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为什么都比较短命?

流浪猫加菲呦


南朝上启东晋,下承隋唐,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乱世,乱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这个乱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内部争权夺利严重,主要是武将乱政,直接导致了宋、齐、梁、陈各朝更迭频频。

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这些开国皇帝无不是拥兵自重的大将,他们只待时机到来就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所以每个政权的生命周期都很短暂。

二是士族庶族之间的历史遗留矛盾没有化解,反而愈演愈烈。

自晋朝以来,门阀士族依然是握有经济、政治权益的旧贵族,虽然在南朝时没有了军权优势,但他们手中掌握的财富仍然有颠覆政权的可能,南朝的皇帝也试图想着扶持庶族来限制士族力量,从而稳固统治,但是从结果来看,效果并不明显,反而还加速了该王朝的快速解体灭亡。


故南朝的短命,一言以蔽之,就是这一段时期是宗室、士族、寒门三大阶级的历史活跃期,加之南朝社会礼崩乐坏,极大激化了阶级矛盾,又没有良好的制度进行规避,所以战火横飞朝代更替。

东晋衣冠南渡后,迅速走向衰落,门阀士族惶惶不可终日,皇室的权威日渐式微,不仅令北伐一统天下成为了难以实现的梦,反而连政权的基本生存都是问题,于是接连爆发了几次内部动乱,寒门在此环境中崛起,统治秩序愈渐失衡,而寒门的壮大掌权,带来的一个消极意义就是威望明显不足,不仅仅受到了旧士族的强烈反击,甚至连寒门本身也相互倾轧,源于南朝没有在制度上提供一种公平的竞争机制。


之后的隋唐就格外的注重到了这些问题,积极总结南北朝历史经验教训,利用机制的创新建立了科举制,平衡了三大阶层之间的利益分配,又替代了朝廷“均田制”,把门阀士族所赖以生存的土地分割成为若干小块,令地方豪强丧失了挑战中央的底气,只能乖乖的顺着政策方向走。

而南朝就不具备这样的历史条件,一是庶族统治者依然需要借助门阀士族的势力维系其政权的合法性和稳定性,所以不可避免的出现阶级矛盾,二是国家南北对峙,并没有完成大统一,以军事为主导的地位不可撼动,而军队又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所以将军拥兵自重的现象明显,严重威胁着皇权统治。


纳兰谈史



陈朝存在了32年,557年由陈霸先建立,但589年就被隋朝灭亡。虽然在中国历史中,短命王朝屡见不鲜,但是南朝的陈朝,这么短命还是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原因的。

南朝宋齐梁陈政权不断更新变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中国北强南弱越来越明显的过程。北方,从北魏分裂成东西魏,再转变为北齐北周,再到北周统一北方,实际上实力能力越来越强,且越来越集中。南北对比前提下,南方疆土越来越少,而北方对南方优势越来越明显。所以在陈霸先取得政权时,就已经积重难返。

尤其是在梁朝时,梁武帝在位,尤其推崇佛教,国内政治一塌糊涂。侯景之乱后,北方取得了对南方的绝对优势。虽然陈霸先本人素质一流,但面对着南梁留下来的烂摊子,其实已经没有多少可以转圜的余地。

关键在于,陈朝后期帝王能力一般。最后一位皇帝陈叔宝继位,是为陈后主,但是后主不问政事,荒于酒色,陈朝政治已江河日下。而与此相比,北周以及继北周而立的隋朝,几任皇帝都是励精图治,其实这么对比,结局已经相当清楚。

当然,在东晋开始的若干年内,中国经济形态逐渐南移,这当然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南方越来越有钱的前提之下,并没有带给南方人尚武的特征,反而让南方人更喜欢避战求和。这在历史上也是一次又一次反复出现的现实。

所以其实并不在于南朝的陈朝短命而亡,而是南朝宋齐梁陈在面对北方的弱势之下,必然会失败的这一种结局,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实。陈取代梁,其实也只不过南朝的一次内部改变罢了。


