知天与人作对,心想事不成又是个干井。

去年县自来水公司在丹江河修了供水站,去年前半年听说每收费900元,不知安了多少。就是没有到自已门前,一经打听才知加价了,现在就是每户1500元。到年底听说这每户1500元都没人干了,到如今还是没有自来水。

到如今还搞不明白,是钱,还是人在作怪。


user6201811349789


现在农村还有人挖井吗?

有,但是不多了!我大姨家早两年请人挖了一口大水井,五米多深,花费三千多。五米深的井三个人挖,差不多要五天时间,然后还要用红砖把井壁给砌上来,一起差不多要一星期。他家井水很好喝,有一股甘甜。


农村现在挖井的很少,主要是因为人工挖机花费大,而且水还不够用。现在农村大多选择机井,机井在我们那要打60米深才够水用,而且连续用水泵抽一星期也不会断水,这样既能保障家庭生活用水,在天旱时还能给农作物进行浇灌。


打一口六十米的机井,在我们那也只要五六千元左右,虽说这比挖井贵,但水多够用,所以现在农村很少有人选择挖井。

以上是小晓个人观点,有不同观点及补充请留言,谢谢大家!

关注小晓每天给您带来更多精彩内容!

小晓农民


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一直饱受农民关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能打上井的都是富裕家庭,一般人家只能挑池塘的水来喝,农忙时,都顾不上把水烧开就直接饮用,虽然极不卫生,但也是无奈之举。

随着乡村经济的崛起,一般家里都能打上井了。在农村,有两种打井方式,一是用钻头钻井,然后将胶管导进去,这种成本相对较低,一般一至两千元就可以了。另一种是靠人工挖掘,直径一米左右,深度10-20米,视地势而异,这种成本就高了,因为工期长,除了人工费,还有必要的伙食费用,加起来得上万元。

第一种方式成本虽低,但极易发生故障,所以大多选用第二种方式,虽然成本高一些,两三家合起来使用,分担费用,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城乡一体化让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单从饮水方式来讲,很多人认为农民接入自来水更方便、卫生,于是曾经家庭富裕象征的水井被弃之不用,纷纷改用自来水。

对比下自来水与井水的开销,会有更客观的认识:

初装费用打井开支略高

按一口井三家人分摊来算,平均每家都摊销3500元左右,如果一家独享,就是一万元的支出,这在农村不是一个小数目。自来水的初装费1000-1500元不等,各地略有差异,但自来水还有后续的维护费用。综合而言,初次安装费用打井多于自来水。

井水的水质更让农民放心

自来水虽有专业的过滤、消毒程序,但水源地的情况农民一无所知,而井水的水源就在房前屋后,有没有污染农民心里很清楚,所以,井水更能让农民喝得放心。

水费日常开支,自来水按方收费,井水免费

农民节省惯了,认为水本来就是免费的东西,而自来水则不一样,按使用的多少来收费,普通家庭少则上十元,多则四五十元的水费,让农民心疼不已。井水则是一次投入,永久免费,这也是农民容易接受的一种投资方式。

井水用途广泛,自来水相对单一

这么高昂的自来水费用,你不可能用它去浇地耕种。而农民靠天吃饭,碰到旱季,自家的井水还有一大用途,附近的菜园、自留地可以用井水来浇一下,收成大增。如果换上自来水,多的那点收成还不够交水费的。

农民使用自来水是城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但目前城市居民的用水方式、收入结构与农民差异很大,想在农村普及自来水,在使用费用及安装维护这一块必须要有大的变化,否则,以现有的收费方式很难打动农民。


爱旅行的汪星人


您的问题所述,具我所知也是相当高了,根据相关媒体报道,在2020年我国农村自来水的普及率将会达到80%,但是自来水在农村很多都面临管理问题,有时水压不够,甚至停水的现象,在很多农村家庭里即使是有自来水也不太方便(面临的是前面所述),井水做为自家生活所需,作为备用还是很好的。

