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哲学?

华世洁环保王浩


哲学希腊语爱智慧,是各门学科(圣经翻译科学)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人从哪来到哪去,结局如何等。

现在除《圣经》与《道德经》,无一种异类哲学能讲明白宇宙万物的来源与归宿。若没有太初大道之始之母基督信仰,人类再过一万年也爬不出虚假空洞的哲学,在上帝造物主耶稣里,人类完美了哲学所有最重要的问题答案,并长了天使的翅膀,飞向永恒天国大光祝福里!



用户谷中的百合花


该回答来自三联中读作者《读书杂志》

读书与自学 | 陈嘉映:哲学是什么

对哲学这样的概念下定义,主要的用处是提供一个入口,让人可以踏进一座迷宫。

哲学是什么

文 | 陈嘉映

(原载《读书》2000年第1期)

“哲学”这个概念不可能有一个放在什么场合都合适的定义,就像“宗教”、“文化”、“品德”这些概念一样。这并不表明大家不懂这些概念,或理解得不清楚,“跳”这个字出现在任何场合我都明白它的意思,但我无法给“跳”下个定义。

所以,历史上对哲学有各种各样的定义并不是很可怪的事儿。而且,这些定义虽不相同,却也不像有些人设想的那样五花八门,它们多半都互相联系着,有点像同一个迷宫的不同入口。的确,对哲学这样的概念下定义,主要的用处是提供一个入口,让人可以踏进一座迷宫。


若问我哲学是什么?我会回答,哲学是讲道理的科学,讲道理学。这可以看作了解哲学的一个出发点,本文分别讲讲“讲道理”和“科学”这两个概念。

人在各种各样的场合由于各种各样的诱因说话,命令、请求、感叹、讲故事、开玩笑,其中一项是讲道理。“不许出去”,这是下命令,“别出去,外面冷得很”,这是讲道理。讲道理一般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因为外面冷,所以别出门。

人是一种讲道理的动物,只有超级专制的父母才会只命令孩子这样做那样做而从不说明理由,只有把人民当做奴隶的政府才会只下命令不讲道理。然而,即使我们每次问为什么都徒然遭到一通训斥,我们依然会忍不住问为什么,为什么给他的多给我的少?为什么今天让我向东明天让我向西?为什么太阳老是圆的而月亮有圆有缺?问为什么,是人的本性,回答为什么、讲道理,也就成了生活中一件通常而又重要的事情。父母哪怕瞎编,也得编个道理出来:不能撒谎,撒了谎鼻子长疮。同理,很专制的政府也需要一套意识形态,好像它滥捕滥杀还挺有道理,实际上,由于专制政府的许多做法很不自然,所以它需要专门豢养一整批意识形态专家来为自己辩护。

有很多种讲道理的方式。一类是为命令和行为提供理由:“别出去”,“为什么”,“外面冷得很”——因为冷得很所以不要出门。我们似乎还可以接着问:“天为什么冷”,“因为起风了”,“为什么起风”等等,这样的追问没个头,但这是另外一种追问了,是对自然因果的追问,不再是为命令和行为提供理由,不属于狭义的讲道理。我们也许不追问一个原因的原因,而疑问某一个理由何以成为理由,就是说,不问为什么天冷,而问“为什么天冷就不出门呀?”——“这么冷的天出门会冻掉鼻子”这不是向外追溯因果,而是把原来提供的理由(天冷)分解为一个因果(天冷会冻掉鼻子)和一个理由(因为会冻掉鼻子所以不要出门)。这种向内的追问通常不过两三道我们就无言以对。因果可以无穷追问,理由却很快有到头的时候。

另一类讲道理,是从某件具体的事情引申出一个大道理来,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为什么呢?用心一也。大道理偶一讲之,讲在妙处,可以让人豁然开朗,老讲大道理,必定让人不胜其烦,世界上的事物莫不一分为二,数分成正数和负数、整数和分数,人分成革命的和反革命的,鸡蛋分成蛋白和蛋黄,诸如此类。