惪州元良1978


有人会说因为宋,齐,梁,陈都定都南京,南京龙脉被秦始皇断了,所以短命,有诗云:“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子不语怪力乱神,我不太赞成这种观点,下面我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这样。

自魏晋以来,门阀士族权势日渐强大,到东晋时,已然成为几乎凌驾于皇权之上的庞然大物,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这时的帝国占统治阶级的是士族阶级,士族大家和皇帝共同拥有帝国,或者说,皇帝也是士族,只是被推到台面上的那个,类似美国财团推出来的特朗普。

南朝不光是朝代命短,更替快,就连每个朝代的皇帝更替都快。南朝政局不稳,充斥者皇族内的自相残杀,而皇族内斗的背后,则是世家大族间的角逐。南朝诸帝即位后都会大封诸王,诸王大多从少年时起就冠以刺史征镇名号,出镇地方,而实际把持地方军政的往往是世家大族;诸王成年后,也会依靠世家大族与皇权对抗。新帝即位,会打压叔侄系诸王,动辄全灭。

在这种背景下,士族达成了共识,换个皇帝就像换个总经理一样容易,换上的皇帝是同族就还好,如果是异姓也就改朝换代了。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东晋和宋齐梁陈这五朝,实际就是同一个国家,只是换了个异姓的皇帝,换个国号。铁打的门阀,流水的皇帝。社会并没有本质变化,就是同一个国家在不停换皇帝,换个皇帝有同姓和异姓而已。

南朝宋

刘裕儿子宋少帝被大臣所废杀,大臣立宋少帝弟弟宋文帝,宋文帝被太子所杀,太子又被武陵王所杀,武陵王成为宋孝武帝,宋孝武帝儿子宋前废帝被自己叔叔杀掉了,叔叔成了宋明帝,宋明帝子宋后废帝被大臣萧道成所杀,这次士族换了个异姓皇帝。

南朝齐

郁林王萧昭业被萧鸾所杀,萧鸾成了齐明帝,齐明帝然后大肆屠杀宗室,因为害怕其他宗室篡位。齐明帝之子东昏侯萧宝卷更是疑心大臣,将朝中大臣基本杀了个干净,引起士族不满,结果士族直接换萧衍上台。

南朝梁

梁武帝萧衍虽然和南朝齐的宗室属于同宗,但萧衍不是和他们同一脉,类似宋武帝刘裕和汉朝(宋武帝先祖是汉朝开国皇帝汉高帝刘邦的弟弟楚元王,虽然宋武帝和汉朝皇帝是同一个家族的,但宋武帝没有祖宗做过汉朝皇帝)

,所以萧衍换了国号。萧衍做了几十年皇帝,一直阻碍士族利益,正值侯景几千残兵造反,士族转而支持侯景(侯景从北方来的时候只有几千北兵,围困梁武帝时水军20万,旌旗千里,声势之盛为南朝所未见,如果没有士族的支持,侯景一个北方外族人,短短时间能发育这么快,实在是匪夷所思),侯景之后又残暴无端,反而屠杀士族,士族连忙支持大将陈霸先。

南朝陈

此时经过侯景之乱和诸侯王混战士族力量被侯景严重削弱,到南朝陈时,士族已经无力再操纵政治,也无力恢复故土,保卫国家(自己的利益)。所以终南朝陈一朝,除了太清北伐短暂的恢复了淮南之地,其他地方例如巴蜀,荆州,襄阳等除淮南的江北之地,始终在外国手里。隋朝南下时,更是没出现淝水之战一样的有力阻挡,南朝士族可以说基本上走向了灭亡。


百胜军节度使


历史上宋、齐、梁、陈为何都比较短命?

