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想念家乡就是想念家乡的美食?你认可吗?

海云海


有人说,想念家乡就是想念家乡的美食?你认可吗?

在过去人们普遍贫穷,童年吃了上顿没不顿,美食也只有母亲的奶汁与温暖了。长大后有了劳动力,虽然历经苍桑也比童年吃的好多了。

所以,人成年后步入社会,经过风霜雨打受尽人生的磨难。不论人生的成功与否,不论走多远,不论贫与富都是从艰难中走过来的。因此人人都会想到家乡,怀念那无忧无虑的童年,天真无邪而又浪漫童年,童年是多么的美好!人到想念家乡时也就是怀念童年,童年是每个人最灿烂的时光!人生你就是富有千万,到头来也带不走分文,带走的只是那童年天真的梦想!


聊斋书园


有人说,想念家乡就是想念家乡的美食?你认可吗?

曾经远离家乡身处在异乡,南方小城冬日里阴冷天气潮湿空气始终让我始终无法融入这座城市,蜷缩在湿漉漉的被窝里,无比的想念家乡那寒冷冬天里依旧温暖的房间,还有妈妈亲手包的热气腾腾饺子。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望着只穿着毛衣加一件外衣依旧“一身正气”的小城人,我不禁裹紧了身上的厚厚的棉衣。

超多的辣椒,还有总也吃不惯的折耳根告诉我,我只是这座城市的一个过客,我的家乡在千里之外,那里有令我馋涎欲滴大盘鸡,百吃不厌烤肉和抓饭,还有无论走到那里依然都依然念念不忘妈妈亲手包的饺子。

“回家,回家,我要回家!”

什么也不能阻挡我回家的脚步,哪怕路途千里迢迢,万水与千山,回家的路就在脚下。

三天三夜的颠簸,三天三夜的风尘仆仆只为那熟悉的微笑,熟悉的声音。

“回来了,饿坏了吧!”

“快去洗洗手,妈给你包了你最爱吃的饺子。”

当老妈端上热气腾腾饺子的那一刻才让我明白想念家乡其实就是想念家乡美食,想念妈妈的味道。


一抹繁华123


家乡的美食、家里亲人做的菜,都是我们思乡情的寄托。

我是烟台人,说实话,烟台没有什么特别出名的美食,无非就是海鲜之类的,沿海城市都有,因此算不上特色。海鲜中我最想吃的就是海肠子,那滋味确实鲜美,或爆炒或烧烤,再或者包水饺都很好。一直到现在如果有朋友问我什么海鲜最好吃,我都推荐海肠子。

其实我对家常菜的怀念更多一些。特别想吃姥姥做的蒸肉,很简单的家常做法。小时候上学,父母都上班,中午就去姥姥家吃饭。老人家喜欢自己蒸馒头,蒸馒头同时,切五角硬币大小猪肉丁(小时候不爱吃肥肉,所以以瘦肉为主),上面铺上葱花、姜丝,再放上面酱(黄豆酱),放到锅里蒸。蒸熟后把面酱搅拌开,十分香!我和我弟弟一人一小碗,一人半个大馒头,吃的干干净净。

近些年姥姥年纪大了,也搬到楼房里住了,就再也没做过,我尝试着自己做过一次,但感觉不是当年的味道了。最后放两张曾经帮姥姥烧火蒸馒头的照片吧,我很想念那时的生活。


单身老王


别人怎么样,我不知道。但我一定是,想念家乡,就是想念家乡的美食。

今天就说说家乡的稀饭。

我是苏北人,江苏沭阳人。沭阳人喜欢喝稀饭,这种习惯,从娘胎里来,无法改变。

判断你是不是真正的沭阳人,看你喝稀饭就行,嗜稀饭如命,一喝几大碗,铁定是沭阳人;判断你是不是沭阳人的媳妇,也要看你喝稀饭,慢慢喜欢上喝稀饭,也能喝上一大碗,铁定是沭阳人媳妇。

我的弟弟去亲戚家作客,在外省,为了照顾沭阳人喜欢喝稀饭的习惯,特意烧了一小锅稀饭。弟弟慢慢喝,省着点喝,怕主人面子上过不去,因为那一小锅稀饭,根本不够喝,两锅三锅还差不多。在沭阳,谁家不是一烧一大锅稀饭呢?别的可以少吃点,稀饭可不能少喝。

