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木星全身都是氫氣,那麼如果有流星撞擊會爆炸嗎,爆炸後燃燒會和太陽一樣嗎?

用平常心看天下


木星雖然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質量最大的行星——是其它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但它的質量卻僅為太陽的千分之一。而對於宇宙中的這些天體來說,要像太陽這樣燃燒,為一的方法就是增加質量,只有達到太陽質量的8%左右,才可能成為一顆恆星。

一顆像太陽一樣燃燒的恆星不是靠一顆流星撞擊可以點燃的。木星全身都是氫氣也並不意味著它就會發生爆炸,因為沒有足夠的氧氣或氧化劑。“氫氣一點就燃”的結論只適合在有充足氧氣的地球上。

流星撞擊木星會爆炸嗎?

在天文史上,曾發生過一次全球關注的事件——1994年7月,舒梅克-列維9號彗星(SL9)撞擊木星。這顆彗星是由美國天文學家尤金和卡羅琳·舒梅克夫婦(Eugene and Carolyn Shoemaker)及天文愛好者大衛·列維(David H. Levy)三人於1993年3月24日在美國加州帕洛瑪天文臺共同發現的,也是他們發現的第九個彗星。

當年這個宇宙奇觀可是聚焦了全球天文學家的目光。這顆本該在太陽系內做週期性運動的彗星,被木星強大的引力場所捕獲並撕碎為21個小碎片,隨著這些碎片將要撞擊木星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地球上的天文學家調用了一切可用的天文設備,齊齊對準這顆太陽系內的巨行星,期望撞擊能掀起木星的大氣層,讓我們有機會一窺木星外層氣體之下到底有些什麼?

7月16日之後的6天裡,天文學家們觀察了不少於21次的撞擊,當時正趕赴木星的伽利略號探測器近距離觀察到了發生在木星另一面的實際碰撞,哈勃太空望遠鏡更是拍攝下了“彗木相撞”的壯觀圖像。最初的碰撞確實產生了火球,掀起的木星大氣高達半個地球的距離。

這次撞擊讓天文學家們獲得了更多木星大氣的數據,比如天文學家觀察到了硫元素,卻沒有發現預期的水,也見識了木星擔任“清道夫”角色的能力。

SL9彗星撞木星這個天文奇觀,充分體現了木星的“嘲諷”體質。它的強大引力可吸掉不少彗星和小行星,木星發生彗星撞擊的機會率是地球的2,000至8,000倍。即便如此,木星也沒因為小行星或彗星撞擊變成一個像太陽一樣燃燒的恆星。

如何才能讓木星燃起來?

首先不要以為木星是一顆主要由氫氣構成的氣態行星,就認為它容易被點燃。這麼說吧,木星從外層雲頂最低-148℃的低溫到核心大約24000℃的高溫(比太陽表面6000℃還要高),都沒見木星燃起來,更別說小小的流星撞擊就能讓木星燃起來了。

氫氣爆炸也好,燃燒也好,是需要氧化劑的,而貧瘠的太空幾乎無法使得木星通過化學反應燃燒起來。在高溫高壓的木星中,氫氣可以變為液態,變成金屬,就是不可能燃起來。現在一般認為木星有一顆地球質量20-40倍的巖質核心,外面裹著一層金屬氫殼,再外面就是液態氫,但需要注意金屬氫與液態氫沒有明確的界限,所以它們之間沒有我們日常認知清晰的分界層。

只有外層才是我們所能看見的色彩斑斕的木星厚重的大氣層,但實際上木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表面”,降落在木星上就像陷進一杯奶昔中一樣。周邊的環境由氣態變為液態,再變為一種泥濘的狀態,完全沒有我們日常認知的著陸的感覺,或者真正的著陸點只有在接近木星中心的地方,才能感受到。不過在此之前,幾乎已經灰飛煙滅了。

說完了木星的大致情況,再來說正題,怎麼讓木星燃起來。宇宙中的天體燃起來的方式只有通過核聚變。你要麼通過一個超級超級核能炸彈投入木星中心引爆核心,要麼讓木星至少增重85倍,通過自身的質量產生的重力點燃核心的熱核反應。不過太陽已經佔據了太陽系99.84%的物質資源,即便小行星帶的所有小行星都變為彗星撞向木星,木星也無法達到成為一顆恆星的最低體重要求。

