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大放小,綱舉目張,才是家庭教育的真正出路

晉代楊泉《物理論》中有一句話:秉剛而目自張,執本而末自從。

意思是:抓住提網的總繩撒網,網眼自然而然就打開了。抓住事物的根本,那些細枝末節的也就自然會跟著順從了。

可以說,這個方法倫,是一件可以用來解決世界上絕大部分問題的法寶。

這短短十二字真言適用於社會中方方面面問題的解決。

往大了看,家國天下事的處理,往小了看個人成長與學習中的疑難問題解決,都逃不開這套方法論的適用範圍,所謂大道至簡便是如此。

而家庭教育也遵循同樣的道理,為人父母者需要想要子女成器,那麼他們自己便要首先想明白教育的初衷,搞清楚教育中的“綱”是什麼,“本”在哪裡。

抓大放小,綱舉目張,才是家庭教育的真正出路

何為“本”?合理的、清晰的、可操作的教育目標,這就是教育中的“本”。

教育子女,大體上是一件令人頭痛的事情。全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學業有成,步入社會後能出人頭地,過上好日子。可是怎麼樣教導,才能幫助孩子走上成才之道?這大概是橫在每一個父母心中的一道莫大的難題。很多人並沒有想明白家庭教育中的最核心問題為何,便盲目地、或者被動地投入到如火如荼的子女教育事業中。

他們既沒有理論,也沒有方法,如一隻無頭蒼蠅一般便開啟了人生中最為重要的一個項目。

然而往往行至半途,便覺茫然失措,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如何跟孩子相處,相處中產生的問題該如何處理,有了新的教育理念是不是要馬上遵循?

這些問題,讓父母們焦頭爛額,但是又覺得千頭萬緒不知從何著手處理。最後的結果是孩子沒有培養好,自己也被弄得筋疲力盡。

造成這所有問題的根源就在於,父母們在教育的開始就沒有想明白:在家庭教育中自己到底要如何定位?如何定位孩子?自己對孩子有什麼樣的期待?這樣的期待現實嗎?我有實現這種期待的手段和決心嗎?如果過程中出現了偏差,有沒有糾偏的手段?

抓大放小,綱舉目張,才是家庭教育的真正出路

史蒂芬·科維博士被美國《時代週刊》譽為“思想巨匠”“人類潛能的導師”,併入選影響美國曆史進程的25位人物之一。他的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大概絕大多數人都聽過,這本書裡面就講了一個很重要的理論-"以終為始":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創造。

心智的:即第一次的創造(mental/first creation)和實際的:即第二次的創造(physical/second creation)。

簡單說便是:做一件事情之前,要把事情先在腦海裡想明白,再行動起來。沒有把事情想明白便採取行動,最終的出來的結果,連需求者本人都無法判斷這個東西的好壞,因為你連自己想要什麼都不知道。

因而教育的開始,應該是父母們設定一個合理的、清晰的、可操作的教育目標,這就是教育中的“本”。

抓大放小,綱舉目張,才是家庭教育的真正出路

錯誤用“本”來指導教育的例子:

很多家長因為沒有目標,便簡單粗暴地將學習成績當作評價孩子的唯一標準,由此帶來的遺憾數不勝數。這是因為目標缺失帶來行動的盲目性所導致的後果。

就算是拿著蒼蠅拍打蒼蠅,我們也要先找到目標在哪裡。而面對更加重要,更加複雜的教育問題,人們卻偏偏連打蒼蠅的套路都缺失。大炮打蒼蠅是一個笑話,可是好歹人家起碼做對了一件事情:就是知道要打什麼;然而更多的家長面臨的教育問題卻是,全然不知道要往哪裡打,糊里糊塗便開始了教育。

這樣的操作,未免太讓人唏噓。

抓大放小,綱舉目張,才是家庭教育的真正出路

總盯住孩子的學習成績來看,在我看來實在是一件捨本逐末的事情。

成績固然重要,但是為什麼重要,大家甚至都沒有想清楚。

成績的好壞重要性在於,通過成績能夠驗證孩子是否掌握知識,而驗證掌握知識的程度最終目的是為了知道孩子有沒有掌握學習的能力。

學習能力才是孩子可以收穫並且受益終身的能力

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習能力是孩子將來獨立面對挑戰,解決問題所能憑藉的重要內部工具。

人生在世,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家長都擔心孩子將來一事無成。而一事無成的另一種翻譯就是:所有問題都能克服你。一個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人,最終只能成為別人和自己的問題。

學習力則是解決問題這項重要能力的源頭,如果沒有能力通過學習瞭解問題,分析問題,何談解決之道。

抓大放小,綱舉目張,才是家庭教育的真正出路

相比於學習力,學習成績只是副產品,當孩子掌握學習力之後,成績的好壞不再會成為一個問題。

學習能力固然重要,但是跟教育的“本”相比,它又只是其中一個環節而已。

擁有了學習的能力,並不能保證孩子將來能夠發展得全面而健康。

有誰能說希特勒沒有學習能力;有誰能說馬加爵曾經不是學霸;北大吳謝宇難道就不會學習嗎?