南朝的宋齐梁陈四小王朝都很短命,最长的也没有超过一百年,跟北方的北魏根本没有办法比。但南北朝大乱世,最终南朝也好,北魏也好都没有完成统一中华的理想,反而是后起的北周宇文家族基本完成任务,隋文帝实在宇文家族的基础上完成统一的。

南方四小朝廷前后更迭,他们短命的原因很多,首先是没有实力,其次是没有理想,但还有一个比较玄乎的原因就是没有“王气”!

我国历史上有个比较奇怪的现象,建都南方的(主要是南京)朝代,大都是偏安朝廷,即使有大一统的经历,但时间都不长。比如建都南京的宋齐梁陈,疆域都是长江流域以南,时间很短。大一统的时代也有,朱洪武时代的明王朝,不过到了朱棣手上就迁都北京了。民国也建都南京,时间三十多年,也不算长!

而北方就完全不一样了,西安、北京、洛阳,哪一个没有千年帝都的历史,而且都是大一统王朝,动辄统一全国两三百年!秦汉唐的西安,东汉魏晋隋唐之洛阳,元明清之北京,都是铸就了无数的辉煌。

而南方建都的历史里,虽然也有文化昌明、人文荟萃的小高峰,但总体给人酸涩、委屈之感,器局偏小!

个中原因,谁能简单说清呢,也许这就是王气吧?


周周说古今


自公元420年东晋王朝被刘裕篡权后,在南方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而它们存在的时间都相对较短。其中最长的不过59年,最短的仅有23年,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更迭较快的一段时间。宋、齐、梁都灭亡于军事将领的起兵反叛,原因就是东汉灭亡后,正统观念丧失。至此,武力取代了传统,成了君权的最大支柱,而佛教盛行,儒家文化的缺失,更是让人们减少了对君权神授的敬畏。


战斗大黄蜂


题主好

宋,齐,梁,陈,这是四个王朝都是属于南北朝时期南朝的朝代,这些王朝共同的特点都是,通过暴力,谋杀,造反建立起来的王朝,都是被下一个王朝的创建人所推翻的,在这一时期的南朝整个社会风气都是出于争权夺利当中。

这四个王朝的治国理念已经完全被权欲冲昏的头脑,宋朝时期,其刘裕的儿子,孙子,曾孙子死于宗室乱斗的就有64人,在段时期的历史完全可以被称为中国历史时期的BUG,梁武帝萧衍虽然采用仁政治国,当时历史剧本依旧是重复上演。

国君无能,权臣内乱,这四个朝代的无论开国之君怎么英明能干但是就是阻止不了内乱,统治阶层的宗室相杀导致了在位的国君都是昏庸无能,无法驾驭群臣,例如,南齐时期,萧衍累官雍州刺史,萧衍骑兵造反时,萧宝卷还在饮酒作乐,结果被杀,之后被梁朝取代。

四个朝代就像一辆失控的列车,无论怎么更换司机也阻止不了它的覆灭


小历史课堂


宋齐梁陈四朝接连短命,与之同时的北朝政权也类似。因此,可以断定这一时期皇权不稳是常态,不能完全归结于个人原因。以下我试从三点作分析。

一、统治阶级的思想混乱

魏晋以来儒学中衰,在上层中玄学清谈流行起来。之所以说清谈误国,就是因为其脱离现实的本质。

儒家学说是入世的学说,关注国家与社会,在儒学影响下的帝王将相都会维护统治秩序,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而清谈以出世的道家为基础,看淡生死,超然洒脱。从个人层面上讲这是一种思想境界,一旦这种思想被统治阶级普遍接受,就不免有颓废的感觉了。

宋、齐两朝昏君频出,主要原因即是年幼的皇帝不能真正体会到玄学的道理,只能学其放荡不羁的皮毛,从而荒淫酗酒。当这种传歪了的玄学成为思潮,统治阶级就不免腐朽堕落了。

二、门阀与宗室的分权

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在东晋臻于极盛,至南四朝时期仍有实力。门阀士族通过九品中正制把控了选官的权力,充塞了整个朝廷并排挤寒门。在地方上,门阀也是豪强地主,拥有部曲家丁,大量农民依附。

