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鐘學會!魔芋種植技術「珍藏版」

本文內容多,篇幅較長,建議轉發收藏。


近年來,魔芋市場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魔芋行業中。如何把第一步走好、走對,讓很多人頭疼。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學習魔芋的種植技術。

10分鐘學會!魔芋種植技術「珍藏版」

一、品種特性

全球魔芋品種繁多,中國目前大面積種植的魔芋品種為花魔芋和白魔芋

花魔芋:塊莖近球形,直徑0.7—25cm以上,頂部中央稍凹陷,內為白色,有的微紅。葉柄長10—150cm,基部粗0.3—0.7cm,黃綠色,光滑,有綠褐鈀斑塊。葉片綠色,3裂;佛焰苞漏斗形。產量高,1500-3000千克/畝。

10分鐘學會!魔芋種植技術「珍藏版」

白魔芋:塊莖近球形,直徑0.7—10cm,肉質潔白,頂部中央稍下陷,根狀莖較好。葉柄長10—40cm,基部粗0.3—2cm ,淡綠色,光滑,有微小白色或草綠色斑塊;基部有膜質白色鱗片4—7片,披針形,佛焰苞。產量比花魔芋低,平均1500千克/畝,但品質好,經濟價值高。

二、適種地區

花魔芋適宜種植在海拔1700m以上地區,白魔芋宜種植在海拔1500m以下地區。

10分鐘學會!魔芋種植技術「珍藏版」

但由於緯度以及地形地貌的差異,海拔高低只是決定當地氣候其中的一個因素。

種植宜選空氣溼度相對高一些,半陰半陽的小環境。魔芋不適合種植在土壤黏性較大的地塊,一定要注意選擇黃壤或紫壤以及沙質土壤和砂土,否則魔芋的成活率會很低。

10分鐘學會!魔芋種植技術「珍藏版」

另外,如何判斷本地區是否可以種植魔芋就要看有沒有野生魔芋,如果有野生魔芋的地區,氣候就是適合魔芋生長的。

從大範圍來說,在我國雲貴川,湖南,湖北,陝西等地為適種地區。

三、種芋選擇

魔芋種植成功或失敗的核心就是種芋,種芋的核心就是質量。以花魔芋為例,種芋分為一年生一代種,和二年生二代種。

一代種子有小尾巴,外形像蝌蚪,規格5~20克,兩年挖(商品魔芋)一畝地需要80公斤,當年挖(繁種)一畝地需要120公斤。兩年挖畝產在3噸左右,當年挖畝產在1.5噸左右。

10分鐘學會!魔芋種植技術「珍藏版」

二代種子橢圓,外形像蘋果,規格50~300克,一畝地需要300公斤,當年採收。畝產在3噸左右。

10分鐘學會!魔芋種植技術「珍藏版」

一代種子 PK 二代種子

從投資成本來看一代種子成本更低,成活率更高,適應性更強。初期發展魔芋種植須從小種子入手為宜。雖說小種子要二年採收,但小種子適應性強,第一年在實踐中摸索,第二年就對魔芋有一個基本的瞭解了。萬事開頭難,請勿操之過急。

二代種子的每畝投資成本高,但是見效快,當年收益,比種植一代種子熱心。但魔芋自身含水量高達80%以上,皮很薄,肉質系統化,個頭越大越易受到損傷,受傷的一個部位必須切了曬乾傷口,不然整個魔芋都會被感染。所以種植大種芋的風險係數高,大種芋最好就是本地取種為宜。

四、種植技術要點

1.間作套種

種植魔芋應科學合理得進行間作套種,為魔芋生長創造良好的適生環境。

一是可以在稀疏的闊葉林下套種,通過樹木為魔芋夏季提供遮陰降溫;

二是可以與玉米、高粱等高稈作物間作套種,但要注意選擇抗倒品種,控制好種植密度,防止因作物倒伏給魔芋莖葉帶來損傷,或因田間通風透光不良、農事操作過於頻繁引發魔芋病害;

10分鐘學會!魔芋種植技術「珍藏版」

三是可以與向日葵間作套種,其優點是既能在夏季為魔芋提供遮陰,又可通過打掉中下部葉片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打掉的葉片還可覆蓋在種植魔芋的地表,降低夏季土壤溫度;

四是可以與紅薯套種,將薯蔓引至魔芋地表,利用匍匐地面的薯蔓降低土壤溫度,平衡土壤墒情。

另外,在種植魔芋的地表覆蓋一層麥秸、稻草或其他秸稈,夏季可以起到降溫、保墒、抑制雜草等作用,對魔芋病害也可起到一定防治效果。

10分鐘學會!魔芋種植技術「珍藏版」



2.儘量減少農事操作

魔芋根系分佈較淺,莖葉相對柔弱,過於頻繁的農事操作,容易給魔芋植株造成損傷,進而給病菌侵染和傳播帶來可乘之機,這一點與種植其他作物有很大差別。

因此,種植魔芋管理不能過勤、過細,要在選擇適宜地塊、保證種芋質量基礎上,儘量施足底肥,多施有機肥,不斷培肥地力,同時深耕改良土壤,增強土壤通透性與保水保肥能力,降低病蟲雜草數量。