讓孩子擁有健全的人格,是比學習更加重要的一個家庭教育目標。

保證孩子們最終能夠發育成為身心健康,擁有正確三觀的人,是教育的及格線。

在此之上,才可以談卓越,談優秀。

抓大放小,綱舉目張,才是家庭教育的真正出路

自信、誠信、善良、懂得感恩、堅韌、勇敢、禮貌、自我滿足等等優良品質都是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至於每個品質都如何培養,這裡就不贅述了,相關書籍以及資料已經夠多了)

有針對性地對每條品質進行分解,指定目標,規劃教育方針,剩下的就是實施了。

家長把握住了正確的教育方向,保證教育手段的實施沒有大的偏差,即便在行進過程中偶有偏差,也能及時糾正。

若是要做一個比喻的話,教育就如同在茫茫大海上行舟,放眼望去周圍迷霧茫茫,前路難窺。做父母的便是要撥開這片迷霧,點亮燈塔,找到正確的行船路徑,讓孩子們能夠順利地登上屬於他們的彼岸。

抓大放小,綱舉目張,才是家庭教育的真正出路

何為“綱”?家庭教育真正的綱領只有一個:以身作則。

實際上,家庭教育真正的綱領只有一個:以身作則。

孩子從誕生到這個世界上,到逐漸成長為一個擁有獨立人格的自然人,過程中父母對其產生的影響是不可磨滅的。忤逆的家長無法教育出來孝順的子女;儒弱的父母教育不出來勇敢的孩子;自卑的家庭裡很難出來自信十足的孩子;不負責任的父母只能收穫同樣不負責任的孩子。

孩子只是父母的影子,在孩子身心發育的早期階段,父母是他們唯一可以仰望的燈塔,父母的行為是他們唯一可以學習的參照物,他們能做的,只是有樣學樣。

孩子如同影印件一般,影印件上面有汙點,有錯誤,只有通過修改原稿才能得到真正的改正,否則複印的份數越多,錯誤便越多。

如果父母擁有正確的三觀,擁有良好的習慣,有堅韌的人格,那麼,此文之前所闡述的所有理論則都可以忘掉,因為好孩子會自然而然地誕生在這樣的家庭裡。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家長看到在貧困並沒有高學歷的家庭中,也會誕生出來優秀的孩子的重要原因。

抓大放小,綱舉目張,才是家庭教育的真正出路

以身作則的基礎之上,還需要輔之以另一個重要工具:關注孩子的優點。

這一點說起來容易,但是如同以身作則一樣,做起來相當的困難。

說得簡單一點,便是家長需要克服總喜歡批評孩子缺點的行為,父母需時刻保持警醒:孩子終究會成為父母口中不斷重複的那個人。

重複強調孩子的缺點,缺點將不斷放大;重複強調孩子的優點,那麼優點便會不斷放大。

這個工具的原理符合一條世間法則:吸引力法則。

"指思想集中在某一領域的時候,跟這個領域相關的人、事、物就會被它吸引而來。有一種我們看不見的能量,一直引導著整個宇宙規律性的運轉,正是因為它的作用地球才能夠在46億年的時間裡保持著運轉的狀態。也正是因為它的作用,太陽系乃至整個宇宙中,數以億計的星球,都能相安無事的停留在各自的軌道上安分地運行,這樣一種能量引導著宇宙中的每一樣事物,也引導著我們的生活,這種能量就是——吸引力"

請不要把吸引力法則當作一種類似於迷信或者神媒的理論,實際上這條法則是完全符合人類心理學定律的至高法則。

每個人都擁有一個獨立而完整的世界(精神世界),在這個世界中,他就是唯一的神;他想要達成的目標,便一定會達成。(具體理論也不在這裡闡述了,有相關書籍講解)

而家長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激活孩子心中的這尊神。

所謂內聖而外王,一個人只有在內心深處有掌控感,相信自己,才能夠取得不俗的外部成就。

抓大放小,綱舉目張,才是家庭教育的真正出路

以本為宗,以綱為法,家庭教育只要把握住這兩個方向,就會解決成長過程中的很多迷茫。

低頭教育孩子的時候,也不要忘了時刻抬頭看看路。

抓大放小,綱舉目張,才是家庭教育的真正出路。


時光裡的對話:在茫然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行,在行走中遇見美好,遇見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