我去南京,就两天时间,吃得好,睡得好,什么都很顺利,但是,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好像缺了点什么,心里空落落的。回到沭阳,首先烧了一锅稀饭,我喝了一大碗,妻子喝了三大碗,通体舒坦,心满意足。原来,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稀饭。吃什么样的山珍海味,都抵不上那一碗简单的稀饭。

我是个尿毒症患者,时间还很长,十五年,每周三次透析。透析时间长了,基本都没有小便,必须严格控制水,少喝水,尽量不喝水。可是,总时不时有人干体重超标,涨水三公斤四公斤的,很吓人。一问,说是没忍住,喝了几大碗稀饭,或是咸稀饭,或是山芋稀饭,反正是一见稀饭,便忘了自己是个尿毒症病人,即便记得,谁又能抵挡得住稀饭的诱惑?沭阳人得了尿毒症,总是很郁闷,一小半是因为生病,一大半是因为不能放开肚子喝稀饭,不能喝稀饭的日子,简直没法过。

沭阳人就是这么喜欢喝稀饭,就是这么能喝稀饭。

沭阳人喜欢喝稀饭,是基因加调教,多少辈的基因遗传,加上从小母亲的调教训练。

我们小时候,每逢稀饭喝不完,母亲总是说,“宁愿撑人,不给占盆。”于是,我们都拼命喝拼命喝,喝到肚子胀,喝得直打嗝,喝到一走路肚子咣当咣当响,然后到一片生机的大菜园里,现拔两个鲜脆的萝卜,井水洗一洗,啃着消消食。

这样一个渐渐被稀饭撑大的胃子,最适宜喝稀饭,也最喜欢喝稀饭。

在我们沭阳人的眼里,什么大米粥、小米粥、南瓜粥、皮蛋瘦肉粥之类的,统统不能叫做稀饭。

在沭阳人的稀饭里,杂粮瓜果蔬菜,几乎什么都可以放。沭阳人稀饭的种类,你是没法写全的,实在太丰富了。

过去穷苦的日子,觉得能喝到稀饭,能喝饱稀饭,是一种幸福;现在富足的日子,吃惯了大鱼大肉,回过头来一看,还是稀饭好喝。

今天的沭阳人请客,无论大酒店还是小餐馆,无论是喝白酒还是喝啤酒,酒足菜饱之后,都要点上一大盆稀饭,还有一碟豆腐卷、一碟马菜饼,只有那一碗或几碗稀饭下肚,这顿饭才显得圆满。

没有这一碗稀饭,这顿饭不算完。

一个沭阳人,在家乡天天喝稀饭,喝的是生活和幸福;一个沭阳人,在外乡能喝到稀饭,喝的是乡思和回忆。

每天傍晚,我和妻子常到生态园散步,然后就去喝稀饭,我喝的是三浆稀饭,妻子喝的是“五粮液”稀饭,真的是心满意足,觉得人生有稀饭足矣,别无所求!

估计,一个沭阳人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最想说的一句话应该是:“能不能烧点稀饭喝喝?”

没办法,稀饭就是沭阳人的命!

思念家乡的时候,总想喝上几大碗家乡的稀饭。



夏老师小菜园


不完全对。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人,家乡的美食,乡音,家乡古老的石板路,家乡的小巷,家乡那一湾湾梯田,家乡的烟雾,夕阳,那放牛回家响起的鞭声,清晨的鸡鸣,燕子在屋檐下的穿梭的燕影,无不令我想念。想念家乡泥土被夏天的烈日照射发出泥土和青草混合的味儿。