總結

氫只是宇宙中最普遍的元素而已,不要以它在地球上的種種表現來判斷它在太空中會有怎樣的表現。

你真以為氫一點就爆,那還不是因為有氧在旁邊慣著它。所以爆脾氣都是慣出來的,換一個環境他自然就消停了。

歡迎關注@想法捕手,讀科學,聊宇宙。

想法捕手


木星全身都是氫元素,這點確實沒有錯。但是木星有沒有可能受到流星撞擊後就開始像太陽那樣燃燒呢?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有足夠多的天體,撞擊了木星,當達到木星質量的70~80倍左右,木星還真有可能會被點燃,不過,這不是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的情況,而是氫原子核的核聚變反應。那具體是咋回事呢?

今天,我們就聊一聊這個話題。

氫燃燒

在年初的刷屏電影《流浪地球》中有一幕,地球要被木星吞噬,在這之前,地球上的人想辦法把木星給點著了,爆炸力推開了地球。當然,這確實只能發生在電影當中,雖然電影中也提到了地球是有氧氣的,他們利用了地球的氧氣。但是實際上,地球上氧氣的量太小,不足以支撐點燃木星。

不過,這裡至少讓我們知道一點,那就是點燃氫是需要氧氣的。流星撞擊木星後,確實會擦出一些花火,可這根本無法點燃木星,這是因為太空是幾乎接近於真空狀態的,沒有氧氣,也就沒有辦法實現類似於氫氣燃燒的狀態。

那有沒有可能實現類似於太陽那樣的核聚變反應呢?

這就需要我們瞭解一下太陽的燃燒機制了。

太陽的燃燒機制

其實太陽的燃燒機制和自身的引力密切相關,而我們知道,引力是和質量相關的。也就是說,太陽的燃燒機制和自身質量密切相關。太陽佔據整個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這就導致它自身的引力特別強,於是,太陽的自身就會受到引力的擠壓,內核的溫度劇烈升高,可以達到1500萬度,壓強能夠達到200多個地球的標準大氣壓。這會使得太陽成為一種等離子態。

這是因為溫度很高,導致電子可以獲得足夠的能量,開始放任自由,太陽內核就好比一鍋電子和原子核到處亂串的粒子粥。

照理說,在這樣的狀態下,原子核之間就有可能會結合。但是,由於靜電斥力的存在,同種電荷相斥,原子核都是帶正電,彼此應該是互斥,所以這種結合又顯得不太可能。理論上,在宏觀世界中,這根本就是不會發生的事情。這是因為需要足夠大的能量,才有可能促發這個核聚變。但是微觀世界裡,存在量子隧穿效應,這就使得這樣的事情有一定的概率發生,只不過這個概率小之又小。大概每對原子核發生核聚變反應的概率僅為10億年才能發生一次。

不過,太陽足夠大,粒子數足夠多,在這樣的體量下,這樣低概率的事情也就能夠發生了。這時候,太陽就會發生氫原子核的核聚變反應,生成氦-4原子核。

所以,如果我們仔細思考一下太陽的燃燒機制,就會發現一個問題,之所以太陽可以被點燃,而太陽系的其他天體沒有被點燃的本質原因是太陽的質量足夠大。其他天體加起來僅僅佔據太陽系不到0.14%的質量,所以,天文圈裡一直都有一個說法:

質量為王。質量常常能決定天體的種類,是恆星還是行星,還能決定天體的演化,質量越大的天體燒的就越快。那問題就來了,那恆星和行星的分界到底是對應多少質量?

