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戴雍正即位的第一功臣隆科多,为何最后也难逃皇帝猜忌终招杀祸?

feng569661700


年羹尧和隆科多,都曾是辅助胤禛夺嫡的关键人物,但在雍正坐稳皇位后,他们却都因作奸犯科,成了罪不容诛的乱臣贼子。从表面来看,这有些像是卸磨杀驴,可历史上年羹尧被赐死与隆科多被圈进,倒也真怨不得雍正。

隆科多是清宫剧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角色之一,但不少影视剧都把他的身份搞错了。历史上的隆科多,是一等公佟国维第三子(网络上有人称系其第二子),但一些古装剧却称其是佟国维的侄子,可谓大错特错了。

隆科多的祖上在清初有着相当高的地位。隆科多的姑姑是顺治帝的孝康章皇后,亦即是康熙皇帝的生母。另外,在隆科多的姐妹中,还有两人嫁给了康熙皇帝。因为这层关系,在雍正登基后,亲自下谕旨强调:

隆科多应称呼舅舅,嗣后启奏处,书写舅舅隆科多。——《清世宗实录》卷一

早在康熙二十七年时,隆科多便已任一等侍卫,相当于清代武职中的正三品。这个官位着实不低,且离皇帝最近,足见隆科多势力之大。到康熙五十年时,隆科多已经晋升为九门提督,康熙五十九年又任理藩院尚书兼步军统领,可以说是位极人臣了。

由于隆科多跟胤禛关系较近,故而在九子夺嫡过程中,隆科多也曾为自己这个“外甥”出力不小。在雍正即位后,隆科多迎来了自己人生的巅峰。雍正不仅公开称隆科多为舅舅,还命其继承了佟国维的一等公爵,同时令其做总理事务王大臣、吏部尚书,兼步军统领,后又加太保衔,兼管理藩院,赐双眼孔雀翎、四团龙补服、黄带、鞍马紫辔。

不过,到雍正二年十一月时,曾经荣耀一时的隆科多,开始屡次受到雍正的训斥。到雍正三年时,隆科多又被剥夺了太保衔、一等轻骑都尉世职,雍正四年又被革除吏部尚书,雍正五年三月时,再次被革去公爵,到同年十月,隆科多被定大不敬、欺罔、紊乱朝纲、私藏皇家玉牒等大罪十四一条。

鉴于此前隆科多拥戴雍正即位有功,雍正决定法外开恩,免其死刑,在畅春园里建了三间空房,将隆科多永远监禁。与此同时,隆科多的财产被没收,儿子岳兴阿、玉柱被发往黑龙江当差。在经过数月监禁后,隆科多病死于圈进之所。

雍正打压隆科多,一方面是因为隆科多位高权重,且利用自己的职位结党营私,中饱私囊;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加强皇权,打压朝中权臣。

隆科多确有罪过,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其中甚至还有一条私藏皇家玉牒的罪名,都是罪不容诛的大罪。与此同时,早在康熙朝时,佟国维家族便有“佟半朝”的外号,足见其有碍于皇权。

在《雍正王朝》中,被演绎为佟国维侄子的隆科多,曾为保雍正登基立下大功,又因勾结胤禩等人谋逆而下狱。这其中则多有演绎成分,与史实不符。历史上康熙传位于雍正,是有遗诏可证的,虽然隆科多为宣旨大臣,倒也没有影视剧演绎的那么不可替代。而隆科多之所以落得个被圈进至死的下场,则是因为他犯下了多重重罪。

在清代皇帝中,雍正是一个精力充沛且嫉恶如仇的帝王。雍正即位后,对贪官污吏进行了严厉惩治,在整肃吏治的同时,又进行了许多颇有建树的改革。不过,这个强硬的统治者,又是个不太会法外开恩的君主,哪怕是对手足至亲和股肱之臣,也会施以重典。正因如此,像年羹尧、隆科多这些权臣,在犯案后也得到了应有的惩治。


参考资料:《清世宗实录》《清史稿》《清实列传》等


史海烂柯人


雍正之所以能够顺利登基,隆科多可以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堪称雍正登基的首功之臣。

在康熙的所有皇子中,与雍正关系最为密切的便是隆科多了。

隆科多,是佟国维的儿子,隆科多的亲姑姑是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两个姐姐也都嫁给了康熙,一个姐姐是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另外一个姐姐便是康熙晚年非常得宠的悫惠皇贵妃佟佳氏。无独有偶的是,隆科多的这两位姐姐都与雍正皇帝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是雍正皇帝的养母,早年雍正皇帝的生母乌雅氏没有被册封,品阶和级别太低,所以雍正是被寄养在隆科多的姐姐,但是还是皇贵妃的佟佳氏那里,这也就是为什么雍正会称呼隆科多为“舅舅隆科多”的根本原因;

