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不是消炎藥,多數炎症不用抗生素

世界衛生組織最近更新了不少關於新冠的建議,其中有兩點引起我的注意:

1. 抗生素不能預防新冠肺炎

抗生素不是消炎药,多数炎症不用抗生素

2. 不該做的事裡也提到,不要吸菸,不要戴多層口罩,不要自行用藥,比如用抗生素。

抗生素不是消炎药,多数炎症不用抗生素

這不禁讓我想起之前看的一篇關於138例早期入院的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和治療藥物的論文中指出:

所有病人都接受了抗菌藥物,90%接受了抗病毒療法,45%接受了激素藥物。抗菌藥物無效,抗病毒藥物也未發現有效(包括對SARS和MERS)。激素的用量根據症狀而不同,但未觀察到有效。

雖然這幾年對抗生素的應用越來越規範,但是抗生素濫用,在全世界範圍都仍然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肺炎,的確很多時候都會用到抗生素,但是絕不是所有肺炎都需要用抗生素的。確診為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則更不應該用抗生素。

最近帶剛我爸去看牙,老人家默默把從國內帶來的抗生素吃完了,仍然很痛才告訴我。雖然爸爸的牙齒是發炎了,但是也不應該用抗生素!

“老人迷之認為,

哪裡痛就是發炎了,有炎症,要用消炎藥”

“消炎藥不等於抗生素,

所以嗓子疼,牙疼要用布落芬,不是頭孢等”

以上是公號前不久收到的兩條評論,於是我決定為大家寫寫抗生素和消炎藥的區別。

很多人都認為,抗生素就是消炎藥,可以治療一切炎症,我自己也曾經對此深信不疑。我小時候經常感冒,還記得那時候一碰到嗓子疼,幾乎每次都會吃阿莫西林。

直到後來,我開始系統學習醫學知識,才意識到抗生素和消炎藥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從小到大,真是白吃了太多的抗生素……

雖然我自己認識到了抗生素和消炎藥的區別,但還有太多的人不知道。許多人仍然把抗生素當作靈丹妙藥,無論感冒、嗓子疼、流鼻涕,還是牙疼,統統都用抗生素。這樣做不僅對緩解病情沒有幫助,還會讓已經非常嚴峻的抗生素耐藥問題更加惡化。

正是由於耐藥性問題,我們治療常見傳染病的能力已經受到了威脅。很多的感染,如肺炎、結核病、敗血症等,現在越來越難治,有時甚至無藥可用。比如,氟喹諾酮類抗生素是治療大腸桿菌引起的尿道感染最常用的藥物之一。但是,大腸桿菌對這類藥物的耐藥性已非常廣泛,在許多國家,氟喹諾酮類抗生素甚至已經對超過一半的患者無效。

抗生素不是消炎药,多数炎症不用抗生素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若不針對抗生素耐藥採取行動,未來30年,抗生素耐藥性每年可能導致全球1000萬人喪生,相當於每3秒就有一人離世,比目前癌症導致的死亡還要多。

所以,我專門寫了這篇有關抗生素與消炎藥的文章,希望可以讓更多的人認識到兩者的區別,減少抗生素濫用。

1 什麼是炎症?

消炎藥,顧名思義就是消除炎症的藥物。

炎症並不特指某種疾病,而是身體內免疫系統發生的一連串化學反應,是人體對抗傷害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引起發炎的因素很多,有病毒感染、細菌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蟲感染、毒素、外傷(如扭傷、凍傷、燙傷)、過敏等等。

只要我們的機體組織受到有害刺激,免疫系統就會開啟“備戰狀態”,準備對抗傷害、促進損傷修復。這時,受傷部位血流量增加、血管通透性增高,使得該區域白細胞、抗體、液體等物質大量聚集,目的就是為接下來的戰鬥作準備。在戰鬥中,白細胞被激活,其吞噬微生物的能力大大增強,併產生炎症介質,炎症介質有放大炎症反應的作用,繼而讓更多的白細胞到達戰場。

這一過程中,伴隨血流增加,身體的發炎部位往往會變紅、變腫、發熱、甚至還會刺激神經讓人感到疼痛。因此,急性炎症典型的表現就是“紅、腫、熱、痛”。

抗生素不是消炎药,多数炎症不用抗生素

2 抗生素不是消炎藥

抗生素也叫抗菌素/抗菌藥,是一種消滅或抑制細菌生長的藥物,用於治療或預防因細菌感染導致的疾病。

正如上文所說,

造成人體感染或損傷繼而出現炎症反應的來源遠不止細菌一種,還可能是病毒、真菌、寄生蟲、過敏、外傷等。但是,抗生素只能對付細菌,從而間接緩解細菌引起的炎症反應,對其他原因導致的無效,所以,抗生素不是消炎藥。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疑惑:“既然抗生素可以通過消滅細菌來間接緩解炎症,也算是消炎了,為什麼不能算作消炎藥的一種?”