哲学是讲道理的科学,科学研究普遍有效的机制,混在一起,哲学就成了普遍有效的道理,成了大道理。结果人们都把哲学当做讲大道理的,当成一堆大道理。其实,道理之为道理的普遍机制全然不同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道理,不仅如此,掌握道理之为道理的机制,恰恰是为了提防某一条有的放矢的道理膨胀成放之四海中任何一海皆无所谓的大道理。我生性怕听大道理,所以才入了哲学这一道,可人家听说我属哲学专业,寒暄未毕就摆出好多大道理来和我论道,心里常叫苦不迭。不过如前提示,把哲学当成讲大道理,事出有因,既然投了哲学这行,这黑锅该背也得背着。

蚯蚓没有爪牙之利,为什么能在土里钻来钻去?“用心一也”是一类回答。另一类回答则完全是另一套,谈的是环肌、纵肌、刚毛等等。我们可以选些对照词来标识这是两类回答:“用心一也”回答为什么(why),“环肌纵肌”回答怎样(how),前者讲的是人生的道理,后者讲的是自然的机制,等等。这样小来小去换些说法固然不无小补,但我们终究要直面“‘为什么’和‘怎样’是什么关系?”“自然在哪里结束人生在哪里开始?”这些疑问。研究这些问题属于哲学的本职工作。

还有一类讲道理,不是从具体事例到大道理,而是直接从道理到道理。例如从甲在乙左推出乙在甲右,例如一个人说如果A所以B,今非B所以非A,另一个人可以说他推论错误,这些都是在纯道理层面上讲道理。

讲道理是说话的一种形式,取了讲道理的形式,不一定真有道理,谁说谎谁鼻子长疮,所以不能说谎,这说法取了讲道理的形式,但其中的所谓道理可能根本不成道理。反过来,不取讲道理的形式,绝不意味着讲得不合道理。林妹妹进了荣府,“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房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云云,那是描述,不是在讲道理,但讲得有条有理。不仅描述等等需要合乎道理,甚至不讲道理也得合乎道理地讲,“我是流氓我怕谁”够不讲理的,但这讲法本身合乎道理,要么他怎么不说“我是小学语文老师我怕谁”哪?“道”和“说话”意思差不多,“道理”和“说话之理”差不多,说话要让人听懂,就得在某个层面上讲道理,与此相应,讲道理的科学也就在某个意义上是说话的科学或语言的科学。哲学是广义的逻辑,逻辑或Logik,来自希腊话里的logos、logein,就是“说话”的意思,“道理”的意思。

道理该分成几类,讲道理和合乎道理的关系如何,不讲道理和不是在讲道理的关系如何,所有这些都可以研究一番,都是哲学或讲道理的科学该去研究的内容,这里不多说了。

上面解释了一下“讲道理”,下面再说说“讲道理的科学”里的“科学”这个概念。不过,“科学”是个极大的概念,这里只浅近谈谈科学和艺术的区别。

“艺术”这个词最朴素的意思差不多等于办法、方法。做一件事情有人上来就胡做,我们说,你这样胡来不行,做事要有个方法。有方式方法,就是有art,有艺术。方法、艺术、性格、道德,所有这些词,既泛指某一领域,又特指这一领域中正面的、优秀的。道德研究包括研究不道德的行为,而“有道德”则专指道德优秀,同样,“艺术”既泛指方式方法,又特指优秀的方式方法。我制作一个椅子,不会做,胡做,做出来歪七扭八,又难看又不结实。一个小木匠来做,他有一套做椅子的方法,做成个正正经经的椅子。公输班来做,那就是件艺术品了,得收在博物馆里。当然,公输班做椅子不是想送给博物馆,他就是想做把椅子。从前,艺术不是为博物馆服务的,艺术就是把要做的事情做成,做漂亮。这层意思其实我们现在也不陌生,放马有放马的艺术,烹调有烹调的艺术,有的人字写得真艺术,有的人话说得真艺术。