康熙皇帝晚年曾经雍正的儿子弘历召进宫来抚养,而负责照看弘历的便是悫惠皇贵妃佟佳氏,以及另外一个乾隆宠妃惇怡皇贵妃瓜尔佳氏。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雍正是康熙所有的皇子中与隆科多关系最为密切的。

雍正能够顺利登基皇位,隆科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由于隆科多深受康熙的器重,当时担任步军统领衙门都统兼任九门提督,整个北京城以及整个皇宫的卫戍全部都由隆科多负责,并且康熙去世的时候,在康熙身边的人除了康熙的皇子,剩下的那个唯一不是康熙皇子的这个人就是隆科多。而康熙在畅春园去世后,隆科多随即关闭九门,全北京戒严长达六天之久,在此期间,唯一能在皇宫与畅春园之间自由出入的也就只有隆科多了。

在康熙去世前三天,康熙安排雍正去天坛祭天,得到康熙去世的消息后,雍正随即赶往畅春园。而从康熙去世到雍正从天坛回到畅春园期间,雍正却平白消失了十个小时,这也给历史留下了无限的遐想。因而,影响雍正继位的最关键因素其实并不是康熙的传位遗诏或者传位的遗言,而是隆科多,康熙的最终安排在很大程度上,也只有隆科多才是真正的知情人,同时隆科多更是雍正整个继位过程的见证人。

康熙死后,隆科多是宣读的遗诏还是宣读的遗命,雍正与隆科多在这段时间内经历了什么,做了什么事情,现在也已经不得而知,因而也留下了最大的谜团。

所以对于雍正而言,能最终取得“九子夺嫡”最终胜利的盟友不是别人,正是他的这位舅舅隆科多。而隆科多到底是何时与雍正进行结盟,以怎样的方式结盟,也就变得不得而知了,而这也成为了历史留下的谜团。


隆科多权倾朝野,显赫一时,但很快就被雍正以“四十一条大罪”拿下问罪。

起初,雍正对于这位对自己有拥立之功的舅舅的封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刚刚登基的雍正皇帝就加封隆科多为承袭一等公的爵位,被授为吏部尚书,并与年羹尧一道加封为太保,并被赏赐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此时的隆科多与年羹尧都是在朝堂之上说一不二的显赫人物,隆科多也到达了自己权势的巅峰。

但是,随着年羹尧的失势倒台,隆科多的末日也即将到来。

不得不说的是,隆科多与年羹尧确实像一对“欢喜冤家”,两个人虽然关系不和,但是两个人在雍正朝的得势与失势的轨迹可以说是如出一辙,不仅时间上相差不远,就连原因上也是极为类似。

首先便是居功自傲,不知进退。

雍正将年羹尧称为自己的“恩人”,将隆科多成为“舅舅隆科多”,而这两人就真的把自己当成了是雍正的“恩人”和“舅舅”,只懂得进,不懂得退,完全不懂得与帝王的相处之道,甚至可以说他们的结局是自己“作死”的结果。

其次便是目无君主,无视皇权。

如同《雍正王朝》中所演绎的一样,年羹尧的确将自己的吃饭睡觉唤作了“用膳”和“翻牌子”。

而隆科多则是反复提及自己对于雍正的拥立之功。更为过分的是,隆科多将自己比作诸葛亮,将康熙对待隆科多说成是“刘备托孤”,这明显就是将雍正比作是扶不起的刘阿斗;并且,隆科多还吹嘘自己当时带兵持刀护卫着康熙,后来又保护着雍正,局面全都由他控制,明显表达了雍正是沾了自己的光才坐上了皇帝的位置。这些言论都引得了雍正的极大不满与愤怒。

再次他们二人均是结党营私,贪污腐败,败坏朝纲。

隆科多和年羹尧二人,仗着雍正的信任与宠爱,把持朝政,任人唯亲,结党营私,继而出现了地方官员上的“年选”,以及朝廷六部九卿官员中的“佟选”,同时,二人也都是贪污腐败非常严重,使得朝堂上是乌烟瘴气。

