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武漢快要消失了的手藝,原來都藏在這裡

長春街,毗鄰武漢天地。這裡曾被形形色色的小門店、路邊攤小吃佔領,是長春街小學,二中和七一中學學生的天下。那時候,每天中午放學出來吃個飯,排隊得排半個小時!


老武漢快要消失了的手藝,原來都藏在這裡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裡與以往不同。


以長春街南北向為軸,一路上大連路、郝夢齡路、張自忠路、瀋陽路、山海關路橫插其中。這條街不太長,卻藏龍臥虎了眾多品質不錯的小店!


老武漢快要消失了的手藝,原來都藏在這裡


喲~小資情調


老武漢快要消失了的手藝,原來都藏在這裡


長春街小學對面的慢半拍咖啡,是由老租界改造的咖啡屋,在武漢頗有名氣了,咖啡廳的環境很安靜,裡面燈光有些微暗,加上有些復古的裝修風格,有一種時間都變慢了想在裡面放鬆地坐一會兒的感覺~



老武漢快要消失了的手藝,原來都藏在這裡


筆直往前走,低調卻又不失內涵的寶翠餐廳映入眼簾,混跡於長春街的文藝青年都知道,這是以前的寶翠咖啡店,後來變成了中餐館,到現在,這裡開始轉型做日料!

老武漢快要消失了的手藝,原來都藏在這裡


一眼望去是一個佈滿鮮花的小陽臺,老房子透著些文化氛圍,環境整體重裝過,風格是明顯的東瀛風。在這種環境下品嚐美食,別提有多愜意了!


老武漢快要消失了的手藝,原來都藏在這裡


緊挨著寶翠的就是63號莊園咖啡,63號莊園咖啡的環境惹人喜愛,是一種清新的洋房風格!周邊都是民國時期的老建築,街邊兩張小桌椅,天上一灑午後陽光,這個下午就美不勝收了!


老武漢快要消失了的手藝,原來都藏在這裡


除此之外,這條街上還有特色有意思的悟空咖啡,大隱於市的特色披薩店:搖滾披薩, 老房子裡的觀然咖啡,日式居酒屋鼎豐料理……每一家都保持著一貫的傲嬌與高冷,透露出濃濃的別樣腔調!


嘿~老手藝


老武漢快要消失了的手藝,原來都藏在這裡


梧桐掩映的道路兩旁,有不少小資情調創意店,同時也藏匿了許多經過歲月洗刷的痕跡


老武漢快要消失了的手藝,原來都藏在這裡


沿著長春街走到大連路路口,這位

古稀之年的老奶奶尤其引人注目。


一邊是約20斤重的手搖補鞋機,一邊是剪刀、錐子、鑷子、鞋底、布鞋墊等工具和材料。


老武漢快要消失了的手藝,原來都藏在這裡


割鞋底收線處不深不淺不上不下恰到好處,鉤針穿線拉線動作麻利且不會損傷線……一隻破損的鞋子經過她的巧手修補後,重換新貌!


老武漢快要消失了的手藝,原來都藏在這裡


這位雙鬢斑白的老奶奶已經在此堅守數年之久!額頭上已被歲月刻出一道道痕跡,一雙老手也佈滿繭疤!



補鞋這門手藝,看似不起眼,卻方便了無數街坊。


老武漢快要消失了的手藝,原來都藏在這裡


沒走多久,斧鋸聲聲在耳!略帶破舊,不足20平米的小屋內,木匠師傅正全神貫注的鋸著木!


老武漢快要消失了的手藝,原來都藏在這裡


每一件純手工打造的木器傢俱,都是由木匠精巧的雙手才賦予了它們新的生命,可是現在傳統意義的木匠已經越來越少。


老武漢快要消失了的手藝,原來都藏在這裡


釘子、螺、膠等正在取代以往精緻而藝術的榫卯技藝,傳統木作的精華正在日漸遠去,能尋到真正熱愛這門手藝的人實屬不易。


老武漢快要消失了的手藝,原來都藏在這裡


來到山海關路路口,看著這家新舊棉絮加工的招牌,不知有沒有勾起你童年時代裡那久遠的回憶呢?那時候,它叫“彈棉花”,90後們知道這是什麼嗎?