    健康方面,井水来自于地下水资源,直接来源的水比较新鲜、矿物质等对人们都是有好处的,通过水泵抽上水塔即可直接使用,对于二次污染问题要比自来水高很多,自来水通过远距离输送,面临管道破裂后如:外部环境污染源造成二次污染,且不易察觉。

在农村自己打井,到目前来说各地价格参差不齐,均价都在几百/米,很多家庭对于打井费用偏高所以放弃,甚至打井后,不一定能打到地下水;成为一口废井。对于打井问题最终还是因经济、地理环境问题所决定!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升管业


在我们地方来说,虽然前七八年自来水已经普及到户了,可是农民打井这个问题,不但有还是很多,并且每年都有,一般都打在庄附近的田地里,井口80公分到1米左右,井的园圈是用水泥浇灌到高出地面1米左右,具体原因有三个方面!


自来水没保障,并且味道不香:我们地方是一个山大沟深的农村,自来水管路被山洪冲断,或某些原因,造成的停水、断水现象经常发生,单靠自来水是满足不了人们的生活用水,再加上自来水的味道不如井水的香,打个大口井,在没有自来水的情况下,把井里的水用小水泵抽到自家的水窖里,可以解决人们的正常生活用水,这是一种原因。





浇灌自己的小菜园:农村人一般都有个供自己食用的小菜园,如果有个大口井,再配套一个小水泵,可以随时浇灌自己的小菜园,保证菜园不缺水,一年四季有菜吃,这是另一种原因。


利用资源,减少开支:自来水不但没保障,并且是收费的,如果长年用自来水,不仅限制了人们的用水量,更是一笔大开支,打个井,通过利用自然资源,不但可以不受限制的免费用水,还可以节省一大笔开支,这是最后一个原因。

以上就是在自来水普及的情况下,人们打井的主要原因,朋友们!我说的有道理吗?如果有可以关注“西北农村哥”以便今后更好的交流,共同进步!


西北农村哥


在生产队的时候,村村人工挖井,水位浅,都是担水吃。浇地用倒杆把水浇地。现在机械化了,工业化了,水位深了,沟里河里都没水了。水质也变坏了,在我们那里,60米以内的水不能吃。都叫苦水。得80米的水只能吃。叫甜水。地下水的污染特严重了,现在大平原,人工挖井,挖不出水了,各家各户打的井,用的是自吸泵。谁吃谁家的水。方便卫生。但是我到嵩县山区,看到的是,不大个人工挖的小井。拿个瓢起水吃。感觉好奇。起一飘水,登清了在起。生活就是这样。走那说那。谢谢。


农民万岁


自来水普及归普及,但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未免显得有些一厢情愿,其实自来水普及程度最高的还是一些基础设施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而真正偏远的山区农村,主要还是以井水为主,甚至许多村民并不愿意使用自来水,在高昂的开户费和每月的水费面前,他们不得吧考虑再三。


水是生命之源,人要生存首先得解决喝水的问题。一直以来,农村里面都比较流行喝井水。记得小时候的农村,基本每家每户都有一个浅水井,而伴随着生态的破坏,地下水位下降以及地表水的污染,浅水井开始被淘汰。其实在推广自来水之前,曾经流行过一段时间的深水井,当时还属于政府行为,你家打一口深水井,政府会给你补贴,这样算下来还比较划算。当时我家也打了一口深水井,花了大概八千块钱,最后报下来基本没花什么钱。但地下水自愿开采过度实际上对生态破坏是非常的的,后来打机井也慢慢被淘汰。


我们地方上推广自来水是在2010年左右,当时因为费用太高,我父亲拒绝开户,因此我家直到现在都还在使用井水,不过平时喝的水基本都是桶装水,而一般生活用水则用井水,因为井水硝太重,不宜长期饮用。现在我们存上虽然自来水普及率比较高,但也并非百分之百,也有许多村民在继续使用井水。包括现在许多偏远地区,由于条件的限制,一直饮用的是井水,打井也属于比较重要的生产活动。


