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要把事业“混”成功,要学会“阴奉阳违”

是的,你没有看错,是“阴奉阳违”,不是“阳奉阴违”。我们都不喜欢阳奉阴违的人,因为这样的人都往往都是笑面虎,喜欢说场面话,当面一套,背地一套,一副小人做派。而阴奉阳违,却是从一个反面,来论证正派做人做事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当人们想听你的批评,实际上他们想听到的是你的赞美。然而,是他们真的就不愿意听真话吗?当然不是,是人性使然,人都愿意听好听的话,但真话的来源渠道就显得奥妙了。

体制内要把事业“混”成功,要学会“阴奉阳违”


在群体中,别人眼中的你就是最真实的你。在任何一个团体里,个体最怕的就是名节不保,大家心照不宣,都在努力维护一种表面的和谐,但在暗地里,每个人都不同程度的被八卦或诟病,个人早已被同事或上司暗中贴好上了标签。但我们可以回顾一下,群体里最受欢迎的一类人是属于“无标签”,或是被贴了“好标签”的人。这一类人有如下特征:不抓“主要矛盾”,至少表面上不抓“主要矛盾”。不论人的是非,少论事的是非,不一定讲真话,不讲假话,却善于说妥当话。这里所指的主要矛盾,就是上下级关系,裙带关系。一个体制内,必然存在等级,有一些“聪明人”却特别善于经营上下级关系,但毕竟太显眼的站队和结伙,可能在往后因为上级的某次“意外”而导致下级个人的前途全线崩塌,所谓一朝君子一朝臣,君死则臣亡。真正聪明的人,一定不会把具有核心价值关系展示给众人,很多时候宁愿做个众人眼中的老实人、老好人。

群体的网络是由一条条个体与个体间的单线编织而成,要想打造利于自身发展的全体网络,就要先学会善于穿针引线的人,而要把线穿好,就要懂得“阴奉阳违”的运用。

体制内要把事业“混”成功,要学会“阴奉阳违”


在体制内,人和人之间都是在“友谊”的幌子下进行着“非友谊”的往来,大家表面上是互情义的往来,本质上是利益交换。而这世界虽然充满了道理,道理却不是说用就能用的,因为情义和利益,又往往相互催化,相互穿插产生反应。所谓和气生财,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利好往往以产生心理愉悦的共鸣为契机,那么人格的“真实”就决定了双方交往关系的深度。而这个“真实”,往往就可以通过“阴奉阳违”来实现。我们都希望能有一个诚恳的朋友,来随时指正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但真又有几个人,能做到虚心接受朋友的诤言?更何况,所谓一些逆耳忠言,根本就是指指点点,一边是听者难受,一边是说者缺德。因此也要知道,说话处事本就微妙,本就知易行难,难听的真话要不就不说,要不就用好听的方式说;赞美的话,当面可以说,背着人更应该说。

所以,“阴奉阳违”,就是要我们懂得在背地里说人好话,当着人面说妥当(批评)的话。相较于当面的赞美,通过他人的转述而传到当事人耳里的方式,更加令人欣喜。所以我们都知道,背地里夸人,比当面夸人所取得的效果更好。

人和人之间,明面上给对方留足面子,暗地里通过别人给对方加分和赞美,你给他人予认可,他人自然更容易认可你。这就是以逆向方式达成福报的正向回馈,正能量的厚积薄发迟早会回归到自己身上,人际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第一生产力,长此以往,事业迎来蓬勃发展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