老武漢快要消失了的手藝,原來都藏在這裡


老闆說:“那時候的彈棉花工匠們都是走街串巷,生意應接不暇。現在,手工彈棉逐漸被機械所代替了!但老一輩的人還是更喜歡手工彈出來的棉被,覺得更有分量和質感,質量靠譜又十分親切。”


雖然“ 彈棉花”手藝,漸行漸遠,但留下的印記卻是溫暖的、詩意的、久遠的!


老武漢快要消失了的手藝,原來都藏在這裡


馬路對面,一陣陣撲鼻的酒香,將我引到這純糧酒坊的門口,

飽經滄桑的牌匾,已經褪去了它原有的色調,慶幸的是“純糧酒坊” 這幾個大字還清晰可見!


老武漢快要消失了的手藝,原來都藏在這裡


相比現在市面上包裝精美的五糧液,這裡大大小小的酒罈越發顯得韻味十足!


老武漢快要消失了的手藝,原來都藏在這裡


傳統工藝釀出來高粱酒,不加一滴水,出酒率不到普通制酒的一半,香醇高粱酒的味道使人迷戀與沉醉,小時候,用筷子沾一點嚐嚐,也是回味無窮!


老武漢快要消失了的手藝,原來都藏在這裡


走到街尾的角落,今年已經64歲的這位修車師傅,從1996年就開始在這個角落擺自行車攤,20年來從來沒換過地方。


老武漢快要消失了的手藝,原來都藏在這裡


他的手很大,也很粗糙!

長年的勞作和風霜都在手上鐫刻了痕跡,機油滲進紋路,把它塗成了水墨畫,指甲縫裡也藏著沒有及時洗去的油汙,似乎每一條痕跡都訴說著不一樣的故事。


耶~ 慢生活


老武漢快要消失了的手藝,原來都藏在這裡


簡陋斑駁的牆面,兩邊掛滿的衣物,路邊停靠的車輛,無不透漏著新舊交融的濃濃市井生活氣息。


即便社區的老房子已經破敗不堪,但是該有的娛樂生活一樣也不少。


老武漢快要消失了的手藝,原來都藏在這裡


並不寬敞的小巷子裡,可以看到嬉戲瘋鬧的孩子、在體育器材上鍛鍊的老人、玩羽毛球的一家三口...難得的悠閒安逸。


老武漢快要消失了的手藝,原來都藏在這裡


下午四點剛過,長春街與郝夢齡路的交界處,已經被鄰居街坊圍得水洩不通。撲鼻而來的是大姐下午現做的老面饅頭和大餅,空氣中散發著濃郁香甜的味道。


老武漢快要消失了的手藝,原來都藏在這裡


“你一份饅頭,你兩份餅,他也一份饅頭,”不一會兒,整整一筐的饅頭和餅就已經賣的見底了。


老武漢快要消失了的手藝,原來都藏在這裡


一旁的大叔笑著說到:“她做的饅頭在這裡賣了十幾年,要想吃到,每天得趁早來搶!”


傳統的手工製作,在如今看來,卻猶如山珍海味般美味。


老武漢快要消失了的手藝,原來都藏在這裡


不遠處的農貿市場,殘缺的招牌混雜在紛亂的腳步與嘈雜的人聲裡,菜場的討價還價聲在這裡此起彼伏。


老武漢快要消失了的手藝,原來都藏在這裡


吃過午飯的白髮老人們,在輕灑的陽光下打起小撲克,一張小方桌,每人再從家裡搬把椅子,便能組成一個熱鬧的牌局:打牌的,無事看牌的,全都自得其樂!


老武漢快要消失了的手藝,原來都藏在這裡


到這裡,整條長春街就走完了。時光褪去了她原有的痕跡,也保留了她原有的味道。這才是她最真實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