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滄各民族過年傳統習俗你瞭解多少?

年味是什麼?年味就是家家戶戶都貼上喜慶對聯迎接新春,滿大街都掛滿了紅燈籠,走在街上鄉里街坊見面道著過年好的那種氛圍,屋外菸花閃耀飄進鼻內的一股幽香,全家團圓圍坐在桌前一起吃著媽媽忙前忙後做的一頓年夜飯中的餃子,逛廟會看著舞龍吃著糖瓜兒……

我在雲南過大年 | 臨滄各民族過年傳統習俗你瞭解多少?

作家馮驥才說過:“人情味才是最深的年味”。

臨滄過年與其他地方相同,臘肉是必有的。進入臘月,人們陸陸續續為過年作準備:殺年豬、醃臘肉、曬臘面、舂粑粑。

我在雲南過大年 | 臨滄各民族過年傳統習俗你瞭解多少?

到臘月二十四,折用青竹枝打掃房屋,俗稱“掃煙塵”。外出的家人也紛紛趕回家裡團聚。到了除夕,也叫大年三十,家家貼春聯,有的還在庭院中栽一棵青松,在堂屋裡鋪上松葉,傍晚,擺起豐盛的家宴。夜晚,從城市到鄉村,爆竹響徹雲霄。

晚上還要封門“熬壽歲”守夜,有些地方還給農具貼上紅紙封條,堂屋點上“萬年燈”,燒起“常明火”,徹夜不熄,象徵吉祥平安。

我在雲南過大年 | 臨滄各民族過年傳統習俗你瞭解多少?

我在雲南過大年 | 臨滄各民族過年傳統習俗你瞭解多少?

大年初一凌晨,三五成群的兒童挨家“叫財門”:“財門大大開,金銀財寶滾進來”!領到壓歲錢的孩子們滿心歡喜。四面八方的鞭炮聲驟然響起,全家老幼穿上新衣,吃糖水泡米花或煮湯圓,象徵新的一年日子甜甜蜜蜜。

大年初二,殺雞開葷,走親串戚,互相拜年,新嫁出去的姑娘要回孃家給父母拜年。

臨滄少數民族眾多,因此各民族除過本民族的節日外,也同樣過春節,又各具特色。

我在雲南過大年 | 臨滄各民族過年傳統習俗你瞭解多少?

彝族稱過春節為“苦呼別”,過七天七夜。雲縣的彝族在除夕這天,要把犁耙、海簸等大農具封上紅紙,在杵臼及石磨眼上放滿糧食,並故意多煮些飯,讓大年初一吃剩飯,預祝糧食多得吃不完。

滄源佤族把春節稱為“臥”節。臨近春節,婦女割好馬草,舂好糯米粑粑,釀好水酒,男子修溝引新水。

拉祜族稱過年為“科尼哈尼”,有大年小年之分。

布朗族,臘月二十四“送灶君”,以後就很少下地幹活,忙於打掃衛生,曬洗衣服、被褥,做白酒,醃醬菜,殺豬醃臘肉。

傈僳族稱過春節為“可許節”。除夕之夜,老人唱“古本調”和“可拾木刮必調”。青年男女開始打歌,輪流著每家打一夜,從村頭打到村尾。

我在雲南過大年 | 臨滄各民族過年傳統習俗你瞭解多少?

景頗族稱春節為“吉打”或“寧打”。正月初一起三天任選一天,青年男女們帶上糯米粑粑上山玩耍,唱歌跳舞。正月十五,耿馬賀派鄉的景頗族還舉行隆重的“目瑙縱歌”,最熱鬧時,遠在德宏、緬甸的景頗族和其他民族也趕來參加。

鎮康一帶的苗族,大年初二或初四舉行“獻龍”,祈求風調雨順。初三起跳三天的蘆笙舞及丟包。正月初一至十五,鳳慶的苗族還過“朝花山節”,苗語又叫“他查”,由主持人選一場所,大家身著節日盛裝,到山場吹蘆笙,打歌、對調、賽弩,盡情歡樂。

此外,臨滄的醬菜也算當地一絕。走在街上,有的鋪子裡放著醬缸,裡面裝著各式各樣的醬菜,同樣也有袋裝密封的醬菜。像“醃菜”、“酸筍”、“酸辣子”等都是當地的特色,吃米線的時候拌上一點,那酸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