魔芋種植後,要儘量減少追肥、中耕、除草、施藥等農事操作,以防範病害發生。

3.合理密植


根據種芋大小不同,其種植密度可在3000—20000株/畝。種芋大小為200—300克時,建議種植規格為株距25cm行距 30cm,淨種密度約5600株/畝。

10分鐘學會!魔芋種植技術「珍藏版」

4.施足底肥

魔芋是需要肥量大的忌氯塊莖作物,具有喜肥怕瘦、喜鉀怕氯的特點,所需鉀肥最多,其次為氮肥,再次為磷肥和鈣、鋅、鎂、錳等微量元素。

10分鐘學會!魔芋種植技術「珍藏版」

因此,必須堅持以底肥為主,重施農家肥

的原則。土壤肥力較低的魔芋地,每畝施墊圈肥、優質土雜糞、草皮火糞等農家肥2000千克以上。底肥中根據土壤養分狀況施用生物鉀肥2~4斤,適量施用尿素和過磷酸鈣或鈣鎂磷肥等肥料。

施肥要嚴禁施用帶病殘體的農家肥和雞屎糞及含氯元素的化肥,同時不可多施氮素化肥。大量施用農家肥,儘量少施化肥,不僅有利培肥地力、改良土壤,而且能使魔芋生長穩健壯實,增強抗病能力。

5.適時播種

魔芋種植一般在3月中旬—4月中旬播種,海拔低的地區播早一些,高海拔地區則相反。海拔2000m心上地區可淨種;2000m海拔以下則行套種:小麥—魔芋—玉米、果園套種等方式。

10分鐘學會!魔芋種植技術「珍藏版」

6.整畦栽植


根狀莖或小球莖作種均行溝植,高畦窄廂,一般每廂開2溝,寬畦淺溝可增多溝數。根狀莖可依同一頂芽方向橫放溝中;小球莖依其大小給以適當距離,一般約為15cm~20cm;三年生250g以上的種芋可窩栽或溝植。

10分鐘學會!魔芋種植技術「珍藏版」

依種芋大小,溝深10cm~15cm,土壤潮溼宜較淺,土壤乾燥、保水較差宜較深。

魔芋種芋均行45°斜植,若為傾斜地,則頂芽向上栽植。若正植則可能因球莖頂端的芽窩較易積水而引起球莖腐爛,且隨著新球莖不斷長大後,種球莖將處於被壓狀態,新球莖底部柔嫩的皮層易發生龜裂,隨著新球莖繼續增大,龜裂也隨之加大,嚴重時發生腐敗,產生大量爛芋,如採用斜植,則新球莖在種芋的側面增大,不會形成與種芋的擠壓現象,避免發生底部龜裂,且與種芋脫離的臍痕也小。

10分鐘學會!魔芋種植技術「珍藏版」

覆土深淺依當地當年的溫度及降雨量而定,覆土淺,日照使土溫升高,促進較快萌芽,但若遇寒害,球莖及其頂芽易受凍傷;覆土深,發芽出土較慢,但若環境乾燥,則利於保水,促進發芽。一般覆土厚6cm~9cm。

7.田間管理


①覆蓋管理:
魔芋播後要大力收集各種作物禾杆、角果殼、枯葉等覆蓋物,鍘碎、均勻、平實、嚴密地撒蓋於魔芋地面,達到“草不成砣、地不露白”的標準,一般每畝需用覆蓋物2000斤左右,9月份後注意去掉未腐爛的覆蓋物。

②清除雜草:魔芋根系分佈淺,為防止中耕削傷正在發育的幼嫩根系和地下莖,影響植株正常生長,可用手工拔除雜草。但應注意的是人只能蹲在壟溝拔草,不要踩在壟面上,以防壓傷地下根莖。


③清溝培土:

魔芋既怕旱,又怕積水。因此種植的田塊在雨季尤其是暴雨後,要到地裡檢查,疏溝排水,保證水路暢通。結合清溝將溝內細土培植到壟面,生育期培土2~3次以利球莖的形成、膨大和子芋不外露,並能增強魔芋的防風抗到能力。

五、病蟲害防治

蟲害:影響魔芋生長的蟲害主要有甘薯天蛾、魔芋線蟲、豆天蛾等。

對這些蟲害的防治,需要在冬春季期間清除雜草和枯葉,同時採用魔芋和玉米進行田間套作的方法,這樣對防治蟲害有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通過人工還可以使用殺蟲劑對蟲害進行清除,並注意在使用農家肥時學選用腐熟的農家肥。

病害:魔芋主要是軟腐病和白絹病,魔芋出土後就開始噴藥防病,可選用72%的農用鏈黴素2500倍或甲基託布津500倍液等,每隔7天噴一次,交替噴3-5次。

10分鐘學會!魔芋種植技術「珍藏版」

在魔芋萌芽出土後,隨時檢查病情,發現病株,立即帶土挖除深埋或燒燬,切不可丟入糞池或田邊地角,並在窩內及周圍撒上石灰,踩緊土壤,防止雨水帶走病菌,擴大傳染。

10分鐘學會!魔芋種植技術「珍藏版」

草害:可在魔芋田間雜草出齊,而魔芋未展葉時,採用草甘磷1500ml/畝或克蕪蹤100ml/畝噴霧。

五、魔芋採收

魔芋整個生育期為7個月左右。當地上莖杆發黃時,就可收穫。

最佳收穫期在10月份倒苗後1個月左右,因倒苗後1月內,地下塊莖還可繼續生長。如倒苗後雨水不多,霜雪不大,天氣比較暖和,則收挖時間還可適當延遲,以提高產量。

10分鐘學會!魔芋種植技術「珍藏版」

收挖後的魔芋,將好芋和傷芋分開攤晾,待吹乾水氣後,即在室內地板上或在油氈等防潮物的地面上堆放貯藏,或加工、銷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