讲道理也有艺术不艺术之分,有时候讲不好乱讲,有时候正正经经讲出一番道理来,有的人不止于此,他掌握讲道理的艺术,同样的道理让他一讲就讲得那么娓娓动听。

掌握了一门艺术,是广义上的一种“知”,“会编篮子”差不多等于说“知道怎么编篮子”,而且这种知来得尤为真切。不过,这种亲知之外,还有另外一种知识,这两种不同的知识,有时称之为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知其然未必知其所以然,反过来,讲得出做一件事情的道道,不一定就做得好这件事情。据说一个曾培养出游泳世界冠军的教练本人是只旱鸭子。

这两种知识的区别,有时称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或理性不及的认知和理性认知,或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没有两个固定的语词来标识这种区别,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术和科学也算一对。不过须注意,虽然我们倾向于用一对对立语词来表示这种差别,但实际上“知”的形态不是明确地分成了两种,而是形成了一连串的等级和过渡。相对于跳高运动员,跳高教练的知识可说是理论知识,但是在体育运动研究所里工作的研究人员,比跳高教练的知识又要理论多了。可以设想背摔式的设计者是个瘫子,根本跳不起来,他研究人体结构和力学发现了背摔式,后来人们用这种姿势打破了世界纪录。

科学是知其所以然的认识。不过说到“科学”,还有系统化的意思。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用episteme来称谓科学(知识),episteme和后来的scientia,本来也就是“知道”、“认识”之类,但后来专指成系统的知识,以与doxa(零星的偶发的见解)相对。合在一起,我们可以把“科学”理解为知其所以然的系统认识。

我们谈了谈“讲道理”,谈了谈“科学”,这时再来看历史上对“哲学”的各种定义,就不难看出它们之间的互相联系。这里放过这个课题,只说说关于中国有没有哲学的争论。

中国有没有哲学?西学东渐以来,就断断续续有这方面的争论。回答首先得看我们把哲学理解为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基本思考抑或理解为讲道理的科学。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基本思考与讲道理的科学是有内在联系的,本文未及讨论,暂时把它们当做两回事来看待。中国人当然一直有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但我愿意把这称作思想或思辨;若坚持把这叫作“哲学”,就没什么要争论的,因为所有民族当然都有哲学。如果这里真有个争点的话,我认为是在争论中国是否发展出了讲道理的科学。

很多人认为中国没有科学。然而,中国人很早就记录了行星位置的变化,很早就对日蚀月蚀或无数其他现象提出了“科学的解释”,那么,怎能说中国人没有科学呢?说中国没有科学,显然是说没有发展出牛顿、伽利略那样的近代科学体系,而不是说中国人从来只有迷信,没有客观可靠的知识。沿着这样的思路来想,我的大致看法是这样的:从孔子以后到魏晋,中国曾有一段哲学的繁荣。孔子讲了好多重要而深刻的道理,但我不认为孔子建立了一门讲道理的科学。孔子讲了一套道理,墨子讲了一套道理,都是事关华夏文明何去何从的要紧道理,于是大家来琢磨哪套道理是真道理,怎样就成道理怎样就不成道理。在这种环境里发展出了哲学,典型的像庄子、老子、孟子、后期墨家、荀子,一直到魏晋玄学的辩名析理。魏晋之后,哲学渐渐衰微。后来有道学理学,听起来像是讲道理的科学,实际上不大关心科学。海德格尔多数时候也是这样使用“思想”和“哲学”这两个词的,所以他说希腊思想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手里才成了哲学。只不过他多数时候从消极方面看待这种转变,这一点我不大同意。

我知道中国在魏晋以后没什么哲学这个结论大有商量的余地,但这里不再详述,倒是想提出几点容易引起误解之处。第一点,认识需系统到何种程度才宜称为“科学”,原无先天的标准,对讲道理的艺术进行了一些反省,是不是在进行哲学思考?进行了哲学思考,是不是就有了哲学?心里记着这一类问题有助于避免流入字面之争。第二,说中国没有哲学,不等于说中国人不讲道理,也不意味着中国人讲道理讲得不好,讲得不够艺术。没有哲学,单单是说没有形成讲道理的科学。第三,没有哲学,不见得是个缺陷。最后这一点,我想多说几句。