宋武帝刘裕凭借武力登基后,为应对门阀大肆重用宗室,结果宗室权力过重,导致政变不断。之后的齐、梁两朝也深受门阀与宗室的困扰。陈朝虽然政权较稳定,但北强南弱的态势在萧梁政权内乱后形成,遂在北方统一不久后灭亡。

三、分裂时代使军权强大

多数皇帝对将领都具有防范意识,如宋文帝杀檀道济。但在南北对峙时,军权下放是不可避免的。内轻外重容易导致将领军权过大,但外轻内重又会造成武力弱小,亡于他国。

与魏晋禅代不同,从宋至陈的改朝换代基本都是依靠武力。在此时,寒门出身者也能取得较高地位甚至成为皇帝,但无一例外是通过军功掌权。

在门阀、宗室、将领等的共同作用下,宋齐梁陈四朝的皇权并不稳固,再加上皇帝又受到玄学影响而放浪形骸,造成这一时期政变与改朝换代的频繁发生。


渔人文史


五胡乱华之后,晋朝灭亡,南方有宋,齐,梁,陈这四个朝代,由于这四个朝代的时间比较短,在历史上统称为南朝。这四个王朝以宋朝统治时间最长为六十年年,以齐朝统治最短为二十四年,更令人惊讶的是在齐朝着短短的二十四里一共有三代七个皇帝,也就是三年一个。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皇帝这么频繁的替换,朝代如此频繁的更替?

我是夏目爱看书,为您解答!

五胡乱华,礼乐崩坏

东汉末年开始,由于军事征服以及弥补兵力不足,中国西部和北部周边的各民族开始不断的内迁。魏晋时期北方人口锐减,少数民族的内迁进入高潮,其中包括匈奴,鲜卑,氐,羯,羌,历史上被称为五胡。在西晋王朝的时候出现八王之乱,王室内部相互残杀持续整整十六年,国家几近崩溃。此时入侵到中原内部的胡人趁机起兵,西晋皇室以及士族南迁,名存实亡,而北方被胡人占领被称为五胡十六国。

元帝正会,引王丞相登御床,王公固辞,中宗引之弥苦。王公曰:“使太阳与万物同晖,臣下何以瞻仰? ——世说新语.宠礼

南迁的司马睿在王导的支持下建立东晋王朝,由于王导深受司马睿的信赖,所以一直掌管政务,当时人称:“王与马共天下。”士族门阀势力达到了顶峰,皇权的削弱也为之后朝代迅速的更替埋下了伏笔。东晋末年,原为东晋北府军将领的刘裕在恒玄之乱后掌握朝廷,刘裕杀晋安帝,改立晋恭帝,两年之后登基自己做皇帝。

“孤与大魏报仇,有何不可?尔祖篡魏,孤不可篡晋乎” ——宋武帝刘裕

刘裕篡夺了东晋司马的皇位同时还觉得自己没做错,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刘裕这个人是一个武将不具备政治头脑,这就使得后面的萧氏以及陈氏都有借口来谋权篡位了。刘裕篡夺皇位之后,可以说当时社会的礼乐制度已经完全崩塌了,这也是宋,齐,梁,陈这四个国家为什么会短命最重要的原因。

宗室混乱,内乱不止(南朝宋,陈)

刘裕作为一个兴于草莽的人,充分吸收了前朝士族豪强挟主专权的教训,加强中央集权抑制豪强兼并,整顿吏治,通过提拔寒门的手段来压制豪强势力。同时作为一个开国皇帝为了收拢人心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废除苛刻法律,发展生产,轻徭薄赋没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机要”的政治传统。但是刘裕延续了用宗族势力代替原来的地方长官镇守地方,这也就为之后的宗室内斗埋下伏笔。