我的家乡极美。家乡在偏远的郊区。我老家的房屋历史有些悠久,形状为四合院,后山像一把藤椅把整个院子半包围,山不高 绿树成林,一到春天可以享受鸟语花香绿树葱葱的那种自然风光。夜晚 偶尔还有猫头鹰的叫声,什么斑鸠,岩鸡(长辈们说的我也没见过),布谷鸟都有,地上还有些野生菌。儿时总和小伙伴们穿梭在树林间,采野地瓜是我们的最爱,粗壮的酸唐梗嫩嫩的 酸酸的那时吃在嘴里的滋味至今难忘。老家的整个建筑都是木质结构,不知是哪家的能工巧匠雕铸而成,屋梁上雕刻了一些龙凤雀鸟,几根大柱子支撑在过堂的走廊上,房顶上的瓦堆砌得也有些将就,瓦片的厚度接近一厘米左右。屋梁上的瓦一层压一层构成花纹。越看越有些格调。堂屋在整个院子的正中 两边是偏房,面向堂屋 ,左面有一个吊脚楼,右面有一个像亭的弄堂,弄堂内有个天井,(这里是我们小时候玩迷藏的地方)从天井直走有个后门,从后面的走廊可以走完整个院子,假如下雨也不会湿脚。整个院子不合计楼上就有几十个房间,从前端的第一个房间可以走到最末的那间。房门都一间连一间可以通过。在堂屋旁边的第一间偏房的门方上有一个圆的小孔,那个小孔还有段历史。听长辈说 那是山上的土匪进入院子抢劫留下的枪眼。堂屋内有神龛,神龛两面供有菩萨,什么菩萨我叫不出名来。背对堂屋,前面是一层层的梯田。梯田的上方有个圆形的山堡,故名叫圆堡。庭院内有一宽敞的院坝,院坝里还有球场,可惜现在没了。球场的边缘有一棵很大的柿子树,枝叶茂盛 成伞状。夏天的晚上我们就在这里乘凉听老人们讲故事。

我在这样的院子里长大,儿时玩耍的情景历历在目。吊脚楼上的追逐,嬉闹,游戏,踢毽子,做滑滑车。现在想起童趣甚是喜人。住在院子里的人们很勤劳,院坝打扫得干干净净,农具柴火堆砌得有条有理。院子的人们淳朴憨厚。哪家有喜事整个院子都喜气洋洋。哪家有困难也是互相帮助。一到晚上 孩子们在院坝玩耍,大人们忙完自家的事也会聚在一起家长里短,谈笑风生。生活无忧无虑,悠闲自在,好不热闹繁荣。在那时我哥也算藏书者。楼上的大木箱里就有很多书籍,有时为了偷懒就躲在楼上翻看那些是懂非懂的书。由于人小没有刻意去喜欢什么样的书籍 ,只要是书通通拜读。首先拿的是那些有图画的书。因为有图画的容易看懂。也会陶醉在童话故事里,红楼梦,家春秋,西厢记 ,隋唐,三国,基督山伯爵,简爱,什么文心雕龙。。。。。等等,那些书根本就看不懂,一样胡乱翻阅。

我想念我的老家,家乡对我来说尤其别有一番感情,每当我回到我的家乡,站在山坡上,我都要久久停留,家乡的山山水水我似乎看不够,每次回家,母亲总把我送很久,石板路上的母亲远远的目送我直到我走出她的视线才肯回家。。。。我的家乡,因为社会更新开,家乡的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家乡的房屋已经没了原来的模样。我深深念久的家乡,我惋惜。


似默非陌


谢谢提问者!很愿意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是一个经常做梦的人,而在我的梦境中经常出现的就是童年在老家生活经历过的一切:破旧不堪的老屋,村庄后面那长满桑椹树的小山坡,村口那长满菱角的池塘,还有乡村小学堂里那一排排简陋的课桌椅……

所以在我看来,让我们魂牵梦绕,念念不忘的,应该是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屋一堂,因为那里有我们思念的人:有亲爱的妈妈,慈祥的外婆……有我们经历的故事:有两小无猜的童年玩伴,有画着“三八线”的同桌的你……

至于美食,现在经济发达,物质丰富,好多地方特产在各地商场都能看到;而真正让我们留恋的是“妈妈的味道”!因为归根结底,我们怀念的是人,是家乡的亲人,无论什么吃的,只要是妈妈做的,是家乡亲人做的,都是最好吃的,是让我们永远思念的家乡美味!