没有哪个民族没有技术和艺术,但并非每个民族都有科学。人们曾好问中国为什么没发展出近代科学,后来有人指出,问题应当反过来问:西方怎么就发展出了近代科学?之所以换个问法,是想提示,没有科学是常态,没有什么东西命定我们发展出科学来。我们可以没有营养学却吃得挺富营养,而且味道极佳,这类话已成老生常谈。科学不是必然要有的,也不是必要的。同理,对于讲道理来说,讲道理的科学并不是必要的。不懂哲学的人可以很会讲道理,反过来,哲学家不都是道理讲得最好的,就像游泳教练不一定游泳游得最好。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来:哲学有什么用?这有时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但也应记得,也不是事事都要先看有用没用的。人们现在通常都认为科学很有用,把科学技术叫作第一生产力,其实,西方开始发展近代科学的时候,并不是因为科学有用,也很少用科学有用来为发展科学张本。由科学所支持的技术变成第一生产力是后来的事情。不必需的东西未见得不重要。没有近代科学,人类照样种地盖房吃喝玩乐,但出现了近代科学,它就要反过来剧烈改变种地盖房吃喝玩乐的方式。科学,包括讲道理的科学,改变了西方人的生存面貌,进而改变了人类的生存面貌。至于这种改变是福是祸,则笔者不敢专断。


三联中读


△△△三个世界

美国有位哲学家把人的世界分为三个

其一,语言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进行沟通交流。

其二,自然的世界,在这个世里,人们进行科学研究。

其三,思想的世界,人们表达看法和观点。

在思想的世界里,人们表达的看法可类主要有;哲学、宗教、文学艺术、逻辑学等等。

△△△哲学的起源一一反思迷信

在人类的幼年期(原始社会),人们对雷电风雨等等自然现象不得其解,于是产生了迷信,认为这些是神灵。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文字的产生开发了人类文明和智商,于是产生了传道授业的思想家。

这些思想家开始反思"迷信和神灵说",从而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于是产生了最早的哲学家及哲学

△△中国哲学的发展(按时间顺序)

老子(道家创始人,教人修身养息)

孔子(儒家创始人,教人修身治国)

庄子(继续道家学说)

(划重点:道家提出了世界由金木水火土组成的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一一可贵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孟子(继承儒家学说,儒学集大成者)

董仲舒(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倡者,对后代儒家独大起了决定作用)

朱熹(宋代,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理学派创始人一一儒学分支一一属客观唯心主义)

王阳明(明代大哲学家,心学派创始人一一儒家的另一分支一一属主观唯心主义)。

可以看出,中国的哲学发展主要是儒家,围绕在"思想的世界“里展开,属唯心主义范畴,

而道家那点阴阳五行的唯物思想并没有在"自然的世界"深入发展,而是走向了空洞化

△△△西方哲学的发展。

西方哲学,主要源自于古希腊哲学。

古希腊哲学家一开始就面向"自然的世界"里展开思考问题,根本问题有两个:

其一,人从哪里来?(人类的起源)

其二,世界是什么组成的?(物质及构成)

这就是后来所说的哲学的本体论问题。

△泰勒斯:公元前6世纪,现在已知的有名字的最早的哲学家,他提出"万物源于水"

△恩培多克勒:进一步提出"万物由水、空气、土、火组成"

△德谟克利特提出"万物由原子组成"(此原子是指原始粒子,还不是今天所说的原子)

△希波克拉底,西方医学的奠基人。

△柏拉图,他指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这奠定了"主观和客观二元"论的哲学基础,因此柏拉图被称为"客观唯心主义"。

△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创立了"形式逻辑学"(哲学的第一个分支)。

△△△古希腊一系列的哲学传入了欧洲,产生了三位划时代的哲学家:笛卡尔、费尔巴哈、黑格尔,为马克思哲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笛卡尔认为:"思维决定存在",唯心主义集大成者。