最终,忍无可忍的雍正在处理了年羹尧之后,也将矛头直指隆科多,而在宗人府举报隆科多私藏玉牒、包藏祸心这件事情后,雍正也终于对隆科多下手了。

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安排隆科多赴边境与沙皇俄国进行谈判,在谈判成功之时,直接派人将隆科多就地缉拿进而押回北京,并为其定下了“四十一条大罪”,将隆科多幽禁于畅春园。雍正六年(1728年),隆科多死于禁所。


雍正给隆科多定下的“四十一条大罪”中,许多罪名都可以说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也说明了雍正除掉隆科多的决心。

“四十一条大罪”中,不少罪名与雍正有着密切的关系,或者说是“欲加之罪”。比如,雍正定下隆科多与年羹尧结党的罪名,实际上隆科多与年羹尧的关系并不好,年羹尧将儿子过继给隆科多也是雍正要求和安排的,并不是隆科多和年羹尧的本意;再说隆科多任人唯亲,说隆科多把持官员任免,实际上是雍正对待隆科多与对待年羹尧一样,在官员人雍正广泛争取这二人的意见,所以“年选”和“佟选”,归根结底还是在于雍正。

包括隆科多“私藏玉牒”的事情,也很有可能是在一年前,也就是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将八阿哥、九阿哥圈禁致死,并对这二人削宗夺爵、革除黄带子的时候,安排隆科多办理的。

然而不管怎么说,隆科多作为雍正继位时最大的功臣,他的突然倒台并被雍正圈禁致死,也留下了诸多的历史谜团,而对于隆科多以“四十一条大罪”治罪,也彰显了雍正对于除掉隆科多的决心。


雍亲王府


把隆科多称之为雍正朝的第一功臣确实实至名归,但是这位本可尽享荣华富贵的大功臣却在雍正后期背叛雍正,落得个身败名裂。

大家都知道,康熙皇帝一生皇子众多,九子夺嫡的故事更是被翻拍为无数清宫剧。也正因为如此,康熙对太子是立了又废,废了又立,迟迟不能确定皇位的继承人,皇子之间党争剧烈,政局动荡,这也是康熙一生值得争议的一点。

直到康熙逝世前夜,康熙才确定四阿哥胤禛为接班人,为了防止八爷党兵变,临死前特地单独召见了掌管京城兵马的九门提督隆科多,并由张廷玉当即宣读了两道圣旨。

一道是擢升隆科多为上书房大臣,加封太子太保;另外一道是立即赐死。

这两道圣旨皆由张廷玉保管,于是四阿哥胤禛在隆科多的护卫下安稳登基,是为雍正皇帝,隆科多也成为了雍正登基的第一功臣。

可是,登基后的雍正皇帝为了整治吏治,充实国库,采取了一系列诸如官绅一体纳粮、火耗归公等措施,这些措施极大地刺激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这也引起隆科多等人的不满。

此外,八爷党虽然在夺位之争中失败,但是倒雍正之心不死,于是利用雍正推行新政不利之机召集八旗旗主进京逼宫,而隆科多就是在此时背叛了雍正,倒向了八爷党。幸亏十三爷及时赶到,逼宫不成,八爷党的八爷、九爷、十爷以及隆科多等均被押入大牢。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雍正并没有杀死隆科多之意,真正想致其于死地的是雍正的儿子弘时,后来甚至被雍正所救。

