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人員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崗位?

在國家公務員考試報考中,除了應屆畢業生這個報考的群體外,社會在職人員報考也非常多,

相對於應屆生而言,社會在職人員不僅是一個特殊群體,而且他們在報考公務員時注意的細節事宜也與應屆生不太相同,接下來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在職人員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崗位?


01

報考前需要注意的事項

(一)明確自身定位,找準人生方向。老子曾經說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強調的就是一個人要對自己有清醒的認知。作為社會在職人員,在報考公務員之前,有幾個問題要先理清:第一,我為什麼要報考公務員?第二,我適不適合報考公務員?

第一個“我為什麼要報考公務員”的問題是要社會在職人員理清自己的報考意圖。每個人報考公務員的動機都是不同的,作為社會在職人員而言,選擇公務員作為自己今後的發展方向,或許是出於薪資待遇的考量,亦或是想要穩定的生活,也可能是出於對發展空間的考慮......但不論出於何種考量,社會在職人員在選擇公務員作為自己今後的職業發展方向時,都需要認真的審視自己當下的發展現狀,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作出報考公務員的長遠打算和規劃,而不是出於一時的心血來潮或是盲目的跟風報考。

第二個“我適不適合報考公務員”的問題是要社會在職人員理清自己是否具備做一名公務員的能力。要不要報考公務員是解決目標性的問題,而適不適合報考公務員,則是要解決能力性的問題。倘若只是明確了目標,但考上公務員後卻不能勝任,或是工作一段時間後又要想跳槽的話,對於社會在職人員而言是得不償失的。所以社會在職人員在報考公務員時,還要叩問下自己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優缺點以及價值觀等軟性條件是否與公職工作匹配,是否具備了公職工作所需要的人際溝通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綜合分析能力以及應急處置能力等硬性工作能力。

(二)制定明確目標,做好考試規劃。俗話說:“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已經打算報考公務員的社會在職人員應當早做打算,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備考計劃:

第一,合理分配工作學習生活時間,明確每天的學習時間段,保證日常每天有效的學習時間,有條不紊的備考公務員。

第二,依據自身實際情況合理分配行測和申論的學習時間,有意識的對自己薄弱的科目多加訓練強化,反覆演練真題,不斷提高自己的筆試成績。

第三,注意勞逸結合,不要給自己施加過多的壓力,保證有序的高質量生活,以輕鬆健康積極的心態備戰公務員考試。

02

報考中需要注意的事項

1、仔細審看報考崗位對年齡、性別、戶籍、學歷、專業等基本填報信息的規定,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確定是否具有報考資格。

2、著重留意報考崗位對工作經驗年限和基層工作經歷的規定。在這裡需要特別指明的是“基層工作經歷”的含義:招考職位明確要求有基層工作經歷的,報考人員必須具備相應的基層和生產一線工作經歷。基層和生產一線工作經歷,是指具有在縣級以下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村(社區)組織及其他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等工作的經歷。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到高校畢業生實習見習基地(該基地為基層單位)參加見習或者到企事業單位參與項目研究的經歷,可視為基層工作經歷。在軍隊團和相當於團以下單位工作的經歷,可視為基層工作經歷。報考中央機關的人員,在地(市)直屬機關工作的經歷,也可視為基層工作經歷。對此,社會在職人員應結合自身實際,比照崗位要求的工作經驗年限,確定自己的報考資格。

03

報考後需要注意的事項

由於社會在職人員身份特殊,既要做好本職工作,又要處理家庭瑣事,能留給自己學習的時間十分有限。在這種疲於應對的情況下,社會在職人員往往會作出衝動的舉動。一部分在職人員為了考取公務員,會辭掉本職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到公考大軍之中,但這樣欠缺考慮的舉動,往往使得在職考生在後期的備考中因壓力過大而發揮失常,無緣公職工作。而一部分在職人員則會因為時間不夠,感覺希望渺茫,選擇破罐子破摔,以打醬油心態參加公考,結果是為他人作嫁衣裳。毛主席曾經說過:“要在戰略上蔑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對於公務員考試亦是如此,廣大社會在職考生應當合理利用時間,充分利用現代化資源,積極應對公務員考試。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作為備戰的考生,社會在職人員應該堅定公考的決心,不要隨意動搖,持之以恆的保證每天的做題數量,通過大量的真題訓練,提升自己考試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