△费尓巴哈,与笛卡尔相反:存在决定思维,唯物主义集大成者。

△黑格尔,辩证法之集大成者(还有逻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把"费尔巴哈的唯物论+黑格尔的辩证法"出展出了"辨论证唯物主义"。

一一我们说学习哲学主要是学习辩证唯物主义。

△△△哲学的外延

学过逻辑学的人都知道:一个概念有本质和外延外之。

本质描述才是定义,其命题是:A是B,B是A。

而外延描述不是定义,其命题是:A是B,正确,但B≠A。

外诞实际上是此概念(事物)的功能或特点,很多人百度一下:什么是哲学?哲学是什么?就有以下多种说法:

哲学是使用人聪明的学问(使人聪明的学问就是哲学,这个命题就错了,因为数学等等不也使人聪明吗?)

哲学是研究万事万物的基本规律。

哲学就是表达人们的观点、看法。

以上命题都正确,但这些都不是哲学的本质,不是哲学的定义。

△△△哲学定义(哲学本质:什么是哲学?

百度:哲学是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

一一你是不是一头蒙B?

<>中有如下记录:

有一次毛泽东和周培源、于光远就坂田文章谈话说:

"关于从实践到感性认识,再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的道理,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没有讲清楚。列宁也没有讲清楚。列宁写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只讲清楚了唯物论,没有完全讲清楚认识论。

最近艾思奇在高级党校讲话说到这一点,这是对的。这个道理中国古人也没有讲清楚,老子、庄子没有讲清楚,墨子讲了认识论方面的问题,但也没有讲清楚。张载、李卓吾、王船山、谭嗣同都没有讲清楚。

什么叫哲学?哲学就是认识论。"

哲学就是认识论一一即哲学就是表达人类对万事万物的认识及其方法的学说。

认识论就是哲学的本质,

即(定义):凡是通过说理来阐明认识及其方法的学说就是哲学。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本质的特征之一,就是人类善于思考,人类对于世界的思考所产生的思想和观点(认识论一一认识及其方法),都可以称之为“哲学

那些鸡汤文也是哲学,君不见复旦大学陈果(哲学系教授)把鸡汤文熬成十全大补丸了。

推荐一本小说《苏菲的世界》,一本入门级哲学好书。


欧阳雨晴


哲学概念:哲学是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来自百度)个人理解西方哲学俩字用中文翻译就是“道”
大家不理解或者理解有偏差因为大家对道产生于哪里还存在偏差。

我们来看看道德经的开篇老子解释了道的命名和存在形式,那么怎样用一句话来概括呢?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
翻译:
“道”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
河图洛书又写了什么内容呢,是天文学归纳三坦、二十八星宿运作规律。那究竟宇宙万物运作规律是怎样的呢,老子用了一个玄字,大家知道中国人最早的部落创造了结绳记事,叫玄鸟族,之后才有了燧人弇兹氏,大家比较“玄”“兹”俩字是不是递进关系啊,也就是玄之又玄。
因为规律是抽象的,是人为总结归纳所有事物的运作总规律,所以是事物发展的共性,那么具体表现形式是怎样的呢,我们肉眼可以看到的具象有生物的细胞构成的DNA、大一点的有河流、海洋的漩涡,有龙卷风,再大一点的太阳系、银河系,乃至宇宙。我们不难发现都是螺旋上升发展模式,多引擎绕同心圆初始用方向相同盘旋上升,也就是凝聚力。
DNA


青瓷爱好者


哲学是什幺?

关于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的学说。是在各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概括性、抽象性、反思性、普遍性的特点。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形成唯心主义哲学和和唯物主义哲学两大对立派别。人和世界的关系问题已成为当代哲学研究的重大问问题。(摘自《现代汉语词典》)


老盛


哲学是什么?

一种理论学说!

何为哲学?

根据"物"的规律,论证而为的方法!

好比现在悟空你在问我们问题,那就必然会存在被问的对象了…当然,循道理细分,这被问对象可能是我,可能是他,甚至可以是你虚空假设的某一…但他无论如何以是确定存在了!