我們不妨換個思路想想,假如某位患者因為細菌感染,嚴重影響了他的生活和工作,天天請假,老闆都快開除他了,患者因此患上了抑鬱。終於有一天,他的細菌感染被抗生素完全治好,患者心情也由此變好,抑鬱不再。如果按照“抗生素既然可以間接消滅炎症,就算消炎藥”的邏輯,那麼抗生素間接幫助患者心情變好,是不是也可以算作抗抑鬱藥物呢?藥物顯然不是這樣分類的。

3 哪些是消炎藥?

目前常用的消炎藥大致分為兩種:

  • 類固醇消炎藥

  • 非固醇類消炎藥 (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

類固醇又叫做“腎上腺皮質素”,是人體正常情況下分泌的一種激素,可以調節體內葡萄糖、脂肪、蛋白質、電解質平衡。在一些特殊情況下人體也可能大量分泌類固醇,讓身體能夠應對一些緊急情況,所以類固醇也屬於壓力性激素的一種。

常見的口服類固醇包括地塞米松、潑尼松龍、潑尼松、倍他米松、氫化可的松。

類固醇具有非常好的消炎效果,是一種強的抗炎藥,常用於治療過敏反應(如蕁麻疹、溼疹等的炎症),以及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如類風溼性關節炎、紅斑狼瘡等)。

雖然類固醇非常有效,但也可以引起嚴重的副作用,因此通常需要醫生權衡藥物風險和治療的獲益後開具處方,並在醫護人員的監督下使用。

注:嬰兒溼疹使用的濃度都非常低,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是安全的。

一般情況下,低劑量吸入或外用類固醇的副作用較低。長期口服會增加不良反應的風險,可能出現滿月臉、痤瘡、白內障、青光眼、高血糖、高血壓、感染風險增加、骨質疏鬆等。

抗生素不是消炎药,多数炎症不用抗生素

非固醇類消炎藥(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有顯著的止痛、消炎(減輕受損部位的紅腫熱痛反應)和退燒效果,因此也被稱為解熱鎮痛抗炎藥,是大部分人更常接觸的一類消炎藥。

它常用於:

  • 緩解一般疼痛,如牙痛、痛經、頭痛、偏頭痛

  • 減輕各種原因引起的發燒,如感冒、流感等導致的發熱

  • 緩解肌肉骨骼發炎與疼痛,如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疼痛和腫脹、拉傷、扭傷

  • 其他,如神經痛、痛風、軟組織發炎、手術後疼痛等

常用的非固醇類消炎藥有阿斯匹林(Aspirin),布洛芬(Ibuprofen,兒童用的美林就是布洛芬)、吲哚美辛(Indomethacin,消炎痛)和萘普生(Naproxen)。

抗生素不是消炎药,多数炎症不用抗生素
抗生素不是消炎药,多数炎症不用抗生素

左為成人藥,右為兒童藥

既然出現了布洛芬,就不得不提對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對乙酰氨基酚也是一種常用的解熱鎮痛藥,不過,它對外周組織的抗炎能力較差,所以算不上“解熱鎮痛抗炎藥”。作為與布洛芬齊名的退燒藥,對乙酰氨基酚的退熱效果也是非常不錯且安全的。

抗生素不是消炎药,多数炎症不用抗生素
抗生素不是消炎药,多数炎症不用抗生素

左為成人藥,右為兒童藥

我們不必擔心消炎藥的成癮性,它們不同於嗎啡類藥物,不會讓人上癮。

非固醇類抗炎藥出現不良反應的風險主要取決於藥物種類、劑量和使用的時間長短。常見的不良反應有噁心、嘔吐、腹瀉、便秘和食慾下降。

一些比較特殊的人群,包括懷孕和哺乳期女性、老年人、胃潰瘍或胃出血患者、心血管病和腎病患者,以及哮喘患者,應謹慎對待非固醇類消炎藥,須先諮詢靠譜醫生的建議。比如,懷孕期間不建議服用任何非固醇類消炎藥,尤其孕30周以後,更不應服用。外用需遵醫囑。

另外,18歲以下兒童要避免使用阿司匹林。

抗生素不是消炎药,多数炎症不用抗生素

4 正確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和消炎藥各司其職,臨床上使用抗生素分為治療性用藥和預防性用藥。

  • 預防性使用,一般在手術前使用(腸、矯形外科手術等常使用),預防手術可能引起的細菌感染。

  • 治療性用藥在確定為細菌感染或者高度懷疑細菌感染時使用,比如肺炎、鼻竇炎;如果是病毒感染則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比如普通感冒、流感。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在其網站上給出了一張表格,告訴大家一些常見疾病是否有必要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不是消炎药,多数炎症不用抗生素

*急性支氣管炎有時由細菌引起,但即便在這種情況下,抗生素仍然無效

大多數肺炎都是肺炎鏈球菌感染導致的,病毒引起的肺炎較少,真菌更罕見。輕微的肺炎不需要住院治療,一般通過口服抗生素、多休息和多喝水可以很快緩解。如果按醫囑服用三天後仍然沒有緩解,則可能是由耐藥性細菌引起的肺炎,或者是由病毒引起。

經常有朋友問,上表裡寫不需要用抗生素的疾病,但是!

醫生給開了抗生素,用還是不用呢?

