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是判断一个人好坏的最佳标准

我们常说,做人做事要讲良心。评判一个人好与不好,用的首要标准,就看其有没有良心。良心,一定意义上就是德的内化。看似笼统、含糊,实则清晰、明了。

什么是良心?就是一个人顺应万物发展的规律,存善心、行善为、做善事,可利己但不能损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正知正念的内化。人有了良心,就等于随身带了一把衡量对与错、是与非、好与坏的标尺,由内而外、无需监督和约束地时刻发挥着作用。

有了良心,就会大大减少做坏事的概率,因为一旦做了坏事,就会在内心感到不安。即使所做的坏事别不可能发现,但自己的良心很难饶得过自己。为了摆脱这种压力,人们自然就会选择去弥补,以防下次再犯。

良心和学历高低、财富多少没有必然的联系。世间既有贫贱不移的,也有为富不仁的;有才学不高德行高的,更有不缺教育缺教养的。有的人就是学历不低、收入不错,在物质上相对是个富足者,然而最致命的缺陷就是没有良心。

从小没有把正知正念注入内心,导致判断是非正误的标准扭曲、异化,变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只管眼前、不管长远,只顾自己、不顾他人。涉及到个人利益时激情飞扬、活力四射,而一旦自感与己无关,就冷眼旁观,甚至视若无睹,全然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见过很多人走事不净或难净的,基本可以判断与良心缺失有关。这种以为一走可以了之,当甩手掌柜的行为,既会严重败坏自身形象,更会给单位和社会造成严重损失。

比如,有的研究生在学期间借了很多书,却一直拖着不还,直到毕业很久,被别人发现后才还回图书馆。如果没人发现,那些书可能从此就销声匿迹了。其他想借阅者自然无从寻觅了。

这样的行为看似不是大过,实则性质恶劣,不但可耻,而且可恨。如此缺少公德和良心之人,纵使取得相当学历,亦非可倚重之人,因为他缺少基本的责任心、利他之心和社会公德。

良心不仅是一种自我约束,更是一种社会规范,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追求利润时,不但要有法在外监督,还要有良心做基本保障。有了良心,经营者就不会以次充好、缺斤少两,更不会出现什么地沟油、吊白块、苏丹红等有毒有害食品,还有诸如电信诈骗等不法行为。自己绝对不会去吃的东西,做出来给别人吃,只为谋取更多的利益,这样的人哪里还有什么良心。

良心的培养一定要在孩童时期开始,在蒙昧阶段完成正知正念的注入,尽早赋予其正确的方向。而待成人之后,木已成舟,很难再改了。在全社会层面推行良心教育,使社会风气得以净化,人们就可以远离互害、互防,实现互信、互利。

良心是判断一个人好坏的最佳标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