草微雨巨蟹山水


哲学是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世界的学说。

哲学主要研究:

1.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先有物质,后有精神,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对物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唯心主义则认为,先有精神而后有物质,精神决定物质。

2.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理论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正确的理论对实践又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又有其特殊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问题、解决事物矛盾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按照实际情况解决问题,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也就会迎刃而解了。

4.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5.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肯定之否定规律…。


夕阳红155908541


什么是哲学?按照古代人的解释,就是智慧。但是,哲学真的可以带来智慧吗?可以,但是非常有限。

在古代,由于社会生产力落后,科学知识极其匮乏,人类对大自然缺乏了解,感觉非常神秘,所以总想探索这个世界的奥秘。那时候还没有科学,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探索世界,所以有一群人就在冥思苦想,通过粗浅的观察大自然,提出了种种的假设。这些假设,绝大多数都脱离实际,但又难以反驳,很多都是建立在唯心主义的玄想之上。

说一句难听的话,古代的所谓哲学家,绝大多数都算妄想症患者,除了极少数人有一点缜密的逻辑推导,其他都是有意无意的骗子。比如,看见一块砖,哲学家就用种种方法推测这块砖的组成结构,有的说砖头是天地元气的结晶;有的说砖头的本质不是砖,只有当人们把它看成是砖的时候它才是砖,所以砖头的本质是人类的思维;还有人大谈心灵鸡汤,说世界上本没有砖,盖房子的人多了才有了砖;有的人推测这块砖在地狱质量会不会改变……

有人说,科学是从哲学里面来的,所以哲学是科学的母亲,是所有知识之母,哲学高于科学。这就是胡说八道。哲学本来就是一个污七八糟的东西,绝大多数都是没有价值的。好比操场上堆积了10000吨沙子,就是哲学,我们从这10000吨沙子里面找啊找,找出了一粒金子,这粒金子可以象征科学,虽然金子是从沙子里面找出来的,但不能说沙子就比金子宝贵。实际上,沙子再多,价值也不过如此。


怀疑探索者


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一门教人正确思考、研究人生切要问题的学问。具体些说,是使人获得智慧、诠释世界、照见自我、使人思考如何让现实变得更美好、从根本上着想寻求一个最佳的解决办法,这种学问,就叫做哲学。

学习哲学,可以使人在启迪智慧的思考中,消除人的困惑、不断自我完善、是自我进行头脑训练的一门最好学问。最进步的哲学系统是全人类历史的最优良的成果。哲学思想是人们的最根本思想,即人们对世界所有的一切事物根本的认识和根本的态度,这就是哲学的真面目。

哲学是靠人独立思考的学问,哲学证明,”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黑格尔),这种东西就是真理。

德国哲学家尼采将《道德经》形容成一个“永不枯竭的且满载宝藏的井泉”认为只要“放下水桶,便唾手可得”。

”世界上哲学分东西两支,东支又分印度、中国两系。西支也分希腊、犹太两系。起初这四系都是独立发生的,到了汉代以后,犹太加入了希腊系,成了欧洲中古哲学。印度加入了中国系,成了中国中古哲学。”(摘自:胡适著《哲学的盛宴》[中国篇])”从古希腊到当代西方最具影响力的著名哲学家的思想轨迹,如弗洛伊德的心理哲学、荣格的性格哲学、尼采的自我哲学、培根的人生哲学、叔本华的处世哲学、罗素的道德哲学、苏格拉底的教化哲学、笛卡尔的人类哲学、柏拉图的精神哲学、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摘自《哲学的盛宴》[欧洲篇]胡适著)”从史前时期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民族最具影响力的著名哲学家的思想轨迹有;伏羲的阴阳哲学、老子的处世哲学、孔子的经世哲学、庄子的人生哲学、墨子的宗教哲学、公孙龙的明辩哲学、孙子的军事哲学、韩非子的法制哲学、邹衍的历史哲学、荀子的心理哲学……。”(摘自《哲学的盛宴》[中国篇]胡适著)



奇尧最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