所以,隆科多的身败名裂都是咎由自取,半点怪不得雍正。


寻古问今


在清朝,被皇帝公开称呼舅舅的也只有这隆科多了,隆科多作为康熙、雍正两朝皇权交替之际最有核心的人物,对雍正有从龙之功就算公开场合,雍正也成他为舅舅,可见他的地位多么高。为什么雍正要称呼隆科多为舅舅呢?雍正的母亲是乌雅氏,和隆科多一点关系都没有。而且乌雅氏年轻时是从包衣一点点升上去的,按清朝祖制,位份不在嫔妃以上的,没有资格抚育孩子。也正是因为母亲地位低,没能力抚养皇子,康熙便让皇后也就是佟佳氏代替扶养雍正。而皇后是隆科多的亲姐姐,还备受康熙喜爱。隆科多在康熙时期就是九门提督,可以说整个皇城的基本权利都掌握在隆科多的手中。雍正也是通过这层关系为自己成功登上皇位,雍正皇帝能顺利登基,隆科多功不可没,因此,在胤禛刚登基的时候对隆科多信任有加,许多事情都咨询他的意见,一派君臣和睦,还授予他许多特权,还经常在众臣面前称他为朕的功臣,国家的良臣。但是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隆科多最终为雍正所猜忌,短短两年就开始有步骤地打击他,直至圈进而死。主要在于隆科多自已劳苦功高,又被雍正捧得没边。他的居功自傲,结党营私,已经让雍正提防。隆科多平时爱喝酒,喝酒后人都有爱吹牛的毛病,他曾在酒桌上吹嘘雍正能即位完全是他功劳,还跟别人说自己用兵如神,都是自己统兵有方,若不是及时出手,雍正不可能上位。聪明人都知道出名之后更应该夹着尾巴做人,尤其是和皇帝一起的时候。隆科多的酒话自然有人传给雍正听,雍正大为恼怒,不过多年的隐忍,他在等机会。隆科多担任礼部尚书时,他和年羹尧都可以对其他官员的任命干涉,称为“佟选”和“年选”。虽然隆科多是正常途径给人升官,但是他确实也收人钱财,还不止一个。选官是皇帝的特权,你一个臣子就选起官来,不仅擅权还有结党营私之嫌。雍正在皇权稳定之后,就开始了针对隆科多的反腐运动。起因是朝中有人举报了隆科多私藏玉蝶,所谓玉蝶,就是皇室宗谱。除宗人府外,其他人没有皇帝的同意无权查看。这样隆科多私藏玉蝶就成了重罪。隆科多失势后,不但外人弹劾的奏章纷至沓来,就连他亲人也纷纷揭发他的罪行,真是空前的孤立啊。最终“隆科多免其正法,于畅春园外造屋三间,永远禁锢。最终隆科多于幽愤中死去……


麒麟2127


这个问题我从雍正、隆科多、其他大臣的角度来说一说:

1、雍正:雍正登基后就一下从一些人的主子变成天下的主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什么功臣、佞臣,都是他的臣子。在一开始为了政权的稳定必须要有自己的人,一旦政权稳定都是自己的人,还分什么功臣、远臣。并且隆科多参与了九子夺嫡,其知道的肯定不少,所以这个人在眼前越久越晃悠越难受。

2、隆科多:隆科多仗着自己的功绩耀武扬威,不把自己培养成重臣,反而把自己培养成权臣、弄臣,这几个钱能够保住你的荣华富贵吗?不能,你的身家性命都系于皇帝一身,你不对皇帝表忠心,献良策还干啥?糊涂!

3、其他大臣:隆科多要耀武扬威则必得罪人,满朝文武除非他谦恭谨慎否则很难保全,而恰恰他又没做到这点。再者,隆科多挡住了下边人爬上去的路子,隆科多又不对皇帝心思,留他何用?

个人意见,欢迎大家批评交流指正!


长久缄默如云漂泊


隆科多出身于佟佳氏,曾祖父佟养正、祖父佟图赖、父亲佟国维、叔父佟国纲均身居要职,姑妈是顺治帝的孝康章皇后(康熙之母),姐姐是康熙的孝懿仁皇后。此外,还有多位佟姓家人在朝中身居高位,在当时就有"佟半朝"之称,可见佟姓势力在当时影响之大。


隆科多一生从未赋闲在家,1688年任一等侍卫,到1711年逐渐坐到了步军统领位置。康熙晚年,皇子们陷入皇位之争,形势严峻。此时,手握重兵的隆科多身为京城卫戍司令,其重要性就突显出来了,隆科多其实也不免陷入了皇位之争的阵营中。但是,他善于望风使舵,并没有加入太子党,此举赢得康熙信任,后来晋升为了理藩院尚书兼任步军统领,还负责监视王公大臣们的举动,这在后来雍正即位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康熙死后,隆科多就负责宣读遗诏,并替刚即位的雍正献计献策,稳定了初期的政治局势,成为雍正王朝的名符其实的的红人,实权重臣。


但是,隆科多也因此居功自傲,朝内专横跋扈,犯下了拉帮结派,贪赃枉法的大错,完全是一幅满族权臣形象。在吏部,大臣们对他"莫敢仰视",都是惟命是从。更严重的是,在处理皇八子的党羽问题上,跟雍正发生了严重分歧,因为皇八子的党羽与隆科多是非亲既故,关系密切,比如,鄂伦岱就是隆科多的堂兄。这些人都是当年有势力的满洲贵族,隆科多自然袒护他们,这就与雍正严禁结党的要求相违背。

