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德鸿:漳州老行当——漂泊江湖的爆米花

郑德鸿:漳州老行当——漂泊江湖的爆米花

张秀宣正在爆米花 摄于2017年


爆米花是一种古已有之的膨化食品,所用的原料有大米、小米、小麦、玉米、花生及豆类等多种,一些淀粉做成的干品也可以爆。早在宋朝时,古人就已将谷物放入锅里,通过的物理的高温高压作用原理来改变食物的状态口感,甚至在新春来临之际,用爆米花来卜知一年的吉凶,姑娘们则以此卜问自己的终身大事。后来发明了爆米花机,使做爆米花更为简单,也就更迅速地传播开来。膨化食品易于消化,口感好,不但成人爱吃,更受孩子们的欢迎。

最后的爆米花

郑德鸿 拍摄

郑德鸿:漳州老行当——漂泊江湖的爆米花


大米花与玉米花

郑德鸿:漳州老行当——漂泊江湖的爆米花


爆米花在漳州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做爆米花的基本上以安徽籍农民为主。张秀宣(1967—)与弟弟张秀委(1978—),是漳州最后的街头爆米花人。张秀宣兄弟出身在安徽省利辛县新张集乡郭圩村,该村是历史上出名的贫困村。在老漳州人的心目中,安徽是贫穷的代名词,“把你卖给安徽仔”,是当时吓唬孩子的一句口头禅。为了生活,郭圩村里很多人都外出打工或做点小生意,爆米花是该村传统的小生意,足迹几乎遍布全国各地。

找个地方,张秀宣把电动车载着的爆米花工具、材料卸下来。摄于2017年

郑德鸿:漳州老行当——漂泊江湖的爆米花


爆米花机。如今已成了收藏品。

郑德鸿:漳州老行当——漂泊江湖的爆米花

张秀宣的父亲张运山(1939—),已是高龄,但直到2013年还在漳州爆米花。张运山生有三男二女,三个儿子两个女婿都曾跟着他走天涯,可谓爆米花世家。做爆米花是个全国到处跑的行业,最远的到达新疆、黑龙江,而漳州是他最常驻的地方,已呆了半个多世纪,是漳州爆米花历史的见证者。张秀宣12岁才进学校,但没读几天就辍学,跟着父亲来到漳州,也走遍了福建及多个省市。

烧的木头都是捡来的,摆好摊位才用斧头砍成小断。摄于2017年

郑德鸿:漳州老行当——漂泊江湖的爆米花

早期张运山父子挑着爆米花机、风箱及行李,四处漂泊风餐露宿,走一处做一处,晚上找个稍避风雨的地方,铺盖摊开地当床,可谓席卷天下。张秀宣说,做这行的其实与乞丐差不了多少,乞丐只要脸皮厚,不用干活收入却不少。而他们辛辛苦苦自食其力,没赚几个钱,还得看别人眼色,弄不好就被驱赶。

炉火烧起来了,一手摇鼓风机,一手转爆米花机的转把。摄于2017年

郑德鸿:漳州老行当——漂泊江湖的爆米花


因一个地方做一段时间后,吃的人会逐渐减少,就得换个地方。由于居无定所,以前通讯落后,写一封信是件费周折的事。好在有好心人愿意代收信,才得以与家人联系。后来有了手机,也就方便了许多。现在有微信,联系更快捷。张秀委说,自从2016年10月来漳州,已经是四个多月还没回过家,靠的就是微信,能与妻子儿女见面说话,心里也就踏实多了。

爆米花做好了 摄于2017年

郑德鸿:漳州老行当——漂泊江湖的爆米花


几年前,兄弟俩买了旧自行车,把整个家当载着走,算是解放了肩膀。两年前,痛下决心租了房子住,结束了睡马路的日子,晚上也就不用担心睡觉时东西被偷被抢,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有了个窝,就可添置点较值钱的东西了,一年前又买了电动车,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载物更省力更快捷。

张秀委正在爆米花。小桌上摆着刚爆的玉米花。摄于2017年

郑德鸿:漳州老行当——漂泊江湖的爆米花

因爆米花都是在马路边做,春天雨季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夏天吃的人少,所以春夏两季就停做。而且张秀宣与儿子分有四亩地,加上租来的,共有十几亩。每年秋季种完小麦后才能出门,一直到春节过后才回家收割小麦,剩下的时间就去当建筑工,年复一年。而张秀委几年前在南京买了房子,一家人搬到城市,回家后就收废品,彻底脱离了土里刨食的日子。对于将来的打算,处于社会底层的兄弟俩很是看得开,能做一天是一天。毕竟,爆米花还是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发不了大财却也饿不了肚子,而且自由自在。张秀宣说,趁着年龄还不算大,可以再做上一段时间。虽然辛苦,但习惯了,只要天气好,就有钱赚,总算能养家糊口。遇到下雨天,就能休息几天。

来买爆米花的食客 摄于2017年

郑德鸿:漳州老行当——漂泊江湖的爆米花


由于现在城市管理越来越严格,路边不让摆摊,2019年,张秀宣只好转到郊区做,张秀委则回到南京家里另找事做。郭圩村以前有十多人在全国各地爆米花,但如今只剩下张秀宣及在同安的另一老乡,仍在坚守着这传统的老行当。但过完2020年春节,张秀宣及在同安的老乡也打算不再做了。到时,街头爆米花这一行业,也就彻底终结。

趁着城市中拆迁路段没完工,晚上摆上一阵子。摄于2020年

郑德鸿:漳州老行当——漂泊江湖的爆米花


张秀宣在郊区路边摆摊 摄于2020年

郑德鸿:漳州老行当——漂泊江湖的爆米花


食客来买爆米花 摄于2020年

郑德鸿:漳州老行当——漂泊江湖的爆米花

小女孩迫不及待地吃起玉米花来 摄于2017年

郑德鸿:漳州老行当——漂泊江湖的爆米花


刚爆的米花让小男孩吃得津津有味 摄于2017年

郑德鸿:漳州老行当——漂泊江湖的爆米花


爆米花是微不足道的行业,却也是一座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更是漳州的一道风景。一些旅游城市为了让这些浪迹天涯的爆米花人留下来,特意为他们免费提供场所,让游客在游览中领略一种传统的文化。毕竟,还在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已所剩无几,许多城市已见不到街头爆米花了,他们是最后一代街头爆米花人。喜欢吃爆米花的人还很多,漳州正在进行古城改造,以期打造出一个充满活力的旅游城市。如果能在古城区里合理地为爆米花留下一个空间,无疑会是一个新的亮点。

郑德鸿

首次采写于2017年2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