遥望建康城,小江逆流萦,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 ——民谣

宋文帝被太子邵所杀,三子刘骏趁机率领军队夺取皇位,继位宋孝武帝。宋孝武帝前废太子刘子业继位之后大杀宗室,后被湘东王刘彧所杀,是为宋明帝。齐明帝疯狂的屠杀萧氏宗亲,东昏侯萧宝卷疑心过重,几乎将朝中大臣全部处死,最后雍州刺史萧衍起兵建立梁朝。所以说由于宗室的权利太大,因而心生谋朝篡位之意,所以说宗室内部多次发生骨肉相残的惨剧,可以说南朝宋和南朝陈都是因为这样的原因灭亡的。

皇帝沉迷享乐,无德无才,奇葩皇帝多

南朝的昏庸皇帝还真不是少数,除了极个别的几位开国皇帝,其他的皇帝真的是贪图享乐无德无才。

1.宋废帝

废帝之事行著于篇。若夫武王数殷纣之衅,不能挂其万一;霍光书昌邑之过,未足举其毫厘。假以中才之君,有一于此,足以霣社残宗,污宫潴庙,况总斯恶以萃一人之体乎!其得亡,亦为幸矣。” ——《宋书.卷七.本纪第七》

南朝宋废帝刘子业凶残暴虐不输给桀纣这样的暴君,比之前的最差的皇帝都还要差一万倍,可以说这个皇帝真的无用至极,无德至极,国家怎么能不灭亡呢。这样昏庸无德皇帝的去世,不是国家的悲哀,而是国家的一大幸事!

2.东昏炀侯

东昏侯亡德横流,道归拯乱,躬当翦戮,实启太平。推阉竖之名字,亦天意也。

东昏慢道,匹癸方辛。乃隳典则,乃弃彝伦,玩习兵火,终用焚身。

《南齐书·卷七·本纪第七·东昏侯》

东昏炀侯萧宝卷视百姓如草芥,对待文武大臣也不心慈手软,大杀四方。他的表叔多次劝谏却被他怀恨在心最后被杀,无论是否有功劳只要稍稍威胁其皇位就先杀之而后快。东昏炀侯的所作所为最后也是激起了大臣们的恐惧,最后为求自保纷纷造反,但是萧宝卷仍然沉迷于嬉戏玩乐之中,最后被宦官所杀。

3.梁武帝

梁武帝喜欢佛教并沉迷其中,郭祖深形容道:“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梁武帝是如何的笃信佛教。四次出家需要用朝廷的钱来赎自己,前后共计花了四亿钱,同时大量修建寺庙可谓是劳民伤财。政治上任用降将,轻信侯景最后被圈禁至死,国家崩坏。

4.陈后主

此败岂不由酒?将作诗功夫,何如思安时事?当贺若弼度京口,彼人密启告急,叔宝为饮酒,遂不省之。高蠙至日,犹见启在床下,未开封。此亦是可笑,盖天亡也。

陈后主陈叔宝爱喝酒同时爱美色,陈叔宝自己居住在临春阁,张贵妃居住在结绮阁,龚,孔二贵嫔居住在望仙阁...都以才色见幸,轮流召幸,得游其上。陈叔宝深居阁楼,整体花天酒地,两耳不闻窗外事。沿边州郡传来隋军入侵的军报,朝廷上下都不以为意,陈叔宝更是不放在心上,以至于都城被攻破的时候才大梦初醒,这样的皇帝怎么会不亡国?