恆星的最小質量

關於這個最小的臨界質量一直存在爭議,目前來看,科學家認為能夠點燃核聚變反應的恆星至少也需要太陽質量的7%~8%左右,而這個質量是木星質量的70~80倍。所以,木星距離成為一顆恆星還有非常遙遠的距離。

而我們也會知道,光靠拿把火去點木星是不可能的,唯一的辦法就是給木星加質量。而且至少需要讓它達到恆星所需的最小質量才有可能把木星點著。

也就是說,除非有足夠多的天體,不斷地砸向木星,直到木星達到了這個最低門檻,否則木星是不可能點燃核聚變反應的,但我們要知道的是,即使把太陽系內除了太陽之外的質量都給木星,都無法達到這個質量要求。所以,除非有許多太陽系外的天體來到太陽系,並且都被木星所吃掉,才有可能發生這樣的事。但這僅僅是理論上的假設,實際上這樣的事情根本不太可能會發生。


薛定諤的科學


和太陽類似,木星也是一顆氣態星體,其中氫氣佔有木星總質量的百分之七十五,雖然如此,但是木星還是很難變成恆星的,其主要原因就是木星的質量太小了。

在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中,人類最後通過點燃木星的方式,拯救了即將墜向木星的地球,但是點燃木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木星大氣中混合了大量的氧氣,我們知道如果缺少氧化劑,純淨的氫氣是無法燃燒的,否則木星上的超級閃電早就把木星自身引燃了。

當然如果有流星撞擊木星,還是有可能發生爆炸的,但這種爆炸卻不一定是來自於物質的燃燒,爆炸在定義上是指極短時間內,通過物理或者化學的方式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並對周圍的介質產生很高的壓強。當流星撞向木星時,即使無法點燃木星,也會在墜向木星的過程中通過大氣摩擦而產生大量的能量。1994年,人類觀測到了“木彗相撞”事件,一顆名為蘇梅克-列維九號的彗星,在被木星的引力撕碎成21塊後,以21萬公里的時速相繼撞向木星,這次撞擊共產生了40萬億噸TNT爆炸的能量,但是木星並未被點燃。

即使我們向木星輸送充足的氧氣,使其處於燃燒狀態,它也無法和太陽相媲美,不同於傳統的化學燃燒,太陽的燃燒是一種核聚變反應。但是為什麼這種核聚變無法自發的在木星上進行呢?我們知道木星和太陽都有超過百分之七十五的氫氣物質,唯一不同的木星是普通的氣體行星,而太陽則是發光發熱的恆星,其實這和恆星的形成條件有關,我們知道恆星的燃燒本質上是其內部的核聚變反應,而這種自發核聚變的動力則來自於星體自身的重力,重力和質量有關,現代科學認為,恆星存在質量下限,其值約為太陽質量的百分之七,只有滿足這個條件且有合適的聚變燃料,才會誕生恆星,而木星的質量僅為太陽質量的千分之一左右,所以就算其自身有百分之七十五的質量為氫氣,也是無法引發核聚變反應而變成一顆恆星的。

當然,在遙遠的未來,木星也是有可能會變成一顆恆星的,要知道太陽的主序星階段還有五十億年左右就會結束,轉而演化為紅巨星,處於紅巨星階段的太陽會變大異常龐大,而且還會形成有規律的膨脹收縮效應,大量的物質被拋灑到星際空間,如果木星有機會吸收這些物質,那麼其自身也是有演化為恆星的可能的。

感謝瀏覽,我是漫步的小豆子,謝謝。


漫步的小豆子


木星雖然是一顆巨大的液氫行星,但是在太陽系的漫長演化過程中,木星並沒有被點燃成為一顆像太陽一樣的恆星,所以有人說木星是一顆失敗的恆星。

在地球上,我們知道氫氣可以被點燃,如果氫氣沒有處理好甚至會發生爆炸,這是非常危險的。在地球上,因為有氧氣的參與,氫氣可以發生劇烈的燃燒反應,而在太空中就不一樣了,太空中沒有氧氣,像木星這樣的富含氫的行星,氧氣極少是根本不可能被點燃。

其實木星這麼大,它是非常容易捕獲小行星,小行星撞擊木星事件也是時有發生,所以說木星如果要可以被點燃早就被點燃了。在1993年,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就撞擊了木星,撞擊在木星表面產生了像地球一樣大小的痕跡,但是撞擊也並沒有讓木星燃燒起來。

