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的币圈视角

普通人的币圈视角

今年1月份的时候,区块链技术就被推为“关键核心技术”,区块链将成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不仅局限于金融业,落地到具体的实体经济,这也给币圈带来了政策利好。

但这一次的“好消息”,并不适用于混币圈的所有人,有些人为此感到高兴,恨不得举双手赞成;而有些人则为此感到惶恐,甚至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

换言之,当区块链的重视程度被有关部门人为提升以后,BTC也成为了大众的关注焦点,重归舆论风口。对于大多数想要认真做事的人而言,机遇跟挑战都混一块儿来了。

我一哥们儿老赵,人送外号“赵老中医”,也算半个币圈人士,这人算是个传奇,从当年在三和碗挂壁面一瓶大水黑网吧泡一天,到现在实现了基本的财务自由(对于曾经的挂壁而言,被动收入大于开支,实现“相对的财务自由”真的不难)。

他跟我聊了聊,随着这一块被重视,币圈怎么看待监管的介入,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还是“凯撒的归凯撒”?

其实这件事,背后的机理非常简单,就好比三和招工的黑厂,客观上讲,这些黑厂保住了一部分人的饭碗,起码不至于被饿死。

但从更高的意义上来说,黑厂让整体招工环境变得恶劣了,而且摧毁了很多人的信心,除了黑厂和黑中介,没有人一开始是不想往更好的生活奔的。

所以无下限的黑厂,就成了三和大神走在路上撞到的一面“上面无限高下面无限深左右无限远”的墙,还不如彻底放弃。

在币圈也是这样,监管大大提升了整个行业的下限,以往只要你敢就能野蛮生长的局面,或许会迎来转折,毕竟遵纪守法的永远玩不过试探违法边缘的,监管就像是降维攻击,pia的一下,把苍蝇给拍平了。

那么,区块链技术的代表比特币(以及衍生出来的平台币),如果想要获得长足的发展,能够为我们提供哪些称得上“核心”的价值呢?它的价值又是由哪些决定的?

老赵跟我说,他觉得比特币最核心的价值在于构造了一个新人体系,最开始比特币出现的动机,还是因为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

在这场大灾难之前,所有人对于中心化的金融机构(证券、保险、银行),都是非常信任的。

比方说咱们小时候,还有各种把大量现金放家里,导致被羊吃了或者招来人身威胁的宣传小故事。

而这场危机怎么来的呢?和美联储的低息贷款密不可分。

就拿老赵当年在三和来说,明明很多挂壁没有还款能力,但是还是能够贷款去消费,贷完款以后把身份证一掰,从此消失在茫茫人海。

这其实是金融公司和银行对于账面数字太过看重,所以造成各种贷款、债券和衍生品变得常人完全不能理解。

中心化需要很高的信用成本,而且所有数据太过于集中,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除了黑客攻击,这里还有一个例子。

早前的英国TSB银行因为和劳埃德银行分手,为了节约每年1.27亿美元的系统使用费,把540万用户的几十亿交易记录迁移到西班牙萨巴德尔银行。

结果你猜?因为系统压根儿没经过测试,出现了各种账目混乱问题,有人一夜之间倾家荡产,有人账上莫名其妙多出来几千块,导致直接损失29亿人民币。

除此之外,中心机构也可能出于自己的立意,为了让账面数字好看而玩一些“数字游戏”。

而在比特币的信用体系里,所有参与者本身就是记账体系的一部分,所有人自己为自己背书,不仅安全,而且篡改成本过高,高到没有意义。

这就相当于花20万开模具,最终只铸造了10万块钱的假币硬币(金属模具用到一定程度会报废),而区块链技术则让造假者成本比这种情况还要高得多。

这个信用体系里,公平、公开、匿名都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所有人都会去主动维护这个运行体系呢?

中国有句古话,叫闷......不是,叫“熙熙攘攘,皆为利往”,市场之所以繁荣的原因,是所有人都能得到利益,参与记账的人会得到相应的奖励,所以也就会为这个体系来付出更多以获得工作量证明。

再来说说平台币,平台币是一种由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发行的加密货币,它的作用也是在于构建平台自我生态来连接用户,平台币的持有者可以获得一些诸如免手续费之类的特殊权益,但之前许多平台币都在增发……所以嘛,你懂的。

区块链是个科幻感十足的技术,但是币圈的水,可不像科幻那么有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