古玉的空间


也不否认,每次从深圳回到老家,我妈都会做老家的地道小吃,虽然我现在三十多岁了,可是在我妈眼里,我依然是她的孩子,每次我妈赶集都会买我喜欢吃的辣汤,烧饼,糖糕,煎饺之类的东西给我们吃,走之前都会大包小包的给我拿东西,会帮我买我的衣服,我孩子的衣服我家婆的衣服,都会帮她们带,这辈子我很庆幸遇到这样的家庭这样的父母,


ma杨洋阳


我不认可这句话,想念家乡美食只是一个由头!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大豆高粱....那里有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想起家乡,就想起妈妈烙的玉米面大煎饼,卷着大葱、放点辣白菜,又酥又脆,饿不饿都卷一张,辣的掉眼泪,别提有多爽;想起奶奶给我煮的姜茶水,在我感冒发烧打摆子的时候喝一口立刻觉得就不冷了,如同喝了一口60度的二锅头,真暖和;想起小时候,和爸爸一起玩骑大马的游戏,一个小时不下来,奶奶紧着催我别玩了。爸爸满头大汗的说没事,背着我娃骑大马嘞!可是现在回想起来,爸爸那个时侯已经累的呼呼喘气了....

北漂、南漂,始终都是漂着,因为那里不是你的家!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到什么时候家乡都是温暖的港湾,因为那里有生我养我的土地,有煎饼卷大葱.....更有年迈衰老的爹娘,不论什么时候,有妈的地方始终是家....

所以,想念家乡就常回去看看,不要想着发财再回去孝敬爹妈,谁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就晚了……


李子BB


我觉得想念家乡,不只是想念家乡的美食,还是太多的元素,家乡是游子一辈子挥之不去的情结。

我13岁离开了那个生我、养我的家乡,一个人在外地求学、工作。最初离开家乡的十多年里,没有觉出对家乡有多少思念。随着父母年事渐高,故乡像一根丝线,我就是那风筝,无论多远,每年都要回故乡,回老家。春天回去,去体验小时候在山野里沐浴成长的春风;夏天回去,去村外看日夜流逝的西河水,寻找儿时的回忆;秋天回去,去田野看累累果实,看故乡人收割季节的忙碌和喜悦;冬天回去、陪爸妈一起过除夕,依稀找到懵懂少年的影子。

那些年,一个人在异地他乡,每当遇到工作和生活中的坎坷,不经意间会想起故乡的山水,想起一句话:不忘初心。有一个很励志的故事,一直携刻在我的心里,说的是:有一个少年就要离开家乡远行了,他走到村口古树下,遇到一位垂垂老者,想到此行未有归期,懵懵懂懂的少年问到:爷爷,我要远行了,今后的路,我一个人应该怎么走呢?老爷爷慈祥地望着少年,捋捋花白的胡须,坚定地说:不要怕,不要悔!

就是这六个字,陪伴我越过千山万水,度过太多难眠之夜。

走过太远的路途后,回望家乡,还是那么安静的老家,还是那经风雨,不起波澜的老家,山依旧、水依旧、人依旧。慢慢的,我才发现老家的博大,也就是从那时起,老家已经成为我精神世界里最重的一部分。每当在视频里看到海外游子回到阔别多年的老家,跪在家乡土地上亲吻黄土,在先人墓地前长跪不起,我知道,这是游子的心回到了心灵家园。

几年前,父母已经离开了世界。我还是依旧每年回老家。春天,在柳絮纷飞时,去父母墓地,将深深思念寄给另外一个世界的爸妈;夏天,去村口看那棵茂密的大树,幻想着会有一位白胡子老人在树下出现。这时,天空中飘来淡淡的云,心底也会飘来浓浓的乡音:不要怕,不要悔!秋天,去乡野看熟透的果实,回忆一路走来付出的辛勤汗水和获得的喜悦!冬天,和小时候的朋友举杯相约,品味乡间美食!

家乡不只是乡间美食,家乡是最熟悉的山和路,家乡是最爱听的乡音,家乡是最喜欢的诗和酒,家乡是游子一辈子不能忘记的初心!



贺广福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人,是有感情的高等动物。都有怀旧,崇古,思乡情怀。

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有我的亲人,有我儿时的小伙伴,有我爱吃的家乡菜,有我童年的美好的回忆……

想念家乡,更多的是想念童年的生活,因为,童真,小伙伴的友谊纯真,小时候的头脑单纯,所见所闻都是真实,纯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