木星也不可能像太陽一樣通過核聚變點燃,因為它的質量太小了,遠遠達不到核聚變所需的最小質量。


科學日記


當然不會,題主可能想到了木星的大氣組成中氫氣的含量很高,聯想到在地球上如果遇到明火的話氫氣就可以燃燒甚至是爆炸,進而提出如果隕石撞擊木星,是否會引起木星爆炸的問題。

隕石撞擊木星不會引起木星爆炸,哪怕你丟一把火在木星上,也不會點燃氫氣,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地球上的氫氣之所以遇到明火會被點燃甚至是爆炸那是因為地球上有氧化劑,也就是地球的大氣中有很多的氧氣,氫氣遇到氧氣是可以點燃的,而當氫氣在氧氣中的體積分數達到了4%~76.5%的時候,遇到明火的時候就會爆炸。

木星上的確是有很多的氫氣,因為它的大氣中超過90%的部分都是氫氣,如果把它說成是一個氫氣球也一點不為過,剩下的是氦氣和甲烷等等,而木星上是沒有氧化劑的,所以說,無論你在木星上放多大的一把火或者是讓多大的隕石撞上木星,都不足以將木星點燃。在1994年的時候,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撞擊木星被全世界的人目擊到了,這次撞擊對於我們來說應該是很震撼的,但是即使如此,最終木星也沒有被點燃。

今年年初的《流浪地球》中,我們看到了當地球的大氣被木星的引力吸走的時候,人類通過對木星的局部位置開槍射擊的方式來點燃木星,最終讓地球脫離木星的引力束縛,這個在理論上還是有可能實現的,不過能不能推著地球走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既然木星不可以能被點燃,那麼木星是否有可能像太陽一樣產生核聚變呢?答案也是否定的。



道理很簡單,那就是木星的質量實在是不夠,科學家計算過如果想要讓一顆星球自主產生核聚變的話,那麼它的質量至少是太陽的0.8%,而木星的質量僅僅只有太陽的千分之一,所以說,大概80個木星質量的這樣一顆星球,才有可能形成核聚變反應。而質量過低的木星,其內部壓力和溫度都不夠,根本滿足不了形成核聚變反正的上千萬個大氣壓和數千萬攝氏度的溫度,只有在質量是現在的數十倍的情況下,核聚變才有可能。


其實如果木星可以被隕石撞擊點燃的話,那麼按道理木星早就該自燃了,因為木星上面有著強大的閃電,如果可以被點燃的話,閃電可比隕石或者流星撞擊有效得多了,然而事實是一直以來木星都沒有被點燃的跡象,所以說,木星上的氫氣,是無法被點燃的,不過如果假設一下木星上面的氫氣可以被點燃,那麼估計要不了多久,木星上面的氫氣就會被消耗完,因為氫氣和氧氣燃燒的速度還是很快的,所以最終木星可能變成一個超級大水球。


鏡像科普


恆星

要了解“木星到底是不是可以被點燃成恆星”這個問題,實際上,我們要想知道的是:恆星是如何煉成的?

這裡要想強調一下,真的不是一把火點了著的。我們要知道的,要點著氫的前提是有氧氣。

而宇宙幾乎是真空的,宇宙的平均密度要低於一立方米一個氫原子的水平,這比地球上任何實驗裡所能做到的真空還要空。不僅如此,宇宙中主要的元素是氫原子,剩餘的基本上都是氦原子,只有不到1%的其他元素。因此,木星是根本點不著的。

那恆星是如何燃燒的呢?實際上,它們依靠的是:引力。就拿太陽來說,太陽的質量佔據整個太陽系的99.86%以上。

因此,太陽自身的引力十分巨大,這就使得太陽在引力的作用下,內部溫度急劇升高。內核的溫度大概可以達到1500萬度,200多萬個大氣壓。

這時候的太陽就區別於我們常說的那三種狀態(固態、液態、氣態),而是處於等離子態。所謂的等離子態就是說,由於溫度特別高,原子結構都沒有辦法保留住了,電子以及原子核開始自由地運動,就好比一鍋粒子粥一樣。

其實不只是恆星,在宇宙中有很多等離子態的物質。

當恆星處於等離子態時,原子核和原子核之間就有一定的概率發生核聚變反應。不過,此時的溫度其實還不夠,就拿同樣是利用恆聚變反應作為原理的氫彈來說,溫度大概就要達到1億度。

