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爸爸总说工作太忙没时间陪孩子,怎么怼回去?

这本书的作者布鲁斯·罗宾森是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的医学教授

。做医生的有多么忙碌,就不用多说了,而且他还要从事科研和调查工作,忙得不行,但他同时还是三个孩子的父亲,身体力行地实践了“忙碌爸爸也能做个好爸爸”。

为了写作这本书,布鲁斯对数百位父亲进行了调研,其中包括澳大利亚总理、好莱坞明星,也有很多企业家、上班族,这些人都是忙碌的爸爸。作者帮他们总结出了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最终写成了这本书。

接下来,我从4个方面介绍一下作者的研究。如果妈妈想让爸爸更多参与育儿,如果爸爸想成为更好的爸爸,都可以来看一下这本书。


✦第一部分:高效陪伴

据作者的调查,上班族爸爸们每天关注孩子的时间普遍很少,只有不足15分钟。而如果用“专注性陪伴”来衡量,陪伴时间还要打折扣。

我们仔细回忆一下,在陪伴孩子的时候,你真的是在全心全意地关注孩子吗?

有时候,我们人虽然在陪着孩子,手里却没有停下刷手机,眼睛没有离开电视,脑子里可能还在想着工作的事情。

对陪伴孩子这件事,我是很用心的,但是还是会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为了引起我的注意,不停地抢我的手机。

一个亲子调查发现,45%的父母声称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孩子一起玩耍;55%的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高质量时间不够。

当爸爸总说工作太忙没时间陪孩子,怎么怼回去?|豆爸读书会

参与调查的中国父母中,有80%父母和孩子一起最常做的事,是看电视。

这种人在心不在的陪伴,其实是无效陪伴。这样的情形其实是对亲子关系很大的伤害。

在一个采访中,许多孩子被问及最希望父母为自己做什么,孩子的回答惊人地相似:“放下手机,多陪陪我!”

孩子真正需要的不仅是你在身边,而是高质量的有效陪伴。

爸爸和孩子在一起,不仅需要给孩子提供支持,还要和孩子互动,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存在。

作者在这本书中搜集了大量与爸爸照顾孩子有关的素材,采访了很多的爸爸和孩子,有身边的普通人,也有公众人物。

每一个爸爸都有很多的宝贵经验,每一个孩子的想法也很有参考意义。

有一个孩子这么说:“爸爸会和我们一起玩或跟我们一起做饭,因此,我们总是在他下班刚进门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欢呼着冲过去迎接他。”

当爸爸总说工作太忙没时间陪孩子,怎么怼回去?|豆爸读书会

下班后的20分钟是家里每个人情绪调整的过渡期,很多父母在这个期间容易烦躁发怒。这是因为忙碌的工作会减少大脑中的化学分子,让人感到疲惫。

那么,忙碌的爸爸要怎么做呢?

首先,爸爸需要坦然面对不逃避

从一天忙碌的工作中抽身出来,回家还要面对孩子玩闹的混乱场景,有时候确实让人想要逃避。

但是,逃避只是短暂地不用面对,但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真正有效的方式是,和孩子一起投入一件事情。

比如,和孩子一起做一顿与众不同的晚饭。未完成的工作,可以留到晚饭后再做。

还有,耐心倾听孩子讲讲这一天发生的事情,让孩子感觉到你的存在,还有对他/她的在乎。

对忙碌爸爸来说,还有一个时间可以很好地被利用,那便是周末和假期。

作者讲了自己的一个故事,他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收尾阶段非常忙。但是他承诺家人,在取得学位后就休个长假陪他们。

他在假期带着孩子一起旅行、露营,给自己和孩子都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回忆。


✦第二部分:孩子想要什么

网上有一个很火的观点,“我喜欢苹果,你却送来一车香蕉。还哭着问我为什么不感动。”

当爸爸总说工作太忙没时间陪孩子,怎么怼回去?|豆爸读书会

这便是给予和需求不匹配造成的困境。别人需求的是苹果,你送再多的香蕉也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养育孩子也是一样。你想要和孩子建立很好的亲子关系,首先就要了解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比如,很多孩子在爸爸妈妈跟前更容易哭闹,这其实是他们在抗议父母陪伴的时间太少。这时候,如果以孩子哭闹为由,斥责孩子,将会极大地伤害孩子对你的亲近之心。

如果我们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哪怕花再多的时间与孩子相处,也不能达到养育孩子的最好效果。

很多时候,孩子会发脾气、哭闹,排除身体不舒服的原因,常常是因为他们感觉自己的需求没有被满足。

孩子的第一需求,便是安全感。

安全感的缺失会导致孩子精神紧张,扰乱大脑神经传导介质的平衡,特别是脑内啡和儿茶酚胺的失衡,这两类激素是调节大脑自我控制的。

与父母和睦的相处,是孩子获得安全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爸爸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要多与孩子沟通,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样我们就更容易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

当爸爸总说工作太忙没时间陪孩子,怎么怼回去?|豆爸读书会

《正面管教》那本书中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要让孩子感觉到你的爱是无条件的,这也是本书作者强调的观点。