到了雍正三年(1725年),隆科多开始逐渐失宠,1727年5月,隆科多代表清廷与俄罗斯人谈判领土问题,坚决要求俄罗斯人归还占领的发票蒙古领土。而到了6月,隆科多就被召回京城被捕,被定四十一项大罪,死刑。最终,隆科多"免其正法,于畅春园外造屋三间,永远禁锢 ” 。其赃款数数十万两从家产中追补,长子革职,次子发配。1728年6月,隆科多幽愤中死去。


史说新传


你好!由冬眠蛇来回答此问题。

首选只能说隆科多是雍正继位的重要功臣,而绝非第一功臣,至于他为何被雍正处死,要从他自身和雍正两方面来说,就不难明白了。


隆科多是康熙钦定的九门提督(步军统领衙门都统),掌握保卫北京城的两万多兵马,确是雍正继位道路上稳定政局不可或缺的力量,但还算不上第一功臣,因为北京城外还有丰台大营等驻兵营地,这些才是重点,而这些地方兵权非皇帝不能调动,要说第一功臣,那肯定属康熙莫属。以隆科多的位置,他想拥立其他皇子谋逆也绝非易事,所以他算是有拥戴之功,而不是拥立之功,也绝非是能排第一的功臣。

再来说雍正帝。雍正应该说是帝王中比较受争议的皇帝,主要争议的是他嗣位不正和薄情寡恩。不管怎样,雍正都是古往今来最为独裁和专制的皇帝,没有之一,他把整个郡县制度的皇权专制推向了最高峰,军机处的设立就是典型代表。这样一个皇帝,是不允许臣下有任何权力感和功劳感的,在这样一个皇帝手下做事,需要的是谨慎和低调,否则就是活够了。



正如电视剧《雍正王朝》上邬思道所说:与平常人交,共享乐易,共患难难,与天子交,共患难易,共享乐难。隆科多拥戴雍正继位,是在九王夺嫡的大背景下,属于和雍正共患难,雍正当然把你当成恩人,但是雍正一旦登位成功,变成了天子,形势就会逆转,他不会允许你跟他共享受天下的。


接下来谈一下隆科多。隆科多出身外戚,他的姐姐就是康熙的孝懿仁皇后,按此排辈,他算是雍正的舅舅,而隆科多他们家,在康熙朝是世受圣恩,圣宠,他的父亲佟国岗,他的叔叔佟国维都是中枢重臣,隆科多就会习惯性的认为他也应该位列中枢,更何况他还是雍正上位的重要帮手。

所以,抱着这样的心理,隆科多以舅舅和功臣自居,做人做事自然就不会低调,他的放任当然引起了雍正的不满,雍正和康熙性格相反,康熙虽然也有雷霆手段,但大体为政宽和,做人仁爱,对手下都比较放纵,而雍正一心为国,别说舅舅,就是亲妈太后,也敢当面斥责出后宫不得干政的话,可想刻薄到何种程度。隆科多的处境随着雍正皇权的稳固而越来越艰难,他的外戚加功臣身份反倒成了他的负累,再加上他有点经济上的不检点,雍正收拾他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总的来说,隆科多没能及时避祸,成了雍正专制道路上的牺牲品,并不是意外之事,很多条件从开始就已经注定。


感谢您的阅览,喜欢本蛇回答的请记得点赞和关注哦!


史书上冬眠的蛇


这个问题也可以这么说:雍正为什么杀隆科多?

皇帝想要杀你,有一千个理由,那何时死去,只是时间问题,只要找到合适的理由,你讲必死无疑!



隆科多是臣,用现在的话说,也是雍正皇帝的舅舅,雍正是隆科多的外甥,外甥杀舅舅,但在现代那是法律和道德都不能容忍的事情,但是雍正和隆科多身份不一样儿,他们生活在皇帝中央集权的时代,他们是君臣关系,君是君,臣是臣,臣要孝忠于皇上,无论是什么关系都要为皇帝利益为主,为皇帝办事儿。如果臣忠心于皇上,皇上必然重用,皇上对你起了杀心,自然遭到了皇上的猜疑,皇上岂是等闲之辈,警觉心是很重的,除非是有谋权篡位的计划,而且能够成功,才能逃过一命,否则就是等死的下场,也就是要不干掉皇上,要不就是被皇上干掉。



隆科多是雍正即位的功臣,帮助皇上打下江山的大功臣,自然会得到皇上的重用,在年羹尧倒下之前可以说是皇上的左膀右臂,再加上与皇上又是亲戚关系,所以之后隆科多变的居功自傲,把自己比作诸葛亮,自夸自己职位权利很大,统领军队,一声令下可以召集千万兵马。这些话传到雍正的耳朵里那自然是令人心生猜疑啊!