而太陽的內核其實只有1500萬度,實際上還是差一些的,不過在微觀世界中存在著一種量子效應,被我們稱為:隧穿效應

這就能讓原本不太可能發生的事情,也能發生反應。不過這個概率是極小的,照理說反應是不太可能發生的,但我們要知道的是,太陽特別巨大,粒子的數量超多,這就使得概率即便極其小,也能發生反應,只不過這個反應是循序漸進的,不會像氫彈那樣一下子全炸了。

而太陽的元素構成比其實類似於宇宙元素的構成比,絕大部分都是氫原子和氦原子。因此,我們可以把太陽想象成一個火爐,燃料是氫原子核,爐渣是氦原子核,也就是說,是氫原子核發生反應生成氦原子核。

所以,我們可以來概括一下太陽燃燒的原因,那就是一句話:引力大

木星有沒有可能變恆星?

其實上文也說到了,我們沒有辦法依靠點燃的方式來引燃木星,這是因為沒有足夠的氧氣。那木星還有沒有辦法用其他的辦法來讓它變成一顆恆星呢?

這其實還是要利用恆星的原理才可以實現,也就是說需要足夠多的質量才行。我們現在來看看現在的木星,如果有一臺機器可以穿過整個木星。(理想狀態下)

那木星是有厚厚的一層大氣,越往下越是緻密,到達核心部分時,是金屬氫。這其實是超大的壓強導致的。

也就是說,木星的內核雖然壓強已經非常大了,但還不足以引起木星的核聚變反應。因此,木星質量不夠大。

那至少需要多少質量才能引爆木星呢?

我們的太陽是一顆黃矮星,實際上還存在著比太陽還要小的恆星,比如:紅矮星。科學家發現,恆星的最低門檻是太陽質量的7%~8%。如果比這個質量還要小就沒有辦法點燃了。

而木星的質量只有太陽質量的0.1%,這就意味著它距離最低門檻還差了70~80倍左右,所以木星才沒有被點燃。如果想要點燃木星,理論上就是要給它加上著幾十倍的質量,讓木星達到被點燃的最低門檻,這時候就可以引發木星的核心也發生核聚變反應了。


鍾銘聊科學


既然木星全身都是氫氣,那麼如果有流星撞擊會爆炸嗎,爆炸後燃燒會和太陽一樣嗎?

點燃木星是《流浪地球》中的一場大戲,劇中有很大的時間是留給劉啟以及蘇拉威西行星發動機點火小組的,最終當然是成功了,要不然地球就將落入木星的洛希極限,要看續集就沒有懸念了哈!

但即使吃瓜群眾也看出來了,這個梗是地球大氣被木星引力牽制,已經通過地球和木星的拉格朗日點向木星輸送,其中就包括了21%的氧氣,因此這就是木星可以被點燃的主要原因!當然咱就忽略了木星大氣被點燃後到底能不能將地球推離木星這個梗,但問題也來了!

地球大氣層中有21%的氧氣,為什麼木星大氣層沒有氧氣呢?

類木行星的大氣層主要成分是氫,在木星大氣層中氫的體積佔了88-92%,但質量佔比大約為75%,氦的比例為25%,剩下的1%則為甲烷、水蒸氣、氨和硅基化合物等,也有微量的硫化氫、氖、氧等,你沒看錯,木星的大氣層中有氧!但比例極小,因此想要讓這些氧氣和氫發生爆燃是不可能了!

2H2+O2=2H2O

這是氫氧燃燒生成水的方程式,氫氧的質量比為1:8,也就是一克氫氣需要8克氧氣才能徹底燃燒生成水,因此木星大氣層中的質量比臉1%都保不住,所以想要直接在木星點燃氫氣的希望是覆滅了,畢竟氧氣的比例大大不足!