不管孩子学习是好还是坏,不管孩子是聪明还是稍显愚钝,不管孩子是懂事还是任性,你都要让孩子知道,这丝毫不影响你对他们的爱。

在生活里,我们常常用表现来衡量价值。表现好更容易得到喜欢和夸赞,但是,你需要让孩子知道,他/她的表现,并不能影响你们之间的情感。

作者的儿子就曾经问过他:“爸爸,如果我表现得不好,你会不爱我了吗?”这时候,作者给了孩子明确的答案,并在生活里注意细节,解开孩子的这种心结。

我很庆幸,在我的成长过程里,没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来搅局,这反而让我一直很自信,充满动力。

孩子有权利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因为父母的喜好而委曲求全。

一个孩子这样说:“父母的爱带给我安全感,促使我兴趣广发,信心十足,而不是充满野心,这让我终身受益。”

许多孩子野心勃勃,甚至以野心为动力,其实他们是想在父母面前展示自己。


✦第三部分:经常出差怎么办?

忙碌的爸爸可能经常要面临出差的情况,这让爸爸很难照顾到孩子。那么,出差真的是好爸爸的头号天敌吗?

当爸爸总说工作太忙没时间陪孩子,怎么怼回去?|豆爸读书会

其实,出差也可以给孩子积极的影响。

一个很明智的做法是,出差前要告诉孩子离开家的原因,爸爸是不得不去完成一项工作,才不得不离开他们。

出差之前,你还可以给孩子写个纸条,放在他们容易发现的地方,让这成为你们交流的一个桥梁。

在出差途中,你还可以随时通过电话和视频,来表达对孩子的牵挂和爱。给孩子讲讲出差途中的趣事,也让孩子给你聊聊生活里的事情,这也会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

每次出差,我每天都会抽时间跟孩子视频,让孩子知道我并没有忽视他/她。这并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孩子来说却十分重要。

如果可能,带着孩子一起出差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当然,年龄大一些的孩子才行,即有自我照顾能力的孩子。你可以不用担心孩子而安心工作,孩子又可以增长见识。

作者就有过多次带着孩子一起出差的经历,尽管有时候要面对飞机晚点等意外情况,但每一次,作者和孩子都觉得那是一段非常珍贵的旅程和记忆。

当爸爸总说工作太忙没时间陪孩子,怎么怼回去?|豆爸读书会

那么,带着孩子一起出差,要注意一些什么呢?

首先,最好带7岁或10岁以上的孩子一起出差。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学业还不算重。同时,他们会听话,会用手机,知道如果走丢了该怎么办。

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奇心强,也有了一定的表达能力,可以记录在旅途中的故事,这会是珍贵的回忆。

其次,只带一个孩子。

每次只带一个孩子,你和孩子就能有更多的沟通机会。如果你出差带两个孩子,他们可能会一起聊天打发时光,你便失去了一个和孩子亲密交流的好机会。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在旅行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你需要和孩子一起收拾好旅途中所需要的行李,也可以和孩子提前计划旅途中要做的事,让孩子对旅途充满期待。

让孩子准备好记录旅途中的点滴,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第四部分:做个好爸爸,对事业很有帮助

养育孩子是一件复杂而精细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耐心,也需要管理能力。

当爸爸总说工作太忙没时间陪孩子,怎么怼回去?|豆爸读书会

很多养育孩子的方法,也同样适用于管理企业的员工。

美国埃默里大学一项超过40年的研究发现,在养育孩子方面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的爸爸,与工作狂爸爸相比,事业成功的时间相对较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事业会逐渐实现超越。

这是因为,爸爸的角色让他们变得更有耐心,更成熟,看待事物的眼光会更加客观。

一位爸爸说,养育孩子让他获得宝贵的经验:“懂得倾听,掌控全局的工作环节,从彼此进退的过程中相互学习。”

这些,对工作来说,也是很宝贵的经验和能力。

以前,我以为是我要教给孩子很多,为孩子付出很多。但后来,我发现,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自己也学到很多,变得更加耐心和成熟。

养育孩子是一个不断建立正反馈的过程,我和孩子一起付出,一起成长。

尤其是在这个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人们很容易在忙碌中因为压力变得焦虑。

当爸爸总说工作太忙没时间陪孩子,怎么怼回去?|豆爸读书会

爸爸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彼此和谐的亲子互动,缓解工作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进入一种良性循环。

在忙碌的工作中,合理规划时间和精力,做一个好爸爸,不仅能够改善亲子关系,也能让爸爸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受益,何乐而不为呢?

本书作者布鲁斯是从业26年的医生,他接触过不少病患,其中让他很感慨的一点是,那些罹患癌症的中年男性最后悔的事情,通常都是没有花更多时间陪伴孩子。

每位父亲在内心深处都知道,人生中最喜悦的体验,通常来自和家人相处的时光。所以,我们为什么要等到来不及的时候再后悔呢?

从现在开始,抽出时间接送孩子上下学,找个周末和孩子到近郊玩一玩,每周和孩子一起吃几次饭,每年约定做一次旅行,出差的行程如果不是那么紧凑,可以带上孩子一起,等等等等,这些事情,只要你想做,就可以做得到。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说过:“我不会做一辈子的总统,但我一辈子都要做好一位父亲。”

谨以此书,献给所有希望做个好爸爸的忙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