要減少孩子被開濫開抗生素的機會,可以多問醫生一句話:是考慮哪種病開這個藥呢?

作為父母,需要了解一些常見病的抗生素應用:

  • 鏈球菌性喉炎需要用抗生素,而其它喉嚨痛不需要。確認是否為鏈球菌性喉炎,醫生看咽喉就能大致判斷,有相關症狀才進一步確診還需要做快速抗原檢定或者咽喉拭子細菌培養

    。一般的咽喉痛,沒有鏈球菌性喉炎的症狀的話,不需要做檢測、不需要用抗生素。

  • 急性支氣管炎對健康人群不需要(相關閱讀:急性支氣管炎需要抗生素治療嗎?);

  • 腹瀉通常不需要用抗生素。對於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甚至不需要化驗大便,除非有肉眼可見的血便(檢測出致病菌),或者高度懷疑是霍亂。什麼大便有膿這種用抗生素的理由完全是扯淡(相關閱讀:寶寶腹瀉、嘔吐怎麼辦?輪狀病毒疫苗、口服補液鹽、益生菌、補鋅…哪個更靠譜?);

  • 感冒和流感不需要(感冒和流感都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無效);

  • 鼻竇炎和中耳炎部分時候需要(病毒感染也會引起鼻竇炎和中耳炎,需要有醫生判斷);

  • 尿路感染通常需要(確診後往往需要按療程服用抗生素)。

正確使用抗生素可以降低細菌產生耐藥性,有效控制感染。一旦抗生素失效,將是全人類的災難,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防止抗生素耐藥性繼續蔓延。

如果需使用抗生素,應遵照以下幾點:

1. 有處方才使用。抗生素屬於處方藥,不要自行到藥店購買。如果懷疑受到細菌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也應該經過專業、靠譜的醫生的檢查和判斷,這樣才能知道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以及選擇適當的抗生素。

2. 按時服藥。“按時服藥”雖然不難理解,但可能真正做到的人並不多。例如一天吃三次的抗生素,應當每8小時吃一次(不是早、中、晚中間任意間隔幾小時服用),這樣才有助於維持藥物在血液中的濃度,從而徹底消滅細菌。

3. 服完療程。按照醫囑服完整個療程,即使提早感到病情有好轉也要堅持,這可加大殺死全部細菌的機會並減少出現耐藥性的風險。口服抗生素的療程不等,要根據病情需要和抗生素的種類而定。醫生開具的抗生素類型和療程長度應該以最佳證據為依據。

如果是確認不應該吃抗生素,但是已經在吃了,立即停止即可。已經吃錯了,就沒有必要將錯就錯,一錯到底。

4. 不和他人分享抗生素。雖然有時候病症相似,但不一定患的是同一種疾病,如果隨便服用不僅可能延誤病情、篩選出耐藥細菌,還可能出現不良反應,造成危險。同樣的道理,我們也不要把抗生素儲存起來,留著下一次生病服用。

小結

抗生素只能對付細菌,對其他任何形式引起的發炎都束手無策,因此,抗生素≠消炎藥。

當出現牙痛、頭痛、肌肉痛、扭傷,以及大多數時候的喉嚨痛,我們需要的是消炎藥,而非抗生素。

抗生素的耐藥性問題已非常嚴重,只有我們每個人都儘量做到正確使用抗生素,才能防止未來某天,人類即使輕微感染也無藥可治。

參考文獻:

【1】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Get Smart: Know When Antibiotics Work in Doctor’s Offices. Viruses or Bacteria – What’s got you sick? https://www.cdc.gov/getsmart/community/materials-references/print-materials/everyone/virus-bacteria-chart.html

【2】Medical News Today,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inflammation, 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248423.php

【3】Medical News Today, Antibiotics: All You Need to Know, 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10278.php

【4】世界衛生組織,抗生素耐藥性,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antibiotic-resistance/zh/

【5】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衛生署,藥物辦公室,口服皮質類固醇的健康資訊,https://www.drugoffice.gov.hk/eps/do/tc/consumer/news_informations/dm_02.html

【6】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衛生署,藥物辦公室,口服非類固醇消炎藥,https://www.drugoffice.gov.hk/eps/do/tc/consumer/news_informations/dm_03.html

- END -

如果喜歡,請轉發分享:)

抗生素不是消炎药,多数炎症不用抗生素

關注“夏天的陳小舒”,

回覆以下關鍵字,就可以看到對應的推送啦

回覆【懷孕】備孕知識、孕期疼痛、孕期營養、孕期美容 等;

回覆【哺乳】開奶、母乳不足怎麼辦、母乳成分、哺乳期用藥 等;

回覆【奶粉】配方奶知識及奶瓶餵養;

回覆【乳腺炎】漲奶、母乳過多怎麼辦以及如何擠奶餵養;

回覆【溼疹】瞭解嬰兒溼疹;

回覆【生病】關於感冒、打鼾、發燒、咳嗽、便秘等幼兒常見病;

回覆【睡覺】嬰兒睡眠知識綜述、新生兒睡眠安全等;

回覆【頭型】如何塑造寶寶的漂亮頭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