  • 為什麼地球大氣層中有那麼多氧氣?
  • 我們必須要了解一下的是,地球大氣的各成分比例並不是一直都這樣,原始大氣的成分主要由甲烷(CH4)、氨(NH3)、氫(H2)、水(H2O)組成,這個比例和現代大氣大相徑庭,甚至和早期大氣都不一樣,後來在行星成型的大轟炸時期造成了史無前例的火山噴發,才逐漸形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水汽、氮氣等早期大氣的成分。

    早期大氣中並沒有氧氣,21%的氧氣比例是怎麼來的?

    這要得問問藍藻的誕生了,因為這種生命是第一個可以通過光合作用獲得能量並釋放廢氣:氧氣的一個非常重要物種,它屬於原核生物界。藍綠藻植物菌門下物種又稱藍細菌、藍綠菌、藍藻或藍綠藻及藍菌,它的出現大大的改變了地球大氣,使得氧氣從大氣中的比例從痕量到佔有相當比例的主要大氣成分!

    地球氧含量變化曲線波動是比較大,石炭紀時代的超級昆蟲大家肯定記憶猶新,就是高含氧量大氣造就的!不過高含氧量也見得是好事,比如容易火災,金屬氧化速度超快,人類短時間內也許會很興奮,但時間久了會氧中毒,畢竟環境改變還是一件大事,不是鬧著玩的。

    既然木星上沒有氧氣,那麼丟顆小行星或者核彈能點燃木星變太陽嗎?

    其實小行星在1994年已經丟過了,而且一丟就是二十幾顆,因為蘇梅克-列韋九彗星被木星引力撕扯成了二十幾塊,在1994年7月17日後數天內撞擊木星,其中最大的一塊是碎片G,它威力相當於六萬億噸TNT當量,於7月18日07時32分 (UTC)撞向木星,留下了一個比地球直徑還要大的疤痕!

    按撞擊順序編號的的碎片,G的光斑明顯也比較亮一些!

    不過撞擊點都位於背向地球的一側,待木星自轉過來我們就看到了木星上留下的巨大傷痕!6萬億噸的當量威力果然不可小覷,但木星到現在依然是木星,並沒有變成太陽,這是為何呢?6萬億噸的當量都沒有讓木星的氫聚變?

    上圖是太陽內部最初的質子鏈反應,氕氕聚變成氘,氕氘聚變成氦三,氦三和氦三再聚變成氦四.......太陽的能量就是這麼來的,看起來似乎很容易,但我們要知道,氕氕聚變很難發生,當年科學家計算還發現太陽內核並不足以引發氕氕聚變,最終還是伽莫夫推算出了量子隧穿效用作用,帶解決這個難題,但即使在太陽內核,每十億對質子才有一對聚變,好在數量大,所以太陽得以繼續燃燒。

    但木星撞擊時產生的高溫時間極端,而且能不能達到要求溫度還是個未知數,再有就是無法保持這個溫度,只能保持極短時間,因此氕氕根本不可能實現,木星的太陽之路非常尷尬,還沒開始就結束了!當然還有一個問題是,即使開始聚變了,因為木星的質量不夠,引力坍縮能無法維持,因此也會很快熄滅!總之一句話,木星是不能被點燃的。

    木星還有戲嗎?

    還是有的,因為未來的太陽變成紅巨星,最後成為白矮星,它會在黃道面上拋灑大量的高能物質,其中就有大量氫元素,木星強大的引力和比較高的公轉速度,它可以大量的吞噬這些物質,只要它再增加大約80-100個自身的資料,即可成長為一顆紅矮星!

    木星的質量只有太陽的1/1000,太陽最終的白矮星質量大約為自身的50%,所以木星大約要吞噬大約太陽拋灑物質的16%即可,這是一個很難的任務,但也並不是不可能,所以木星仍然可以有太陽夢!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眾所周知,太陽系內有八大行星的。太陽系的領導者太陽,太陽散發光和熱到地球,是生命存在的一個重要條件。

同時地球也離不開木星的守護,瞭解木星的人都知道,木星是一顆充滿氫氣的星球,也就是說,它是一顆氣態行星,雖然木星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大,但是木星上的氫氣就佔到了80%,一點都不像我們表面看起來那樣大,所以人類根本不可能移居到木星上。

相信大家都知道接觸過氫氣球,它裡面主要的氣體是氫氣,只要遇上明火就會發生爆炸,那麼木星上氫氣那麼多,會爆炸嗎?