Power泡儿


水井升级换代,自动化時代来了。

自贡鸿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退休自动化工程师彭永方发明的自动供水装置,2006年6月14日获得国家颁发专利(专利号:ZL200520034102.1)。该专利已由中国投资管理研究所写出专利数据分析报告,对其专利价值评估很高,属于国际领先、国内首创的新兴行业、朝阳行业,是一种节能环保专利,已列入2011年自贡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第二批)农村自动化净水扶贫项目自贡鸿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退休自动化工程师彭永方发明的自动供水装置,2006年6月14日获得国家颁发专利(专利号:ZL200520034102.1)。该专利已由中国投资管理研究所写出专利数据分析报告,对其专利价值评估很高,属于国际领先、国内首创的新兴行业、朝阳行业,是一种节能环保专利,已列入2011年自贡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第二批),农村家庭独立式自动供水装置的开发,属统筹城乡发展科技示范专项。2012年列入自贡市就业局创业项目库编号2E072,

农村家庭独立式自动供水装置的开发,属统筹城乡发展科技示范专项。现在都没有传化为生产力


自贡扎染皮革


现在我们村每家每户都有井,都是喝井水。井水是冬暖夏凉,冬天用井水洗衣服一点也不冷,夏天我们用刚打上来的井水冰啤酒饮料,比冰箱的效果还好。不像自来水,夏天水温有点热,冬天又冷的刺骨。感谢条友提出这个问题,让其他条友有机会了解我们村水井变化与发展。也感谢你让我能静下心来看看我们的水井变化。短短几十年,我们村的水井确实变化很大。

1.90年代,我们村是共用一口大井。那时住的比较集中,这口井是60,70年代全村人一起出工出力一起挖的。那时的专家很厉害,能找到水源充足,又离村里近的地方。挖个一米五深,三米宽,四米长的井就能供应全村的饮水问题。村民还会自发的定期洗井,清除井里垃圾。听说那个井是请了风水专家看过,专家说“水越用越活,越用水质越好,水越用越多”。那时不太相信专家的话。现在看来专家的话得到验证了。现在是家家户户有自己水井,以前全村共用的水井现在没人用了。可全村共用的那口井水质越来越差,水也快干涸了。



2.90年代末开始,很多人在家里打井,因为不想跑去共用水井挑水。在家里打井取水方便。那时水井大部分是用木头两边搭的支架,上面放个摇手,手摇取水。这种方式取水比较危险,一般不让小孩取水。那时的水井靠人一锄头一锄头地挖。

3.2000年以后,木头支架式手摇取水慢慢减少,取而代之是用机械,打水。因为这种方式取水安全,省力。小孩也可以帮忙打水。水井按老方法挖。

4.2005年以后机械打水方式,也渐渐少了。家家建了三层小洋楼,每层都有卫生间。取而代之是用水泵抽水,抽到水塔里,水塔的水通过铺设的水管再把水供应到整栋楼。相当于城市里自来水供应居民楼一样。只不过我们用的是自来水供应。现在打井的设备很先进,机器,人工都有。

5.现在井水的水资源越来越少了,碰到干旱的时候,井水会供应不足。现在虽然家家户户都有自己水井,可现在很多户,干旱的时候会断水。新农村建设,政府把自来水引进了村,现在暂时没人用自来水。大家都知道自来水不干净,放了很多漂白粉,水质也没井水好。现在的自来水只是个摆设。



现在打井是土质苏松的是人工老办法挖(便宜),土质硬用机器挖。

不总结不知道,从水井的挖掘方式,水井的取水方式的变化,可以看出农村经济的发展。短短二三十年变化还真是很大。也正因为家家户户都挖井取水,现在我们的村的水资源也慢慢减少了(干旱的时候,很多户会断水)。也真的希望人人保护好水资源,节约用水。能用井水尽量不要自来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