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为什么都比较短命总结: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宋武帝没有将政权正规传递,没有尊崇儒家文化,偏偏搞出一套谋朝篡逆是理所应当的理论,这对之后的几个朝代影响是巨大的,可能这也是宋太祖赵匡胤仁义治天下的原因。同时在政权上没有吸取之前汉朝七王之乱,晋朝八王之乱的教训,导致宗室内部骨肉相残,使得统治不稳定。最后就是因为礼乐崩坏导致的皇帝素质较差,不能够励精图治,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最后在酒色之中迷失了自我。


夏目爱看书


宋,齐,梁,陈是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四个短命王朝,其中,宋持续59年,齐23年,梁55年,陈32年。他们上承东晋,下接隋朝。

四朝的更替如出一辙,都是权臣一手遮天,杀死当朝皇帝后先立一个傀儡,然后名正言顺的接收禅让当上皇帝并成立新朝。

南朝的时间短有以下几个原因。

南朝开始的时候,王朝的建立就不是名正言顺,刘裕本是东晋大将,立下了赫赫战功后,逐渐排斥异己,独掌大权,随着野心的膨胀,他开始随意废立皇帝,最后干脆自己篡位当了皇帝,同时还把东晋的皇族杀了精光,由于得国不正,天下人于是认为谁都可以当皇帝,因此为后来的动乱埋下了隐患。后来的三朝都是通过这种模式进行改朝换代。

南朝的整个过程也是一部血腥的屠杀史,在每个王朝,皇帝动则杀人或被杀,兄弟相残,比比皆是。这些动乱严重的动摇了政权的稳定性,由于政权动荡,一些地方势力趁机而起,掌握了朝廷大权,一直发展到取而代之。

外因也是南朝时间短的原因,尤其是候景之乱直接使得南朝由盛而衰,导致梁朝的灭亡,而隋朝的兴起也彻底使得南朝走向终点。

综上所述,道德丧失,内乱,外患这几个因素构成了南朝宋,齐,梁,陈成为短命王朝的原因。


莫冬宝


这与东晋、南朝的政治形势有着密切的关系。核心问题是镇将与中央政权的矛盾。东晋是以南迁的少数民族、士族为骨干,他们联络南方士族而建立起来的政府。北方士族带领自己的武装来到江南,他们成为士族的主要武装力量。当时东晋朝廷势单力薄,他们为了不得不依靠这些北方武装防御北方的游牧民族,逐渐这些武装就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镇将。由于这些镇将实力过于强大,他们便攻破建康,逼死了晋元帝。翻开这几个短命王朝的“革命史”一切将一目了然。

首先说刘宋,出身寒门的刘裕在402年镇压孙恩起义后崭露头脚,逐渐掌握了东晋军政大权,他先后攻灭了南燕和后秦后被封为宋王,成为统治阶层中最有权势的人物。420年他逼迫晋恭帝让位,自己做了皇上,国号宋。再说萧道成的齐国,刘宋末年,出身布衣的萧道成帮助朝廷平定皇族镇将的叛乱后先后做了镇军将军和刺史,没过几年就废了宋顺帝,改国号为齐。

齐末,幽州刺史萧衍在江州刺史的支持下乘朝廷内乱攻入建康,当上了大司马,在502年称帝,建立梁朝。萧衍晚年,从北朝投降过来的侯景发动叛乱,一度使萧衍惊慌失措,朝廷顿时大乱,出身寒微的陈霸先在打败侯景后逐渐掌握了朝中大权,557年废了梁敬帝建立了陈朝。

由此可见,南朝宋、齐、梁、陈的更替实质上市强大的庶族出身的镇将篡夺政权而已。南朝从宋顺帝刘裕开始,历代皇帝为保住江山,改用皇子、心腹大臣做镇将,但是皇室内部却为了权力互相争夺大大削弱了王朝的统治力量,这就为庶族出身的镇将在混乱中夺权创造了可乘之机。南朝宗室内部“骨肉相残”的丑剧一出接着一出,几乎连绵不断,比如其齐武帝死后,诸王纷争作乱,宗室互相残杀,八年间居然换了五个皇帝。所以,可以看出镇将的逐渐强大对朝廷内部威胁有多大,有如此强大的镇将存在,南朝的王朝频繁更迭也就不足为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