這種情況其實根本不會發生,燃燒的前提條件是易燃物,助燃物,以及溫度。

而木星不存在氧氣或者其他助燃氣體,火柴根本都點不燃,那怎麼可能爆炸呢?

那如果有流星撞擊木星呢?

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還是有可能發生爆炸的,只不過這種爆炸並不是化學上的爆炸。

所謂爆炸是指在極短時間內通過物理或者化學的方式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還會對周圍的介質產生很高的壓強,雖然流星撞擊地球不會點燃物質,但是會在摩擦的過程中產生巨大的能量。

所以說流星撞擊地球會有爆炸的可能性,曾經在1994年,一顆名為蘇梅克-列維九號的彗星以21萬公里每小時的速度撞向木星,但是並沒有使得木星發生爆炸。

至於木星會不會發生爆炸變成一顆恆星這更是無稽之談了。

首先我們的恆星是通過核聚變而產生能量的,而木星上都是氫,氫氣爆炸是通過點燃鈈去引爆的。事實上恆星的質量都很大,而木星卻只有太陽的千分之一,所以我們在太陽系內看不到第二顆恆星了。


星球上的科學


答:當然不會,因為隕石撞擊產生的溫度遠遠達不到核聚變的溫度,而且就算達到了核聚變溫度,也只能引起少量的氫元素髮生聚變,因為木星上的條件不足以維持氫元素持續聚變。


我們太陽屬於紅矮星,年齡大約46億年,目前太陽內部主要進行著氫元素向氦元素的聚變反應,元素構成為:氫元素73.5%,氦元素24.9%,其他元素大約1.6%。

木星質量大約只有太陽質量的千分之一,其中氫元素佔木星質量的75%,在木星的高層大氣中,氫元素濃度更是達到了90%,根據恆星形成理論,木星大氣的氫氦比例接近太陽系原始星雲,那麼木星有可能發展成一顆“小太陽”嗎?

答案是不會的,因為木星上遠遠達不到氫元素持續聚變的條件,主要是溫度和壓力不夠。一個天體要想成為恆星,首先要達到的條件是質量,只有足夠質量的天體,其內部強大的壓力和溫度,才會引發氫元素的持續聚變。

在天體內部,氫元素持續聚變所需的最低溫度大約是1000萬度,而木星核心也只有20多萬度,隕石撞擊產生的最高溫度也就2萬度左右,遠遠達不到形成恆星的條件。

而且就算在局部達到了氫元素聚變溫度,由於壓力不夠,這個溫度也只能維持極短的時間,不會引起核聚變的持續進行;比如氫彈爆炸的瞬間溫度可達1億度,但是這個溫度只能持續幾微米的時間。

在1994年,一顆名為蘇梅克-列維九號的彗星,被木星潮汐力撕碎後,以21萬公里每小時的速度撞向木星,並沒有導致木星發生聚變反應。

根據恆星形成的條件,恆星的質量下限大約是太陽質量的7%(木星質量的75倍),而且恆星質量越高,內部的核聚變反應越快,恆星的壽命就反而越低。

比如一顆200倍太陽質量的恆星,其主序星壽命只有大約1000萬年,而一顆8%太陽質量的恆星, 主序星壽命可以達到1000億年。


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木星全身都是氫氣,但是由於沒有氧氣,因此即使有流星撞擊也不會爆炸!

首先,爆炸分為物理爆炸和化學爆炸。其中物理爆炸在現實生活中也很常見,比如你如果狠命的壓縮空氣,就可能爆炸。而化學爆炸比較複雜,但是最常見的化學爆炸,都和氣體與氧氣的反應以後,遇到火源就會爆炸。


其次,因為木星全身都是氫氣,所以即使流星撞擊,因為沒有氧氣,因而不能發生燃燒,所以顯然是不可能發生爆炸的。而有的網友會質疑,那就不能發生物理爆炸嗎?答案也是否定的!因為流星撞擊並不是在密閉的空間裡,而壓縮也不會特別強烈。所以很難產生物理爆炸!

總之,流星撞擊全是氫氣的木星不會產生爆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