隆科多还擅权结党,干涉皇帝选官,再说了选官任命这种事本就是皇帝所为,越权干涉皇帝,那实在是自不量力。除此之外,隆科多还结党,这更是大忌,说起来这项大罪,也是雍正找旧账,所以不要得罪皇帝,那是必死无疑,总会在你身上找到问题,说隆科多交结阿灵阿,揆叙。两人不是雍正一伙儿的人,康熙在位时,两人是推举八皇子的核心人物,所以与八皇子一伙儿,勾结这样儿的人,在皇上看来,那是有何居心啊!



陈年旧账,记恨如此之深,所以说雍正是一个刻薄阴险的人。但是雍正也不是任性无为的人,为了避免让人讽刺为滥杀功臣的说法,所以没有将隆科多处死,而是为他在畅春园附近建房卷禁起来,一年后,“舅舅”隆科多死于了监禁。



以上是个人见结,谢谢阅读。


历史追逐


这其实很好理解,皇帝上位后,为了堵住一些闲话,比如党争,篡位,改遗诏等等,会找理由干掉以前为自己做坏事的人,维持帝王形象。

像隆科多,年羹尧等等,雍正是在进行中央集权,大权只有集中在皇帝身上才能保证效率。

所以雍正设立了军机处等一系列机构,而这些之前帮他上位的臣子们,知道太多黑暗的事情,传出去可不好,乱杀人又不行,圈禁是不错的主意,年羹尧那么狂妄,当了大将军了还不是被找理由干掉了,这也就是伴君如伴虎。





经典撩剧达人


隆科多是扶助雍正登上皇位的功臣,康熙驾崩前担任上书房大臣兼九门提督,负责京城九门内的治安和防务,是康熙、雍正皇权交替之际最为关键的核心人物之一。隆科多不仅是扶雍正上台的擎天保驾功臣,而且他的姐姐是康熙帝的孝懿仁皇后,而雍正自幼便由孝懿仁皇后抚养长大,因而雍正公开称隆科多为舅舅,有清一代获此殊荣的唯此一人。

雍正登基之后,隆科多以拥戴之功授领侍卫内大臣,并承袭了一等公的爵位,与大学士马齐,十三爷允祥,八爷允祀四人担任总理事务大臣,共同管理朝政。隆科多还担任吏部尚书,为六部堂官之首,主管人才选拨及官员任免事宜。雍正初期铨选官吏,隆科多可以不经奏请,任意挑选,人称“佟选”,与年羹尧的“年选”并驾齐驱。雍正元年,隆科多与川陕总督年羹尧一起被加封为太子太保。隆科多的长子岳兴阿加封为一等轻车都尉,次子玉柱,以侍卫的身份被授为銮仪使,一时真可谓风光无限,满门荣耀。

隆科多的失势表面上看是侍宠而骄,结党营私,招权纳贿。但真正的原因,是由于隆科勾结八爷胤祀企图篡权夺位。雍正登基后,八爷胤祀不甘心夺嫡失败,纠集党羽密谋抢班夺权,以旗务整顿为名召集铁帽子王进京,在朝会上提出恢复“八王议政”的祖制,向雍正施压。隆科多利用其领侍卫内大臣,九门提督的调兵权,擅自调兵进驻大内,接替大内侍卫的职责,企图带兵逼宫。

不料,被十三爷允祥提前得到消息,化解了这场政变。隆科多所犯罪行是大逆谋反,罪无可赦,依律当处以极刑,雍正帝顾念往日恩情,将隆科多抄家后圈禁于畅春园。拘禁一年多后,隆科多死在禁所。雍正帝评述:朕御极之初,隆科多、年羹尧皆寄以心腹,毫无猜防。孰知朕视为一德,彼竟有二心,招权纳贿,擅作威福,欺罔悖负,朕岂能姑息养奸耶?

隆科多的悲惨结局说明:为人臣子,无论立下多大功劳,无论背景多么深厚,只要胆敢触碰至高无上的皇权,就必会落得极为悲惨的下场。反观同为拥戴功臣的十三爷允祥,忠心事主,勤勉办差,一生恩宠无双,死后配享太庙,雍正评价:“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两位拥戴功臣的结局大相径庭,值得令人深思!


喜欢本文的朋友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